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五百四十章 遠程火箭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五百四十章遠程火箭

地面上的戰斗在開頭的前一天就這樣在雙方乒乒乓乓的互扔炸彈以及消耗中結束,畢竟第一天的戰斗主角不是陸軍,而是空軍和海軍。

雖然陸軍的指揮官對此有些微詞,不過想想這麼多年了,陸軍一直以來都是戰爭中的豬腳,現在隨著現代戰爭的發展,某個兵種單一的強大是畸形的,而且陸軍一直以來也長期接受著空軍掌握制空權的好處,總不能忘本吧。

用在地方武裝部隊里當過多年兵和指揮官的李宗仁話語來說︰自從加入了華夏聯邦軍這支新中國的軍隊,自己頭上就沒有再挨別人的飛機轟炸掃射過!

第一天的戰斗戰果的巨大的,重點打擊目標的美國第三特混艦隊遭到了最沉重的打擊,中國空軍總共發起了四波攻擊,攻擊一直持續到傍晚才結束。

而且在第二天早上,得到一定休息的轟六轟炸機編隊又發動了一次追擊戰,將最後的部分船只給送入到海底之中。

到最後一艘軍艦沉沒或者是重傷之後,第三特混艦隊八成軍艦在最後的戰斗中被擊沉、重創,雖然七艘戰列艦最終憑借著自己強硬的身板逃回去了四艘,不過其中兩艘已經失去的大部分的戰斗能力,逃回去之後就被送回到美國進行大維修。

總共八艘的航母被滅掉了五艘,一艘航母四艘輕型航母。至于那些裝載美國第4裝甲機械化師、海軍陸戰隊第3師的運兵船,更是成為被打擊的重點對象,將近六成的官兵隨同船只沉入到冰冷的海底中。

有一成官兵幸運的由于船只沒有快速下沉而得以有時間逃離,不過這些士兵和幸存者在海面上無糧無水受盡寒風漂泊三天後絕大多數成為中國趕來的船只上的俘虜臨時乘客。

只有少數士兵和水手被澳美或者是其他白人過往船只給救走,至于那些沒有救上來的,恐怕上帝會接收他們的。

第三特混艦隊的最終的下場被電報送到尼米茲手中時尼米茲就如同被雷劈擊中一樣呆滯無語,雖然第四、第二特混艦隊拼死攻擊中國的遠征艦隊圍魏救趙,並且擊沉三艘中國驅逐艦和數艘驅逐艦。

甚至有那些奇怪管子的軍艦,但是中國人仍舊硬抗著傷亡將第三特混艦隊絕大部分船只給干掉。損失這點船只對于美國人來說並不算是什麼,更說不上什麼傷筋動骨,可是艦隊中四萬三千多人的損失卻絕對是美國人心中的一個最大的痛。

而且這些士兵絕大多數是陸軍或海軍陸戰隊的步兵,他們不是死在戰場上的,是毫無作為的死在燃燒的船只上,死在冰冷的海水中。這個下場,這個結局,是尼米茲和所有美國人都不願看到的。

這個消息傳回美國國內會引起多大的影響暫且還不得而知,在經過這一天的戰斗之後,雙方互有損失,不過怎麼看都是美國方面吃虧,而且是吃了超級大的大虧。

整整一個特混艦隊啊!

還有數萬名步兵以及大量的裝備被擊沉到海底,這種損失是美國建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超級大損失。而且在付出這麼大的損失之下,卻沒有獲得相應的收益更會讓國民們如何看待此事。

雖然在對中國的遠征艦隊突襲作戰中收獲了點戰果,但沒有人敢提及,自己收獲的這點戰果所付出了多麼沉重的代價。第四特混艦隊所派出去的戰機只有不到兩成的飛機能飛回來。

作為輔助攻擊的第二特混艦隊所派出去最後存留的飛機更是只有寥寥數架帶傷跌跌撞撞的飛回,兩支特混艦隊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派出飛機作戰的能力,剩余的飛機數量連自保都有些困難。鑒于第三特混艦隊的下場,尼米茲立刻電令兩支艦隊向東行駛避開對方的打擊半徑圈。

至于那些飛機,參加攻擊中國遠征艦隊的五百多架飛機中,多半成為了在中國艦隊周邊漂浮或沉入海底的殘骸之物。

戰爭結束後很久,這里一直都成為潛水黨的聖地,雖然第三特混艦隊沉沒的海底墳墓更為龐大和壯觀,但受水深影響,林肯港外的這片海域更吸引潛水黨們成為鐘愛之地。

同時在以北不遠之處,奧古斯塔港東岸澳美聯軍的陣地上,同樣也是挖土黨們的最愛之地。在這里,有著太多西方士兵和軍械物品靜靜的埋在土地下,無聲的訴說著一個又一個悲壯的故事。

這些個故事都是在無聲的述說著當時中國人是如何將一支又一支西方軍隊給干掉,猛烈的炮火是如何掀起大量的泥土將他們活生生的給埋在地下成為一具具尸骨。

奧古斯塔港戰役,第一天就這樣結束了,但是這個結束並不是最終的結束,這只是個開頭,正和巴頓在自己聯合之星先頭特遣隊被打了個全軍覆沒之後灰頭土臉的返回到指揮部便一坐在椅子上長時間不語。

在許久許久之後,巴頓這才慢慢的說出一段永遠銘記在歷史書上的記錄。

這場戰役,原本我在中國人搶攻奧古斯塔港和澳洲時認為這只是中國人和日本鬼子那樣突然襲擊只是佔一時之利,中國人會和日本鬼子那樣在我們的打擊下節節敗退。

可是隨著戰役慢慢的升級,我愈發的發現我們美國人、特別是美國*軍人所引以為傲的東西在中國人面前絲毫沒有作用。

飛機、大炮、坦克、軍艦,甚至是士兵的個人戰術素養都遠遠不如對方。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羞辱。

來這之前巴頓心中確信這場戰爭最終會變成一場屠殺之戰,現在的情況證明他的預言和估計是完全正確的,只是被屠殺的對象他預言錯誤了,因為被屠殺的一方只會是盟軍這方。

這個巴頓的名人名言的確很正確,只不過奧古斯塔港戰役圈第二天的戰斗,真正掀起屠殺浪潮的,不是一直以來搶奪風頭的一六零口徑重炮,而是這次才使用在戰場上的超大口徑火箭炮。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此之前陸戰之王沒有賦予猛虎式主戰坦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各型口徑的火炮面前,主戰坦克雖然殺敵無數,可在戰場上死于中國人對面的敵軍,更多的是死于中國人的重炮和火箭炮,還有航空炸彈的重擊之下。

重炮就不用說了,這個一直以來就是很多人傾注的重點,火箭炮也不用說了,自從它誕生以來,它那獨特的發射特性和大範圍火力覆蓋特性就讓它一直和傳統線膛火炮搶奪著戰場上的風頭。

中國的火箭炮一直以來由于鐘泱的存在,一直是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不管是短程的一零七火箭炮,還有中遠程的一二二毫米火箭炮一直以來都是軍隊火力支援的有效武器,良好的性能和適中的威力也深受前線官兵的好評,皮實耐操,簡單方便的維護也深受後勤部門的青睞。

兩種武器長短結合,經常發揮出意想不到的特殊戰果。武器嘛,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用的。在特定的環境下,刺刀都比自動步槍好用的事情也是經常發生的。在各種環境下,只有將適合這種環境的武器發揮到極致的人,才能說是真正的士兵和戰士。

只是今天,也就是在奧古斯塔港第二天的戰役中,主角即不是海軍也不是空軍,也不是同屬于陸軍的猛虎主戰坦克,更不是那些大口徑重炮。

今天奧古斯塔港東區天氣並不好,可能是昨天第三特混艦隊被打的太慘,上帝一下子收了太多信徒有些難受,天空中滴啦啦著下著雨,戰後有人形容這是上帝哭泣之雨。

也有人說這是上帝昨天太忙收人忙不過來流的汗,不管文人們形容的是什麼,總之現在的雨,對雙方的空軍出動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一輛輛中國八輪重型越野卡車進入到前線,在它們身邊是一為它們保駕護航的坦克裝甲車以及防空車,這些八輪重型越野卡車身上被蒙著厚實的迷彩帆布。

在它們後面,跟隨著同樣是一輛輛八輪重型越野卡車,不過跟隨在後面的這些重卡和有些不一樣的是這些重卡的車身上有著一個機械吊臂現在蜷縮著。

進入離對方火力還有約十五公里處這些個車隊停止了前進,其他車輛和裝甲車上的步兵紛紛四下展開做出一個警戒防御陣地,而被防御的主體車輛,則在防御中心液壓支撐架將自己穩穩的固定在地面上。

披裹在車身後方的迷彩帆布紛紛被揭開,露出六個巨大而又細長的密封方箱上下兩排並在一起的東西。

當這些密封箱在車架上的液壓臂強有力的推動下逐漸的升起斜角遙指向奧古斯塔港東面時,在後面帶吊臂的重卡正伸出吊臂從重卡上吊裝起更多的密封箱,密封箱的鋁制銘牌上清晰的被鋼印嶄出自己的型號和生產日期等重要數據,其中一行字相當的扎眼︰

颶風重型超遠程火箭彈密封箱,彈徑三百零二毫米,彈長六千四百六十六毫米,彈重八百七十七千克,射程三十至二百八十千米,最大飛行速度二點七馬赫。

戰斗部二百公斤,可配破甲殺傷雙用途子母彈戰斗部,綜合效應子母彈戰斗部,雲爆彈戰斗部,殺爆燃戰斗部,殺爆戰斗部……

颶風超遠程火箭炮車很快的便架設調整好,指揮車也向各發射車發出射擊諸元和射擊準備指令,在炮車控制士兵的控制下,液壓臂舉重若輕的將發射箱微微的調整到指揮官所下達的發射角度中去。

「發射!」

刺耳的火箭破口而去的聲音在發射陣地上到處響起,巨大的火箭彈拉著白色的尾煙柱升空而去,每隔八秒鐘,又是一陣相同的聲音和相同的光景在發射陣地上顯現,五十秒鐘之後,各發射車均完成了首輪射擊任務。

而此時,在火箭炮車旁邊的那些帶吊臂的重卡等待發射車將射空的密封箱放平後,迅速的將這些空箱子吊掛下發射車,再將下一批待發的火箭彈密封箱給吊掛在發射車的液壓臂架上。

在戰士們快速的吊裝和固定連接控制機構後,這些密封箱又一次在液壓臂的控制下再次遙指天空。很快,發射場上,又一次響起了刺耳的火箭呼嘯聲,天空中又出現了長長的煙柱。

而在澳美聯軍陣地這邊,數個聯軍機場中,由于今天天氣不佳,很多飛行員和地勤人員都躲縮在簡易帳篷和雞棚里閑聊或者是打牌消磨著時間,海軍第三特混艦隊覆滅的消息還沒有那麼快的傳過來,大家都只是認為昨天的戰斗只是象上次那樣雙方升級的沖突。

自己雖然打不過去,但中國人的飛機也過不來,要知道這可是距離前線一百多公里外,中國人的飛機機群要想過來轟炸自己,後面的雷達早就看到了

只是這些正在聊天打屁消磨時間的人不知道,正有著大量毀滅這里一切的恐怖殺器正快速的向他們飛來。

第一批火箭彈此時已經是在依靠著慣性在天空中飛行,受地球重力影響下,火箭彈已經是明顯向下沖去的飛行末端過程中,火箭彈內的高度表在不斷的變化著自己的讀數,指針正越來越快的接近那個紅色的指數。

終于,當指針撞擊到這個紅色指數時,一聲輕微的爆炸精準的將火箭彈頭給炸開,強勁的沖擊波即將彈頭預置的上百枚綜合效應子彈頭給沖擊出去,又將這些子彈頭內部的保險鋼珠給震月兌落解除保險。

「什麼聲音?」

機場里很多人都听到了火箭彈在最後飛行過程中彈體和空氣摩擦時的呼嘯聲,他們紛紛停止手中的活跑出雞棚帳篷在細雨中仰望著天空,很多人都看到了他們這一聲最後看到的一幕景象。

天空中出現一批高速飛行的東西,只是這些東西在機場的上空便發出砰砰的聲音,原本個頭大大的東西瞬間變成上千個黑色小點。伴隨著雨滴掉落到地面上,然後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的去找上帝要答案了。

這些小黑點掉落到地面上,在幸存者的講述中,這上千個黑色小東西瞬間將整個機場變成了一片金屬彈丸和火海的地獄!

由于聯軍這邊同樣是臨時倉促修建起來的機場,澳美聯軍的機場也是多采用容易建造的帆布、金屬龍骨等這些簡單材料修建起來的。

畢竟時間倉促,再加上打完這一場戰役後這里就要拆除撤離,沒人想在這里永久定居。而這樣的材質對于綜合效應的子彈頭來說恰恰能發揮出最大的毀滅效果。

到處飛濺的預置破片席卷了整個機場,帆布無法阻擋住預置破片的飛行腳步被紛紛洞穿,貯存在雞棚里的飛機在這樣的打擊下毀傷大半,而由于雞棚位置不足而停放在外面的飛機,更是千瘡百孔的變成廢品。

至于那些飛行員和地勤人員,更是在這樣的毀滅打擊下死傷慘重。

爆炸過後,整個機場現在變成一片修羅地獄,那些幸運兒呆呆的看著遠處這一切的發生,所有幸存的人目瞪口呆,他們不敢相信,短短的一分鐘不到時間,原本生機勃勃的整個機場就變成了這樣一片修羅地獄,而那些在不久前還打過招呼聊過天的朋友在那片地獄中變成了一具具尸體或者是哀號著的傷員。

終于,當有人反應過來之後扔下手中的東西前去幫忙,趕著搶救正在燃燒的飛機,趕著搶救垂死掙扎著的傷員。

不過沒過多久,也許是十分鐘,也許是二十分鐘,誰會在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去有空看時間呢,不過這個時候天空中,又一次出現了剛才相同的聲音。

第二天的戰斗主角是那些超遠程的颶風火箭炮。

這些有著超遠距離的火箭炮任務很簡單,就是將澳美聯軍連成一片的陣地中,那些靠的近夠射程範圍內的機場全部給干掉!

澳美聯軍的飛機很討厭,一直深知制空權重要性的熊普亮和其他指揮官們早就對澳美聯軍的飛機視作眼中釘肉中刺。

不干掉它們就不能發揮出我軍的空中優勢,直升機就不能肆無忌憚的對美國坦克撬頂蓋,熊普亮要想在地面上獲得巨大的戰斗優勢,那麼對方的飛機和機場就是首先要干掉的目標!

只是美國方面同樣有雷達,雖然性能不佳但要想在對方雷達的監測下活動,一、兩架飛機小規模行動可以,但要編組成攻擊機群那萬萬是躲不過對方雷達的監測。

不過今天,上帝的淚水或者是上帝的汗水卻無形中幫了大忙,陰霾的天氣不適合戰斗機這些小機型出動作戰,美國飛機紛紛趴窩在雞窩里,這恰恰是正好一鍋端的時候。

只是要想收拾掉對方縮在防線後面的雞窩,空軍用不上的話,那麼所有人的目光便投向了這種颶風超遠程火箭炮的身上,今天,就是這種超遠程火箭炮揚名立萬的日子!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