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三百六十二章 命運開啟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1937年五月,中國的局勢重新歸于平靜,以孫科和宋慶齡為首的孫黨份子,憑著過去孫逸仙的關系而在內部對姜瑞元一派進行制肘,對外則是勾結紅門左派,尋求軍事力量作為外援。

並且姜瑞元的主要精力還是停留在四川的軍隊整編這件事情上,中央軍將全面收編川軍,將整個四川打造成為**政權的大後方。

手下大將薛岳更是全力肅清滇黔一帶的紅門余孽,極力為黨國的未來打造一個鐵桶江山。

廣州城頭,街頭熙攘,熱鬧非凡,李宗仁率部進入貴州,擴展了華聯的版圖,與**軍共同瓜分地理位置優越的大西南。

與此同時,華聯內部也在整軍備武,總兵力已經突破一百二十萬大關,下設五大軍團。軍團長分別是李少杰、程文力、李宗仁、季效良以及王立文這五位華軍大將,他們統合著整個華軍正規軍體系中超過七成以上的部隊。

其余還有敵方的預備隊成員還未計算在內,如果有必要的話,華軍還可以在一個月內緊急征召六十萬人。

一旦遇到危急時刻,關乎國運生死,華聯還可以不計成本,在三個月內繼續追加三百萬士兵

數十家超大型實體企業聯合而成的兵工產業聯盟,旗下包含數百家軍火生產廠,各式各樣的武器裝備以及相應的彈藥補給,從流水線上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在倉庫之中堆積如山。

在產經聯的統一管理之下,糧食消費管制、藥品供應管制、民用工業產品僅僅保留著最基本的需求,整個社會的生產力都在全面朝著軍事化領域傾斜。

華聯已經做好了戰爭準備,這就是鐘泱的謀劃,無論**軍與赤軍在中原和西北如何鬧騰,各種計謀與扯後腿的小動作,對于鐘泱來說都只是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政治表演。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斗爭,民族利益的踫撞,歸根結底還是必須要依靠工業化的軍事力量來決定勝負。其中武器的制造水平和產量,更是成為了近代戰爭勝負天平上最為沉重的籌碼。

姜瑞元與馬子任等人的爭斗,始終還是立足于權謀和兵變,沒有自己完整而獨立的工業化生產體系,一切只是鏡花水月,美麗而虛妄。

王仕聰拿著手中的日本軍費支出狀況調差報告,神色匆匆地來到了鐘泱的府邸,在下人的引路下,終于是來到了鐘泱的書房門外,揚起手臂輕輕地扣響了房門。

「進來。」

「會長,這是日本的軍事狀況準備文件。」

眉宇之間凝結起了一片冰寒的冷冽,鐘泱細細看完了手中的文件,長出了一口嘆息︰「終于要開始了,命運的齒輪。」

放下了手中那幾張輕飄飄的紙片,鐘泱卻是覺得上面的內容重逾千鈞,日本已經完成了軍事化的動員準備,在經濟規模、產業結構、政治體制、軍事能力和國民動員程度上,全都達到了可以與中國全面開戰的地步。

離著前方的黑夜,已然不遠,只是在這一片時空里,已經有十分之一的中國人做好了準備,不會再如同歷史上那樣,被外地欺辱而毫無還手之力。

「仕聰,宣布下去,龍騰計劃全面啟動,我們必須在12月以前,對侵華的日軍部隊進行毀滅性打擊」

「是不是太早了一些,我們還沒有萬全準備好。」听了鐘泱的話,王仕聰還是有著猶豫和疑惑,他並不是反對,而是再次提醒以及確認鐘泱的意思。

這一份顧慮,是很多人心**同的意見,但鐘泱知道時間已經不多,國家不可遭受原本時空里的那種國恥。華軍必須在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之後,對敵進行全面打擊,哪怕華軍沒有完全準備完畢,也早所不惜

鐘泱以毋庸置疑的語氣下著最後一次命令︰「照做吧,仕聰,為了華夏一族的榮耀,我們付出任何犧牲都是值得的。」

華軍必須成為在黑夜降臨之時,點燃第一道耀眼的焰火,**黨和紅門無法做到的事,那就讓古文會來做好了。

自1931年第一波侵華攻勢發動以來,已經過去了六年的光陰,在這段晦澀暗淡的日子中,日本已經向夢想中的大陸投放了將近四百萬的移民。

東北的工業產能和經濟總量甚至超過了日本本土,一百三十萬受過日本正規軍事訓練的偽滿洲國部隊,武器裝備的水準已然超過了不少中央軍的嫡系部隊,其近代的陸軍戰術更是凌駕于大多數的中**隊之上。

唯一做好準備並且打算對日本擺出強硬姿態的國內勢力,只有華聯。

關于侵略東北三省與侵略全中國的關系,《田中奏折》里說得很清楚︰「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

不奪取東三省的資源,日本就沒有能力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假如日本從華東方向侵略中國,那麼日本就無法奪取足夠的鐵、煤炭等戰爭物資。

日本的擴張戰略帶有強烈的賭徒色彩,它必須把本錢和一次賭博贏到的錢全部壓上去,進行下一次更大的賭博,只要一次輸掉了,它就只有傾家蕩產,退回最初的起點。

事實上,日本對外投資,大部分集中于滿洲,在滿洲的外國資本中,七成以上是日本資本。除了蘇俄在北滿的鐵路及其附帶投資外,滿洲幾乎是日本資本的獨佔市場,日本史中說︰「滿鐵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插錢樹。」

時任日本陸軍步兵大佐,板垣征四郎在《從軍事上所見到的滿蒙》這份報告中提到滿蒙的資源很是豐富、有著作為國防資源所必需的所有的資源,是帝國自給自足所絕對必要的地區」。

其核心思想就是日本必須對控制滿蒙資源、改變日本國內產業等進行充分的研究和準備。花費了六年的時間,日本由下層軍人推動的赤化改革總算是全部完成,國家經濟軍事化轉變更是成為了推動戰爭的源動力。

實際上,1931年的日本未做好全面與中國開戰的準備。

在其經濟規模、產業結構、政治體制、動員程度、軍事能力方面並沒有足夠的國力來侵略整個中國,都不可能支持一場大規模戰爭,甚至無法支持一場長期的局部戰爭。

在「918」事變後,日本侵略者才積極進行全面侵華的戰爭準備。在政治上,通過1936年「二?二六」政變,建立起以軍部為主體的法西斯統治體制,為擴大侵略戰爭鋪平道路。

在思想上強化軍國主義思想教育,鼓吹「戰爭是創造的動力,文化母」,軍人是「國家之花」,大力灌輸「八一宇」的侵略思想和武士道精神。

在經濟上,大力發展以軍需為主的重工業,使國民經濟轉入準戰時軌道。

在軍事上,積極進行擴軍備戰。1937年日本陸軍兵力已由1931年23萬、居世界第6位上升到56萬、居世界第3位

同時,日軍還大幅度增加軍費,1937年軍費佔同家財政支出的49%,並于1936年5、6月間就確定了全面侵華的戰略方針和兵力部署。

日本得到東北就如同為其軍國主義野心加上了強勁的發動機和能源,佔領東三省,使日本獲得了巨大的財富、資源、勞動力、商品市場。

這些財富與物資幫助日本擺月兌了30年代世界性經濟危機,政治、經濟、軍事上完成了向軍國主義道路轉變,支持了日本以後進行的侵略戰爭。

1937年日本軍費增加到32.7億日元,從1931年到1937年,日本軍費增長了7倍,步槍生產增長了10.8倍,機槍增長了3.2倍,火炮增長4.3倍,飛機增長2.8倍,坦克增長38.9倍汽車增長20倍。

這時日本才初步具備了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能力,同時期中國除華聯之外,其余政治勢力的經濟增長根本無法和日本這種‘超速過熱‘的擴張相提並論,從經濟總量和質量來考慮,實際上37年**黨政權同日本的差距要遠遠大于31年時候的差距

1931年日軍要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要比1937年困難多了,除了沒有東北戰略基地的地理優勢外,即使全面開戰,那也就是提前7年陷入長期抗戰的泥沼.這也就是日本為何等到1937年才全面侵華的原因。

??????

廣州,華聯政府的軍事防御總部,一棟只有七層樓高,卻佔地六十五萬平方米的超大型集群建築。

在這里工作的是華軍內部的兩萬兩千名在職員工,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現役軍人,興建于1934年,1936年6月才正式完工,如今是華軍的海陸空三軍指揮中樞所在,負責整個華聯的軍事防御工作。

新任元首陳炯明,正帶著他的幾位內閣幕僚,在指揮總部這里主持著軍事會議,五大軍團長全部到齊,在司儀的宣告聲中,會議正式開始。

五月的天時是一個昏悶的日子,但是在這棟氣勢恢宏的軍事指揮部大樓里,陳炯明正開始起草一份「旨在拯救國家」的計劃。

他情緒激動,因為他如今正面對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馬關割地、庚子賠款的往事歷歷在目。他簡陋的書桌上攤著一本小冊子,那里面收錄了一些日本文件,其中包括曾在國內公開發行、引起舉國嘩然和警惕的《田中備忘錄》。

僅僅才過去了三十年,昔日的巨龍,如今居然如此腐朽與虛弱。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這個曾經強烈震撼過中國、讓許多愛國者心頭發酸的備忘錄,現在已經成為了事實

想到不久前從日本傳回來的消息,據潛伏在那里的情報人員描述,如今的島國大街小巷處處可見的狂熱的侵華情緒。

陳炯明面色沉重,他開口說道︰「自甲午海戰以降,數十年來,日本朝野處心積慮。台灣、青島、旅順、大連陷日本後,我國已無海防可言。海事已畢,陸事又開,思量日本蠶食計劃之周密、經歷幾代而意志彌堅,令人不寒而栗。萬寶山事發後,觀察日本的軍心民情,日本政治,在此後必以亡我中國為首選。中日戰事之不可免,不因日本現內閣是否在朝而變。若規、幣原之流,何嘗不欲亡我國?」

他所憂心,日本陸軍之策動發難,現跡象處處,幾近明了。九一八事變的慘痛經歷猶在耳旁,而更加大規模的入侵也是爆發在即。

與日本形成對照的,是**黨治理下的地方去國疲民弊。江西赤匪作亂,一剿二剿再剿,不得戡平,原因在于民眾對**政府徹底之絕望。

三四年來,民變年年有省省有,官吏麻木不仁,早已忘記孫逸仙所說的民生綱要。不過這也難怪,就連孫逸仙自己都是說說而已,更何況其余?

華聯記下來發展的計劃,由此進入正題。

陳炯明言辭簡略,但態度堅決,他認為造成國疲民弊的根源,不是天災,而是**。除卻地主的重租外,軍閥的割據,歷史遺留的煙患、民眾的蒙昧,以及南京當局的施政措施,是更深重的**。

他自三月份高票當選為華聯元首之後,已經接觸到了更深層次的資料,得知了在日本入侵危機前民眾漠然的根源。

「民生艱困,而軍閥、豪強,遍布國家。底層平民漠然國事,中產人家惟利是圖,至于亡國禍在眉睫,而民心冷漠,無人欲應大變……民之罪?乃權貴、豪強倒行逆施而致」權貴、豪強為一己私利,不惜毀滅掉這個國家」

說到這里,陳炯明的面容漸漸剛毅起來,他的眼前掠過了當初主政粵省歲月。那是從來不需要想起、但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歲月。那時,前線激戰的消息,不時彌漫、籠罩著粵軍上下,每天都有慶祝、動員、集會。

可如今,一切具往,他現在是華聯的元首,幾乎貴為一國之君,統治的疆域也比當初的粵省大出四倍以上。

不過陳炯明心中非常明白,他能夠坐上這個位置,是因為他的內政能力獲得了產經聯的認可。華聯內部是一個復雜而高效的體系,權力分配異常明確,層層官僚各司其職,相互構建起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是的,華夏聯邦依舊屬于完全的帝國主義國家體制,不過是取消了皇帝這個權力核心,以元首這樣的虛餃取而代之。

但無論如何,陳炯明手上還是掌握著相當的權力,他這次主持軍事會議,就是為了讓內閣和軍方達成共識,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協調指揮,統合戰力。

「元首閣下,軍事動員早就已經開始,五大軍團的集結命令也已下達,但是還希望內閣能配合軍方的安排,統籌規劃後勤支援事務。」

自莫榮新病故之後,王立文就逐漸成為了軍方的核心人物,其余幾大軍團長,或多或少都以王立文馬首是瞻。此時第一個出聲支持陳炯明的,就是他。

對于一個主戰派的內閣元首,軍方還是非常滿意的,故而王立文才能率先表態,而其余李少杰等人,也是隨聲附和。

「王司令請放心,國家危難,我等自當奮力一心,共濟危局。**中央政府的抗日準備還未完成,況且姜瑞元此人猶豫不決,唯恐日軍突然發難,整個長江以北盡皆淪喪。加之日軍凶殘,百姓恐怕也是難逃厄運。」

陳炯明之所以如此擔憂,還是因為當初旅順陷落之後所發生的慘劇,況且南京就是帝都金陵,以日軍的強大攻勢,現在的還未完成物資積累準備的**軍根本無法對抗。

「元首閣下,初步的計劃是以自願軍牽制日軍兵力,我軍主力則沿海而上,一舉包圍日本的第一批登陸部隊,來個甕中捉鱉。」

李少杰將此前商議好的軍事行動計劃和盤托出,大略與細節都是到位,對著陳炯明一一講解。

在立體成像技術的幫助下,高度真實的地形數據浮現在空氣中,就如同一個無限接近真實世界的沙盤,只是在規模上小了許多。

李少杰通過操作將計劃的細節展現給在座眾人,對于這樣的技術力量,陳炯明也是見慣不怪,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靜靜看著,思量著整個計劃的可行性。

「自願軍現在維持著三萬人左右的編制,是三個屬于機動性極高的輕型步兵師,如果能夠靈活運用,的確可以牽制日軍的部分主力。」

「如果依靠海軍進行登陸作戰,維持一支五萬人左右的遠征軍壓力不大,但是可能要出動半數以上的艦隊,內閣是否認可這個作戰計劃。」程文力不無擔憂的望向陳炯明,目光之中滿是探尋的意思。

「一次性投入八萬左右的部隊,維持前線的態勢平衡綽綽有余,現在更多的考量是**軍的態度。我們雙方雖然還簽署了暫時性的和平協議,但本質上還是敵人。」陳炯明嘆息著拒絕了軍方的此項作戰計劃。

勞師遠征,勝是小勝,敗則全軍覆滅,更會引發**黨的不滿甚至是敵意,這並不好。這一次軍事會議,唯一達成的協定就是日本一旦全面侵華,而**軍都難以低檔的話,華聯將收復這些「失地」。

失而復得,就是戰略計劃的宗旨所在。

主宰未來命運的齒輪,現在就掌握在陳炯明手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