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北戰略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四百三十八章西北戰略

對于國內的局勢,華軍也沒有絲毫的手軟,山西太原的閻錫山已經在左右搖擺,雖然條件還沒談攏,但華聯中情局對山西中低層軍官的收買已經有了成效。

閻錫山這人雖然經常犯渾,卻也不是寧死不降的硬撼,在得知華軍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之後最終還是于1943年的6月份發出了易幟的通告,同時宣布下野,他能夠保留其名下的財產,下輩子當個舒舒服服的寓公。

從政從軍是不可能的了,華聯也斷然不會允許這種事情。

山西這一降,華軍的部隊也不含糊,立即與山西守軍交接防區。隨著大軍進駐,陝西方面的情勢就壓力劇增,赤軍和華軍已經是老對手了,華聯對紅門積極派的強硬態度,也是舉國皆知。

延安的紅門門徒,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活路,對于這些蘇俄的走狗,鐘泱也是一向都沒有好臉色。反正自從陳慶同歸降以來,紅門內溫和的右派已經倒戈,現在主要是在華聯內部從事合法的工會組織活動,以維護工人權益作為宗旨,而不是號召暴力革命。

加上多年來的宣傳和事實,中華紅門內的激進左派在中國的名聲也是不好,尤其是華聯這種推崇華夏文化體系的政府,對紅門更是反感,一直秉持著打壓和滅殺的態度。

太原城頭,已經全部換上了華軍的士兵,接下來國內的主要軍事行動,就是針對盤踞于陝甘兩省的紅門赤軍余孽,這個蘇聯在中國埋下的毒瘤,是必須要徹底清理的時候了,決不能讓這些赤色暴徒影響華聯接下來的戰略計劃。

而這第一步,不是進攻西安,而是先悄悄地從蒙古和新疆一帶繞後,先行平定甘肅,避免這群小強又來個萬里長征。

雖說悄悄的進村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實施起來就非常困難了。先不說動用多少的軍隊,就是為準備換防進駐這麼多軍隊所要做的提前準備就不是這麼輕松簡單的能完成,更不用說還有後期的補給輸送。

不過華聯用這麼長時間才拿下這里並不代表著就沒有提前做準備,從蘭州修建過來的鐵路和公路雖然耗費的資金巨大,但是這樣的投入現在開始能體現出這樣做的回報。

從收復伊始便展開的交通建設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拉進了這些省份和其他省份的聯系。當地的農業產品和工業產品能大量的運送出去,那麼銷售所帶來的利潤也同樣刺激著當地經濟的發展。

在攻打甘肅時,內閣就曾經有人質疑在這片土地上投入這麼巨大的資金以及人力物力是否正確。這只能說這些人的目光實在是太短淺,在甘肅省這片土地上的資源還是非常豐富。

雖然要將這些資源從這里開發出去不僅要花巨大的金錢和物資,但是做與不做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那就就是今天開始那麼終究有一天會的到回報,而不做就代表著永遠不會有回報。

光是一個玉門油田,就值得華聯政府花大力氣去投資了,更何況還有這里的有色金屬礦藏?

經過這麼多年的準備,西北已經不再是以前那行,這里的基礎交通正在不斷完善,使得運能得到了飛速的提高,特別是貫通西北的鐵路,更是成為連接這里的大動脈。

而有了交通運輸大動脈的支持,這大規模運輸也就變得簡單了許多。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華聯的西進計劃,這里已經建立起大量的補給倉庫,一列列的火車正在運輸著大量的物資填補著這些倉庫內巨大的空間。

同時在年前就已經在這里完成了第一期開發建設的玉門油田也已經開始得到回報,大量的石油從地下開采出來,在經過煉化廠的加工,成為各種油料就近運送給即將來到的部隊,蘭州一帶的工業區雖然在規模上要比其他工業區小很多。

不過這里已經可以出產各種型號的彈藥,在後世之中,蘭州也是軍工企業的匯集地,不為別的,就是考慮到大縱深的戰爭後勤保障。

而在這個時空中,蘭州不僅是大縱深後勤保障的一個重要地,同時也是華聯在中國西進計劃的重要中轉站。

華聯國防部和內閣聯合制定的西進計劃要比遠東打擊蘇聯的戰斗更加瘋狂和驚人,那一次的戰役其實更多的是在磨合大集團軍的配合以及考驗中國的後勤運輸,更重要的是將讓蘇聯人狠狠的放了不少的血出來。

同時也是要讓蘇聯的防御重點集中到貝爾加湖附近,雖然蘇聯在此地做出了決死不退的防守姿態,但是華軍還還真沒想投入部隊和他們在這里死磕。

防守永遠要比進攻容易,同時傷亡也會比進攻少很多,特別是雙方的武器裝備差距太大,即便是這樣華聯的軍政高層還是不願意硬踫硬的吃掉這里的蘇軍。雖說拿下貝爾加湖的蘇軍不會太圍難。

但是傷亡呢?以及消耗的補給和彈藥呢?

這些數字絕對不會是個小數字,反正打蘇聯,從遠東打是打,從新疆往蘇聯中部打也是打。而且從甘肅這里打還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蘇聯將防御的重點兵力和裝備都放在了貝爾加湖一帶,打起來比較輕松簡單。

第二個就是打了中部切斷還可以讓貝爾加湖一帶的蘇軍失去後援崩潰。但還有一個好處是給德國人的,從這里給蘇聯人來這麼一下子肯定能讓蘇聯元氣大傷陣腳大亂,拿下這里可就能威脅蘇聯歐洲地區了,這肯定讓斯大林寢食不安。

還可以徹底斷絕中華紅門與蘇聯的勾結,可謂是一舉數得。

再者而言,這里可是西亞五國的地方,雖然在蘇聯立國之後這些國家並入了蘇聯,但是列寧還好說,至少在面子上裝出了無私的胸懷,接納著這些國家也給提供了這些國家不少的援助。

但走到了斯大林時代,由于斯大林的個人好惡,一些非常令人發指的秘密政令被執行。雖然這里並不是高加索,但是大民族主義思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是讓這里的人感到一絲寒心,要不在蘇聯解體時,這幾個國家為何會在第一時間便宣布月兌離蘇聯**?

而西亞五國的這片土地上,有著大量豐富的礦物資源和讓人心動的石油。在不久的將來,石油便會成為最能引誘人類爭斗的魔鬼,它讓這斤小世界充滿了戰爭。

擁有著石油就是擁有了財富,也擁有了掌控天下的權利,即便是鐘泱再怎麼讓中國成為科技強國,但是沒有了石油,目前許多的高科技武器仍舊還是不能開動的一堆廢鐵。

不要簡單的認為核動力的出現就可以讓石油靠邊站,大型船舶可以使用核動力,那飛機呢?坦克呢?還有汽車呢?難道這些交通工具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改成非燃油動力驅動嗎?

所以華聯要拿下這里不僅僅是為了土地,更深遠的戰略資源和戰略意圖才是要拿下這片土地的真實用意,而且從中國到石油更加富庶的中東地區,西亞這片土地就是必經之地。

不過這一前提就是要盡可能的不讓蘇聯人注意到華軍部隊的大調動大集結,一旦讓他們有了準備,雖然蘇聯軍隊並不能阻擋住中國人前進的腳步,但是勢必會造成傷亡加大和後勤補給的壓力,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才是最好的王道。

雖然蘇俄現在由于兩線交戰盡皆失利的收縮了兵力,但畢竟還是有著很大的威脅,華聯政軍高層還是希望穩中求勝,不能因為焦躁和急進而壞了大事。

為了這個目標,運送部隊的火車全部采用悶罐子式的車皮,坦克以及其他車輛的外面不像往常那樣只是裹上偽裝布,而是在板車的四周和頂部裝上臨時的護牆,雖然這樣做麻煩。但是卻非常的行之有效。

首批調動前往新疆的攻擊部隊是建立時間最晚的西北集團軍,西北集團軍在建制上和其他後面一同建立的三個集團軍比較接近,但是在重型武裝上要略微的少上一些。

而更特殊的是這支部隊的士兵有一半是從蘭州、內蒙以及陝甘所征募的本地兵。雖然這些本地兵在文化素質上要差上很多,但是這里的人的勇武性卻不可小覷。

而且拿下這里這麼長時間了,民眾們也開始轉向支持新政府,那麼投入的另外一個回報就自然體現在這些參軍入伍的士兵身上了。

如果光是這一個集團軍的話那也就太對不起蘇聯這一大片的土地了。華聯除了這一個集團軍,還準備了將原本的北方集團軍擴充為東北和華北兩個集團軍來攻擊蘇聯。而正是重新集結這兩個王牌集團軍才是最讓人頭痛的事情。

首先要將北方集團軍從遠東的戰場上撤下就不是一件輕松事,這麼多人這麼多裝備,同時還要考慮到北方集團軍還在和蘇聯對峙著,如何悄無聲息的進行換防就不是一件輕松活。

還有一點,將這些人這些裝備從遠東的陣地上撤換下來後,還要分批打包裝上火車,再千里迢迢的運送到中國的西北來,這其中的過程之復雜性,可是絕對會讓負責後勤的官員們郁悶得頭發都白掉。

隱秘行軍,這個話說起來倒是輕巧,可這事極其不好辦呢。

不過幸好在後勤部門的努力和北方集團軍戰士的配合下,遠征蘇聯的北方集團軍部隊以及裝備被悄悄的從遠東撤換下來。新頂上去的新軍部隊和蘇聯軍隊該干嘛干嘛,打打鬧鬧一陣後安心過年,蘇軍也樂得這樣消停一陣。

要知道和華軍部隊交火實在不是一件好差事,每次中國人的大炮還有炸彈象不要錢的那樣砸過來。口徑不僅大射程遠,威力還奇大不已!

蘇聯人信奉大炮就是戰場之神,可是蘇聯人自己的大炮卻遠遠夠不著對方,怎麼打?能消停一下就意味著能多爭取到一段時間,利用這段時間,蘇聯人加緊修建著這一帶的防御工事和防御體系。

不過他們不知道,華聯政府高層根本就不是想要硬吃下這里,而是要掐斷這里和後方的聯系。就像遠東那樣,把這里的人活活的給餓死、耗死!

經過將近三個月的換防與集結,到目前為止,從衛星所偵查回來蘇聯軍隊的調動情況來看,蘇聯人還不知道這里所發生的事情,除了在這里留守的防守部隊,絲毫沒有增派更多的部隊前來增援。

不過集結速度由于保密的緣故而放慢不少,這情報的來源有的時候還是很簡單的,只要守在鐵路和公路的邊上就很容易知道這些後勤大動脈上流動車輛的頻率和次數變化。

從這個頻率變化就可以預知出運量和不尋常之處。但是好在從半年前起,後勤部門便有意的調整了來往的火車車次和頻率,為的就是迷惑在這一帶潛伏的間諜。只是這樣的掩護並不能真正提高太多的運能,其原因就是火車目前的時速還難以大幅度提升。

大兵團作戰所需要的準備工作是龐大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華軍國防指揮部要等到開春之後才再繼續對蘇聯動手的另外一斤小原因,不是老天不允許,是目前的條件受到了限制。

誰都想提高運能增加運輸效率,可運能的提高偏偏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這需要從頭到腳一系列大規模的對鐵路系統進行整體的大換血。

現在在中國,鐵路系統即有著上個世紀修建的老鐵路,也有著近幾年才鋪設的新鐵路,這老鐵路和新鐵路的鋪設與承重能力都是有著巨大區別的,以前的老鐵路沒有考慮到達載能力的提高,道基打的不夠結實。

鋪設的也大多是經過化學防腐的硬木當枕木,為了鋪設速度甚至用著道釘扣死鐵軌,這樣的鐵路承重能力當然不高。而新鋪設的鐵路道基挖的深,用的是高標號的水泥所制作出來的枕木,鐵軌所使用的鋼材都比之前所用的鐵軌鋼更好。

而鐵路上跑的火車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很多車頭仍舊是那些老式的煤火蒸汽動力機車,有一些先進的就是新型的柴油機車,當然更先進動力的渦輪軸機車不是沒有,只是考慮到維修和維護的普及性只是實驗性的裝備了這麼幾台。

再一個就是火車調度的問題,現在的這斤小時空還沒有後世那樣普及的無線電通訊系統,也沒有衛星定位,火車一旦出站就只能憑借著車載的無線電與沿途的道點聯系。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火車行駛位置、速度都只能概念性的浮現在總站調度台人員的腦海中,而不能像後世那樣通過衛星時時定個並將數據時時傳輸到總站調度台的大屏幕上。

這些先天性的制約條件真不是能這麼容易解決的,特別是鐵路交通的基礎建設都還處于一種紛亂混雜的地步,有些地方的鐵軌可以承受住大運量的火車高速通過,有些地方的鐵軌就只能慢悠悠的吭哧吭哧的通過。

要不然鐵路游擊隊扒火車弄槍炮給養的高人們怎麼有機會爬上飛快的列車?要是火車的行使速度超過了每小時上百公里,那種在影視作品中輕松地小跑幾步後便借助速度差扒上火車的純粹是找死,劉翔來了也不行!

因此面對目前不太良好的鐵路基礎狀況,在西北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也只能暫緩,工業時代的戰爭打的不僅是國家的綜合潛力,更打的是這個國家的戰爭後勤。

而且現在的華軍部隊裝備先進,但先進的另外一個代表就是需要更加龐大的後勤保障能力。不久前,德國人在戰場上繳獲了一批美國運送上來的物資,物資其中的一批蛋糕被送到了指揮官的居所里,德國的指揮官驚訝的發現蛋糕居然是從美國的德克薩斯州運送過來的。

在這個時候,德國本土上連一升汽油都已經很難找到,阿登戰役中每個德國兵身上都配發了一根管子,不為別的,就是隨時能抽出所發現的任何一升油料給德國戰車使用。

但是美國人居然還能用著寶貴的汽油從本土千里迢迢大老遠的運送一批蛋糕來前線,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美國的後勤保障能力不管是從運能還是效率上都強大的讓所有對手不寒而栗。現代戰爭,可不是能用老百姓的獨輪小車和扁擔推出來或挑出來的,那只是中國官府意婬式宣傳。

古文會所領導的中國也會是美國的對手之一,現在的美國人已經和日本人在東南亞打得不可開交,雙方都在進行著島嶼爭奪戰。

留給中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按照鐘泱心中所預計的戰爭進度表。最快今年的年末,最慢就是明年的年初,中國就會登陸澳大利亞伸出南下戰略中最後的戰靴。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