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四百零五章 東海艦隊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四百零五章東海艦隊

9月份的陽光火辣辣的烤灼著干枯的地面,鄭州城內就像一座炎熱的火爐一樣,讓人非常難受。

而其中一群人則更是如此,他們精赤著上身,在礦場和采石坑里不停勞作著,周圍設有警戒塔,還有荷槍實彈的士兵在看守。

皮鞭抽打在人的皮肉,發出了令人心顫的爆響︰「你給我快點!還有你!我告訴你們,別想著偷懶!我有耐性,我手里的鞭子可沒有,你們這些渣滓們,想要活命,就給我玩命工作,都听到沒!」

一名華軍士兵,身上穿著精短的軍用背心,虎背熊腰,臉上是惡狠狠的表情。對于底下這些辛苦勞作的苦力,他完全是當成奴隸來用,只要不死人,就隨他折騰。

這些被抓來工作的苦力,全都是原本各地維持會的偽軍,其中有不少是棒子和山東人。因為朝鮮半島已經被日本人統治,而山東又是最早落入日本人魔爪中的地區之一,所以有著相當數量的偽軍。

光是這個采石場,就收容了超過三千名戰俘,他們都是經過審判,按照罪行的輕重大亂編制,發散到各地去從事最辛苦最危險的工作。

不僅如此,他們的薪水也很微薄,而吃到的食物更是粗糙難咽。不過也好,至少這些中國籍的偽軍還能吃飽,不用挨餓,甚至還有最基本的醫療保障。

雖然是奴隸,不過華聯也不允許這些人大批量的死掉。

對于這些人,不需要憐憫,中國是整個二戰中唯一一個偽軍比侵略國正規軍還要多的國家。而且除了早期的屠殺,在八年抗戰期間,這些偽軍禍害百姓最深,比日本人還要殘暴。

戰後中國的偽軍,比如偽滿洲國之類的家伙,全都投靠了紅門赤軍,最後成為開國元勛。而朝鮮半島的棒子,則大多都是去了南韓,成為韓**政府的骨干。

這個世界,本就沒有公理和正義可言,佛門的所謂報應,也大多是偶然情況。

不過在這個時空里,這些人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們將是華聯上好的廉價勞動力,許多不適合普通工人從事的危險作業,都可以讓他們去。

其中還有大批日本戰俘,他們將和朝鮮戰俘一起,享受有別于中國偽軍戰俘的待遇。最差的伙食,毫無醫療保障,並且會被刻意地往死里用。

華軍不殺戰俘,這是人道主義,但如果在勞動中死去,那就是意外了。

??????

華聯在上海吳淞口修建了一個新型軍港,就是為了停靠華聯新組建的東海艦隊

此地位于上海吳淞口長江岸線的炮台灣水域,即長江、黃浦江交匯入海的地方,也是長三角城市群和水上交通樞紐。

具有天然的水深優勢、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依托于上海完善的市政、服務等配套設施。

港口前沿航道水深常年保持在9至13米,距離長江主航道1至2公里,岸線長度約為4.1公里,新建碼頭長1500米,寬30-40米,靠泊等級在8萬噸以上,可同時停靠3艘10-15萬噸級的大型渡輪。

為了整座軍港的建設,華聯財政部總共投資了一千萬華元,港區總面積超過160公頃,其中核心功能區面積為48.8公頃,主要功能為軍用碼頭、岸基防御、物流配送和內部交通樞紐等。

東海艦隊總司令許江文,就站在軍港的岸上,遙遙望向海洋的東面,那里是台灣,他人生中第一階段的目標。

在陸軍和空軍的使用上,華軍高層絲毫沒有猶豫和彷徨,並且也的確在對日戰場上取得節節勝利。

但對于海軍,無論國防部還是內閣,全都顧慮重重,遲遲不肯下達開戰的命令。因為海軍輸不起,哪怕是擁有著全球最先進的戰艦,並且掌握著強大的武器系統,華聯海軍仍舊需要忍耐。

只是這種忍耐,已經到了盡頭,大規模的海戰計劃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東海艦隊幾乎聚集了華聯可以動用的所有海上海下軍事力量,天空之中還有衛星從旁輔助。這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強大艦隊,也是鐘泱花費十年時間緩慢積攢起來的海軍工業家底,可以說,這就是極限了。

望著軍港內的巨艦,工程人員正在進行最後的維修檢查工作,許江文頓覺豪氣萬丈,此前的郁憤心情,都化作了干勁。

在海軍所需要的艦只中,潛艇的建造度是僅次于快艇的幾迅度,這得益于長期以來華聯軍政兩方高層的高度重視。

自從當初在廣東暫露頭角和擁有出海口後,當時的鐘泱便清楚的意識到要想在短期內解決中國海軍的弱勢,就不能和世界列強那樣比拼水面艦只這樣的傳統展道路,而是要劍走偏鋒。

這所謂的另一條發展道路,就是指的潛艇,這款海下武器直到二戰之時才逐漸獲得各國重視,讓輕視潛艇作用的英國人大跌眼鏡。德國人的狼群戰術在大西洋頻頻立功,讓英美兩國的運輸艦吃盡了苦頭。

這種強大的的海軍武器很自然就進入到華聯的未來戰略展規劃當中去。作為曾經看到過未來的鐘泱而言,潛艇這種武器的威力實在是不用懷疑。

1927年的時候,派往英國海軍留學的許江文就已經回來擔任艦長。而還有另一小部分水手則是秘密到德國去學習潛艇操作以及相關事項之時,為潛艇部隊的組建積累根基。

這些水手們誰都想不到,原本在許江文以及其他大艦巨炮主義者的心中,這種只能偷偷模模進行偷襲作戰的武器居然會在鐘泱心中有著如此之高的地位。

許江文和大多數這個時代的海軍將領一樣,比起潛艇和航母,他們更推崇超級戰列艦。這種想法不是另類,潛艇雖然誕生的早,但是由于這時相關技術的落後,潛艇噸位小、潛伏時間和水下前進距離短,潛艇的突襲和水下襲擊力量都不是很厲害。

而且在這一時期,巨炮巨艦的海軍戰術和思想也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各國海軍的高層腦海中,別說潛艇了,就連航母的作用都被很多人報以質疑和嘲諷的態度。

回國之後,由于為了避免過早的引起當時日本窺視,華聯的水面艦只力量近乎于沒有的狀態,各船廠也沒有什麼水面艦只的建造計劃。

潛艇的建造和研究卻得到了非同一般的關注和重視。

從最初的仿制德國u型潛艇到自行研究改進的新型潛艇,以及隨後持續不斷的更新換代,華聯潛艇的展度一直讓海軍內部的潛艇駕駛員們欣喜若狂。

因為他們在不斷的演練中越來越多的現,這個被世界列強們一直輕視的潛艇有著令人意想不到可怕攻擊力和威懾力。

新型潛艇中,特別是目前華聯海軍所列裝的黑鯊i型潛艇對外界一直都是相當神秘的,潛艇的船塢是半封閉式的,每次出海不久後便能潛入水面下以躲避有可能存在的觀望者,同時出海的時間也盡可能的選擇在夜晚中出航。

在航海訓練時也盡可能的躲避非己方的水面艦只,這樣一來二去,也變相的鍛煉了潛艇部隊的水下規避和隱藏能力。

在人員上,所有潛艇官兵在選擇當一名潛艇官兵時都簽署了保密條令,對于自己所工作的崗位、潛艇編號、潛艇內部結構以及各種設備對外均絕口不提。

而參與潛艇船塢的管理、維護等後勤官兵們也同樣需要簽署保密令,以至于很多官兵們對家人們只能說自己是普通的水兵,其余的一概不知。

因此在這麼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之後,世界各國對華聯新型潛艇所能掌握的資料和情報非常的少,它們只能大概的知道潛艇的尺寸、估算出排水量、艇員數量等一些周邊信息,卻一直無法能得到更多詳細的情報資料。

同時即便是同樣重視潛艇部隊的德國人,對華聯海軍的黑鯊i型潛艇也是知之甚少,只是在裝備購買了華聯生產的少量踫性制導魚雷之後,德國人這才現,原本自己的學生已經在悄無聲息的越了自己。

只是它們打破頭也無法能想象得出,中國人在潛艇的研究和生產上,不是小規模或者局部技術上的越,而是從設計思想、生產工藝還有實際使用和戰術上都已經遠遠的將它們甩在了身後。

自從進入到1939年以來,由于進入到即將和日本全面交戰的準備過程中,海軍的展度開始明顯的加,各造船廠均開始能第一次火力全開的全力生產各種船只,這樣的光景在這麼多年來還是次出現。

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對手,別看現在華聯在中國戰場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殲滅了日本華中派遣軍三十多萬主力。

可這只會讓日本變得更加瘋狂,要知道,如果毫無顧忌的征調預備役,日本絕對可以組建五百萬以上的部隊!

而此時的日本海軍甚至可以說是僅僅排在英國人之後,位于世界第二的寶座,唯一欠缺的只是工業產能,所以才會在二戰末期被美國海軍反超。

眾所周知的原因,由于海軍是鋼鐵消耗特大戶,華聯不可能將自己原先那點產鋼量的使用投入到到目前為止仍舊一直在消耗而無收入的海軍中去。

工業建設需要鋼鐵,民生建設需要鋼鐵,就連最基礎的基礎建設同樣需要著大量的鋼鐵。每年的產鋼量雖然受到了一定的偏袒給了海軍,但是這點鋼鐵對于急于壯大的海軍來說仍顯不足。

日本就是因為海軍佔用了整個國家大部分的鋼鐵供應,才使得工業發展和陸軍裝備改進大大落後。尤其是陸軍,別說裝甲機械化進程了,就連摩托化都只能在少量精銳師團身上才能夠實現。

隨著華軍地面部隊逐漸收復大半個中國之後,特別是投入了建設幾個大型的煉鋼基地,鋼鐵產量得到了一定提升,這時海軍才敢放開手腳的擴張自己的實力。

與水面艦只的生產有些不同的是,潛艇由于一直是幾個大型船廠的主打產品。在長時間的生產過程中,各廠都培養出一大批富有經驗的高級技,同時也積累了非常多的和u型潛艇有關的生產經驗。

因此當陳炯明的擴軍令一下達,潛艇的生產度明顯的得到極大的加度。

和過去的生產手段相比,現在黑鯊i型潛艇的生產更像是一條流水線作業,在各小型船廠中所進行的分段式生產不僅充分的利用了各船廠的生產能力,在當這些分段的艙體被運送到總裝船塢時這些艙體會以一個驚人的度逐一焊接起來。

同時在很多生產工藝上,原本費時費力甚至成品率並不高的生產技術,在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改良後,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降低了次品、廢品的誕生幾率。

就像原本的船體耐壓外殼,以前只能在鋼廠中一次成型,不僅對鋼廠生產過程中要求高,同時也提高了運輸的困難和成本。

但是現在,銅廠可以不需要再進行這樣復雜的生產,他們只需要成批量、大批量的生產出尺寸和外形都比較單一的高強度鋼板,在經過高效利用率又高運輸到造船廠後,這些高強度的鋼板會被巨大的軋棍機慢慢的軋出一個船廠所需要的弧度。

而且在軋彎過程中,船廠還可以自行調整這些鋼板的彎曲度和一些特殊要求,這使得鋼廠可以更加的專注于單一生產高質量產品而無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去處理這些特殊的鋼材。

除了大型軋棍機,船廠還研究出了專用的一些其他設備,象給組合各艙段時,能將潛艇各種內部的大型部件運送至艙段內部組裝的大型升降機,還有各艙段連接時所需要用上的專用固定大型框架爪等等這些巨型的設備都是在這麼多年的生產實踐中船廠工人還有研究人員們一同自行研究設計生產出來的。

別小看這些設備,雖然貌不其揚甚至有些就是傻大米粗。但是正是這些產經聯內部特有的輔助生產設備,使得這些船廠在生產中有著令人難以想象的度和效率優勢。

這些東西可都是船廠所有職工們多年來的智慧結晶,他們在生產中總結經驗教,用著豐富的實踐生產經驗去解決一個個生產中制約生產效率的工序和問題。

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也正是因為有著這些輔助的生產工藝和設備,華聯海軍在建造一艘黑鯊i型潛艇時的生產速度要比德國人建造同級別的潛艇少花費一半的時間。

這些都是長期研究和生產模索出來的經驗,十分重視技術發展的華聯高層也全都深知這其中的道理。

所謂技術,都是專業人員用幾十年的心血和經驗所累積出來的技巧和知識,時間和經驗的累積,有的時候就是效率還有創新的最好基礎。

海軍的擴軍進度雖然仍舊有些不樂觀,但是許江文已經向國防部做出了承諾,在今年年底,也就是中國和日本爆發大規模海戰時,海軍的實力會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和提高。

現在在船塢里,不僅同時有著過三十艘黑鯊i型潛艇的生產,同時還有著十來艘如遠洋潛艇在建造生產。到今年年底,這些潛艇至少會有九成以上下水試航,這些潛艇由于生產質量高,相信在下水後試航不久便能交付海軍使用。

而剛剛交付兩艘中型蛟級航母之後,在兩個大型船廠中,新的戰艦也同樣在緊鑼密鼓的生產建造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這些航母的護航艦只——四艘導彈艦正在做最後的設備安裝作,一個月後,這些導彈艦將下水試航。

它們的加入將極大的提高東海艦隊的防空以及反艦作戰的實力,同時這些導彈艦也將按新的級別型號來編制,這些排水量過萬噸的導彈將被歸屬為蛇級導彈巡洋艦。

這些沒有裝載巨炮的巡洋艦將用他們身上那巨大粗重的導彈讓世人知道,一種新型的戰艦將配合著航母成為海洋上新的霸主。

激烈的海戰就快要爆發了,而日本人將是中國海軍崛起的墊腳石,許江文將用一場酣暢淋灕的勝利,來宣示二十世紀中國海洋的霸權時代到來。

自第三艦隊覆滅以來,日本海軍就很小心翼翼的避開了華聯空軍的鋒芒,彼此陸軍那些只會「肉彈」或「剖月復」的傻瓜武士,以山本五十六為首的日本海軍,要更加睿智和狡猾。

並且還從空襲之中吸取了教訓,日本開始重視飛機與航母的作戰效能,慢慢在月兌離巨艦大炮理念的桎梏。

真實的世界里,笨蛋總是比較少的,尤其是在非獨裁者社會體制的國家內,開明的軍事思想也並非不可被接受。當華聯在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列強諸國也在觀察著這個新興的工業帝國。

每當有一個強國崛起,其中所經過的道路,總會吸引著別人去探索和分析。華聯用科技累計起來的優勢,正在不斷被其他國家所吸取和轉化。

而這其中,做得最好的是美國人和德國人,日本人同樣也在進步。這就是工業時代的特色,戰爭催生了軍事科技,並且朝著全世界擴散,最終為人類的技術發展,提供者原動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