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末當悍匪 正文 第一百六十九章 騷亂

作者 ︰ 老矣

「今年大商集團的財政收入大概是三十二億大商元,相當于六十四億美元,大概是清廷國庫收入的十倍。」童千佳親昵地坐在王一身邊,金允兒,林泰熙,韓秀晶,姜佳仁站在他們身後。大商的首席金融官,現任大商財經學院院長李御珍的老婆裘二小姐,正在宣讀著報告。

「這樣看來,今年的收入還算不錯。」王一點點頭。

「收入雖然不錯,但是我們的各種開銷也著實不少。僅僅是東南亞五省,每年的財政投入就在四億左右。莫桑比克每年也有兩億,再加上大商工業實驗室每年近五億的科研經費。這些加在一起,就已經快達到淨利潤的一半了。多虧在北方與沙俄人的戰爭費用從去年起開始被自治區政府承擔,其他地區的戰爭也逐漸平息,不然我們的壓力將更加沉重。」

這幾年隨著東北自治區政府職能的不斷健全,東北的戰爭費用也逐漸由自治區政府承擔,不過保險隊依然是在王一的指揮下,而警察,稅檢,海岸巡防隊則由自治區政府管理。

王一沉吟了一下,然後道︰「美國現在一年的財政收入大概是近一百億美元,我們現在還無法與他們相比,但是我們的勢頭比他們好!在科技領域,我們開始逐步佔據世界領先地位。在人口上,我們也開始超過他們,隨著人民受教育水平的逐漸提高,今後還將有更多的人口紅利。鼓勵生育,發展教育,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科研經費投入,創建全國統一市場,這些都是我們東北自治區的基石。」

裘二小姐沒說話,思考著王一的話語。當然,現在東北追趕的目標是英國,美國,法國,至于大清……若是算國庫收入還不到九千萬兩白銀,不過是英國的十五分之一。這還不是最悲催的,要是算工業產值,恐怕連人家的百分之一都不到,誰叫大清是個農業國。至于後世說清國GDP佔世界20~30%,是世界第一,也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看到的結論。

「所以上面那些投入都不能減少,相反還要逐步增加。在大商銀行有個一百億左右的閑錢規模,再加上不斷積累的黃金儲備,從現今來說,對我們就足夠了。」

裘二小姐沒再提意見,接著道︰「各種物資儲備倉庫,今年也要開始建立,而災難的應急機制也研究中,現在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不足,特別是高端人才,這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們在各方面的發展。」

對此王一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一個真正可堪一用的高端人才,至少要經過近二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不懈培養,才有可能獨當一面。王一就算再有本事,也無力縮短這一進程。

千佳此時抓著王一的手,道︰「人才問題也不是你著急能解決的,這幾年我們在教育的投入上,僅次于科技上的投入,相信再過幾年,情況會好轉的。」

裘二小姐今天明顯沒打算放過王一,問題一個接著一個,任憑王一神經再大條,也感覺後背冷風颼颼。

東北和大商的問題都不少啊!

王一鬧心,不過這世界上還有不少比他更鬧心的人,其中之一就是袁世凱。

清廷下令組建新軍,雖然有了老佛爺的旨意,但是手下沒人,手中更沒錢。按照朝廷的意思,是要先準備清理各地冗兵之後,才能讓銀糧到位。只是以清廷處理問題的速度,恐怕老袁自己都七老八十了,這個問題都未見得能夠解決。

新軍對袁世凱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上位機會,不然以他沒學歷,背景也不算身後的條件,這輩子要是抓不住這次機會,大概也就別想出人頭地了。好在鐵桿兄弟徐世昌給他出了個主意,去東北募捐吧。

這事說起來荒唐,不過東北滿清的遺老遺少倒是不少,但是現在全部改頭換面成了東北的安善良民,至少表面上如此。至于東北政府的實力和保險隊的強大,他們也是有目共睹,雖然一部分人難免心向清廷,但是讓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地去恢復大清統治,不用別人說,他們也知道這就是妄想。

當然,現在真有這樣想法的人並不多,真不願意在東北自治區的,早都自行返回大清境內了。再加上東北如今的日子比關內好過的多,不敢說人人都能發家致富,但是靠著一把子力氣,吃口飽飯卻是不成問題。遭過饑荒的人,都明白肚子空空恨不得吃人的滋味,沒誰再想去過餓肚子的生活。

不過大清在東北民眾之中,還是有一定號召力的。上次慶郡王和李鴻章來一趟東北,就募集了五十多萬兩白銀。而現在袁世凱和徐世昌也打起了東北民眾的主意,讓他們慶幸的是東北自治區政府沒有進行干預,畢竟東北自治區並沒月兌離大清,另外一點是錢是老百姓自己的,他們愛怎麼花,就怎麼花。只是還是鬧出了風波,就是某些滿人開辦的企業,強制員工進行捐款,後來被某些不服氣的員工告到了自治區政府的勞動仲裁部門。只是後來的事態發展,向著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方向發展。

奉天省的省會盛京如今是整個東北自治區的行政中心,自治區總理府建立在渾河河畔,因為四周有巨大的玻璃溫室,里面又種植著各地花草,而被東北人稱為四季宮。此時總理府會議室內正在召開對策會議,商討的就是目前東北的情勢。

「諸位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理?」說話的是法務部長王運,誰都知道強制募捐的事情可大可小,不過一旦處理不好,很可能被有心人利用,在東北內部引發滿漢之間的矛盾。

總理楊秋興坐在首座,旁邊還有幾位部長和多名政府顧問。

「早知道就不讓清廷的那幫混蛋在我們東北進行募捐了!」一位部長抱怨道。

「在一些百姓心中,大清就是正統,即便我們禁止他們捐款,他們也不會放棄,我們攔不住的。行了,現在說這些都沒用了。」楊秋興打斷了這位部長的抱怨。

其余人現在也不說話,誰都沒有太好的辦法。

最後還是楊秋興拍板道︰「這事我們必須控制住輿論導向,其一,就是堅持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其二,強制捐助是個案,不能擴展到漢滿兩個民族之間,這不是民族*矛盾……」

楊秋興的話被一位急沖沖走進會議室的秘書打斷,所有人的心髒都跟著他的腳步聲一緊一緊。秘書來到楊秋興身邊,矮子,低聲說了幾句,旋即楊秋興臉色鐵青。

弓長嶺有許多鐵礦,雖然東北自治區嚴禁私挖盜采,但是卻向私人提供采礦許可證。朗喬是滿族人,開著礦場,手下雇佣著三百多人,算是遠近規模比較大的一個死人礦主。他手下的礦工中既有漢族人,也有滿族人,生意主要是為大商鋼鐵公司和有色金屬公司提供各種礦石。作為礦主,他為人不錯,待礦工也很寬厚,所以雖然下礦是個十分危險的職業,但是他手底下的礦工干起活來都很賣力。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礦場卻在兩天前出了問題,朗喬一家在夜晚被人屠戮一盡,連他剛出生沒幾天的孫女的沒放過。手段之殘忍,之凶殘,令人發指。凶手作案很隱蔽,看來是個慣犯,所以公安人員至今沒找到多少有用的線索。

本來這就是一個案,只是現在情勢特殊,沒想到卻發酵了。就在昨天,一條沒有來源的消息在整個弓長嶺地區流傳開來。朗喬之所以被人殺死,就是因為他強制手下礦工向清廷籌建新軍捐款,而他手下的礦工因為不滿他的這一行徑,才合謀趁夜將朗喬一家殺害。此事真假目前無人知曉,但是帶來的後果卻十分的嚴重。

現在弓長嶺大部分礦區都已經癱瘓,不知從什麼地方冒出的幾伙匪徒開始四處劫掠,而且散播謠言。後來當地隱藏的幫派勢力也出來興風作浪,一時間社會秩序大亂。因為事發倉促,弓長嶺區政府還未來得及反應,凶徒就聯合起來沖破政府大樓防衛,正在辦公的官員死傷慘重,連同被攻擊的還有地方代表委員會,銀行,醫院,學校,工廠,發電廠,自來水廠,甚至幼兒園和托兒所。如今騷亂趨勢正在向四周城鎮擴展,多虧周圍城市接到了提前的警告,警察配合保險隊大舉出動,才穩定住了局勢,不過不容樂觀。

東北自治區總理府會議室里,一時間鴉雀無聲,這種事情在東北自治區政府成立之後,卻是第一次遇到,誰都沒有經驗,所以官員們都有些不知所措。後來總理楊秋興似乎下定了決心,猛然起身道︰「立刻啟動危機應急機制,命令保險隊立刻進駐弓長嶺地區清剿叛亂,維持社會治安和穩定。同時命令各地醫院組織救援隊統一到遼陽市集合,由保險隊護送進入災區,救助傷者,做好衛生防疫,調撥物資安置受害災民。」

「是!」秘書接到命令後,轉身離去。

「給空軍打電話,派空軍一號,我要去弓長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到清末當悍匪最新章節 | 回到清末當悍匪全文閱讀 | 回到清末當悍匪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