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四百零三章 核彈技術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四百零三章核彈技術

布置得溫馨舒適的客廳里,鐘泱還在與史密斯探討著血腥而冷酷的軍事交易,對于軍事科技的擴散,鐘泱並沒有太多的擔心與畏懼。

智能工廠在加速自身科技發展的同時,也已經為鐘泱豎立了牢不可破的地位。他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西方文明的之間的廝殺還不夠激烈,白人的血流得還不夠多。他要在二戰的傷口上狠狠地使一把勁,讓他們雙方都流盡最後的一滴鮮血。

整個地球人類世界,就是一盤很大的棋,歐洲貴族想要借助希特勒的手清洗猶太人,猶太人想要借助金融的力量來用貨幣主宰各國政府。

日本和德國都希望通過軍事力量來參與世界霸權的瓜分,美國人則只是想要賣出更多的貨物,或者是在猶太財閥的主導下,不停的用自身的人口、經濟和工業產能優勢,來擴大自身在世界上的話語權。

數十億人的夢想與野心,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扭結在一起,編織成一張無孔不入的龐大網絡,不停撕扯著腐朽的舊秩序。新時代的曙光就在前方,只是不知,短暫的黑夜中,會有多少人要死去。

但無論如何,鐘泱都不會讓中國人再次成為這場戰爭的貢品與炮灰,犧牲和奉獻精神,就讓其他民族去展現吧。

「史密斯,按照老規矩,我將我的技術通過秘密渠道轉供給阿爾福尼亞公司,而我想要換取在澳大利亞的自主礦產開采權。我的條件就是如此簡單,接受或者不接受,選擇權在于你們。」

鐘泱也不願意多說,細節的問題可以讓其他人去扯皮,但是去澳大利亞開采鐵礦銅礦的事情卻非常緊迫。戰爭的消耗已經讓華聯非常頭疼了,急需新的原材料來源,還有銅礦中那些暗藏的鈾元素,更是讓人覬覦。

听完了鐘泱提出的條件,史密斯也一時拿不定主意。他現在是英國的一名世襲伯爵,對政府高層都有著不少的影響力,但是這種影響力還沒有包括澳大利亞在內。

澳大利亞在擺月兌經濟危機後,在經濟上向**國家迅速演變,首先表現在澳大利亞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工業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

到1939年,各種工廠達2.7萬家,工人總數達58.8萬人,工業產品總值5.5億英鎊,佔國民經濟總產值92010萬英鎊的59%以上,基本上是一個以工業為主體的資本主義國家了。

早在1931年,澳大利亞就從英國手中獲得了內政、外交**自主權,成為英聯邦內的**國家。到如今,在經濟上的逐漸**,更是使得英國上層對這里的影響力不斷下降。

「這恐怕有些難度,不過我會盡力嘗試。」史密斯沒有給出明確答案,這種含糊其辭的表現,讓鐘泱暗暗不滿。

他決定幫助英國人下定這個決心,便繼續加上了籌碼︰「如果你覺得噴氣式發動機還不足夠的話,那麼再加上新式雷達技術和聲納探測技術怎麼樣?」

鐘泱就像是一個不懷好意的魔鬼,在拿著致命的寶物去引誘意志不堅定的的凡人。

英國本身在雷達技術上面的發展有著很精深的成就,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會對鐘泱所提供的線性調頻脈沖雷達更感興趣,這可比英國人正在研制的真空共振穴磁控管雷達要高出整整一代。

而有感于德國潛艇的威脅,英國海軍更是迫切需要提高他們聲納的性能,這又是一筆很不錯的好買賣。

饒是以史密斯的深沉心機,面對鐘泱開出的這些條件,也都有些按耐不住︰「哦,我最好的朋友,如果這些都是真的,我想大英帝國很樂意促成華聯政府與澳大利亞的經濟合作,這對雙方都是非常有利的,不是嗎?」

臉上帶著狡猾的笑容,史密斯又開始了他作為紳士的語言攻勢。

最終還是與鐘泱達成了初步協議,天宇集團與技術合作的名義,向阿爾福尼亞公司提供三種關鍵性的軍事科技。而史密斯則必須促成產經聯與澳大利亞的合作,擁有在那里開設礦產開采公司的特權。

史密斯滿意的離開了鐘泱的莊園,他急著要趕回英國,去向女王報告這個讓人振奮地消息。

望著窗外這道身影,鐘泱卻是冷笑不止︰「吞下了這個美味的誘餌,或許能讓英國活得更好一些,但是若你們知道最終會失去整個澳大利亞和東南亞,不知又有何感想呢?」

??????

賀州,地處桂、湘、粵三省交界之地,歷史底蘊深厚。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時期就在此設置賀縣,三國時吳國黃武五年設置臨賀縣,隋朝改設賀州,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

產經聯在這里開發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建成了以合面獅電廠、昭平電廠、龜石電廠和中勝火電廠等骨干電廠和100多個小水電站構成的**電網,擁有一家大型電力企業——桂東電力公司。

但是這些其實都只是障眼法,當地的工業一直都很落後,居民也少,可生產出來的大量電能,卻沒有兩旁的向耗電大戶廣州和者柳州等城市輸送。

復雜的山川地貌,就成了一些秘密工程最有力掩護,比如核工業與戰略洲際導彈研發中心。

賀州地貌崎嶇,田地稀缺,人口更是不多。五年前華聯政府就出面幫助這里的山民移居大城市,並且提供了擁有優厚待遇的工作,最終是得到了一大片荒無人煙的土地。

成功的移民政策,有效的保護了這里的秘密。

偏僻寂靜的山林之間,修建著一條條寬敞結實的馬路,一支又一支的部隊在深夜中從高牆深幽的軍隊大院里開出,乘坐著各種車輛和工程機械走進這個人跡罕至的山脈群落中。

通向山脈里的正是這幾條毫不起眼的道路,每一條道路和關卡都有軍隊在把守。原本在這里開采數木的工人都已清退轉移,而山中獵戶也被轉聘到其他的山區去當護林員。

這樣的防御措施僅僅是第一道防線,公路沿著山脈不斷的彎曲延伸著,一直通向最深處,時不時可見各種原始猛獸的身影在密林間穿梭而過。

走入這片神秘山脈的最深處,可以看見原本寂靜一片的山谷涌現出喧嘩熱鬧的景象。金屬切割機、發電機、挖掘機、推土機、吊車、混凝土攪拌機等等各種機械單位在人類的操縱下,進行著繁復的施工建設。

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間間具有偽裝功能的房屋、一條條具有抗打擊屬性的巷道、一根根匍匐在地底下的堅固管道,一座座高聳的金屬架,都不斷的出現在這個原始的山谷中,點綴著工業時代的標準化之美。

與自然山川如此詭異,又有著隱隱的契合,真是一片盛世的奇景。

之所以選擇這里作為主要的核武研究基地,就是看中了這里的保密性,而這之後,華聯軍方與內閣都秘密簽署文件,將洲際導彈研究工作也都搬遷到了這里。

在這里,華聯為中國鑄造著兩把可以主宰未來人類世界的寶劍——導彈與核武。

能夠參與這個計劃的人,都是華聯真正的核心高層,也是產經聯與政府、軍方聯合主導的最高機密。知道整個計劃和真相的人,絕對不會超過七人,就連身為元首的陳炯明,也僅僅是得知其中的大概。

負責建設的導彈工程師們,正在指揮著工人們工作,這些工人都是身穿軍隊制服,屬于軍隊內部體系中負責承辦大型秘密工程的工程兵。

按照現在的施工進度與施工規模,導彈發射基地會在一年後完成。為了趕工,發射架采用了外置式而不是原本的全埋式固定設計,所以為了保護安全,從發射場地到路面交通都做了一定的戰地偽裝。

畢竟是為了應付戰爭而臨時趕工弄出來的發射場,與原本設計的那種擁有漫長地下坑道、完善的生活設施及發射所需要的燃料貯存、防護設施都沒能達到最理想的狀態。

不過這些都不要緊,雖然現在的這些導彈部隊需要靜臥深山,守在軍用巷道深處。可是在這里建造的發射場地,都能對外保持較高的機密性,不容易被列強所偵測到。

而數十年後,科技的發展會解決一切難題,這些現在還只是傻大笨粗的固定式戰略洲際導彈就會被機動力更高、躲藏性更好,甚至是發射更為便捷高效的移動式導彈所代替。

一旦在這種技術上拉開差距,就可以持續保持優勢,將各國遠遠拋在身後。但是目前,一切仍需要保密,因為列強諸國同樣擁有開發導彈的工業實力,而德國已經在秘密研究之中了。

除了這里,還有幾處導彈發射基地也在研究當中,不過這些仍然無法滿足華軍對軍事上首輪打擊的要求。洲際導彈不像遠程或中程導彈那樣簡單,固定的發射架、燃料的貯存、日常的管理等都是需要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

除了導彈發射場地不足,洲際導彈運載體的產能同樣也有問題,戰略導彈不同于普通的火箭彈,任何的疏忽都可能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此前華聯運載火箭的研究當中,就曾經出現過數次這種有小錯誤導致的失敗,造成了研究上的巨大損失。

運載彈體由于發射之後在大氣層中劇烈摩擦產生超高溫,進入近地運行軌道之後又急速降溫彈頭返回大氣層時再次摩擦產生高溫,工作環境數次變化致使從最微小的一的零件到保護外殼都需要足夠的強度和耐熱性。

能生產出這些零件的廠商僅有五家,運載彈體的制造同樣是讓政府與軍方頭疼的問題。

運載火箭的研制按部就班的一步步落實,而核彈的研究計劃也在有條不紊地向前邁進。在柳州的的和工廠里,一枚氫彈彈頭正在進行最後的總裝。就在總裝車間里,還有許多散件正在等待著擺上總裝台組裝上陣。

1937年的時候,鐘泱已經秘密完成了原子彈研究,只不過為了保密,是在海底進行的核爆試驗。一直以來,都沒有與其他任何人說起過,這次向軍方提交的這幾枚氫彈,不管是在體積上還是質量上,都比兩年前的產品更加優秀。

一切的秘密研究,都是鐘泱親自主持,能夠參與的人也不多,陳澤、劉浩然和伊忠明他們是知情的,畢竟如此龐大的武器研究項目,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可能瞞過這三人。

但政府的文官卻是不知情的,而國防部更是直到1938年與日本開戰之後,才逐漸開始接觸到這個計劃的一些皮毛。

不過即便是現在,他們也僅僅只是參與了計劃,主導權仍然在鐘泱手上,濃縮鈾的提存方法也只有鐘泱掌握了,並且暫時不打算將這個技術轉交出去。

在鐘泱的主導下,華聯的氫彈計劃從一開始就幾乎是與原子彈同時進行的。不僅僅是將智能工廠內總結出來的研究資料分享給研究小組,更是在于氫彈研究所獲得的資料和設備要比原子彈計劃更多一些。

基于原子彈在初期研發之時就必須考慮到快捷實用,為此首批核彈只是按空投核彈的體積來設計,以確保首枚核彈的試驗成功。有了成功的實驗,之後的核彈在設計上就可以有足夠的借鑒經驗進行微縮瘦身。

並且這種方法也很快的應用到了氫彈的研制和生產過程之中。

這枚氫彈在總裝完成之後便立即被輸送抵達位于湛江的海軍基地,沿途行進,不僅在陸地上有特種部隊在護送,空軍更是派出了一支由十二架噴氣式戰機組成的護航小隊,同時位于軌道的衛星也張開了天眼,時時刻刻關注著這里的情況。

這是一把鋒利無匹的絕世寶劍,使用之時,會釋放出超過一千個太陽的光芒!

乘坐著自己的私人直升飛機,鐘泱從高空中俯瞰著這個秘密基地,旁邊則是坐著陳澤。因為螺旋槳的噪音很大,陳澤必須要大聲吼叫,才能說清楚話。

「泱,你為什麼不自己承辦這個工程?」坐在駕駛座上的是祖捷,陳澤問起話來也不避忌。

「阿澤,這個地方不是給我自己用的,總有一天要交給華聯,總不能次次都依賴于我。」比起陳澤,鐘泱想得更遠一些。

的確,如果這個工程由鐘泱自己來做,使用機械構裝體的話,工程進度可以大大加快。可是對于整個中國而言,這麼做是得不償失的,現在不為華聯的施工團隊積累這種類型的建設經驗,以後怎麼辦?

總不能什麼事都讓鐘泱去做吧,這不符合人才培養的需要。

智能工廠始終只是一個道具,如果過于依賴這個道具,人類自己的創造性就會被抹殺,失去文明發展的本來意義。

這個話題只是隨口一說,陳澤很快就聊起了更加重要的內容︰「泱,你真的打算吧雷達、聲納和噴氣式發動機這三個關鍵性的技術交給英國人?」

這些對國家軍事戰略影響假的關鍵性科學技術,對于任何國家而言都是必須拼死保護的東西,陳澤實在不明白,鐘泱為何只是用它們去換取一個不知所謂的澳大利亞礦產開采權!

對于陳澤的不理解,鐘泱輕松一笑︰「如果只是為了一點銅鐵資源,這筆生意當然是虧本的,但你應該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看待這筆交易。我想要換取的,是整個東南亞與澳大利亞!」

鐘泱話語中張狂的信念和野心,深深地刺激了陳澤,他有些失魂︰「東南亞和澳大利亞?」

「對,就是這兩的地方,出產著幾乎所有我們急需的戰略物資。各種金屬礦藏就不去多說了,橡膠、石油、糧食作物,對于戰爭潛力而言,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

這些東西陳澤也都清楚,東南亞如果不重要,西方世界各國就不會花個數百年時間在這里打生打死了,他的疑問是鐘泱打算怎麼去實施這個計劃,並且他也是這麼問的。

「礦產開采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那麼使用哪些工人可就很值得商榷了,我打算弄一個大型的移民計劃。自然的,在一開始,肯定是秘密進行。不過現在希特勒已經準備對波蘭動武,二戰也快開始了,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鐘泱需要一個堂而皇之在那里開展計劃的名義,至少在明面上沒有違反合約,只有這樣,英國才會在更大程度上容忍華聯的舉動,不至于當場翻臉。

至于秋後算賬,如果英國人有那個能力的話。

甚至為了擴張計劃的順利進行,鐘泱最主要的手段還是在于支持德國法西斯的「正義」事業。比如說為德軍提供更加先進的導彈技術、噴氣式發動機技術、軍用雷達技術,甚至可以幫助德國改進他們的潛艇性能,出售剛剛研制出來的空載雷達預警機。

既然盟軍處于優勢地位,中國就有必要協助弱者,保證這場戰爭的正義與公平,將這種苦難和恐懼,延長得更長久一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