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70章 架橋鑽洞

作者 ︰ 石晶藍

關于士兵的情況,辛毗介紹說,原有士兵兩千余人,分布于各地。其中縣城三百,東西關口各一百,民居安置處五百,軍屯安置處三百,道路建設六百,還有現在這個中轉的地方兩百。

田潤想到張舉、張純造反在即,便說最近有可能需要出一次兵,最好集中兩千名士兵訓練。

辛毗想了一下,說縣城的三百士兵不能削減,東西關口可各抽五十,湊一百人。民居安置處抽兩百,軍屯安置處抽一百,修建道路的抽兩百。加上中轉處原有兩百士兵,共八百人。再從軍屯安置處的空閑勞力抽兩千人,可集中兩千八百人進行訓練。田潤一听,感覺不錯。說,那這中轉處的房屋得再多建一些,就作為軍營好了。干脆把高順抽來專門負責訓練。關羽、張飛協助高順。

這時,陳康來叫吃飯。時值正午,山上的人前一頓吃過了,後一頓還早。這是專門為進山的田潤一行人做的飯。

飯後,辛毗說還有話說,仍把田潤叫到房中。辛毗問田潤見過葫蘆沒有。田潤說見過。辛毗就說,這黑山山脈,如果從天上往下看,其實就像是一個葫蘆。這個葫蘆與一般的葫蘆不同,共有三節。壺關和毛城正在興建的東西過山大道,正在兩個細腰上面。最南面的箕關,在葫蘆底。從東西通道上講,毛城和壺關的過山大道有實際的意義。箕關則沒有。箕關的道路,十分崎嶇和漫長。雖然說靠黃河行走不會迷路,但卻過不了馬車。

葫蘆的肚子,由南向北,也由大變小。三個葫蘆肚,都是淺丘地形。最北邊的葫蘆肚,現在是軍屯安置處。目前,已經基本滿員。中間的葫蘆肚,現在是民居安置處。還能夠再容納三萬戶,十萬人左右。而最底下的葫蘆肚,沃野千里,則可以容納數百萬人。只不過,其位置在壺關過山大道以南,在箕關過山小路以北。因此,問田潤對這一片土地是否屬意。

田潤想了半天,才想起辛毗說的是長治小平原。這麼一大塊三不管的地方當然不可放過。只不過,要用長治小平原,就必須阻塞壺關和箕關。

辛毗見田潤沒有說話,便道,壺關和箕關,不一定非要出兵佔領不可。制造一些滑坡,斷其道路,就行了。其中,壺關為冀晉兩州的主要通道。也許花的時間會長一些。但慢慢做,一定會成功的。

田潤這才笑說︰「搞了半天你都已經想好了啊!今後別這樣逗我玩了。」

……

下午,田潤等人就地休息。辛毗則派人傳信,通知抽調民兵。當日,就只有東關過來了五十個士兵。見了田潤,沒有什麼反應。關羽見田潤有些疑慮,低聲道︰「這些人是騎兵。我認得幾個。」田潤听了,這才知道,原來這五十個士兵也是認得自己的。並不是所有的士兵都狂熱地喜愛自己。

次日晨,田潤不想再閑著,叫上了辛毗,說到那個想不通的棘榆溝去。留下關羽、張飛,帶了王越和田蘭同行。王越一是丈夫,丈夫丈夫,一丈之內的匹夫,走到哪兒也要拴在一起;二是保鏢,而且是不花錢的,倒掙錢的保鏢。個別時候花一點錢,算不了什麼的。

本來沒想叫田蘭去。只因為田蘭想去,田潤便準了。

這一次,田蘭把馬牽到石磨的旁邊,從石磨爬上了馬背。

棘榆林距離有點遠。而且到棘榆林的道路,基本上還處于原始狀態。馬兒走著走著,就要打滑。中途,田潤摔下過一次。好在有王越,田潤沒有滑下山去。

到了地方,辛毗說,還要上到埡口上去。田潤順著辛毗的指引望去,哇,這埡口,相對站立之處有千米左右的高度。山壁陡峭異常,坡度在六十度以上。

四人下了馬,牽著馬,順著高順等人開闢的小道,一路盤旋。走了一個半時辰,過了中午,這才到達埡口。

辛毗指點著山形道︰「主公請看,我們如今站立之所,是這一道山脈最低的地方。東西道路,必然通過這里。西面,基層比此處低一百丈,東面基層低三百丈。此處地質還算可以,沒有滑坡之虞。只因為山勢過于陡峭,怎麼盤旋,道路都過不了山。」

田潤問︰「佐治所說的道路,指的是能夠走馬車的道路吧?」辛毗說︰「當然。如果只走馬匹,我們現在不就上來了嗎?」。

田潤四下一望,道︰「嘿,東面這座孤峰似乎坡度還算平緩,可以在那兒盤旋吧?」「嗯,對啊!我怎麼就沒想到呢,」辛毗突然來了精神,一邊仔細觀察旁邊的孤峰,一邊還用手指比劃,「可惜,還是不行。最多只能盤旋到距此處一百五十丈的高度,喏,就是那片黃色樹葉的地方,就沒法再上了。」

田潤看了看,道︰「何不繼續在孤峰上盤旋一圈呢?」辛毗道︰「這……當然可以,不過道路總得有個去處吧。就算是盤旋到孤峰的峰頂,也接不上西面的道路啊。」

田潤道︰「盤旋一周,上五十丈了吧。然後搭一座橋通到這邊。這邊再挖個洞,似乎就可以接上了。」「啊?」辛毗大叫一聲,然後呆立半晌,突然向田潤跪倒︰「如此神奇的方法也能想到,主公真乃神人也。」「嗨、嗨、嗨,快起來,」田潤道,「我可不是神經病。」

現代公路,飛橋鑽洞乃是極為常見的事情。因此,田潤很容易想到。倒不是因為田潤比辛毗聰明。

……

隨後的一段時間,田潤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了,整日就拉著田蘭亂逛。

練兵已經開始了。高順總負責,關羽、張飛協助。王越主動向田潤提出,自己也想協助練兵。田潤同意王越超出一丈之外了。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東西大道的路基基本上清理出來了。軍備上,做三千張弓、三萬支箭。馬匹馬車雖然多,但能用于軍隊的馬匹僅有六百匹,車一百架。

不知不覺間,一晃就到了秋收。

……

卻說十常侍得靈帝賞識,手握重權。趙忠、張讓借整頓吏治之名,差人向因戰功而擔任官職的人索取賄賂。給了賄賂就保留官職,不給就罷免。不僅針對安喜縣縣尉劉備那樣的小官,最後連皇甫嵩、朱雋也沒有放過。皇甫嵩、朱雋,乃位高權重之人,自然不肯向宦官折腰,義正嚴辭地回絕了。趙忠等人便奏請靈帝罷官。而靈帝偏听偏信,居然就采納了,罷免了皇甫嵩、朱雋的官職。

靈帝隨即又封趙忠等為車騎將軍,張讓等十三人皆封列侯。如果一來,朝政日漸敗壞,民眾怨聲載道。層層盤剝下來,百姓苦不堪言。長沙賊區星作亂;漁陽張舉、張純也趁勢造反。各地告急奏章雪片一樣飛往京城。

對于各地的告急奏章,十常侍先是藏匿不報。每日里仍然與靈旁歌舞升平。後因為諫議大夫劉陶、司徒陳耽拼死見帝,直訴其事,十常侍見瞞不過去了,這才假帝詔以孫堅為長沙太守,討區星。封劉虞為幽州牧,領兵往漁陽征張舉、張純。

……

劉備投奔的依然是代州的劉恢。免除了督郵之事,劉備的身份,只是被罷免了官職,而不是逃犯。可以公開出入。

漁陽張舉、張純造反之後,張舉自稱為天子,封張純為大將軍。劉虞領幽州牧之後,招兵買馬,準備征討二張。劉備見戰事又起,便叫劉恢寫了封薦書,投奔劉虞。

劉虞,字伯安,東海郯縣人。東海恭王之後,漢室宗親。雖然和袁氏兄弟、劉璋等人一樣,同屬高干子弟,但劉虞卻沒有倚靠祖輩的蔭蔽,而是從基層做起。早年舉孝廉,擔任戶曹吏之類的小官,任期內「治身奉職」。後來又當過博平縣令,「治正推平,高尚純樸,境內無盜賊,災害不生」。當時甚至出現過這樣的傳說︰說是接壤的鄰縣,蝗蟲為害;但蝗蟲飛到博平地界,卻只是繞過而不進入。這個傳說雖然不足為信,但也足以說明劉虞的威信。

劉虞追求的是寬政和德治,主張發展經濟,安撫百姓,堅持以懷柔的政策對待少數民族。在演義上劉虞因此而與公孫瓚起了沖突,最後為公孫瓚所滅。

總體上講,劉虞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適宜于治世和盛世。但劉虞確實不通軍事,對于亂世不太適宜。

劉虞得知劉備乃是征討過張角的將領,正愁自己不諳軍事,就有了統兵之人,故大喜。當即封劉備為都尉,引兵直抵漁陽。這時,幽州原有的兵丁,絕大多數都被劉焉帶走了。現在的州府兵,基本上都是臨時招募的鄉勇。其素質,比二張造反聚集的黃巾余孽還要差上少許。

這時候打仗,所謂兩軍相逢勇者勝,士氣很重要。假如關羽、張飛仍然跟著劉備,兩軍對陣之時,一上來,關張二人就斬殺對方幾員偏將,就能夠獲得初步的勝利。但可惜劉備沒有關張二人追隨,而且連孟恩也死了。就自己寡將一個。

劉備率三千人,逼近漁陽列陣。漁陽城門大開,張純也領了三千人出城。雙方罵了幾句。劉備知道自己的士兵並沒有經過訓練,于是激張純單挑。哪知張純慨然不懼,飛馬相迎。二人大戰一個時辰,不分勝敗。兩人都累了,雙方鳴金收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