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六百四十二章 時代不同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六百四十二章時代不同

武漢湯遜湖,景色秀麗,鐘泱一席青衫,立于湖畔,望著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景觀,頓覺流連忘返。單薄的衣衫,與寒冷的空氣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卻似乎沒能影響到鐘泱此時此刻的心情。

這里的冬季雖沒有北方的冰天雪地,但偶爾也有下雪的時候,今年的武漢冬季溫度也在攝氏一至三度之間。

不過一鐘泱的體格和力量,早已不避寒暑。

他所站之處,是一個新的度假村,佔地面級為十平方公里,坐落于國家級武漢東湖心技術開發區廟山小區。

說得簡單一些,這里是他的物業之一,雙目所及之處,盡歸于他個人所有。這樣的財富和權勢,對于普通人來說,倒也稱得上大富大貴。

可是以鐘泱的身份和力量,這點東西,還入不得眼。甚至就連許多追隨于他或者曾經追隨于他的人,都覺得這點東西不值一提。

然而在鐘泱自己看來,世俗的財富和權勢,不過數十載的浮華,實在是沒什麼好爭的。因為擁有著智能工廠,因為身體素質的不斷提升,他對于這一切早已不太在乎。

力量層次不同,追求的東西自然就不同,不能理解這一點的人,便是迷失在世俗的價值觀之中,永遠看不到更高的真理。

「親愛的,你在想些什麼呢?」細柔的聲音帶著綿綿的情意,席卷而來,站在湖畔旁的,不僅只有鐘泱一人,還有他的妻子張茵茵。

「沒什麼,只是看到山川大地的美景,喜不勝收而已。」微笑著轉過來,原本淡然的臉上,也漸漸浮現著笑意,那是真誠和摯愛的情懷,沒有半點虛假。

不過仔細一看,還是讓人有著感慨。

鐘泱的身體依舊還保持著二十四五歲的巔峰個狀態,健康而朝氣,那種年輕而飽滿的姿態,與張茵茵逐漸形成反差。

並不明顯,可若是靜心細看,還是能瞧出端倪。

夫妻二人相識也有二十七年了,張茵茵的年紀也有四十八歲,無論怎麼保養,身體的衰老是無法阻止的。

眼角的皺紋,慢慢泛黃而松弛的肌膚,微微發福的體型,都不斷在提醒著她本人,歲月催人,年華易逝,容顏已老。

「天氣寒冷,你在這里吹風可是不好。」帶著笑意,鐘泱接過妻子伸來的右手,略帶斥責的說道,可其中濃濃的情意,還是讓人知道他們的恩愛。

「光顧著說我,你還不是一個人在這里站了許久嘛?」張茵茵穿著厚實的冬衣,更在外面披上了一件淡紫色披風,上端是毛茸茸的純白色貂皮,非常暖和,而且能夠襯托著女性的典雅和秀麗。

「有些心事,總要站在這里,才能好好想想啊。」听著妻子略帶關懷的埋怨,鐘泱笑著解釋了一番。

「國家大事有陳炯明和內閣,經濟事務有產經聯,軍隊在國際上也是節節勝利,你還在憂愁什麼?」妻子靠過身來,挽著丈夫的手臂,將身體盡量貼近。

即便明知道自己的丈夫不是普通人,不懼怕寒冷的氣溫,但張茵茵還是下意識的靠了過來,想要給鐘泱多一些暖意。這就是做妻子的心情了,不是因為必須,而僅僅是因為愛。

「蒸蒸日上的國力,這是不假,但隱藏在背後的諸多問題,仍舊困擾著這個才剛剛建立起來的國家。」鐘泱此時又將目光投向遠方,湖光與山色連成一片的地方。

見妻子還有疑問,他便只好繼續解釋著︰「我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這是中國五千多年來的第一次嘗試,既是對傳統政治模式的一次革新,同樣也是對未來的巨大挑戰。」

「確實這樣,你和古代的君王都大是不同呢。歷代開國之主,無不是馬背上奪得天下,然後用家族來管理和經營。而你卻將大好江上,拱手予人,自己卻隱匿不見。有些時候,我也猜不透你的心思啊。」

听著妻子的這番話,鐘泱心里也有些心思。

其實這也難怪,以前不知道還就罷了,但真的知道鐘泱所具備的力量和為華聯所做的一切之後,張茵茵對鐘泱的選擇還是有些埋怨的。

這不是單純的貪慕虛榮,張茵茵畢竟也是鐘泱的妻子,哪有一個妻子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成就一番功業呢?

如果鐘泱成為了整個國家的領導者,更是可以讓整個家族都與有榮焉,封妻蔭子的思想,在這個時代還是常態。再說了,在哪個時代,這不是常態?

「時代已經不同了,我與他們,也有不同。」鐘泱嘆息了一聲,才緩緩說起,「古代君王將相,說穿了還是‘家族’二字。皇家最大,以此類推,用一個個家族層層下達,構成了整個國家的權力體制核心。」

「這並不是誰的意志決定的,而是經濟的基礎,以及不斷的文化浸染,逐漸而來。在那個年代,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家族式的政治理念作為核心,並且構成了標準。東方的帝王統治,歐洲的貴族封建體系,本質都是家族。」

「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單個小戶人家根本無法生存,更別說是發展壯大了。哪怕是民國早期,農村里還是以鄉里為最基本的經濟單位,每個村子基本都是一個大的宗族,然後以集體的力量來維持自身的運作。」

張茵茵听到這里,點了點頭,「還真是這樣呢,但為什麼你說時代變了呢?哪怕是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也是如此吧。」

「這樣的狀態不會持續多久了,變革從華聯建立之初,就已經開始了。中國正在由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這是從經濟基礎上的全面改變,原本的宗族很難維持有效統治了,家天下的基礎也沒有了。」

「你想想看,工廠里工作的工人,在企事業上班的白領,這些人都是以小戶家庭甚至是獨立的個人而生存,他們無需通過龐大的家族體系來獲取生存的物資和權利,這就決定了經濟模式的根本性變化。」

張茵茵先是點頭表示同意,繼而又開始反駁著鐘泱的話︰「或許真的如你所說,可是大的集團公司不也是家族式經營嗎?你看天宇集團就是典型,還有興華社和青竹化工,他們哪個不是用家族的人來管理他們自己的產業?」

「所以他們也開始遇到經營上的問題了,家族式的管理,弊端比利益更大,至少在技術革命的今天,這個問題尤為凸顯。以興華社為例,劉浩然就逐漸開始啟用一些非家族成員,將他們作為公司的新核心。」

「你是說陳展堂?」

「對,就是他,五軸聯動機床的事你听說了吧。」鐘泱見張茵茵知道這事,就業不費口舌多說一遍。

「是的,在我們這個圈子里,這種事並不算多大的秘密。不過恐怕政府那邊會不樂意呢。無論是武漢的地方政府,還是中央的內閣官員。」

隨著國家局勢的逐漸平穩,中國也開始由外部戰爭轉向內部斗爭,這不是什麼中國人的劣根性,而是地球人的政治本質。

產經聯這個經濟上的龐然大物,與華聯政府這個政治上的巨無霸,他們的斗爭也不是什麼秘密了。居于上層的名流人士,大多對此心知肚明。

不過大家其實都不怎麼擔心政治站位問題,因為這已經不是過去那種中央人治集權時代,站錯隊只不過是財富和地位上的暫時喪失,並不會導致血淋淋的清洗運動發生。

軍隊是嚴格中立的,並且除非叛亂和暴動,否則不允許對內使用。只要戰爭狀態一結束,華聯的內閣政府就立即會被最高議會解除兵權,這是寫在憲法大綱里的鐵律,哪怕是聲望極高的陳炯明也難以違抗。

「政府當然不樂意,這個項目是在武漢重工的廠房里完成的,作為其中之一的出資方,武漢市政府對于興華社想吃獨食的做法相當不滿。哪怕是這個專利的持有人是興華社的員工也是一樣。」

其實說到實際,五軸聯動機床的設計完成,主要還是依靠了陳展堂和胡鎮超二人,其余幾位有政府背景的廠方技師僅僅是來幫了個忙,甚至連助手都算不上。

這樣牽強附會的想要強行分一杯羹,也就是政府才能做得出來的事,也是傳統的政治心態。理由什麼的根本無所謂,關鍵是這個東西確實是好東西,政府當然也想插手分上一塊蛋糕,最好還是大份的。

「這就扯遠了,還是說回我原來的那個話題。」見話題有些偏離軌道,鐘泱連忙糾正了過來,「像陳展堂這樣有學識有才干有眼光的人,不在少數,並且這個時代的經濟比起以前要好上許多,教育不再是貴族專屬的權利。人才的誕生不再局限于少數富貴人家,對于產業的經營,職業經理人模式開始慢慢興起。」

「嗯,我的哥哥也和我提到過這件事,好些產業都開始任用外人來管理了。而原本的家族成員也慢慢轉成董事會成員,主要工作是負責運營上的監管,而非直接干涉。」張茵茵細想了一下,發現事實確實就如鐘泱所說的。

家族式管理的好處在于肥水不留外人田,並且因為資產幾乎都掌握在自家人手里,無論內部再怎麼勾心斗角,爭權奪利,至少產業不會落入外人手中。

不過弊端也很明顯,首先是即便是世家大族,也非個個都是良才美玉。關鍵是績效模式不對,對于有些家族子弟,在懲處上難免受了親情倫理的羈絆,對于很多事情,難以斷然處置。

一些長輩過來求情,難道家主可以置之不理?

長此以往,家族內部離心,這就成了大禍了。

但如果任用職業經理人,那就完全不同了,一旦出了什麼問題,該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無需猶豫。總不會有家族長輩為了個外人出面吧,就算真的出面了,用什麼理由呢?

很多人都說任人唯親不好,這其實不對,因為不考慮的事情本身的發展狀態和實際需要,是不能隨便做出結論的。

古代的世家大族,其產業的核心是土地以及農業生產,夾帶著少量的商業運輸和工廠作坊。但無論是哪樣,在經濟規模和專業要求上,都遠遠比不上工業時代的各種集團公司。

幾百人管理一家規模上億的公司,在工業時代並不算稀奇事,但在古代,什麼樣的大家族才能湊得齊這樣規模的專業素質人才?

恐怕也只有皇族吧。

工業化生產大發展的時代,任人唯親已經不能滿足高效率的生產和經營需要,任何一個大型上市集團公司都需要一批專業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如果還是任人唯親,堵塞了這些人晉升的道路,那麼對公司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所以像是天宇集團和興華社這一些大的集團最先做出了改變,因為他們本身的資本規模就非常龐大,遇到的問題也更加尖銳,所以才不得不做出變革,任用外姓人。

君子隨世而移,這才叫做聰明,運用現代管理學回到古代去經營產業,那叫做腦殘。社會情況完全不同,哪能這麼照搬套用?

不過即便如此,也不意味著家族成員就完全失去了作用。在一家大型企業中,任用有才干的親屬去負責監督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這里的才干也包含了那種只會雞蛋里挑骨頭的尖刻小人,按照管理學的理念,沒有無用的下屬,只有無能的老板。

腦殘會把自己的親屬安插在要害部門,掌握實權,他們以為這會鞏固他們的權力,加強對公司的掌控力度。

確實也如此,可問題是卻要以犧牲公司業績為代價,並且上行下效,最終導致了一個類似于封建家族模式的管理層。績效低下,人情糾雜,這要是管理農業生產還勉強可以,用來管理現代企業簡直就是笑話。

聰明的老板,只會讓親屬擔任監督部門,並且架空他們,不讓他們掌握實際的管理權。而同時又賦予他們監督下面權力,有這些專門挑刺的人在,難道害怕屬下造反不成?

原本時空里,歐美各國都紛紛采用這種管理模式,並且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大量人才的涌現,使得一些公司的運營順暢,資產如同滾雪球一般成長壯大起來。

也就只有當時的赤色中國,還是暴發戶式的小家子氣,各種泡沫劇中的那些所謂豪門公子哥,就是無能的典型了。

當公司的成敗寄托于老板的後代身上,這樣的企業怎麼可能持續的成長?也難怪赤色中國自建國以來,就少有家族式的大型集團壽命可以超過三十年了,就算有,也是那些靠著政治背景實行強權主義經營的公司。

鐘泱之所以說時代已經變化,家族式的政治獨裁不再適合中國今後的發展,就連古代《易經》不是也有著乾卦第七爻「用九,見群龍無首,吉」這樣的字句嘛。

所謂的獨裁者拯救中國,本來就是個笑話,可這個笑話,卻被某個是時空中的紅粉們津津樂道。他們沒有看到人治體系的本質內涵,赤色中國與封建皇朝的唯一區別,可能就在于他們連表面的仁義道德都不講這一點了吧。

而且如果不是某個太祖皇帝獲罪于天,導致連可以即位的兒子都夭折了,恐怕中國又是另一個朝鮮。

隨著話題的繼續,張茵茵也逐漸明白了鐘泱所說的時代變革是怎麼一回事了,經濟基礎的改變,決定了政治基礎必須做出的調整。

如果在這個時候還要實行家天下的制度,那就必須采用酷烈的手段去鎮壓和消磨下面的人,甚至連教育體制也要抑制,避免出現更多的聰明人,導致不斷的反抗。

某朝的所謂各種革命和運動,其實就是如此,通過不斷的殺戮和殘害,消除異己。然後用各種武斗來消磨民眾的斗志和血氣,等到民心疲累,自然而言就懦弱思安了。

鐘泱本身是很鄙視革命的,他更推崇改革的道路,革命意味著流血,通常都是先流自己人的血。就像紅門赤軍一樣,各種內部清洗比之古代封建軍閥還要嚴重,畢竟當年還有普世的倫理價值體系束縛,紅門卻只有所謂「主義」。

想要殺你,拿出「主義」就可以了,連解釋都不需要。

被「主義」殺死的人比被外敵殺死的要多得多,但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認識到這里面的奧妙呢?

鐘泱建立了華聯,並且利用自身的優勢不斷推動華聯的發展壯大,並不僅僅因為他比那些所謂偉人聰明睿智,而是因為他擁有了智能工廠。

當然的,沒有這樣的見識和氣魄,哪怕擁有珍寶,也只不過是又一個獨裁者罷了。在世俗中輝煌數十載,然後毀掉一個民族的未來,這樣的偉人,對中國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聊著這些沉重的話題,鐘泱與張茵茵還是享受著難得的清閑,不過一通電話卻打斷了兩人的溫存。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