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民國 第六十七章 漢冶萍公司與報紙(上)

作者 ︰ 墜入歷史

漢冶萍公司全稱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中國最早的鋼鐵聯合企業。由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江西萍鄉煤礦三部分組成,是中國第一代新式鋼鐵聯合企業。1908年,盛宣懷奏請清政府批準合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而成立。同時由官督商辦轉為完全商辦。到辛亥革命前夕,該公司員工7000多人,年產鋼近7萬噸、鐵礦50萬噸、煤60萬噸,佔清政府全年鋼產量90%以上。堪稱「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由于漢冶萍公司是清政府惟一的新式鋼鐵聯合企業,控制該公司實際上等于控制了清政府的重工業。此可獲得在華多項經濟和政治權益,因此帝國主義列強先後介入公司事務中。1898年以後,日本加緊對漢冶萍公司資本輸出,迫使公司以礦產作為抵押不斷向其借債,並以壓低礦價、延長合同期限、不許他國介入而獨佔等手段最終將公司牢牢控制在魔爪之下。從1908年到辛亥革命前夕,漢冶萍公司借外債12次,日本提供了6筆。到1911年,該公司用銀3200萬兩,除1000萬兩本金外,其余2200萬兩大多是日本貸款。1913年3月盛宣懷向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借款2400萬日元,正金銀行在與漢冶萍公司的借款合同上有很苛刻的條件限制︰以廠礦財產和鐵砂為擔保;期限多為30年以上;鐵砂除漢陽鐵廠自用外應優先售予日本,售價由雙方議定,且不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日本還可以預購。日本制鐵所以比國際市場低得多的價格在1911年至1922年期間,購買公司生鐵65萬余噸,鐵礦石近千萬噸,獲得了巨額利潤。在鋼鐵價格暴漲的一戰期間,日本以極低的合同價掠取生鐵20余萬噸、礦石150余萬噸,日本八幡制鐵所依靠所獲暴利實現了第三次擴充計劃,鋼產量實現成倍增長。至此漢冶萍公司只剩下大冶鐵礦一處繼續生產,但已被盛宣懷抵押給日本;漢陽鐵廠基本停產,僅留下200余人看廠,其余工人遣散。漢冶萍公司淪為日本制鐵所的供礦單位,漢冶萍公司名存實亡。截止1922年4月,漢冶萍公司總共負債4409萬日元,其中日本正金銀行就佔一半債務,成為漢冶萍公司最大的債權人,絕對控制住了漢冶萍公司的命脈。

正金銀行之所以沒有在國內支援的情況之下能支撐到現在,就是手中掌握著中國關鍵的鋼鐵、煤炭等重要戰略資源這張含金量最重的牌,只要將這張牌打出去就能讓正金銀行起死回生,憑著在中國經營多年的人脈,過不了多久就能夠咸魚翻身,還能奪回漢冶萍公司等。所以設在旅順正金銀行中國總部在上海虹口租界掛出整體打包轉讓漢冶萍公司的控股權的告示,以籌集資金保證正金銀行的信用,希望中國工商界和各國實業人士踴躍購買和競拍。

孫晉分析日本政府在此時機高調競拍出售漢冶萍公司,目的明顯︰一是自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國民對日本人憎恨的超過了美英法德俄,國民的民族主義實力抬頭,讓那些‘對日友好’的中國知名人士不敢出頭為日本說話,特別是‘親日派’社會賢達對日本近期的一系列行為表示失望。二是1922年國內形成三股政治力量︰南方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把持北京政府的直系軍閥、東北奉系軍閥;日本人只佔到三分之一即東北奉系力量。三是1902年締結的英日同盟經過1905、1911年兩次續訂到1921年7月滿期。盟約規定,如果締約國中的某一方不宣布終止盟約,它將一直有效。日本希望維持條約,美國一直警惕地注視著英日同盟,它擔心在某種情況下,這個同盟可能成為制約美國的工具,因此堅決反對繼續保持這個同盟,強烈施壓英國終止同盟協議,日本以後在國際事務中只能依靠自己了。三是正金銀行在東北投資失敗而且得罪了美英在東北的利益。所以日本政府沒有急著出面支持正金銀行被擠兌的局面,可能是強迫正金銀行出售在中國國民心中非常重要的地位的漢冶萍公司,給對日友好的人士一個話題出台安撫日益強烈抗日的國民情緒。

消息傳出,世界經濟為之震動,各路人馬紛紛涌向上海。中國有識之士呼吁民族資本家應該團結起來,組成強大的競拍團隊,爭取讓這個曾經佔中國鋼鐵產量60%的漢冶萍公司重新回到國人的懷抱,以實現‘實業救國’及‘工業救國’宏偉的夙願。孫中山先生也在廣州對此發表談話,呼吁北京政府農商部積極回應,采取有力措施聯合全國的有實力的工商業人士參加競標,爭取拿下漢冶萍公司。

第二天,正金銀行代表日本政府公布了各個參加漢冶萍公司競標資格的三個條件,大致意思有這幾條︰

一、漢冶萍公司總負債金額達4409萬日元,股金為1300萬日元;

二、將漢冶萍公司整體打包在一起拍賣,即萍鄉煤礦、大冶鐵礦廠、漢陽鐵廠三個企業一起出售。

三、遵守1913年盛懷仁與正金銀行借款的條件即大冶鐵礦廠鐵砂除漢陽鐵廠自用外應優先售予日本,售價由雙方議定,且不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日本還可以預購。

公布一出,國內輿論嘩然。前兩條還尚可,債務和股金都可以通過談判而成,漢冶萍公司現在是資不抵債了,早該破產了,只是日本人借口1913年借款協議霸佔大冶鐵礦一直至今。第三條簡直要將全世界的工商企業發出挑戰︰那家企業競標成功,這家企業將成為正金銀行的附庸,鐵礦權永遠控制在日本人手中。這不僅僅想讓中國實業界難堪,也是讓世界工商企業感到羞辱。

駐華公使小幡酉吉好不容易做通了一些親日政府官員和所謂社會賢達的工作,達到改善日本在中國國民的形象的努力被突如其來的正金銀行三個條件淹沒了,這不是起到反作用嗎!這不是讓歐美列強看笑話麼,譏諷日本連一點涵養都沒有。一個破產企業提出如此苛刻的先決條件,猶如叫花子一樣還死撐著最後一塊遮羞布難看。看過自大的,但還沒看過這麼自大狂妄的,而且還口口聲聲代表日本政府,也就是說日本政府同意這樣做了,那就表明日本政府沒有把中國實業家放在眼里,也沒有把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強國的大財團放在眼里,這是在羞辱世界工商界。

這不,以商立國的美國駐華公使的舒爾曼剛剛接任芮恩施任駐華公使就踫到這樣令美國商業文明蒙羞的事,認為這是日本報復九國會議美國拆散英日同盟,立即通電若日本正金銀行不取消三個條件,美國公司和企業將不參與競標,最後公使還不忘譏諷一番︰看來這個策劃布告的正金銀行管理層應該從小學開始學習怎麼認識企業管理知識,否則怎麼會有這樣的無知的笑話呢?接著法國、西班牙、德國等國公使、領事出面或者通電紛紛指責正金銀行有損形象,表示若不取消先決條件本國企業和資金不會參與競標。只有英國公使沉默了,只是私下里對著日本駐華公使小幡表示不滿︰這是一種與文明社會的經濟活動格格不入的無知與傲慢,有損日本人勤勞勇敢文明的正面形象。

接到正金銀行三個條件,孫晉氣的火冒三丈,心說小鬼子欺人太盛,太目中無人了,這麼果羞辱中國實業界人士,還想霸佔大冶鐵礦廠。孫晉立即跟潘三元和榮三爺協商對策,下午阜新商會會議召開,商會會長潘三元代表阜新商會通電,若日本政府不作出合理解釋,正金銀行不撤銷三個條件阜新市商會所有會員將杜絕銷售日本貨或者與日本公司商貿;阜新工商界不參與漢冶萍公司競標,也呼吁全國實業界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拒絕與日方任何商務來往,隨後阜新商會鼓動有錢人和商家不要到正金銀行存款。接著上海商會、青島商會、武漢商會等全國各個地方風起雲涌。這回是由國內有良知的鄉紳富豪發起的抵抗日貨運動,雖然比不上市民轟轟烈烈,然而卻是最有效的,一下子打在日本人的軟肋︰日本絕大部分運到中國出售的商品都堆在碼頭上,中國商家拒絕提貨,日本對中國貿易一下一落千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回民國最新章節 | 重回民國全文閱讀 | 重回民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