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末當悍匪 正文 第八十四章 佔安東 謀朝鮮

作者 ︰ 老矣

沈雅芝好奇地看著趙烈文,這丫頭覺得奇怪,辦公室里怎麼突然多出一個老頭來?

其實趙烈文不算老,他1832年生人,今年還不到五十,這時正在跟王一說話。他現在也算大商的人了。王運對于王一下手之快也是感到震驚,而對于趙烈文竟然答應下來同樣是吃驚不已,這可是輔佐曾文正公的頂級謀士啊!……不過怎麼沒成謀士,反倒成了王一的學生。雖然不至于執弟子禮,一口一個老師先生地叫著,可這要是讓李鴻章等人知道了,還不得驚掉大牙啊!

趙烈文自己倒是不在意,論見識自己不及王一,論能力自己也不如王一,自己會的就是官場之中勾心斗角那些東西,偏偏在大商還不是主流。自己真要把官僚那套東西弄到大商里來,趙烈文毫不懷疑,王一能把自己剮了。

「趙兄,我已經給您弄了一套中式別墅,若是願意,您隨時可以搬過去住。」

「謝謝,先生。其實我也沒帶幾人過來,老家人都在常熟趙園中住著,他們也不會過來。」

「可你也不能總住在圖書館的門衛室中啊!」

「沒事,先生。我覺得挺好。」自從答應王一的要求之後,趙烈文第二天便從王運家搬了出來,選來選去,就挑中了圖書館的門衛室。沒事的時候就在圖書館,王一一旦出去視察了,就叫上他,也算直觀地了解一下大商的各方面情況。當然他初來咋到的,王一也不會給他安排什麼工作,就是彼此聊天,交流下意見。若是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他也會直接開口詢問,有時也會幫王一找出一些問題,拾遺補缺。若論眼光獨到,他不愧是曾國藩依仗的主要謀士,自有一雙火眼金楮。

六月末時,王一再次從大慶預招騎兵五千人,最後經過身份篩選剩下四千六百余人,之後開始在大慶新建的槍騎兵訓練營中整訓。而之前訓練出來的三千六百人,其中三千人被派往漠河駐守,由鄭海濤指揮,清剿漠河和呼瑪地區的匪患。其余六百人與武校基地的騎兵混編,人數也在三千人,配合大商的步兵和新組建的炮兵,從本溪出發,開始發動對鳳凰城——安東方向上的土匪清剿,目標就要開通去往朝鮮的陸地商路。

鳳凰城就是後世的鳳城,有砂金和脈金。不過那里現在尚未開放,有柳條邊牆,同時還有清廷的鳳凰城守備駐守。雖然王一不太在乎,可也不想現在就和他們撕破臉,于是重點就放在安東上了。

安東就是後世的丹東,耆齡(耆qi三聲,這個耆齡不是曾國藩身邊那個耆齡,那人1863年就死了)是現任的安東縣知縣,他的前任名叫張雲祥,因為看到營口等地發展,便托人到大商說項,希望王一能去安東投資。安東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王一一想便同意了。安東自然資源豐富,除了金銀鉛鋅鐵煤之外,還有高嶺土,菱鎂礦,大理石,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硼礦資源,據稱儲量佔到全國95%。王一要在本溪大量的冶煉各種硼鋼,此處是重要的原料產地。

今天王一邀請了糧油價格聯盟里成員前來開會,不過他現在面子太大,所以出席的都是各大家族的頭面人物。只是今天的開會地點比較特別,並不是大商,而是安東縣衙。如今他身邊坐著的就是安東知縣——耆齡,另一邊跟著一起聊天的就是趙烈文。中間倒是有不少人過來打招呼,不過這里都是一些人精似的人物,因此也不會留下來硬和三人說話。

「知縣大人,我大商要的條件很簡單,一塊面積夠大的土地,之後我們要建發電廠,以及各種工廠,其中主要是繅絲廠,絲綢廠,棉布廠和成衣廠。至于安保,我大商保險隊可以負責。」(後世丹東絲綢產量佔整個遼寧的70%)

耆齡點點頭,道︰「那需要我們安東做些什麼?」

「我們既然在這里投資,就需要有原料,這方面需要貴縣解決。當然這也不是一觸而就的事情,種桑養蠶,種植棉花,我們大商可以提供技術支持,但農戶種與不種,這就是大人您要解決的問題了。」

「可是種桑養蠶,也不是當即就能有產出的,農人們的生計該如何解決……」耆齡有些疑慮。

「這個簡單,因為安東水源豐富,我們采用桑基魚塘的方式進行科學利用,另外貴縣也可以給農人一些補貼,讓他們有積極性來從事這方面的生產。」

王一的意思很簡單,你安東縣不能什麼都指望這我們大商來做。

「可是我們安東本來就是人少銀缺……」

「若是安東縣資金不足,大商銀爐可以給你們提供低息的政府貸款,不過這里面的資金管理,就需要我們來操控。」王一信不過清廷官員,怕他們上下其手。

「可以!」耆齡笑道。

王一此時繼續道︰「再有就是各個工廠都需要有人做工,而繅絲,絲綢,棉布,成衣這些廠子最好是由女工來操作。」

「女工?」耆齡一愣,這年頭可是男女授受不親,萬一工廠出點什麼事,到時可非常的麻煩。「這個麼……」

「知縣大人放心,廠區我們會做嚴格區隔,不會出現破壞男女大防的丑聞出來。」

王一保證了半天,耆齡才算勉強答應。

耆齡離開去安排接下來的工作,趙烈文此時道︰「先生,您為什麼非要在安東立足呢?此地與朝鮮一江之隔,民風保守。若是為了錢財,您完全憑借大商的技術和資金,去南方各地與英人一較長短。」

王一微微一笑,道︰「我在安東設廠,就是為了把貨賣到朝鮮。」

「朝鮮?」趙烈文露出不解的神情。

王一道︰「老哥您有所不知,自從朝鮮江華島事件之後,日本強迫朝鮮簽訂了《江華條約》。從那時起,他們便開始向朝鮮傾銷劣質絲綢制品,借此獲得大量利潤,同時還開始向朝鮮航運,漁業,金融各個領域滲透。現在雖然情況還不嚴重,但若是不能及時遏制,朝鮮就將成為日本的一塊重要稅收飛地,一個傀儡,這對我們大清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1876年1月8日,日本明治政府任命黑田清隆為全權辦理大臣,井上馨為副大臣,率領8艘軍艦前往朝鮮江華島與「雲揚號」事件與朝鮮交涉,而他們更重要的使命是打開朝鮮國門。因為清廷的坐視不理,1876年1月30日,朝鮮決定派申(xian三聲)和尹滋承去江華島與日人談判。雖然其後朝鮮國內抗議不斷,但是閔妃集團還是簽署了《江華條約》,至此朝鮮國門被打開。

王一那時雖然回到了清朝,奈何手中實力不濟,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事情發生,一點辦法都沒有。

「原來如此!」趙烈文早知道自家這位董事長對日對俄都極度的不友好,而通過閱讀王一的著作,他現在也同意了王一的觀點。「先生這是要行釜底抽薪之計啊!」

王一笑道︰「幾年前我沒這個實力,不過現在情況有所不同,日本已經通過西南戰爭,肅清了國內的反對勢力。雖然近期內不太會在武力上入侵朝鮮,但是經濟上的掠奪,可以想見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將會持續增加。這筆橫財與其給日本人,不如落在我們大商手中。而根據我們大商的金錢利用效率,日本少一分,我們得到的可能是三分四分,甚至十分!「

兩人正說話的功夫,耆齡宣布會議開始,之後王一上台,開始講述整個安東構想。

可能是因為總在王一身邊的關系,這些價格聯盟中的成員,對日本也懷有十分深切的憂慮,當王一把整個事情的目的講訴清楚之後,各家的投資熱情,比王一想得還要熱烈。

安東知縣耆齡此時才知道王一在安東設廠的原因,作為一名滿人,同樣也是這個年代的讀書人,心中難免會對商人產生鄙夷的情緒。不過今天听了王一這番肺腑之言後,他的觀念終于有了些許轉變,對王一的印象也是大幅改觀。

回到大商之後,王一直接給李鴻章發了一封電報。要求獲得與朝鮮的自由通商權,改變日人獨自朝鮮市場的局面。

王一這也就是走個樣子,你李鴻章談不談,我也要過去。當初日本弄艘破船就可以撬開朝鮮的大門,而今天,我大不了重走這條老路!

接到王一電報的李鴻章也是費心良久,之後與手下周馥,張佩綸,丁日昌,盛宣懷等人商議後做出了決定,同意王一的意見。一方面既是防日,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王一。李鴻章現在最怕王一把手向南伸,否則他手下那點買賣如果不用特殊手段照顧,全得讓王一弄破產了不可。

李鴻章有了決定就開始給總理衙門的奕?上書,陳述其中利害,之後在交到宮內。經過一番利益交換,事情總算辦了下來。

李鴻章接著又派遣使者去朝鮮商談此事。閔妃本來就傾向開放,現在對清廷雖然不信任,但也不敢得罪。一想開放也好,省得日本一家獨大,就是不知道李鴻章提到的大商到底是個什麼?

李鴻章派去的侍者還與朝鮮談及不但要防著日本人,還要防著俄國人。毛子雖然得了海參崴,不過那里冬天結冰,所以總是想方設法在南邊在尋一個地方。

閔妃一看,呀呵,清國變樣了,與李裕元一商議,決定趁機派人前往天津向李鴻章的北洋學習練兵制器之法。使者回來之後,李鴻章上《妥籌朝鮮武備折》,朝廷同意了朝鮮的要求。

九月十六日,朝鮮使者卞元圭便來到了天津,李鴻章派津海關道鄭藻如,永定河道游智開,辦理機器、軍械各局之道員許其光、劉含芳、王德均等接待,並導往機器局、制造局、軍械所、火器庫、火藥庫參觀,贈送來福前膛槍十桿,配子藥、銅帽等,毛瑟後膛馬槍十桿,連後門子二千個。九月二十二日,李鴻章接見卞元圭,說朝鮮與日本通商數年,尚未收稅,李鴻章告以各國通例,令勿為日本所蒙。

卞元圭說,朝鮮欲在德源埠築炮台,恐為日本借口。李告以各國通商口未有不築炮台者。卞似聞所未聞,中心悅服。李認為日本陰嗾朝鮮堅拒開埠,其意叵測,茲欲杜俄、日之隱謀,惟有與大清通商,我國願為牽制,使朝鮮孑然常存。

十二月十一日,李鴻章上《議復梅啟照條陳折》,說日本遠交近攻,更甚于西洋諸國,中國謀創水師,大半為制馭日本,朝鮮關系尤巨,與我大清立商約,並導以練兵購器,無非望其轉弱為強,他日如該國有警,或須派兵應援。

1880年正月12日,李鴻章會見朝鮮來使李容肅,希望暫時由大商派遣之人料理朝鮮稅收,之後朝鮮可派遣青年來華學習。學成之後,回國接替大商工作。十一月,朝鮮派金允植率學徒69人來華,李鴻章將他們分派機器、制造兩局,飭各局委員督飭工匠,盡心教導,以期技藝速成,俾得回國轉相傳授。

在大商掌管朝鮮稅收的問題上,王一給李鴻章提供了六十萬兩大商銀元的十年期無息貸款,老李這才投桃報李,給了王一這個方便。朝鮮雖有疑慮,不過還是答應了這個要求,其中未免沒有借機挑動清日兩國關系的盤算在里面。

清剿完安東通路上的匪患之後,王一留下一千步兵,五百馬隊,三個炮兵連駐守安東新工業區,總共一千八百人,若是算上後勤人數,將在兩千五百人左右,營長為華天雄。武器裝備包括步兵保1式步槍,保1狙擊步槍,保1通用機槍50挺(德國MG42)。馬隊是保1卡賓槍。三個炮兵連分別是一個重炮連5門105mm加榴炮(兩種炮彈),剩余兩個炮連使用共16門75mm野炮。

耆齡遠遠見了,雖然知道王一是武裝商人,可武裝成這樣……算了,反正人家也沒在國內鬧,睜一眼閉一眼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到清末當悍匪最新章節 | 回到清末當悍匪全文閱讀 | 回到清末當悍匪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