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六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面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六百二十二章最後一面

如果納粹不是每個月都給法國下達征集食品的命令的話,法國人的餐桌也不會變得空空蕩蕩,希特勒的這段話不過是征服者嘲弄被征服者的低劣笑話而已。

更何況,現在德國人的餐桌也不怎麼奢華,戰爭已經嚴重的拖累的德國的經濟。這導致黑市猖獗,平時就連黃先生也不得不去黑市弄點市面上很難見到的消費品。

「除了法國人之外,中國人也對烹飪非常講究,據說中國的烹飪技巧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不過更讓我驚訝的是,中國人雖然很會享受生活,可是他們卻不像法國人那樣頹廢。黃先生,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當年你就是來自遙遠的中國吧?」

希特勒的最後那句問話讓黃先生心里「咯 」一下,他努力的保持著平靜,點了點頭。

「是的,元首閣下,那時,我還是一名中國的茶葉商人。」

黃先生在心里揣摩著希特勒說這些話的用意,昨天晚上,他剛回到在柏林郊區的寓所,就接到了希姆萊打過去的電話,希姆萊邀請他今天上午一同去見元首,而且強調了這是元首的命令。

當時黃先生就覺得奇怪,自從上次日耳曼尼亞地堡一別之後,希特勒已經有一段日子沒有與他面對面的說話了,現在卻突然主動邀請他去做客,此事有些蹊蹺。

權衡一番之後,黃先生還是接受了邀請,因為他很清楚,現在就是斯陶芬貝格上校行動的最佳機會。身為行動組的一員,他無論如何也必須保持冷靜,所以,他還是跟著希姆萊過來了,來到了這座位于柏林郊區的莊園,並見到了希特勒。

讓黃先生有些吃驚的是,現在的希特勒,看上去好象蒼老了十多歲一樣。

難道這也是個替身?

黃先生一開始就有此擔心,如果莊園里的這個希特勒也是替身的話,那麼今天的行動就必須取消。

不過,當希特勒開始說話之後,黃先生就基本上肯定了,這個人就是希特勒本人。與希特勒交往了這麼多年,對方說話時的那種神情q先生還是非常熟悉的,別人模仿不了。

「說起中國,我一直有一個感覺,我認為,如果不是那個什麼華夏聯邦的組織成立,那麼中國是不可能這麼快的迅速發展和強大起來的,那麼這場戰爭的局面肯定會完全不同。」

希特勒接下去的話讓黃先生更加糊涂了,難道他要談論華聯的發展歷程嗎?

「黃先生,請你公正的評價一下,如果是由陳炯明來做德國的元首,那麼德國能不能避免戰敗呢?」

在希特勒的眼里,面前的這個中國人一直都很可疑,不過卻也不會因為飛碟被劫而遷怒于他。畢竟當初自己還是個落魄到在酒吧里閑坐的無業游民時,就是眼前的這個男人,給予了自己相當大的幫助。

按照中國古代的說法,這叫從龍之功,是不可以隨便處置的對象。國外雖沒有這個說法,卻也有類似的概念。

希特勒的這個問題一提出,現場立刻靜得詭異,鮑曼立即低下頭去,看著自己的膝蓋,而希姆萊則做出了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然後將目光盯住了黃先生的臉。

「元首的意思是?」

黃先生擰著眉頭,對方說話似乎沒有什麼邏輯,這讓他有些糊涂。

「我的意思是,如果,當年領導國社黨的人不是我,而是陳炯明,那麼今天的德國會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站在歐洲?」

「這個問題,我回答不出來。不過,有一點我倒是可以看清楚的,相比中國,德國的戰略劣勢太明顯了。德國的四周全都是工業國,而中國的周遍,除了日本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工業強國。雖然俄國也是工業國,但是問題是,西伯利亞並不適合發展大工業,換句話講,中國只需要擊敗日本就基本上可以確立戰略優勢,但是德國不僅要擊敗法國、英國,還必須擊敗波蘭、捷克、蘇聯,從這方面來看,德國確立戰略優勢的難度很大,雖然德國的工業基礎確實比中國強,但是德國的敵人太多。」

黃先生謹慎的分析了一番,這只是他的個人見解,在德國生活多年,他也特意留意過這方面的情報,在戰前他就得出結論,德國如果想領導歐洲,必須在東方拉攏一個實力足夠強大的盟友。

理想的盟友應該是中國,但是中國卻始終沒有與德國結盟,而僅靠一個島國日本,顯然是無法吸引美國、英國足夠的軍事力量的。

這位黃先生到底也只是一個情報人員,其主要職責在于與希特勒建立良好的私人關系,在大戰略上的見解實在有些粗淺。

不過希特勒與之相交多年,卻也沒有在意。並且之所以提到陳炯明,那是因為希特勒根本不相信華聯的崛起與陳炯明本人有太大的關系。

比起德國來,中國的崛起更加困難。內部的國民素質是主要因素,外部更是有日本和蘇俄這兩個龐然大物,以農業國的根基卻是根本沒有勝利的希望。

根據搜集回來的情報,希特勒一眼就看出了陳炯明是那種骨子里有些軟弱的人,並非懦弱,只不過做起事來畏首畏尾。

雖然有不俗的治理才能和政治威望,不過卻不是那種可以在混亂局面中開創基業的君主。作為德國的獨裁者,希特勒自然知道讓一個民族國家復興是多麼的困那。

幾下試探,始終還是沒能得到更多有用的情報,希特勒有些失望的看著黃先生。他一直都在猜測,華聯的背後應該還有一個強人,或者說是強大的組織,不斷引導著華聯的發展,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可這些到現在為止都還只是猜測,希特勒也明白了自己面前的中國人只不過是一個安排在自己身邊的情報棋子,根本不會知道多少有用的資料。

不過戲還是要演下去的,他也想透過這個東方「好友」,傳達一些信息給華聯背後的那些人。

「那麼你們的前國家元首李萬盛呢,他可是在崛起之初,就不斷帶領著華聯走向富強。」希特勒說起這事,目光炯炯,如同一只驕傲的雄獅,威嚴的氣勢直撲黃先生的面前。

華聯那不符合邏輯的跳躍式科技進步,以及數次有針對性的應對了歐洲和北美的經濟決策,仿佛有著預知能力似的,在大蕭條之前就設好了局,狠狠地從美國和整個歐洲賺了一筆。

雖然後來因為年紀的關系沒有連任,不過李萬盛在華聯內部也是素有威望,同時其執政期間的傳奇經歷更是讓各國政要反復研究。

黃先生當然也知道這些,他的笑容有些無奈,「尊貴的元首閣下,中國的政治體制與德國有些不同,甚至與大多數國家都不同。李萬盛並非獨裁者,所以我很難在這方面下結論」

「你的意思是,即使由李萬盛領導,德國也不能確立在歐洲的戰略優勢?……不,不。我的想法與你完全不同,我認為,如果領導德國的是李萬盛的話,那麼德國很可能在1940年就已經統一歐洲了,並且將永久的確保這一戰略優勢。我的看法是有證據支撐的,當大蕭條到來之前,你們中國竟然能夠準確的預見到那場席卷世界的經濟危機的到來,我認為,他可能有一種常人不具備的預言能力,這種人就是超人。」

希特勒的分析讓黃先生有些驚訝,希特勒一向認為自己是超人,而現在,他卻承認一位外國人也是超人,這未免有些奇怪。

黃先生當然知道納粹對于一些神秘主義的東西非常感興趣,但是說句實話,要說某人有什麼「預言能力」的話,黃先生是無論如何不信的。

當年李萬盛在大蕭條到來之前提前結束任期,主動將權力移交給國會選出的新元首陳炯明,此舉相當驚世駭俗,不過國內的輿論一般認為這是李萬盛高風亮節的行動,倒是從來沒有人說這是李萬盛為了躲避那場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的以退為進之舉。

畢竟,那場大蕭條是在李萬盛下野之後過了一段時間才在美國引爆,如果有人能夠預見到的話,那麼他不是神仙就是有別的辦法能夠計算出那場大蕭條到來的大致時間,但是這可能麼?顯然不可能。

並且李萬盛也不掌握軍權,也沒辦法掌握軍權,當時的將軍都是自己抱成團,自行處理軍事事務。隨後陳炯明接掌華聯元首一職,李萬盛也逐漸退出政治舞台,做起了富家翁,使得不少人擔心的獨裁體制也沒有發生。

其實不只是外國人感到奇怪,就連許多中國人自己都感到奇怪,軍人獨裁者橫行的國家里,華聯到底是如何阻止軍人干政的事情發生的?

不過這一切的內情卻不是黃先生這樣的小人物所能得知的了,所以他只好老實的向希特勒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會議室里安靜了片刻,希特勒在沉思,黃先生擰著眉頭也在琢磨,陪坐的鮑曼和希姆萊都是一副茫然表情,直到一名將軍的腳步聲響起。

「元首閣下,參加會議的人都到齊了。」

說完,這位國防軍將軍看了眼黃先生,似乎有些話還想跟元首說,但是又不方便在這里說。

「他是我的朋友,你盡管講就是了。」希特勒點了頭,仿佛沒有絲毫介意。

其實黃先生自己清楚,他的情報重心在于獲取希特勒的信任,並且維持一條中德之間的談話渠道,而不是冒著生命危險打听情報。

這一點希特勒也清楚,別看他嘴上叫囂著對華宣戰,直到現在兩國勢力交接處還不是一片寧靜,根本沒有要打仗的樣子。

沒到最後一刻,誰又願意把事情做絕呢?

「剛剛收到的消息,‘曼斯坦因防線’在今天凌晨遭到核打擊,而且,可以確認,攻擊中使用的原子彈是由美軍的戰略轟炸機投擲的。」

將軍帶來的消息讓在場的所有德國人都感到震驚,他們確實沒有想到,盟軍居然這麼快就動手了。

「我們的損失情況?」

希特勒擰了擰眉頭,詢問將軍。

「德國陸軍基本上沒有損失,因為在昨天晚上,曼斯坦因元帥就已經下達了撤退命令。」

「什麼?撤退命令?誰命令他撤退的?現在,曼斯坦因在什麼地方?」

希特勒暴怒不已,這個消息確實太讓他震驚了,甚至比曼斯坦因防線遭到盟軍的核打擊更令他震驚,因為這似乎表明,國防軍中有人已經開始公然違抗他的命令了。

而且這個人還是一個陸軍元帥,這也使他想到了另一個陸軍元帥。

「曼斯坦因元帥已經將南方集團軍司令部轉到了保加利亞境內,但是具體情況,還需要等待南方集團軍的電報,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所有消息都是由土耳其政府傳遞的。」

「立刻召開軍事會議立刻召開軍事會議」

希特勒站了起來,雖然他拼命想壓抑住憤怒的情緒,但是從他那顫抖的雙手,旁人也可以看出他內心的極度憤怒。

黃先生也跟著站了起來,然後,他就看到這位德國元首向他伸出了手,于是也伸出手去,與對方的手握在一起。

「本來我還有許多話想跟你講,但是現在,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處理。很高興能夠認識你,我的異國朋友。」

希特勒最後的那句道別語讓黃先生又陷入了沉思,他到底是什麼意思?

沒等黃先生想明白,他已經被一名參謀領出了會議室。剛才的情報被听到了已經是有些破格,他也知道接下來的時間是希特勒的戰略安排了,這不是外人可以旁听的範疇。

走了沒幾步,身後已傳來了元首的咆哮聲。但是黃先生並不清楚他是在對誰咆哮,是鮑曼還是希姆萊?

考慮到希姆萊的身份,難道是自己的行動有什麼不周密的地方而被這個秘密警察頭子抓住了馬腳?

帶著一絲惴惴,黃先生跟著參謀拐過走廊的拐角,而就在這時,他看見一群軍官迎面走來,有一些軍官是他認識的人,其中就有已經被解除軍事指揮權的「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

而在他的身後,還跟著另一位熟人,正是斯陶芬貝格上校,而上校的右手正提著一只塞得鼓鼓囊囊的公文包,那只公文包,正是黃先生昨天下午在蛋糕店交給上校的那只公文包。

如果上校的行動一切順利的話,那麼,這場戰爭或許很快就會結束了,而這次會面或許也正是黃先生與希特勒的最後一次會面,至于希特勒召黃先生到這里來的初衷到底是什麼,或許也會成為另一個歷史之迷。??????

陽光從窗外投射進來,將室內映得亮堂堂的,溫暖,但是又不灼人,工作之余曬曬太陽,也是難得的享受。

陳炯明就坐在窗前,接受著理發服務。雖然在服飾和一些祭祀活動上恢復了漢統,現在的中國卻沒有了蓄發的習慣,也不強調頭發不可毀傷的孝道理念。

理發的地點其實就是元首官邸的一間書房,為元首提供理發服務的那位理發師則是一位手藝高超的民間師傅,為陳炯明服務已經很有些年頭了。

現在是中午一點整,午休時間,陳炯明決定利用這空閑時間整理一下發型,因為下午他還要去幾所院校視察,與師生舉行座談,必須精神一些。

他是前天從埃及開羅返回國內的,這倒不是因為開羅盟國首腦會議圓滿結束了,那場會議分歧重重,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有一些矛盾遲遲不能解決。

反正中國也只是作為旁听而參與其中,畢竟之前兩方還在太平洋上打得不可開交,談不上什麼友好訪問。

而陳炯明之所以參與這種國際性會議,也只不過是想要表明中國作為核武大國的政治地位,任何發生在地球上的事,都必須經過中國的首肯才可以!

各國元首被陷在開羅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不得分身,都有些倦了,無奈之下,各國元首坐在一起一商量,一致決定,干脆休息一段時間,等各國外交官在開羅達成初步一致意見之後。

各國政府首腦再去開羅簽署協議,所以,美國總統杜魯門先離開了開羅,返回華盛頓。陳炯明則在美國總統杜魯門離開的次日也離開了開羅,坐飛機直飛中國,回了南京。

陳炯明猜測,杜魯門之所以急著回國,可能是為了去參加一次很重要的軍事演習,據說與導彈相關,這倒不是趙北的憑空想象,這是有根據的。

一些雙面間諜都在情報中透露了美國陸軍進行導彈試驗的相關細節,這些情報有真有假,不過通過仔細分析,以及聯系其它情報來源,華聯中情局基本上可以肯定,美國*軍方確實在研究彈道導彈。

而且也在進行原子彈的小型化和輕量化研究,以美國的工業實力和科技力量,在幾年之內制造出可以實用的核子導彈是不成問題的。

對于陳炯明的這個猜測,外交部長顧維鈞和政務總理張嘯雷都有些擔心,他們都建議,盡快部署更多的核導彈,以確保戰略優勢。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