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六百四十章 武漢重工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六百四十章武漢重工

1946年十二月,寒冷的冬季籠罩著武漢,這座新興的重工業城市。其實嚴格來說,武漢作為重工業城市並不能說是「新興」,不過考慮到規模和技術層次的跨越性發展,用這個詞也不為過。

在清朝末期,武漢就是當時中國工商業發展的重要基地,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武漢經濟圈,即以武漢為中心的華中經濟區,在這一時期的武漢經濟圈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地區。

武漢經濟圈在當時全國經經濟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這是當時中部崛起的歷史見證。追溯歷史上著名的湘商,都必須把這個事實放在當時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從以武漢為龍頭的中國中部的發展中來認識湘商的歷史地位。

武漢之所以能在中國早期工業化中處于領先地位,主要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武漢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首先,武漢地處華中月復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在古代與近代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憑借漢水、長江之利,可以內進外出、通江達海,成為商業貿易的集散地。明清以來,武漢商業的繁盛主要就是憑藉這一區位優勢,而湖湘大地正處在這一地理區位上。

研究城市發展歷史的人都知道,長沙在歷史上城市的發展規模早于武漢,只是因為近代才被武漢超越。

原因很簡單,當鐵路運輸還沒有上升為主要的交通路線時,長沙的區位優勢難以與武漢相提並論。

其次是資源優勢,華中的資源優勢在全國非常突出,這里是全國的主要糧食產區,有豐富的鐵礦石、煤炭、木材以及有色金屬資源。

這里有著傳統的生產加工技術,勞動力素質相對較高,加上交通便利,其資源優勢較容易轉化為經濟優勢。這就是為什麼華中直至解革開放以前一直處于中國經濟中心地位的原因所在。

武漢城市中心地位形成的第二個因素是武漢近代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在張之洞主政湖北期間,先後創辦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大冶鐵礦、湖北織布局、漢陽鐵廠機器廠、漢陽鐵廠鋼軌廠、湖北繅絲局、湖北紡紗局、湖北制麻局等近代企業,佔同期全國新建官辦與官商合辦企業的24%,為全國之冠。

同時,張之洞倡辦實業,亦促進了民辦企業的發展。1897年民族資本家宋煒臣興辦的漢口燮昌火柴廠,年產火柴1億盒,是全國最大的火柴廠。

據統計,至1911年,武漢有較大型的官辦、民辦企業28家,資本額達1724萬元,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在武漢的現代工業發展的同時,傳統商業優勢進一步發揮,並由內貿型的商業重鎮一躍而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國際貿易商埠。漢口在19世紀末成為國內最大的米谷集散中心。漢口的直接對外貿易,1903年已突破1200萬兩白銀,1905年更突破3500萬兩。

漢口的間接對外貿易亦然,間接貿易進出口最高數字從1880年的4200萬余兩發展到1899年的6700余萬兩,1904年突破1億兩大關。無論是直接貿易還是間接貿易,都有數倍增長。

以致有人聲稱︰「漢口商務在光緒三十一二年間,其茂盛較之京滬猶駕而上之」,城市的經濟功能由商業獨秀發展到工商並重。

發達的水路交通使新化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成為武漢經濟圈中充滿活力的一員。從整體上講新化的經濟結構當時還是一個資源型經濟,而處于前期工業化中的武漢則對資源有著巨大的需求。

資源型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對交通運輸條件有著很強的依賴性,不優先解決交通運輸問題資源優勢不可能轉變為經濟優勢,新化資源型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得天獨厚的水路交通,這是借自然力而形成的生產力,是最經濟的動力資源。

有湖南第二大河之譽的資江貫穿新化全境,並通過其支流將新化各地聯成一體,越是靠近江河的地方資源也就越是優先開發。

例如目前已知最著名的爐茅江煤田就位于由資江、大洋江、沙江圍成的三角地帶,面積有十余平方公里,煤礦都是沿河岸開發,因為木材和煤礦通過資江經益陽順流而下進入洞庭湖是一條非常便捷的交通運輸線。

美國的規模化工業,也是依托于五大湖的便利水運,畢竟大型工業器械的運輸和物資調配,水運都比陸地運輸要廉價而快捷得多。

鐘泱望著緩緩而淌的長江之水,心中自然有著計較,以長江為大動脈,沿江而下,將成為中國未來的重工業核心,與東北三省遙相呼應。

原本的兩廣地區,將逐漸轉為精密儀器生產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發展重工業還是必須依托大江大河才可以,並且需要更加廣闊的平原地帶。

廣西地形復雜,在戰爭時期用于防守和穩固發展倒還可以,可如今戰爭即將結束,正是轉為民生建設的關鍵時刻,完全有必要改變以前的發展思路。

至于廣東,便利的海運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自不必說,非常適合發展貿易和輕工業生產。重工業產業則不斷向北遷移,其中武漢是核心之一。

這不僅是鐘泱一個人的意思,也是產經聯內部的決定,並且這個遷移計劃已經開始實施。

再回頭望了一眼東逝的長江水,鐘泱一言不發,離開了河岸,乘坐著專車,一路飛馳而去。

另外一邊,長江岸旁的一家大型工廠正在隆隆作響,即便是冷風呼嘯的季節,也絲毫沒有影響工人們工作的熱情。

武漢重工,一家才剛剛成立的大型機床制造公司,背後的出資方是劉浩然開辦的興華社。具體來說,興華社原本是一家以貿易為主的公司,不過由于華聯的經濟政策緣故,現在興華社早已將經營重心轉到實業上來。

華聯為了鼓勵工業實體經濟的發展,出台了大量政策以保證企業家的利益,這其實沒什麼出奇的。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商鞅就主持秦國變法,一改六國的重商弊政,重農抑商,維持國本,結果為大秦奠定了一統天下的根基。

後世諸多庸才,不知其中奧妙,還言商君此舉愚昧,簡直是不知所謂。

按照當時的人類技術水平,農業生產才是根本,商業本身不產生任何利潤,卻反而佔據大量財富。長久如此,自然就人心趨利,國家積弱。

在工業時代,其實也是一樣,德國為何支持一心屠戮猶太人的希特勒登上元首的寶座?

還不是因為猶太商人不事生產,卻並接著商業手段巧取豪奪,佔據了大部分的國家資源,使得實體經濟被他們所操縱著。

以至于數年爆發一次經濟危機,甚至出現大蕭條這樣的慘狀。工業化生產積累了超過以往歷史財富的總和,人民卻連溫飽都得不到,這怎麼可以?

所以鐘泱在制定經濟發展方略的時候,就提出了重工抑商,通過嚴格的政策保護讓產品的生產者享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利潤所得。

產經聯這個組織的創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企業家自己聯合起來,構建一個覆蓋全球的銷售渠道!

而不是像歐美列強那樣,被一群金融資本家玩x弄于股掌之中,這對國家的物資生產和技術進步都是非常不利的。

目前來說,產經聯的作用還是相當明顯,作為全國最大的中間商,產經聯本身卻是控制在所有的加盟會員手中。

後世那種賣東西的比種東西的人賺錢,在這里可不曾出現,因為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上,產經聯所貫徹的宗旨就是企業家掌握渠道,而不是相反。

說完了大政方面的事情,又有必要提及武漢重工最近在機床生產技術方面的革新。

亮堂的廠房辦公室里,兩個男人滿懷熱忱的討論著他們的工作。

「老胡,你現在很清閑嘛,居然有時間幫我做家具了?怎麼,那些書都全完了嗎?有沒有什麼新需求的書?」陳展堂岔開話題,隨口問道。

一提起看書,胡鎮超的精神頭又來了,他用沾著油漆的手拉著陳展堂的手,說道︰「展堂,你來得正好,我這些天看你給我帶來的那本《復雜曲面加工》,很受啟發啊。」

說著,他也不管陳展堂是不是感興趣,就從不知什麼地方抱過來一堆紙,指著向陳展堂說道︰「展堂,你看,類似于這樣的一個曲面,傳統上我們是根本無法用機床加工的,因為我們無法設計出機床進給的路徑。遇到這樣的曲面,我們只能是用手工加工,靠工人用銼刀一點一點地銼出來,生產效率就不說了,關鍵是這樣銼出來的工件,表面粗糙度、殘余應力等等指標,都無法達到設計要求……你听明白了嗎?」

陳展堂明白這一點,機械加工除了需要考慮加工出來的形狀之外,對于加工過程也是有講究的。用高速機床加工出來的零件,與手工銼出來的零件,即使形狀完全相同,其物理性能也會有很大的差異。他點點頭說道︰「我明白一點,你接著說。」

「對于這個問題,我想了很長時間了。這些天,看你那本《復雜曲面加工》,其中談到了如何利用包絡線的原理,把一個曲面的加工過程分成若干次,每一次讓工件的進給運動走成一條特定的的曲線,反復多次之後,就能夠形成我們所要求的加工面。我用你教我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再利用計算機進行計算,已經模擬出了這樣的一個加工過程。你看,這是我寫的工藝文件。」

陳展堂拿著胡鎮超給他的一堆圖紙看了一會,遲疑地問道︰「老胡,按著你說的這個加工工藝,工件在龍門銑床上不但要有前後和上下的進給運動,還要加上自身的旋轉,這就相當于五軸機床的加工過程了。」

「沒錯!」胡鎮超一拍大腿,他轉過臉對著旁邊的助手秦昌輝說道︰「小秦,你看看,我就說展堂肯定懂行吧?一語道破天機啊。」

「別別,老胡,咱們哪有五軸機床?」陳展堂問道,「五軸機床是產經聯內部限購的,至少也要花費五千的七級權限值,恐怕連國防部直屬的軍工廠也沒有幾台吧,我們這家私營企業能弄到?」

也難怪陳展堂如此疑惑,目前在產經聯內部,確實是可以用權限值兌換到一些稀奇古怪的物品,並且里面的技術含量很高,用目前的常規技術根本無法解釋。

況且高層都對此諱莫如深,久而久之,大家也都習慣了。

至于權限值這個設定,也是實施了不少時日,雖然仍有不少人感到不滿,不過也漸漸習慣。一般來說,權限值目前最高的就是七級,基本都是些技術含量很高的大公司才能換取得到。

一級權限值一般都是對應著農產品類,經過簡單加工的原材料基本上也則屬于二級權限值的範疇。如此類推,越是網上,加工精度越高,技術含量也是如此,目前最高設為七級。

而稀有的物資則不是如此計算,比如人參或者靈芝這類名貴藥材,即便是沒有經過任何加工,也屬于五級權限值的範疇。還有其他的某些高檔奢侈品,它們都根據價值被歸入不同的級別之中。

普通的工廠和企業,想要兌換五千七級的權限值,恐怕把他們自己賣掉十次都是不夠。畢竟下級向上級的兌換,都是三比一的比例,往復幾次,誰人受得了?

胡鎮超知道對方的顧慮,笑道︰「展堂,這就是我要跟你說的問題。我這套設計,只需要對現有的機床進行一些小小的改造,就可以模仿出四軸的效果。當然,即使是四軸,咱們的電機跟不上,精密螺桿跟不上,精密軸承跟不上,還是達不到五軸機床的精度。但是,你別忘了,咱們有人啊,咱們有身懷絕技的高級技工,他們的經驗,是可以彌補機器的不足的。」

「讓我看看。」陳展堂按著胡鎮超介紹的思路,繼續研究著胡鎮超寫的工藝文件,他這才看出來,在許多本來應當由五軸機床自動實現的操作環節,胡楊都加上了人工干預的成份,包括對刀、校正圓心、微進給等等,簡單地說,這相當于工人是在機床的輔助下,一刀一刀地進行切削,如果工人的技術足夠高超,能夠保證每一步操作都準確到位,那麼的確可以達到五軸加工的效果,精度方面,甚至有可能比普通的五軸機床還要高。

「老胡,你可真是神了。」陳展堂真是服氣了。

「怎麼樣,陳經理,能不能找個機會來試一試?」胡鎮超滿懷希望地看著陳展堂,說道,「就用我這張圖紙來試手,各種加工方式都包括了。」

「你這是一個什麼工件?」陳展堂拿著胡楊畫的圖紙,皺著眉頭問道。

這張圖紙上的工件,看起來像是一個電風扇的扇葉,但體積要更大一些。整個扇葉扭曲成一個復雜的曲面,圖紙已經無法反映出這種曲面的要求,各條曲線只能用一些奇怪的方程式來描述。

這樣的圖紙,工人肯定是無法看懂的,他們只能按著胡鎮超寫的工藝文件,一條線一條線地進行加工,每一步都有具體的尺度要求,只要達到這些要求,整個曲面就算是加工完畢了。

胡鎮超對于自己畫的圖紙,似乎有些羞澀的感覺,他訥訥地說道︰「展堂,這個東西只是一個實驗道具罷了,主要是為了檢驗工藝的可行性。至于圖紙嘛,我是從你給我的書上抄過來的,沒什麼用處。」

對于胡鎮超的解釋,陳展堂自然是存了幾分懷疑的。但他看了老半天,也想不出什麼地方會用到這樣奇怪的工件,也許真的如胡鎮超所說,這個工件設計出來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檢驗加工工藝的可行性,否則,怎麼會搞得如此復雜呢?

「老胡,你打算怎麼試?」陳展堂問道。

胡鎮超道︰「我想,你現在也是一方封疆大吏了,應當有些權力的。能不能以你們服務公司的名義,請金工車間幫著做出來。這個件,普通工人做不了,必須是廠里的那幾位老師傅才能做到。」

陳展堂可是大老板劉浩然派下來的親信,現在外放,就是打算讓他獨當一面,經營好武漢重工這家企業。

接著胡鎮超有點出了這幾人的姓名,他也是廠里的老人了,對于幾個同僚的本事還是很清楚的。

陳展堂掰著手指頭算道︰「呵呵,銑工、車工、鉗工,金工車間的技術精英,讓你一網掃盡啊。」

「我好歹在廠里呆了多年,誰的技術怎麼樣,我心里還是有數的。」胡鎮超道。

「好吧,我和廠長說一說,就說是我們服務公司的任務,估計廠長也會同意的。他們幾個本來就對這個項目很感興趣。」陳展堂笑著說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