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559章 愁雲慘淡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五百五十九章愁雲慘淡

關于f的存在,陳炯明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畢竟古文會內部就有著專門的檔案卷宗可供查閱。

而經過情報部門的再三確認,以及衛星圖像所提供的真實圖片證據,德國正在秘密研究f的基地也暴露在華聯高層的眼前。

身為國家的元首,現在的陳炯明可不是以前那個中國傳統的軍事政治人物,而是更加深切地明白到了科技對于國家生存發展的關鍵性作用。

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想要從德國人手中得到f,通過談判和貿易幾乎是不可能的。希特勒不是傻子,德方也不是傻子,這種好東西他們絕不可能放手。

所以這才是陳炯明苦惱的原因,雖然知道了東西存放的地點,卻一時間難以下手。

話分兩頭,視線從衛星控制室內離開,又輾轉穿越廣闊的太平洋,落在彼岸的那個新興國家身。

一九四四年七月四日,這個美國國慶日對于以美國甚至是整個同盟國來說是一個相當難過的日子,特別是美國人和澳大利亞島的白人們。

當奧古斯塔港戰役失敗的消息傳回到澳大利亞人口最密集的新南威爾士州的幾大城市之後,一片悲觀和絕望的情緒迅速的在民間蔓延開來。

與這個連在一起的,是一個個失去親人的家庭,他們濃濃的悲傷情緒彌漫在幾座大城市中。

特別是最阿德萊德,這座澳大利亞的島嶼第四大的城市中,由于最靠近奧古斯塔港戰役圈,所能得到的消息也和最多的。

而且這個城市還在戰役中慘遭突擊團肆無忌憚的在城市內的破壞和蠱亂,一個晚都不斷的傳來槍聲、炮聲還有爆炸聲,配合突擊團這些人點著的大火,整個阿德萊德是一片混亂毫無秩序可言。

隨後引發的難民大涌潮也直接影響了澳美聯軍奪回高勒小鎮的出兵速度和兵源量,在某種意義也是間接導致收官之戰中,巴頓沒能最終奪回高勒小鎮的一個幫凶。

不過這都不是最厲害的,最厲害的是從阿德萊德跑出的民眾象受了驚嚇的袋鼠那樣瘋狂。不是保護自己的財產主動攻擊,而是瘋狂的以象袋鼠運動般的速度瘋狂逃竄。

僅僅只用了兩天時間,連王俊峰戰果的數字還在統計的過程中,部隊還在收攏俘虜和進行休整中,阿德萊德的難民便已經將戰敗的消息用著各種運輸方式,連消息帶人的抵達了澳大利亞東南部還沒有被攻陷的每個城市中。

當真相還在穿鞋子的時候,謠言已經滿世界跑了。

謠言和流言的傳播速的,而且在這樣的消息傳遞中,又會出現在傳遞過程中不斷的人為添油加醋般的變換增加里面的內容,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口口相傳的消息不斷的被放大。

原本只有一輛坦克的被形容成幾十輛坦克,原本只有一個連的中國軍隊被形容成了一個團的數量,原本只有數十倒霉蛋被流彈命中慘死街頭的被描繪形容成了半個城市都被屠殺。

澳大利亞政府由于沒有應對過這種場面,美軍這邊當時還在為搶著收復高勒而頭痛,結果當發現整個謠言已經蔓延波及開來之時,這個時候再想止住謠言和流言的傳播已經變得相當困難。

哪怕是澳大利亞政府出面在新聞、在廣播中闢謠,可是流言止于真相面前,恰恰澳大利亞政府能用真相嗎?

難道要通過政府總理向全澳大利亞人公開說︰我們被中國人給打敗了,而且敗的是一塌糊涂,整個戰役圈百萬的澳美聯軍死傷慘重,同時被抓走了大量戰俘。

這些,都要向民眾公開嗎?

不能,因為這更加證實了那些流言蜚語在民眾心中的真實度,所以該仍舊唱高調的唱高調。然而紙永遠是包不住火的!

不管澳大利亞政府再怎麼遮遮掩掩,再怎麼挖空心思用華美的詞匯給掩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政府機構如此的遮掩,恰恰更是變相的讓民眾知道奧古斯塔港戰役的徹底失敗。

消息一傳開,那些送家人孩子去參軍的家庭當即蒙了,百萬的人生死未卜,誰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兄弟、自己的丈夫是不是在陣亡的名單里,是不是在被俘的名單里。

這時候新南威爾士的居民中大多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景象,一個就是從阿德萊德跑出來的難民瘋狂的往海邊城市涌去,尋找著一切可以出海離開澳大利亞的船只和飛機離開這里。還有一個就是很多人舉著牌子站在路邊,牌子寫著︰

「我的丈夫叫拜摩特,你們誰見到他!」

「我哥哥叫帕杰特,他在空軍服役!」

「我的三個孩子都在陸軍,請告訴我他們在哪?!」

「請告訴我們前面發生了什麼!」

這樣的尋親記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是不斷演,可是從阿德萊德方向逃出來的軍隊是少之又少,這些從阿德萊德跑出來的平民又知道什麼,他們只會不斷的夸大其詞放大著恐懼和不安向各處蔓延傳播。

只是四天後,第一批從另外一個方向,也就是戰役圈正東面楊塔方向的第一批乘傷員專列運送回來的殘兵敗將帶回來的令人絕望的消息。

整個戰役圈中涉及的百萬人員,陣亡數字已經很難在從己方這邊能夠統計的出,因為現在陣地已經在中國人的手中了。

己方人員只能從逃出的人口中講述的經過大概知道到底死了多少人,具體的數字,只有中國人在檢查完戰場和清點完戰俘後,才能有個大概的數字。

不過有一點很肯定,如果在前線的部隊絕大多數如果沒有在最初的炮仗中受傷僥幸運送到後方醫治,那麼留在那里接受中國人恐怖炸彈襲擊的話,十死五生。

保守估計,至少死了五十萬人。

消息一公布,整個澳大利亞崩潰了。整個澳大利亞人口才多少,這就將近死了十分之一!這得要產生多少寡婦、多少失去孩子的家庭。

不過在戰後,當中國方面的統計數字出來,實際並沒有在此次戰役中殺這麼多。而且在這個數字中,還包含著有大量的美國大兵陣亡數字在里面,

整個戰役圈中投入的兵力剛剛百多萬,並不是就指全部拿槍打仗的人就是百萬,其中還有很多包括後勤運輸等這些非一線作戰部隊人員在里面。

這些人平日里就是到處跑動拉各種物資,而且一半在戰役圈內幫助那些作戰士兵忙這忙那,還有一半則多到後方拉送各種物資給養,躲在後面自然要比更靠近前線的人生存機會大一些。

不過在消息得到證實之前,這個消息在不僅讓整個澳大利亞人悲痛的同時,還引發了之後的一些事件產生。

因為失去了自己的親人,雖然很多人都在跑路求生,可是一些人不同,他們由于失去了親人對中國人產生了極度的憤怒情緒,這股情緒,很快便從一些地方直觀體現,不過那是後話。

澳大利亞的反應暫且告一段落,美國這邊的反應動靜也不比澳大利亞那邊小,消息傳回美國本土,通過幾家媒體所公布的數字和照片資料,讓原本還沉寂在國慶節歡心喜悅氣氛中的美國人,他們的情緒一下子跌到了低谷。

雖然在各新聞媒體接到了政府的要求,都選擇了模糊傷亡數字和戰斗的過程,可這仍舊不能阻止整個美國民眾的情緒低落。

曾幾何時,美國人在一次戰役中落得如此慘敗,這種情況在美國建國這麼多年來從未有過。更要命的是對手居然是從政客到媒體都一致在極力貶低、污蔑的中國,這就象之前你總是在世人面前說某某是個垃圾,是個廢物,自己只要出手就能將其打的有多慘多慘似的。

但是現在情況是架也打了,可結果卻正好恰恰相反,被痛毆的不是自己口中極力否定、貶低的垃圾,而是總是吹噓有多強大的自己。這能不讓人難堪嗎?

不過羅斯福的確是一位手腕超卓的政治家,他立即出面證實了美軍在這次戰役中所遇到的失敗。

注意字眼,所遇到的失敗,政客和搞文字游戲的人都對字眼相當的將就和敏感,在潛台詞下,羅斯福又闡述了澳美聯軍在這次戰役中所遇到的困難,同時承認低估了對手。

不過他相信,也同時鼓勵著美國民眾,一定要樹立信心,美國現在雖然遭受小挫折,但卻是威武之師、人類的正義之師,是在幫助人類走向文明、富強和民主,美國一定能戰勝邪惡的對手幫助世界進入到一個大和平、大民主的次序中去!

再有就是美國新聞宣傳機構迅速的調整報導手段和內容,雖然不能自己打自己耳光的太過于承認自己前面的錯誤,但卻很好的轉移了民眾的視線。

媒體宣傳的重點多從美國當時士兵如何英勇抵抗,特別是如何在艱難情況下和對手作戰,如何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帶領大家逃出生天。

對于生活在制造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人來說,這些東西的確引導了絕大多數民眾的視線和注意力。

同時美國社會各界也紛紛對英雄家庭伸出援手,一些英雄母親、家人頻頻曝光于公眾視野下,宣揚英雄家人受到的善待和民眾的支持。用一句帶著一個連的人硬是徒步五天從楊塔方向逃回來的英雄尉母親的話說︰

「我給軍隊送去了我三個孩子中的兩個,一個帶著百號人決不後退的和中國人戰死在戰場,一個帶著百號人從中國人的魔爪下沖了出來,我很自豪我家里一下子出現了兩位英雄。現在,我還要將我第三個,也就的孩子送到軍隊里去!!」

美國由于政府反映及時、處理迅速、方式妥當,再加羅斯福在美國民眾心目中的地位,美國對奧古斯塔港戰役失利的影響被降低到了相當低的一個程度,這不得不讓中國這邊的領導人嘆服,同時也從美國處理方式學習到了不少經驗。

而澳大利亞和美國在為失利後國內出現的反應而忙碌之時,盟軍中,也就是英法聯軍日子也同樣不好過。

英法兩國和中國目前的戰斗和較量規模並不大,也就是在緬甸一帶有著叢林沖突,但饒是如此,中國的山地部隊照樣打的兩家現在是嗷嗷叫,只是叫疼聲沒有澳美倆家那樣慘烈罷了。

如今見澳美倆家被打的這樣慘痛,英法倆家心中都在小聲的嘀咕著是不是找錯了對手要重新好好的商量呢。

與美英法同盟國這些國家的心思不同,德國人雖然開心,但現在卻處在對蘇進攻的最嚴酷關鍵階段,就是有這高興的心思也沒有多少精力去搞什麼慶祝。

德國人的戰車再一次陷入到了蘇聯人山人海的無盡泥潭中,在對蘇聯現在的行政辦公地喀山的進攻中,德國人必須要每一寸每一寸土地的和蘇聯人進行反復的廝殺較量,其戰斗的慘烈甚至比之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還要強。

蘇聯人由于失去了大量的糧食耕作地、軍事武器生產工廠設備和資源,在戰斗中,完全是在靠人命來死拼。

面對德國人的坦克和進攻部隊,在戰斗最關鍵和慘烈時期,蘇聯部隊甚至是連傷兵都派用場,他們將受傷無法撤下的傷兵組織起來。

分發一枚手榴彈或者其實什麼爆炸武器,放置在德國人經常進攻的路線用簡單的碎石瓦礫簡單掩埋起來,當德國人發動進攻走到身邊時,由傷員自行拉動爆炸物和德軍同歸于盡。

這種戰術相當的慘烈,德國人在面對這些一心求死的自殺式攻擊手段毫無太多的辦法,遍地的殘骸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掩埋躲藏著蘇聯人的自殺部隊,自己無法用手中的槍彈一寸一寸的給每寸土地都掃射一便。

剛開始德國人還派軍犬在前面搜索一下,結果瘋狂的蘇聯人直接連軍犬都炸,炸到軍犬都怕嗚嗚畏步不前。

不過發展到後,蘇聯的嚴寒氣候到來之後,這種戰術給予德國人制造出來的麻煩才得以緩解,德國人選擇不定時的進攻,而這樣往往就能讓缺乏防寒手段的自殺兵先活活凍死在惡劣的環境中。

同時讓蘇聯人感到吃力的是中國人在冰凍天氣到來前,派出了一支人數約七千人的空降部隊空降到了秋明一帶。

人數並不多,武器裝備也不如其他部隊那樣凶殘,可這七千多人的部隊同樣是中國五大王牌軍之一的空降師!

七千多人匯聚在一起不斷的攪亂蘇聯月復地的一切武裝力量和行政力量,在蘇聯月復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創傷帶。從哈薩克斯坦一路向北進攻的中國部隊也穩扎穩打的逐漸靠近了突入蘇聯秋明一帶,和空降兵們遙相呼應。

在蘇聯的戰斗打成這樣,眼明的人都看得出基本蘇聯已經完了,即便是蘇聯能頂過這個冬天,但是現在整個蘇聯西部主要的工業區都已經淪入到德國人的手中。

蘇聯人千方百計在戰爭之初轉移的工廠設備現在由于東西兩面受敵夾擊,失去了大縱深月復地能夠提供的原料,這些工廠的生產效率降至一個最低點。

現在大批的男性人員被征調充斥到了軍隊中,剛開始抽調的是些初級小工,到了後面,工廠沒有東西能生產,剩下的大量熟練工人同樣被充斥到軍隊中去抵抗德國人的入侵,這樣一來蘇聯雖然拼湊出了不少兵力。

可是當這些工人死在冰天雪地的戰場時,蘇聯人心中有多滴血。這些人都是蘇聯工業復興的未來,即便是戰爭取得勝利,失去了整整一代技術工種的蘇聯在工業強國的道路變得曲途漫漫。

蘇聯人不好過,德國人同樣也不好過。

德國是進攻方,然而漫長的補給線和沿途當地層出不窮的抵抗軍游擊隊讓自己忙于四處撲火。為了最終吃下蘇聯這個雄臥在自己後背的北極熊,德國人也知道現在是豁出老本的時候。

德國人投入了今年以來最大的新募兵源,這些都是十五、六歲甚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可是對于同樣受兵源困擾的蘇聯人來說,自己何嘗不是在抽調國家的未來抵抗呢。

蘇德雙方,已經為了最後的勝利將自己國家的未來、國家的國運給投入到了喀山戰役的最後攻堅防守中去!兩方都在賭,看誰能撐過一九四四年的冬天,誰撐得過,誰就能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1944年對于西方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好過的時期,而對于主要戰場的亞洲區域國家來說,也是喜憂參半。

喜悅的中國一方就不用在累敘了,而對于那些剛剛加入華夏戰略圈的越南、泰國這些國家小弟來說,奧古斯塔港戰役的勝利是讓他們堅定加入華夏戰略圈的一劑興奮劑。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