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568章 吞並澳洲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五百章吞並澳洲

農鵬明的背影漸漸消失在彌漫著的硝煙之中,以及那九百名被特別派遣過來的玄鐵保安公司隊員。說是民間機構,但莫雄這個久經沙場的老兵,還是能從這些人身嗅出那種猶如荒野孤狼般的血腥氣。

這群退伍軍人絕非是一般的軍人,或者說根本已經開始遠離人類這個範疇了。以殺戮作為自己畢生的職業,無視榮譽和正義,他們身背負的不是光明的信條。

就如同農鵬明離開之前所說的那樣,成為英雄太簡單了,一腔熱血足以。然而真正的勇敢,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需要,去踐行罪惡與殘酷,用恐懼去震懾所有心懷不軌企圖的敵人。

就連一向倔強的劉健鋒,也不得不對農鵬明這些人肅然起敬,他不認可這種行為,但並不意味著他不明白這種行為的價值。

隨後,大屠殺展開了,農鵬明所過之處,听到的只有求饒和哭泣,泥土被無數的鮮血浸染。居住在澳大利亞海島的白人,被死亡的陰影所籠罩著,不分男女老幼。

僅僅是不到一千人的保安衛隊,就以摧枯拉朽的氣勢粉碎了沿途城市的抵抗意志。農鵬明每到一處,不問緣由,不分年齡,盡皆屠戮的殘酷做法,終于激起了整個白人世界的憤怒。

但是不久之後,這種憤怒逐漸換成了無奈,最後成為了恐懼。再也沒有人,敢于正視華軍的目光,再也沒有人,敢對遠居海外的華僑抱有輕視和敵意。

一個強大的國家,將這種威懾藉由屠殺的方式,傳遞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一九四四年九月四日,當中國的登澳部隊腳步不斷逼近之時,澳大利亞第十四人總理約翰?約瑟夫?科廷在堪培拉的辦公室中,艱難的宣布︰澳大利亞將全面的無條件投降。

他號召全體澳大利亞人在面對中國軍隊時不要擅自抵抗,以免造成中國軍隊的血腥報復。同時他還呼吁並且希望,中國軍隊能控制住軍隊,避免造成新的屠殺杯具。

說實在話,澳大利亞總理約翰?約瑟夫?科廷算是一個較為激進的人物,在早期中國軍隊登陸澳大利亞時便呼吁全國人民奮起抵抗到最後一刻。

但此時又是什麼讓他居然放棄了抵抗並且呼吁國人不要擅自動武?

雖然歷史資料並沒有當時約翰?約瑟夫?科廷任何的心理記載,他本人也沒有和任何人提及說起當時的心態。

然而很多歷史學家在戰後,還是比較一致的認為發生在墨爾本的中國軍隊報復性屠殺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在部分解密的墨爾本屠殺案中,墨爾本這座城市至少有超過三萬人死于中國軍隊的屠殺之下,但是這個數字絕對不真實。

因為這些數字是玄鐵保安公司所提供出來的屠殺量,這個數字中並沒有包括其他正規軍事部隊泄憤中私自屠殺或者是在戰斗中不記對方平民傷亡而肆意破壞所照成的平民傷亡。

可以說,真實的數字,可能連中國軍方都無法能夠準確提供。

造成數字不詳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墨爾本一片混亂,中國人在之前刻意的放縱了這些平民自行撤離城市,這導致眾多平民迅速的拖家帶口的逃離墨爾本,從而造成了大量人口流失無法能夠提供出準確的留城人數。

當然,在戰後同樣有白人想把整個城市的人口量刨除一半之後的數量算到被屠殺人數中,可這個論點也很快被推翻,因為在西方人和中國人共同有的資料中,墨爾本這座城市和旁邊能停靠船舶的港口碼頭擁擠滿了想逃難的難民,

據不完全資料統計,澳大利亞和美國人在此時發揮出了海運強國的能力,他們將大量的難民接送離開墨爾本,由海路離開的難民數字就已經超過了墨爾本人口的一半。

這個論點唯一最後能稍微被人提及的就是當時從阿德萊德、其他小鎮方向逃到墨爾本的難民增加了墨爾本的臨時人口。

澳美聯軍的運送人數固然不少,可是這些人口中即便有墨爾本的人口,也有來自其他地方的平民,墨爾本被屠殺人數的真實數字,在有心人的遮蓋和當時混亂局勢的攪合下,永遠也不會能夠被證實。

然而這一切都無關緊要,最關鍵是屠殺的確讓澳大利亞總理不得不考慮在國土全面淪陷後,繼續和中國人抵抗到底所要引發的一系列血案。

中國人在這次所展現出來的軍事肌肉和右翼極端勢力讓人側目的同時還不得不掂量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後果,手無寸鐵或者說業余的游擊戰份子在面對中國人的職業軍隊面前,勝算有多大想想便知。

至于中國政府宣稱玄鐵保安公司只是一家私人武裝機構,本次大屠殺行動也並非華聯政府或者是軍方授意,而是民間自發性的報復襲擊。

不過這些話說出去根本沒人會相信,先不提農鵬明這個有著血色屠夫之稱的原華軍高官,玄鐵保安公司一向都從優秀的退伍士兵中征召正式成員。

武器裝備的精良程度,直逼各大集團軍的主力師,其作戰之狠辣,其訓練之嚴苛,絕不下于一般的特種部隊。這樣的民間私人武裝組織,簡直是比一般的正規軍更可怕的存在。

而在這次針對墨爾本的報復性屠殺行動中,玄鐵保安公司也證明了自己的鐵血手腕和殺人技藝,猶如雷霆一般的氣勢,幾乎是將真實的地獄展現在了所有西方國家面前。

澳大利亞的徹底淪陷讓西方白人時間一片哀鴻之詞,由于澳大利亞是英聯邦成員國,英國本土更是一片憤怒、傷感和無奈之聲。

原本澳大利亞的淪陷還只是軍事的實際佔領,但是經過這次強硬的屠殺震懾,最終摧毀了所有澳洲白人的抵抗意志,也讓整個西方世界集體失聲。

不要忘了,現在的中國政府當局可從未與其余列強簽訂過任何的國際性公約,對于戰爭中的基本原則和慣例,中國能夠遵守多少也只有天知道了。

在當前的形勢下,惹惱中國人實在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更何況大屠殺事件也是因為排華浪潮興起的原因。狡辯固然可以,但在對方更加蠻橫的情況下,這麼做只會讓情況更加惡化。

尤其是羅斯福和丘吉爾等盟軍首腦,更是不願意觸怒手擁有生化武器的中國人,至少在曼哈頓計劃完成之前,不去做過分激怒中國人的事。

最終,犧牲澳大利亞成為了無可奈何之下的唯一選擇,在政治,西方各國都紛紛表態,默認了中國佔領澳大利亞的事實。

並且中國在方面的增兵也吸引了世界諸國更多的目光,大家似乎都在猜測著這個重新崛起的古老國家,新一輪的戰略行動將朝著哪個方向推進。

蒙古的事情基本告一段落,雖然收復蒙古後還有解決當地人口生計、交通、思想、行政以及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解決,不過最大的統一問題都已經解決了,剩下來的這些也只是一個時間長短的問題。

更何況蒙古境內有著相當豐富的礦藏資源,對于正在發展工業興國的中國人來說也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同時蒙古的回歸,從中國境內穿過內外兩個合並起來的蒙古自治區到達貝爾加湖也變得輕松方便起來,第一批進入蒙古的不是行政人員,也不是軍人,而是一批批修路、築路工人建設者們。

二月中旬,進軍的第一批部隊出動,從雲南、四川還有青海三個方向同時進藏,領軍的司令不是別人,而是華聯起兵之初的核心軍事將領季效良。

季效良這名行事低調的將軍沒有能象自己其他倆戰一樣在世界軍事舞台展露身手,他選擇了國內的戰場作為自己的主要攻研對象。

雖然現在這幾年,華北、遠東、南洋戰區頻頻見報出現在國人的眼球中,但是實際中原戰區,也就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戰區,始終還是國內!

只是由于驅逐日本之後,中原戰區的戰事逐漸減少,即便有也多半是剿匪這些工作,真正的戰斗基不多的。

而即便如此無聊,但季效良仍舊選擇了沉寂于國內中原戰區,因為他的身份注定了他在處理一些民族問題時能比其他人更有多重角度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也正是他的這個特殊的背景身份,也使得國內的一些地方省份一直以來沒有出現過什麼大動靜,保持著良好的穩定和平發展勢頭。

不過中原戰區中,一直有著幾個較為關注的地區,蒙古、、新疆這三個大省或者說是未來的自治區就一直是中原戰區最為關注的區域。

雖然新疆最後劃給了華北戰區,但其他兩個位置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特別,光是進藏這個其他地方相當簡單看似輕松的問題就足以難倒在平原、山地牛叉沖天的中國機械化部隊。

不僅是山區,更要命的是高海拔區,對于機械化部隊來說那就簡直是惡魔般的區域,高海拔稀薄的空氣不僅使得士兵無法發揮出正常的技戰術動作,對于需要空氣工作的發動機來說也是降低它們功率和效率的罪魁禍首。

前面也提到過,別看中國軍隊內有不少直升機,但直升機受天氣因素的制約很厲害,再有就是航程、載重都不會很高。

特別高海拔區域中,平日里在海平面能裝兩噸物資的直升機在高海拔區裝載物資重量就直接減半,而一部分中、小型直升機的最大飛行高度甚至是都無法能夠飛躍山脊完成進藏的任務。

還有題中,最關鍵的人的因素,的喇嘛還有當時的貴族、權貴們可不喜歡外人進來剝奪、分享屬于他們的特權和資產,這形勢,可沒有蒙古問題那麼的簡單。

不過這都不能打消華聯政府一致的進藏決心,在古代,可以由、環境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現有的特定情況。可是在科技文明,在社會文明進入到現在的這個時代後,這一切,都將開始發生改變。

季效良也一直知道華聯政府高層心中對題的大致想法,早在拿下雲南、四川之後,季效良就開始著手培養一支高原作戰部隊。

當時只是從理論、高原作戰用兵的一些基礎項目開始慢慢模索,而進入到一九四零年之後,正式的高原作戰部隊成立,兵力不多,就小一個軍兩個高原步兵師,人數全部加起來也才剛剛超過兩萬多點。

可是別看這些部隊人數少,作戰技能還有重火力武器裝備也未必比其他五支王牌部隊高,但是在高原區作戰,還是要靠這些受過針對性訓練的專業士兵。

這些人各個都是有著豐富的高原作戰適應性和保持相當高的作戰能力,換其他部隊的兵過來,光一個高原反應就足以非戰斗減員一大批。

在裝備,這些部隊也著重于輕武器裝備,反正對方也沒有能力有坦克飛機大炮,而在戰術自然也就傾向于特殊山地高原環境下的作戰戰術。

由于後勤的制約,每一名作戰士兵的槍法都要求很高,陝甘地方部隊在物資匱乏下提出的三不打在這里得到了發揮空間︰「看不清楚的不打,瞄不準的不打,沒有把握的不打。」

這樣做能減少彈藥的消耗量增加持續戰斗能力,而部隊中多裝備突擊步槍這樣的半自動武器來保證火力和精度的平衡。

但是和其他部隊不同的是,這些部隊中制式槍支很多都裝備有小倍數的光學瞄準鏡,以提高士兵的射擊精度。這樣的待遇在其他部隊就是狙擊手的待遇,所以說特殊環境下對部隊有著特殊的要求。

同時這支部隊在後勤也沒有其他幾支主戰部隊那樣過于依賴後勤,甚至這里有著其他部隊看不到的馱馬這樣的特殊「兵種」存在,一個營的部隊可以在自身隨行的馱馬後勤排的支援下,依靠著自身給養和長期進行的野外生存訓練就可以維持長時間的作戰。

而且準備了這麼久才進藏,並不是單純的軍事準備,在政治也是經過多次的洽談和協商。只是由于當時控制攝政的大扎?阿旺松饒等人,之前有支持分裂的外國勢力做背景,一直以來都沒有將中央政府放在眼里。

有著這樣的心態,這洽談實際也談不出什麼東西。只是時間、社會、世界形勢發展到現在,大扎?阿旺松饒這些人,也不得不面對身後英國人失利所要帶來的嚴峻形勢。

國際形勢,英國人現在頭疼于緬甸的節節失利,可為了牽制住中國人,英國人仍舊加大了對分裂勢力的資助和幫助。

要錢給錢,要槍給槍,就是為了的分裂勢力能制造出更多的事端、麻煩來折騰中國政府,減少中國正面戰場給英國人帶來的壓力。

不過這些物資從印度出發,翻越重重喜馬拉雅山山脈後已經是四三年的下半年了,得到更多這些裝備的大扎?阿旺松饒等分裂分子果然野心膨脹,不斷的槍殺在藏的異族人。

並派出少量極端份子滲入雲南、四川等境內,制造血案。

在最後一次商談無果之後,在陳炯明的命令下,季效良指揮部隊從三個方向進藏。在進藏之處,由于當地毗鄰雲南、青海、四川等地,特別是靠近四川、雲南兩省的當地人比較容易接觸到已經發展起來的外面富裕世界。

這很多人都比較渴望能夠加入到中央政府管轄,得到更多、更好的發展,進藏部隊最初的路程都是相當輕松的,甚至可以輕易得到當地人的支持和歡迎。

進藏部隊第一件事就是將分裂分子設置在雲藏、川藏邊緣的一些據點給敲掉,有心打無心,為了保證圍殲效果,季效良甚至出動了數架直升機進行少量部隊後方投放斷其後路和進行空中打擊。

面對突如其來的空中打擊,從未見過能這樣飛的那些分裂暴徒們都傻了眼,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大家伙們在自己後路放下十幾個人。

別小看這十幾個人,這些據點中每個據點雖說少則百人,多則數百人,但這一帶復雜的山地地形注定了只要再山道放置十幾人就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更何況雖然人數不成比例,但武器裝備性能和殺人效率中國軍隊這邊更強勢。

這些只懂得尋找老百姓和非武裝單位制造血案的暴徒們什麼時候見過真正的職業殺人機器,雖然在最初時這些暴徒們想憑借人數的優勢殺出條血路出來,結果血路是鋪成了。

大量噴濺的污血染紅了這些小山道,可卻沒能殺出去。在速射的火力面前,這些暴徒手中的老式步槍根本無法能夠相提並論。

而且對方的火力相當的精準,子彈都是沖著胸月復以部位打去的,還有不少暴徒被爆了頭,白花花的腦漿子混合著污血噴濺得到處都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