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三百九十五章 賢者計劃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三百九十五章賢者計劃

1939年,注定是此片時空中混亂的一年,歐洲被戰爭的迷霧所籠罩著,這是讓人窒息的絕望與彷徨。

但在東亞地區,中國卻陷入了詭異的平靜,蘇俄與日本在諾門坎地區的軍事糾紛,成為了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

而華聯也得以空出更多的時間,為接下來的戰爭做好全面準備。大量的物資輸送到前線,軍隊的頻繁調撥,預備役士兵的訓練與征調,戰爭是一種繁瑣而復雜的工作,激情和正義僅僅是動人的口號。

廣州目前已經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開始朝著商業、文化等軟實力的方向發展,將原本的工業生產工廠外遷到柳州、東莞、佛山、南寧的城市。

雖說如此,現在是戰時體制,位于郊外的工業區內仍然隨處可見林立的工廠,大量的工人正在加班加點的生產前線所需的物資。

鐘泱設在東莞的生產工廠,采用全自動化生產,本來是他的無奈之舉,沒有想到是最後的結果竟然出乎預料的成功。

作為一家大型企業,自動化工廠不但減少了工人數量,不用每月支付成千上萬員工地工資。而且,由于自動化流水線的可靠性遠遠高于人手操作,始終以最高效率工作,結果,成品地質量也非常高,返修率一直保持在一個低水平線上。

這就大大降低了產品成本,在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優勢。

這套生產設備的自動化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在車間里,就是招進來普通工人,也沒有合適他的職務。賢者電腦公司的所有工人,全都並非泛泛之輩,都是古文會花費八年時間培養出來的電腦技術專家。

無論是軟件設計和完善,還是硬體設備的維修與改進,這一個專業團隊都能勝任。當然,這套自動化流水線能夠建立起來,鐘泱出了大力。

流水線上,單個移動機械臂的體積並不大,全部都是他用異能重組出來的。要不然,光是自動化設備地投資,就會讓普通生產商們大叫無力承擔。

他現在看到自動化儀器地效果如此突出,在欣喜之余,也不禁動起腦筋,考慮要如何挖掘它的潛力。讓高精密自動化儀,在研究、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花了三年時間,在智能工廠的幫助下,鐘泱總算是完成了個人電腦的技術研發,並且可以正式投入商業領域。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技術,宣布著華聯即將主宰未來的信息時代。

正因為如此重要,這一家電腦公司被鐘泱牢牢握在手中,為了保密,甚至決定不雇佣普通工人,而是完全采用智能化的生產流程。

鐘泱坐在公司里一個上午,一份文件都沒有批。他坐在轉椅里,面對著落地玻璃牆,望著外面的天空、公司發呆。

張茵茵看他這個動作,就知道他正在想事情。

每次他有什麼新的舉措之前,都會傻愣愣地面對著窗外,一坐一整天,或是連續幾天發呆。而當他從發神狀態醒過來,便表示要不了多久,就會有一個什麼科研項目,要從他的腦子里蹦出來了。

張茵茵悄悄地走過來,把他桌上地文件拿起來,準備搬到自己辦公桌上,替他批閱。結果,鐘泱這次的發呆只持續了一小會兒,並立刻行動起來。

這家「賢者」電腦公司,專門為產經聯內的核心會員提供個人電腦甚至是科研用的巨型計算機。當然,常客還包括了政府機要部門與軍方,每一部電腦都有特別的編號和衛星定位儀,以方便古文化核查這些產品的去向。

按照鐘泱的要求,電腦目前還不能流落民間,更不能傳到列強手中。為了嚴格保守這個秘密,鐘泱也吩咐公司的管理層壓低電腦的產量,提高所需的權限值。

所以在市場上,根本見不到任何的電腦產品對外銷售,每個月都有一定的配額,有資格參與采購的企業與個人,都是華聯內部關鍵性的企業部門高層。

事實上,因為數量不斷增加,且人多嘴雜,每個月都有電腦被竊案發生。不過地宮的頻繁出動,加上衛星的精確追蹤與定位,每每都能找回失物。

正是因為掌握著這些核心的技術機密和工業生產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高端產品,鐘泱才能隱藏于幕後,將一切的主導權,穩穩捏在手里,霸主的地位無可動搖。

電腦公司的生產總部大樓旁邊,就是一處才剛剛興建起來的綜合性研究基地。這里是松山湖研究中心,也是一處鐘泱專門為了開發與電腦產品相關的技術而創設的一處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

這里與此前其他的研究基地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電腦虛擬技術在現實空間中的第一次廣泛應用,其中包括了可用于輔助科研的智能記錄與還原系統。

科學實驗最大的困難在于不可預知,和不可復制。

科學家在進行試驗之前,都會首先做理論上的推論,確認這個試驗,有可能達到什麼效果。但這個推論畢竟只是推論,而且通常都不完整。

在具體試驗中,會有些試驗步驟,會得到預想不到的偏差結果,不可能一切都如理論研究所期望的那樣一次成功。很多試驗,其實就是在尋找克服偏差的方法。

但人總是有失誤的時候,因為一次操作失誤,造成整個實驗功虧一簣,這也非常正常。

即便試驗成功了,盡管有完善的實驗紀錄,要想重復成功,也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很多時候,科學家可能在某一次試驗就無意中成功了一次,但隨後,持續花幾個月、幾年時間也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讓一次偶然變成必然。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很多人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認為擁有完善的記錄就足夠了。

然而事實卻截然相反,科學家在實驗的時候,會有記錄員,記錄下試驗的每一個步驟。記錄員的責任,就是將試驗者地整個操作過程,分解成許多個步驟,並將每一個步驟的實驗結果、讀數,如實地記錄下來,然後來的重復試驗,盡可能地無限接近于原試驗。

另外,科研人員也會根據實驗結果,倒推回去。在成功之前,是什麼樣的實驗環境,使得試驗出現了這樣的結果。

他們就可以嘗試著,采用其他的實驗手段,以營造相同的實驗環境,取代以前的實驗步驟。

一項成熟的技術,就是在試驗、尋找成功的構成要件、采用不同方法重現構成要件、用優化地方法來替換其中一些步驟等過程中,最終確定並完成。

這就說明了試驗記錄本身,是無法完全重現當初的實驗過程的。應該說,無法精確重現第一次試驗的全部操作流程。一點點微小的區別,都有可能讓之後的重復性試驗,成為不可能。

正是將近十年來的科研體系做了一次總結與評估,鐘泱集合了絕大多數科研人員的經驗與需求,利用智能工廠所提供的技術優勢,完美的開發出了這一款智能輔助系統。

在一開始,這套系統只能在亞空間內使用,但隨著華聯本身科研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古文會內部的高等會員都對鐘泱提出了這一要求,希望這套超級電子計算機輔助系統能夠投入實用。

這也是賢者電腦公司成立的初衷,更是松山湖科研中心創立的原因所在。

鐘泱走在研究中心的廠房里,先是對著身旁的妻子兼秘書張茵茵點點頭,又問起了自動化部門的負責人︰「自動化流水線的故障率高不高?」

他這麼一項項問下來,在座地人也慢慢明白他打算做什麼了。

這名負責人名叫盧永恆,他和本部門的高級工程師唐雲淞低聲商量了一下,為難地對鐘泱說︰「總經理,自動化流水線和輔助實驗室不同的。嚴格地說來,流水線的精確度,沒有試驗的要求來得高。」

見鐘泱面色如常,才放膽繼續說著︰「您也知道,自動化流水線是個精密設備,任何的精密設備,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主要地零部件淘汰率非常高。稍微有一點磨損誤差,就需要更換相關部件,否則很難保持同樣的精度。」

鐘泱不常出現,不過卻是賢者電腦公司和旁邊這家科研中心的實際擁有者,對于這個幕後大老板,盧永恆此時確實是內心坎坷,深怕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讓對方有任何的不滿意。

以目前的工業技術,流水線還好辦,像電子產品生產過程中,在高精密測量儀器的幫助下,更換部件也就幾個小時。

但實驗室不同,實驗室地自動化輔助儀。但它對精度要求幾乎是苛刻的!哪怕是出現一個微米的誤差,都會直接影響到試驗的成功與否。

為此,這里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就要求負責人必須經常檢查主要部件的磨損情況,以及部件的變形情況。一旦有少許精密機件出現變形,他們都要趕快更換相關部件。

而為了保證精確度,這個更換所需的時間,很可能就是一天兩天,甚至一個星期左右。因為這不是扭扭螺絲釘這麼簡單,這涉及到了精度的調整歸位,以及專門的檢測復查。

听完了盧永恆的報告,鐘泱不為所動,依然問道︰「不能采用合金部件,保證較長的免維修時間?」

「我們已經在主要部件上,采用了合金制造。要提高使用時間,一個就是采用更高強度、更耐高溫、更不容易出現磨損變形的特種合金,除非,除非提供大量地特種合金給我們,要不然……」唐雲淞高級工程師在一旁解釋道。

而盧永恆更是低聲抱怨︰「那這個自動化輔助儀,可就是天價了!誰還能用得起啊!」

「我用得起!」鐘泱一錘定音,他把自己的設想說了一遍,讓與會眾人從專業的角度,對他地構思進行評判和補充。

「這,這能行嗎?」盧永恆和唐雲淞等人听了他的想法,都是一驚,鐘泱的想法比他們的猜測還要更進一步,但從理論上而言,對于科研的幫助也更大。

只是,不知道能否實現。

盧永恆和唐雲淞听後更是嚇得臉色發白,連聲叫苦︰「總經理,你還是饒了我們吧!這樣一個實驗室,你雖說不計成本的投入,可這個工程量太大了!我們拼死拼活,能夠完成一個實驗室就夠嗆!真的要把所有的實驗室,都改裝一遍,恐怕到我們老死,也做不出來啊!」

唐雲淞是一口氣就報出一大堆困難︰「一個照你設想所作的機器人,不同的部件,所需的特種合金都不相同。有的要耐磨、有的要耐腐蝕、有的要不導電,有的要輕便……,太多的要求了。這些特種合金,有夠自己合成,但耗資巨大,一點點就要很多時間,無法滿足整個制作所需。有的,我們自己的產量都很少,至于向國外購買,那簡直是笑話!」

在基礎金屬加工領域,華聯或許還無法與老牌列強雄厚的工業根基相比,但在簡短的復合型金屬加工工藝層面上,華聯已經毫無疑問的走在了世界的尖端!

這兩人都是鐘泱打算用來經營賢者電腦公司的專員,所以亞空間內的技術力量也並沒有告知他們,只是以產經聯高級會員的身份出現。

所以在很多時候,盧永恆與唐雲淞都為鐘泱不計工本的投資力度大感詫異,因為光是他們接觸到物資,所需要花費的權限值與資金,就是天文數字。而且許多東西都是他們從未見識過的新事物。

「這些問題解決了,還有加工,每個部件都要特別制作!我的天。就算一切順利,我們一年時間能夠完成一台機械人的設計安裝,就算上天保佑了!照你的計劃,一個特種試驗室,根據功能不同,大概要三到五台機械人相互配合……,還有數據收集裝置,試驗人員也要進行培訓,有一個適應過程……」

「這,這簡直嚇死人!」

唐雲淞原本沉默寡言,如今卻因為鐘泱這個投資計劃而滔滔不絕地抱怨著,他不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

要是有這樣一個實驗室,那對于研究領域的幫助,不可謂不大。

但听到此處,負責公司經營的盧永恆卻叫苦連天,再默算一下公司的投入,很可能是天文數字,當時就激烈地表示︰「總經理!建立這樣一個實驗室,我堅決反對!即便它能搞幫助我們更快的取得研究成功,但和投入、以及維護所需的資金相比。根本得不償失!要是全部實驗室,都改裝成這樣,我們可能十年內所有的利潤,都會全部投入進去!所以,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沒有商業價值的想法。我對次投反對票!」

一直在旁邊改文件的張茵茵,為大家端上了新茶,還特意給其余兩人倒了杯咖啡。也委婉地向鐘泱勸到︰「要建立這樣的實驗室,我算了一下,要幾十億華元呢。我們這樣做,會不會太冒險了?因為這也只是你的一個想法,再具體實施地時候,很可能會面臨其他的困難。要是最終不成功,這個損失,即便是我們,也會吃不消……」

要不是鐘泱可以自己生產其中的所有設備,不需要支付華聯發行的權限值票據,這個成本還要更加高昂。總的來說,這個設立在東莞郊區的大型研究中心,其投資和運營成本都是讓人難以承受得存在。

鐘泱看看眾人的反應,淡淡一笑︰「要是所有的特種合金等材料,都不用我們出。每樣東西,我們只要做一個樣品出來,這個投資就不是很大了吧?」

「不用我們出?」

與會的人員狐疑地相互看了看,然後恍然大悟︰「總經理,你是指……」

鐘泱手朝天花板指了指,笑而不語。

盧永恆若有所思︰「這麼說,這個研究項目也是……,他們出錢?如果所有開支他們報賬,那我就什麼都不管。」

鐘泱笑著搖頭道︰「部分報賬而已,就像這個實驗室,他們會承擔一部分,包括具體制造。」

盧永恆與唐雲淞都是外圍的技術人員,不知道古文會的存在,更不明白鐘泱本身擁有何等的技術力量。他們只是將希望寄托到了產經聯身上,畢竟三大集團到現在為止,已經創造了太多的奇跡。

討論完了這些事情,時間也快到中午,鐘泱並不打算在這里的員工食堂用餐,便帶著妻子一起返回東莞市中心區的酒店。

在車上,一身職業裝的張茵茵,從外表上看,還真想象不出她已經是一位四十歲的女性。少女的俏麗和成熟女人的風韻,恰到好處的結合在了她的身上,婀娜的身段更是誘人。

她依偎在鐘泱的肩膀上,顯露出疲態︰「泱,這樣瞞著他們好嗎?」

「沒什麼好不好的,總躲在暗處也不是件好事。」見妻子有些擔心,鐘泱便好聲寬慰著。這件事其實他自己也考慮了許久,幫助華夏逐步建立以電子技術為核心的工業體系,現在就要著手進行了。

而這個負責具體執行這個計劃的團隊,必須與智能工廠毫無關系,純粹作為一個可以見光的外圍商業組織。

這個就是「賢者計劃」,由一家電腦公司來推動中國的高新電子計算機技術發展,就在這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末期,悄然開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