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四百八十章 印度阿三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四百八十章印度阿三

東南亞與澳大利亞這兩個地方的富庶英國人比任何人都清楚,可是自己目前的實力別說光復其中的一個地方。

將主要精力和力量都集中防御德國戰車的英國現在攻打一處都感到相當的吃力,要不然它也不會拉上法國這個難兄難弟一起作戰,好東西當然要自己獨享才是最好的辦法,可是他有這個心沒有這個力。

它只有選擇將好處分攤出來,拉上一個同樣處于絕境中的法國流亡政府一起合兵出力才能堪堪力敵。

正是因為如此英國人更不願意分兵兩地作戰,一個東南亞就已經足以讓英法兩國將自己從歐洲抽調出來的力量全部投進去。而澳大利亞這個英聯邦成員,英國更不想讓它直接變成美國人的禁臠,不管現在英國如何深陷泥潭,應該做的面子文章還是需要去做的。

對此,三月八日,經過緊急的磋商,英國人在無奈的情況下選擇了向一直要求**的印度妥協。這種妥協是有附加條件的,英國允許印度在戰爭結束之後印度**,但是作為回報,印度需要全力支持英國以解決目前的困境。

消息傳來,印度國內一片歡騰,聖雄甘地甚至發表宣言,將這一天作為印度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天。

印度人對**的熱情是瘋狂的,在聖雄甘地的號召中,印度國內出現了一輪征兵熱潮,印度青年放下手中抵抗英國殖民者的武器走進了征兵站,爭先恐後的填補著征兵名單上的空額,用另外一種愚蠢的方式來慶祝和支持著自己國家的**事業。

不過印度精英中也都不是傻子,他們看出國際局勢的復雜和渾濁,作為未來英聯邦成員中的一員,這些人並不想在現在就將自己深陷到世界大戰中的渾水中去,而是希望繼續觀望一陣子。

因此這些人希望印度的士兵暫時不要直接投入到東南亞的戰場中,而是投入到某個英聯邦國度中抵抗中國*軍隊,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自己只是在為英聯邦成員國的**事業作戰。

這樣的思維和想法很快的便消失在印度一片高漲的大民族宣言當中。

在大民族宣言中,其中的一個人的聲音相當的洪亮,那就是尼赫魯?甘地。作為後世中印度第一任印度總理,尼赫魯有著深深的大民族主義思想,在他心目中,印度**是必須的,而且**後的印度要麼就要成為世界大國,要麼就沉淪下去。

這名在英國留學生活七年的印度政治精英,他養成了一套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穿著講究,留有小胡子。他較為沉默,感情含蓄,成了「東西方奇異的混合物」。

有人這樣形象的評價尼赫魯︰「才華出眾,目空一切,貴族氣息重,脾氣暴躁,高傲自負」,「有時還咄咄逼人,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強烈的優越感」。

尼赫魯作為印度國內聲望僅次于甘地的精英領袖,自然不能認同這種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的做法。在他看來,戰爭就是戰爭,實際出兵在東南亞和日本、中國打仗同樣是戰爭,而在澳大利亞驅逐中國侵略者同樣也是戰爭。

如果只是打著所謂英聯邦成員的名義出兵,那也僅僅只是英聯邦中的一個成員,而不是擁有**自主的主權國家在行使戰爭權益。

說和簡單點的形容,哪怕是遞交宣戰書,作為英聯邦的成員出兵作戰也僅僅只是跟在英國女王的身後看著女王特使代表自己宣戰。

若作為一個**自主的國家,尼赫魯夢想著在今後中國、日本、德國這些國家戰敗之後,自己的國家能成為一個擁有實際權力的代表在接受投降書上簽下名字,而不是站在後面眼巴巴的看著英聯邦英國特使一個人簽。

而且尼赫魯心中還有一個野心,就是在英國時,他深受英國人對中國**那片聖潔土地的垂涎影響,他雖然沒有去過**,但是他在英國時期沒少通過各種照片、資料了解**,中國**這片世界上最聖潔的土地,尼赫魯有著深深的佔有欲。

三月十日,尼赫魯公開發表講話,要求印度國民們全力支持印度的**解放事業,要求國民們相應號召參加軍隊和大力加強對軍隊的支持,同時對發動侵略戰爭的中國足足指責咒罵了二十分鐘。

這份演講在戰後成為了一個笑柄,印度這個天天夢想**後成為世界大國的國家,卻為了自己的**事業給侵佔自己的殖民者搖旗吶喊助威,這不能不說這是印度特色下的一種印度特色政治。

只是中國領導人注意到,尼赫魯的演講詞中,出現了**等一些字眼。

可笑的印度人,他們的愚昧與無知,使得他們並不清楚自己到底招惹的是誰。而這也為中國進攻印度提供了借口,一個完全說得過去的借口。

用印度**做談判的籌碼和印度**勢力做出讓步妥協雖然讓英國今後將失去一個龐大的殖民地。

但是到如今,英國人也明白昔日日不落帝國的光輝已不存在,揮舞在世界上的大棒現在已經變成了一根狗尾巴草。

到底是將這根狗尾巴草當成大棒繼續搖動恐嚇世界,還是順應潮流,英國人也不全部都是傻子,他們自然會知道如何審時度勢。

反正現在人心已經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那干脆順應潮流,用戰後允許**作為手段。這樣一來,既穩定了印度國內目前的局面還成功的挑起了印度支持自己的積極性,反正這次戰爭還要打多久沒幾個人看得出,此時不多利用它當炮灰還待何時。

成功的拉攏了印度不僅使得印度國內失去了反抗的聲音,同時還順利的挑起了印度國民參軍充當炮灰的積極性。

雖然在軍事武裝上,所組建的印度軍隊需要英國提供相應的武器和各種設備,但是能當炮灰就是好事,再不濟至少也能充數撐一下場面,只要是能比意大利的軍隊強就行。

這是很多英國人在心中竊喜的事情,但是也許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印度軍隊在隨後的表現更是成為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又一大笑話。

不過這是後話,就目前而言,有了印度的全力支持,英國在戰略選擇的底氣又足了不少。至少在未來的半個月後,印度的國民武裝軍隊將作為第一批入緬甸的部隊投入作戰,這也給本就頭痛兵力不足的英軍司令亞歷山大帶來一劑上好的頭疼良藥。

而且就目前尼赫魯在某些場合下所作出來的發言和流露出的意識形態中也不難看出,這位野心勃勃的領導者對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如果利用的好,也許可以讓印度在制約、牽制中國上發揮出更多的作用。

因此英國國內立即致電英國駐印度的遠東指揮部,電令可以在**問題上向印度作出跟多的暗示和誘惑雲雲等等。

而中國方面也注意到了尼赫魯這個在國內極盡手段煽動國內**情緒和意圖染指**的跳梁小丑,雖然他現在只是一個小丑,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小丑現在相當受印度國內各方勢力的歡迎。

殖民統治者喜歡他安撫印度國內局勢支持自己,而印度國內的政治精英大部分喜歡他那「印度在未來要麼成為世界大國,要麼就沉淪」的這中政治意識。

三月十一日,在尼赫魯公開講話的第二天,中國有關機構就對尼赫魯的政治思維和在印度影響力作了評估,而評估的報告在交到華聯政府高層手中之後,陳炯明只是輕笑了幾聲便將報告棄之一邊。

什麼時候輪到印度跳出來在世界舞台上說話了,就是用美國大兵的武裝給印度裝備軍隊也只會是比非洲獸奔跑的更快的敗兵!

只是陳炯明雖然將這份報告給棄之一邊,但這並沒有代表著身為華聯元首的他就完全的將印度不放在眼中。這種小丑如果不好好懲戒一番,恐怕還會有更多的國家敢于出來效仿,華夏的威嚴不容侵犯。

為此陳炯明仔細的翻看起另外的一份文件,這份文件同樣是針對印度所擬出的各種內容,里面的各項內容雖然不得而知。

但是元首閣下在閱讀時表情時而輕松時而惋惜,同時在閱讀之中不時的在惋惜之後批注上自己的意見,直至最後,陳炯明將這份厚達幾十頁的文件給封入高級保密文件袋中,在裝入文件袋的那一剎那,制造分裂和散播恐慌等字眼閃現在了空氣中。

美國和英國就各自的戰略選擇做出了自己相應的選擇和相應的調整,而同盟國中的另外一個盟國——法國,這個選擇題還真對它沒有太大的影響。

法國現在已經名存實亡,他們的逃亡軍甚至不得不依靠英美的接濟而苟活,更沒有象美國那樣龐大的武裝實力。

現在的法國只想聯合英國盟友打回自己的國家,順帶著拿回越南以及其他幾個殖民地就值這份戰爭票了。而法國也沒有英國佬需要應對澳大利亞這個英聯邦成員國受攻擊需要支援的負擔,不過口頭上和精神上支援當然有。

為了表示誠意,法國總統甚至公開指責中國長達三十多分鐘。對于其自身的戰略布局選擇,它只會也只能選擇東南亞。

不過它現在有些擔心,擔心自己的盟友英國佬在選擇題中臨時改變了方向選擇了澳大利亞,扔在它一個孤零零的去攻打中國這種傻事法國可不會干!

因此法國總統和特使在短短的幾天內,在英吉利海峽兩岸來回奔波,為的就是要說動英國不要更換各自的軍事部署策略。

同樣關注世界格局的國家,還有日本。

雖然同盟國向中國宣戰,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同盟國就結束和日本的戰爭。相反,日本現在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在日本高層中,曾經在三月四日同盟國向中國宣戰的當天興奮的宣布這是一個世界的三國志。喜好中國歷史名著三國志的日本鬼子將自己高估成三國中的某一國,可是沒過幾天日本就發現,其實在這些國家中,沒有一個國家將自己放在一個對手的級別上來對待。

現在的日本連一露臉的場面都沒有,而僅僅只能成為各方取殺而用的磨刀石。

中國一宣戰之後便加強了加里曼丹島上對日軍的攻勢,美國也加大了對東南亞一帶日軍攻擊的勢頭,而且雙方都出現了意圖登陸菲律賓佔領戰略優勢點的意圖。

雙方都希望在戰爭初期搶奪更好的戰略優勢和戰略要地,而自己則就成為了中美雙方搶奪地盤的直接對象。

攤開地圖上看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菲律賓在東南亞是個什麼位置。中國控制了菲律賓就能徹底的利用起各島嶼之間將中國南海變成自己的內海,而美國如果控制住了菲律賓則能給中國海軍帶來極大的威脅,甚至可以直接威脅到中國南部沿海一帶。

這種戰略要地不捏在自己的手里難道還要交給敵方嗎?

而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大家都一直以來和你日本打著仗的,不先將你攆下菲律賓的海里難道讓你在岸邊上端著馬扎磕著瓜子喝著清酒抱著歌舞伎笑著看中美海軍在海上掐架嗎?

美國方面太平洋艦隊考慮到東南亞一帶地形復雜海情也復雜不利于大規模的海軍水面艦隊在目前過于深入,為確保海軍水面艦隊不受中國海軍的潛艇攻擊,海軍水面艦隊暫時不深入東南亞一帶作戰。

這是因為在宣戰之後的第二日,美國便在東南亞班達海和蘇威拉海域一帶遭受到不明潛艇的攻擊,雖然還未確認攻擊者的最終身份,但是大家都能猜想的出是誰干的。

為了保證海軍水面艦隊的安全,海軍艦隊將進入到菲律賓以東洋面進行巡邏,搜索攻擊日軍在菲律賓一帶的船只和海岸目標已幫助美軍登陸菲律賓時減輕壓力。

同時美軍太平洋司令部還命令一支剛剛在檀香山基地結束休整的艦隊向日本本土進發,加速消滅日本海軍和海洋船舶已削弱日軍實力。

而中國方面所公布的資料中,之前一直慢慢打的小彈藥消耗量使得中國後勤部隊提前在東南亞運送儲備了大量的作戰物資,配合上華軍部隊兵強馬壯的各支部隊,讓各支部隊都可以放開手腳的對日軍發動快速而又凶狠的致命一擊。

這其中以遠征集團軍將斯里巴加灣轟成廢墟中的廢墟為經典代表,長期儲備的彈藥象不要錢的一樣瘋狂向日軍傾瀉,中國步兵要做的只是遠遠跟在炮火後面推進給震傷震懵未死的日本傷兵補上一槍。

特別是東南亞戰區司令程文力和國家元首陳炯明之間的幾份電文更是直言不諱的提到,對付在東南亞剩余的日軍勢力,不用太計較什麼,該殺的殺該趕的趕,應迅速的將其給消滅以為今後對美國等國作戰清場以免分心。

澳大利亞達爾文港,在經歷過華軍部隊的登陸洗禮之後,這里已經逐漸重新恢復平靜。原本被炮火摧毀的各種建築現在被推平成為一堆廢墟,道路上的各種垃圾和當日混亂所造成的丟棄物也被專人進行清理,街道上也逐漸重新出現行人。

達爾文港似乎又回到了原先的那種波瀾不驚的平靜生活中去,只是這種平靜對于澳大利亞人來說有些苦澀。

雖然華軍部隊並沒有象國內宣傳的那樣肆意燒殺搶掠,而且即便上只要這邊沒有什麼過激的行為中國士兵們還是不會干擾他們的生活,買賣也算公平。

但是作為一個有著高傲血統的白種人,現在身份突然轉換成為了中國人的被統治者,這讓所有的白人們感到一種屈辱。

在達爾文港內,雖然這是澳大利亞整個島嶼北部最重要的港口,但是人口並不多,而這些人口之中,大多人的生活和港口是息息相關的。

他們大部分是在港口碼頭工作,有些人是在港口當裝卸工,有些人是倉庫管理員,有些人是臨時來港口找活干的水手,這些工作男男女女都有。當然,在港口的生活區,酒吧、旅館、購物區還有娼妓也是構成港口城市的主要工作來源處。

而現在中國人佔領了這里,原本川流不息每天吞吐物資的港口成為了一個臨時封閉的軍港,各種物資在中國*軍人的管控下不斷的裝卸,貨物碼頭成為了中國人堆積從本土運送過來各種物資的裝卸地。

而作為目前主要裝卸物品的軍事物資自然不會給這些外國人進入到這里進行到處晃悠,這樣一來原本靠港口吃飯的各種居民便一下子處于了失業的狀態之中。

在經歷過最初的前幾天惶惶不安的恐慌生活後,沒能逃出城市的達爾文居民終于在為生計所迫之下開始謀求今後的生活,他們推選了幾名德高望重的工會主席作為代表前去和中國佔領軍進行談判。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