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六百三十一章 亞洲局勢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六百三十一章亞洲局勢

「很好。」鐘泱將手中的鐵棒放回到了木盒里,點了點頭。

「將德國人留下的遺物也全都運到首都封存,建立相關的絕密檔案。德國人那邊如果問起,就說不知道有這回事好了。」周華對文化部的官員吩咐道。

「德國人的那位愛好神秘主義的元首已經去世,那位黨衛軍全國領袖忙于起兵為元首腦會議‘復仇’,應該是顧不上這件事了。」王立文笑著說道。

就在孫綱一行結束了對新生的俄羅斯帝國的訪問啟程回國之際,從德國傳來了消息,希姆萊成功的逃出了柏林城,來到了一處未被後備軍佔領的黨衛軍軍營,在這里召集黨衛軍發動了反撲,目前已經攻到了柏林市區。

「希姆萊此人一介書生,不會是老奸巨滑的戈林的對手。」周華說道,「他的結局只有死路一條。」

「如果德國人這一次真的成功的啟動了‘世界軸心’,令時光倒轉,他也許還有機會戰勝戈林登上大位。」王立文像是開玩笑似的說道。

「他已經永遠不會有這個機會了。」鐘泱冷笑了一聲,看了看自己手中握著的鐵棒,說道。

1946年8月3日,德國黨衛軍全國領袖希姆萊發表通電,宣布柏林政府為非法,「是殺害元首的凶手和篡奪國家政權的罪人」。

在希姆萊的率領下,德國黨衛軍一度攻入柏林市區,但很快便陷入前來被策反後前來增援柏林的國防軍裝甲部隊的圍攻當中,在前線的黨衛軍裝甲部隊的三個主力裝甲師也宣布支持國防軍。

勢單力孤的希姆萊還遭到了戈林控制的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最終全軍潰散,希姆萊本人于8月15日自殺身亡。

1946年8月16日,德國新政府宣布平定叛亂,結束軍事管制。

8月17日,德國前元首希特勒的尸體被找到,「發現時尸身已為火燒,殘缺不全,坐于席上,面龐猶如生時,目猶不瞑。」

德國新元首帝國元帥戈林親自到郊區迎回希特勒的尸體,隨後德國新政府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將其葬于柏林市郊的一座戈林事先為自己修建的陵墓當中。

8月18日,德國政府宣布廢除迫害猶太人的法律,在全國範圍內取締集中營,給予猶太人以正常的公民地位。隨後德國政府還修改了多項法律,刪除了許多過激的條款,事實上等于放棄了以前一直被奉為圭臬的「國家民族主義」政策。

說完了德國,又要談及印度局勢的轉變,經過連續兩年多的暗中發力,中國總算是完成了對印度的肢解和分化。

在政治軍事和經濟因素的影響下,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雖然在印度次大6共同生活了幾個世紀,某些個人之間也有友誼和密切往來。

但總的來說,這兩大宗教集團之間彼此是分離的,有隔閡的。雖然一部分的穆斯林領袖主張團結印度教徒,共同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但他們的影響不足以帶動整個教派,而且在一些重要場合,他們為了拉攏人心,也不得不回到傳統的路線上來。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前的1940年,在中國政府決定支持「自由印度」組織的時候,印度穆斯林宗教改革領袖便派代表遠赴北京,向中國政務院總理提出「中國政府所支持的‘自由印度’組織所代表的未來印度政府很可能會導致人數多的教派利益完全壓倒人數少的教派利益。」

當時的總理和大部分的華聯政府高層一樣,對印度種族教派之間的隔膜及分離情況了解不多,他更多的是比照中國的經驗和模式來看待印度的種族教派問題。

他們認為印度穆斯林所擔心的情況不會出現,「中國政府保證新的獨立的印度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組成的、各民族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平等和宗教權利的國家。」

對于中國總理的保證,穆斯林領袖們並不感到安心,有很多穆斯林領袖甚至這樣認為︰「繼續保持英國人的統治也好,由中國來進行統治也好,將印度分裂成七八個國家乃至七八十個國家然後再獨立也好,都要強過出現一個統一的、獨立的印度。」

1945年5月7日,全印度穆斯林聯盟在拉合爾召開會議,會議通過了《拉合爾宣言》,即在印度次大6成立單獨的穆斯林國家的決議。

在華軍攻入印度徹底擊敗英軍,結束了英國在印度次大6的百年殖民統治史後,對于獨立後的印度究竟應該成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印度各派政治勢力有很大的分歧。

為了盡快給予印度以獨立地位,在了解了印度各派政治勢力的意願之後,華夏聯邦提出了三個方案,「甲方案」為「大印度聯邦共和國方案」,即建立一個統一的印度,這個印度將是松散的聯邦,分別下轄印度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個分治地區。

三個分治地區擁有很大的自治權力,只由聯邦政府負責國防和外交事務;「乙方案」為「邦聯方案」,即成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個邦國,三國成立邦聯或攻守同盟,旁遮普和阿薩姆兩個非穆斯林地區分別並入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丙方案」為「聯省共和國方案」,即在印度成立按民族劃分的17個自治省或邦,各自治省和邦擁有較大的自治權力,各省實行中國式的代議制和地方自治,由各自治省成立「印度聯省共和國」,各自治省不能月兌離聯省共和國成立獨立國家。

但讓中果皮方面始料未及的是,所提出來的方案竟然無一例外的遭到了印度兩大宗教集團的反對,盡管對于軍事力量強大中國政府的威望表示敬重,但「自由印度」領導人錢德拉鮑斯和印度國大黨領袖尼赫魯都明確表示拒絕接受「巴基斯坦」這個概念。

而全印度穆斯林聯盟領袖穆罕默德真納則堅決要求成立獨立的巴基斯坦國家,印度的錫克教徒也要求成立獨立的「錫克斯坦」,而海德拉巴、克什米爾、邁索爾等印度幾個大土邦的王公則要求各個土邦組成「第三個印度」。

在後世的歷史學者們以客觀的眼光來看,中國所提出來的這三個方案無論實現哪一個,對印度都是極其有利的。

這三個方案既可以維護印度次大6的統又可以使地方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尤其能夠消除「印度教徒多數統治」所帶來的恐懼。但印度各派政治勢力的短視和無能最終葬送了這一美好的政治前景。

因為「自由印度」組織、全印度穆斯林聯盟都堅持自己的意見,各不相讓,三方很快宣布決裂。由于華軍在擊敗英軍之後便開始撤出印度,防務及繳獲英軍的武器都移交給了印度解放軍或當地的部族武裝。

對于華軍迅撤出印度的原因,存在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學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由于派往海外的兵力不足,中國政府打算將在印度的部隊調往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執行佔領任務

在華軍撤出印度之後,印度各地的武裝力量並沒有來得及統合起來,這就為以後的內戰埋下了導火索。

在政治談判破裂後,一些激進的穆斯林開始在印度各地挑起種族和教派沖突,1945年8月16日,全印度穆斯林聯盟公然宣布這一天為「直接行動,在加爾各答東北的馬尼克托拉區,穆斯林動了騷亂,隨後向其它城區蔓延。

穆斯林使用磚頭、匕和槍支同印度教徒展開混戰。城內的警察和印度解放軍的士兵不得不使用摧淚彈加以制止,由于場面極度混亂,前來制止暴的印度解放軍士兵不得不向混亂的人群開槍,好容易才將人群驅散。

當天下午,約6o萬人的穆斯林在加爾各答廣場集會,全印度穆斯林委員、孟加拉省臨時政府席部長納茲穆丁在集會上表了煽動性的演說,稱在騷亂中受傷的全是穆斯林,「穆斯林除了自衛反擊以外已經別無選擇」。

他的這番講話激起了新一輪更大規模的暴。許多穆斯林一離開會場就到處追殺印度教徒,並攔截焚燒了一列火車,車上的乘客全被燒死,男女老幼無一幸免。在穆斯林的狂暴襲擊下,很多其它教派的人也被卷了進去。

面對穆斯林的襲擊,印度教徒開始了激烈的反抗,狂怒的錫克教徒們也手持他們著名的彎刀,在穆斯林聚居區里展開了不分青紅皂白的殺戮。最後,孟加拉臨時政府出動了5萬人的印度解放軍部隊,才把這場可怕的暴平息下來,在這次印度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種族大仇殺中,共有近4萬人喪生。

印度生的大規模種族仇殺令中國政府大為震驚,陳炯明向印度各政治派別領導人出了緊急約見的邀請,打算在北京召開一次會議,讓有關各方面對面商討解決印度獨立問題。

鮑斯、尼赫魯和真納都表示同意,陳炯明為此專門派出了專機,準備讓他們直飛南京,但隨後在9月28日,又一場更大的暴在孟買生了。

成千上萬名穆斯林對孟買的印度教徒聚居區動了大規模的襲擊,他們燒殺搶掠,奸污婦女,逼迫印度教徒吃牛肉,暴行很快蔓延到了卡拉奇和阿邁達巴德。

印度教徒隨後對穆斯林展開了激烈的報復,接著便在旁遮普激起了反報復……此時「自由印度」組織、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一方面煽動和參與仇殺,一方面又相互指責對方是種族仇殺的策劃者。鮑斯、尼赫魯和真納隨後都宣布取消北京之行。

更可怕的是,印度各省地方臨時政府、警察和印度解放軍也在分裂和仇殺的情緒影響下開始出現瓦解和崩潰的跡象,一場雪崩式的大災難已經不可避免。

卻不知道,中國方面在這里扮演了極其不光彩的角色,陳炯明固然是不願意這麼做,但軍方和政府的大部分高層,都默認了中情局的這個挑唆計劃。

在英國征服印度的時候,由于歷史的原因,印度還有多個大大的土邦,在英國對土邦實施「絕嗣喪權」的兼並政策之後,到1945年為止,這樣的土邦還有將近余個。

這些土邦大不大一點的如海德拉巴、克什米爾、邁索爾和巴羅達等,其疆域、人口和財富同一些歐洲國家不相上下,而最的只有幾公頃的土地,將近多個土邦的面積不起過3o平方公里。

印度的土邦主是一個十分奇特的集團,即有荒陰無恥驕奢陰逸到極點的暴君,也有關心平民疾苦、提高婦女地位、甚至實行免費教育和為賤民階層利益而奔走呼號的開明君主,既有財寶無數的稀世富豪,也有家產微薄,收入不如加爾各答街頭販的寒酸王公。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這些土邦王公組成了王公議院,成為總督府、立法會議和內閣的第四方勢力。他們同英國簽訂條約,承認英王的最高統治權,並承擔形式不一的義務。而土邦的領地既不是英國的領土,土邦的臣民也不是英王的臣民。

在華軍攻入印度之後,看到英國在印度的統治行將結束,很多土邦都倒向了華軍,一些土邦反過來還出兵幫助華軍攻擊英軍——這種見風使舵的行為對王公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1857年印度反英大起義爆時他們就干過同樣的事,在英軍被華軍徹底擊敗,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結束之後,土邦和英國簽訂的條約被廢除,英國的宗主權被取消,土邦等于在中國的幫助下,事實上獲得了獨立國家的地位。

在中國方面的努力下,大部分土邦王公同意在保留最大限度的自治權的情況下,加入新生的印度國家。那些土邦的問題還不算大,而幾個大土邦的問題就有些復雜了。比如海德拉巴的土邦主是一位穆斯林。

但其臣民百分之七十是印度教徒,與此相反,克什米爾的大君是虔誠的印度教徒,但他治下的臣民絕大多數卻是穆斯林

看著手中一份份情報,陳炯明也是眉頭緊鎖。

就在幾天前,也就1946年9月10日,全印度穆斯林聯盟主席真納宣布成立獨立的巴基斯坦,而就在當天,孟加拉也宣布加入巴基斯坦。在得知消息之後,克什米爾、海德拉巴、邁索爾三個土邦也先後宣布獨立,緊接著眾多的印度土邦也宣布獨立。

面對這股分裂狂潮,自由印度政府和國大黨捐棄前嫌團結在了一起,表了「共同宣言」,宣布成立印度聯邦共和國,堅決不承認巴基斯坦和各土邦的獨立。很快,雙方在口水仗打完之後,馬上便開始了真刀真槍的交手。

「總統如果願意,我們可以馬上出兵,阻止他們兄弟相殘。」文恆說道。

「恐怕我軍不宜直接插手。」站在副總理身邊的中情局局長邵一向突然說道。

「為什麼?」陳炯明看了他一眼,問道。

「您可能不太清楚印度軍隊的情況。」邵一向答道,「我軍撤離印度之後,各佔領區防務都移交給了印度解放軍或當地的游擊隊及部族武裝,印度解放軍經過不斷擴編和補充,總兵力已達80萬人,各地被我軍整合起來的游擊隊及部族武裝總共約20萬人,各土邦原來就有屬于自己的軍隊,他們加起來也有近30萬人。這樣的話,印度軍隊的總數就達到了150萬人。印度軍隊的裝備有的得自于我國,在英軍敗降之後,還得到了英軍遺留下來的武器,而我軍在撤離印度時,因時間緊迫,很多沒有來得及帶走的重型裝備也都留給了印度軍隊。這是一支很強大的力量,他們現在是在為民族獨立而戰,我軍如果貿然干涉,很可能會泥足其中,難以抽身。」

「這下可麻煩了。」听了邵一向的報告,國防部長李少杰的嘴也咧得老大。

「這幾個獨立的國家兵力有多少,你知道嗎?」陳炯明看著在他面前攤開的印度政區圖,接著問道。

「印度聯邦共和國的軍隊在7o萬人左右,巴基斯坦的軍隊約有2o萬人,孟加拉軍隊約有15萬人,克什米爾軍隊約6萬人,海德拉巴軍隊為8萬人,邁索爾軍隊為5萬人。」孫晨碩答道。

「印度聯邦共和國的軍隊最多,他們的地盤最大,資源也最豐富,應該有能力結束這場戰亂,」文恆說道,「這趟子混水太深了,咱們還是不直接出手干預的好。」

「這下西方人可算是看到我的笑話了。」陳炯明點了點頭,冷笑了一聲。

幾天後,已經在新家安頓下來的史司從報紙上看到印度生大規模內戰的消息後,第一個反應是陰惻惻地干笑了兩聲,然後說了一句,「天下第一大黑手的陰謀又得逞了。」

而遠在海南省文昌市的一棟不大的公寓里,周華在看到報紙上關于印度內戰的消息後,也是一聲冷笑,他起身來到了自己的通訊室,在兩名親隨的幫助下,出了一連串的神秘無線電信號。

周華因為要策劃這次行動,早早的就從遺跡中返回位于海南的瞭望塔衛星中心。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