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三百二十四章 記者會談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三百二十四章記者會談

1931年的二月中旬,在廣州的華聯政府議會偏廳內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記者招待會,這是自從李萬盛上台成為這片地區政權的元首以來,第一次公開向全區的人民,以及向來自于世界各地的新聞媒介公開發表華聯的施政報告。

為了彰顯自己的政治開明理念,李萬盛把橫跨數省的華聯領地治下的區域內部,列舉了政治、民生、軍事、教育、工業、商業等等各個領域的成就和現狀,做一次完全的匯報總結,並在記者招待會,就一些人們感興趣的問題做出解答。

可以說,這樣的一種公開展現自己形象和實力的舉動,可謂光明正大。

自從赤化理念傳入中國開始,北洋軍閥尚且還看顧著的面子上的民主議會制度如今已是蕩然無存,軍閥割據混戰不休的攪擾亂騰更是紛擾這片土地數十年。

哪怕是目前的中央政府都沒有能夠如此堂而皇之面對世人,不管這一次說得是不是大實話,至少這種政治態度就非常值得稱贊。

春節剛過,喜慶的氣氛還繚繞著這里,雖然實行了以權限值為標準的配給制,普通民眾的生活卻並沒有遭受太大的影響。

糧食的供應依舊是比較寬裕,真正受打擊的是那些想要將華聯的廉價糧食轉售到其他勢力範圍的投機商人。儒家學者對商人的評價,可真是一點都沒有偏頗,為了應對越來越猖獗的糧食與軍火走私,權限值才成了必須的國策。

不然很有可能重現數百年前的悲劇,如同晉商因為利益和政治述求,成為了建奴入關的帶路黨以及軍事物資供應商。好好的一個大明帝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就是毀在了這樣一群無良的商人手里。

華聯從原本的重商主義,到現在的嚴格行政管理和全社會的產業整合,可謂是讓許多人大跌眼鏡。

而對于這次記者招待會,各類奇怪的猜測也是紛紛出爐,感興趣的人更是蜂擁而至。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幾十個國家的媒體代表幾乎擠破了這里的門檻,整個廣州城都沉浸在沸騰與喧嘩之中

在議會偏廳召開的政府工作報告是可以有指定的新聞媒體進行跟蹤報道的,但涉及到絕對機密的東西那就絕不可能公開發表。而後為了安全起見,所謂的記者招會,其實有資格參加的人也都是經過篩選和指定的。

此時的中國,本身的有名報紙電台就不少于四五十家,若加上各國在這里的駐辦機構的采訪人員,那即使僅僅能來一半的人,都有一百五十人以上

獲得進入資格的各路人士無疑都經過精挑細選,不是知名記者和有分量的媒體,是無緣進入的,那些人的身份也都經過嚴格把關驗證,不能讓心懷不軌的家伙們混進去。

因為這一次,元首本人可是要親臨現場,對記者們回答問題,這是在表明一種積極的態度,這樣的絕佳機會,沒有人會隨便錯過。

喧鬧擁擠的會場中,十幾排椅子上都坐滿了人,大大小小的照相機不停的忽閃著,一張張膠片很快曝光成像,「霹靂啪啦」的聲音響成一片,場面煞是壯觀。

解明宏作為知名記者,被安排在第一排位子上,幾乎就正對著主席台中央的位置,前面幾乎沒有阻擋,離著台上的人不到十米遠,似乎觸手可及。這里是整個會場最好的位子,能坐在這里,也證明了這人本身的地位。

他是天下日報的主編,更是有著華聯「御用文人」的身份,自然能獲得優厚的待遇

年邁的李萬盛進入偏廳的時候,現場一片喧嘩,對于這位極少接受采訪,極少在大庭廣眾之下拋頭露面的華聯元首,外界有著太多的問,這一次他能直面媒體公開發言,其意義之重大毋庸諱言,所以幾乎所有人都搶著要問他不少問題。

李萬盛也是有著儒士風範,微笑著沖對面記們擺手示意,站在位子後面任由他們拍了幾分鐘的照片,然後坐下來,笑吟吟的看著那一張張充滿興奮的臉。

七嘴八舌亂哄的場面在主持人的大力控制下終于暫時平穩,第一個獲得提問資格的記者幾乎立刻跳起來,腦袋恨不得伸到元首大人的鼻子底下,興奮的聲音都變了調的高聲︰「元首閣下您好,我是中央社的記者李靜芬我們都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華聯似乎一直與周圍的勢力都沒有過有好的往來,每一次交涉都是以武力說話,請問這是貴政府的政策宗旨嗎?」。

這個記者出手不凡,上來就抓了極度敏感的問題現場的記者等所有人頓時安靜下來,他們都想知道,這個足可形成炸彈一般威力的問題,李萬盛到底會如何應對。

李萬盛也不動怒,臉上依舊是寬和的面容,帶著微微笑意︰「李女士不愧是中央社的一支鐵筆,第一個問題就如此尖銳,看來是早有準備啊」

現場響起一片善意的笑聲,大家不听不出他的畫外音,看他的笑容就知道,這不過是活躍現場氣氛的調侃而已,真正的內涵還在後面,李萬盛雖然上了年紀,但他的精氣神還是非常飽滿,當不會對這樣的質問避而不答。

見會場安靜下來,李萬盛也是繼續說起︰「要回答這問題,我想先說一說在不久之前,剛剛結束的南華大學生辯論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即到底什麼樣的制度才能讓中國富強起來,真正實現獨立自主和民族振興」

這件事情,在國內也曾經引起過不小的關注,當然在紅門和黨所佔據的中國主流輿論界里,華聯開辦的南華大學,在學術領域肯定是不會得到多少認可,更別說贊許了。要不是有國學宗師章太炎坐鎮校長一職,恐怕連被關注的資格都沒有。

當時參與辯論的各方青年俊才可謂唇槍舌劍,代表了國內各大黨派中心思想的團體論據充分辯駁有力。那一次大會的精彩場面,在座的很多人都是見識過,華聯自己的各大報社也都連篇累牘的報道過每一個細節,所以都是比較熟悉。

「我們對于中央政府的赤化執政理念,還存有疑慮,之前的幾次戰爭,也是為了解決歷史的遺留問題。而在這之後,我們也與金陵政府達成了諒解協議,如今更是開展了大規模的貿易活動,互通有無。這應該足以證明我們華聯政府向往和平的決心,你說對嗎?李靜芬女士。」

听話听音,李萬盛也是經驗老到,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但這樣的說法其實已經表明了態度,而且是令人無可辯駁的有理有據的正當理由。

很顯然,這一次的成果展示,絕不僅僅是給自己人看的,相信其他地方的人一定會非常擔憂。這個混亂的時代,不怕做得不夠好,就怕有對比。一旦形成大局上的差距,那麼不斷積累的優勢指揮拉大彼此之間的鴻溝,再也難以追趕上來。

第二個記者是個高鼻子老外,他急不可耐的禿嚕出一大串英文,結束之後,主持人平靜的說道︰「這位記者朋友,我想從進入會場的時候您應該看到了采訪須知,在這里只能用提問和回答,很抱歉,您的提問無效」

那個記者頓時瞪眼愣在了原地這樣的事情要在可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在他們看來,親自出馬向中國人提問已經是很給面子了,那個所謂的「須知」根本就不值一提,以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根本沒資格做這樣的要求,這幫人真是不知好歹

但看看記者招待會的主持人與李萬盛的態度他立刻明白,這不是開玩笑

李萬盛懂不懂英語沒人知道,可翻譯官肯定是不缺的。但今天這情形卻是擺明了要設立自己的規矩,只怕也是要向整個西方文明世界表明華聯的一種政治態度吧

大鼻子的旁邊另一名記者不失時機的站起來,拉住比手畫腳非常氣憤的大鼻子,用結結巴巴的說道︰「您好陳先生我是英國路透社的記者丹尼爾,我們的問題是關于你們與德方的秘密軍事合作。目前德國還沒有廢除《凡爾賽條約》,但根據我們的線報,貴方與德工部門的許多軍事研究計劃卻是明顯違反條約限制的。我想知道的是,華聯在面對世界和平的這個問題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立場?」

路透社記者丹尼爾當傳聲筒的同伴非常靈性,憑著多年與政客名流打交道的經驗,他立刻就判斷出情況的不妙,如果丹尼爾依然固執他大英帝國的高貴身份,那麼面前這位老成持重的華聯元首閣下可是一定不介意把他晾在會場這里的

既然已經定下調子,當務之急,還是抓住難得的機會獲得一些實惠比較好。畢竟,這位神秘的元首可是極其罕見能夠像現在這樣站在公開場合正式的直面記者的提問。

他以丹尼爾的身份努力把聲調變得流暢點︰「元首閣下我們知道您跟德國有很長時間的多方面合作,特別是軍事方面,您的部隊中的很多武器都有鮮明的德國血統,請問元首閣下,您對德國在歐洲的政治地位如何評價?」

吸氣聲連成一片,現場的人頓時喧嘩起來,很多人開始交頭接耳的議論

這個問題可要比上一個要嚴重的多,說難听點,這簡直有點指控的意思。評論德國的問題,可是涉及到整個世界未來穩定與否的大題目,這麼問華聯的元首,不是強人所難,便是另有所指。

聯系到提問中的武器問題,這里頭的看點絕對不少

一直以來,英國與華聯的政治關系似乎都非常要好,但現在路透社記者卻擺出如此咄咄逼人的態勢,不知是何意圖。

李萬盛依舊是一副雲淡風輕的表情,他用淡然的眼光看了看這兩位大記者,心中贊嘆︰「果然不是浪得虛名,這樣問起來,可能是知道了什麼,或者是想要得到什麼。」

不管怎麼說,他們能在當前歐洲的平穩局勢中,看出和平氣氛之下內藏的戰爭陰雲,並把矛頭指向華聯,在手段上的確很有一套

不過這其實一點也不稀奇,英國的軍情六處,在整個世界都部下了自己的眼線,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情報來源,以及分析整合能力。

華聯與德國的小動作,可以隱瞞一時,但終究是會露陷的。哪怕是商業上有著合作,利益上存在勾結,但該做的事,軍情六處可從來不會含糊和猶豫。

這個英國的中央情報局,對于華聯的某些舉動,實在是相當不滿。但也僅僅是不滿而已,還沒上升到憤恨的程度。與德國有軍事合作的的國家,可並非只有華聯啊。

美國、南美洲的巴西等國、日本,哪個的又是干淨的呢?沒人會否認,德國時當今世界上的第一技術強國,在這一點上,就算是擁有強大工業產能的美國,也還遠遠比不上。

李萬盛沒有選擇回避這個問題,而是面帶微笑︰︰「關于德國地問題,作為華聯比較友好地合作伙伴。我們地態度是希望看到德國可以得到世界地公平對待。世界必須認識到德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文明大國,而現在更是世界領先地工業技術大國。」

「盡管在在十五年前發生了那一場令人遺憾地戰爭。但我認為,加諸在德國人民身上地痛苦與壓迫也是時候該結束了。這一點,我並非無地放矢,因為在最近這數個人類世紀,我們中華民族身上被外族強加地痛苦尤甚于此,現在也同樣到了結束地時候」

李萬盛這話說得聲情並茂,許多國內的記者都是紛紛點頭,甚至有的人已經開始熱淚盈眶。建奴入關,華夏腥臊數百年,而後列強紛至,便是一次主權淪喪,古老的帝國任人宰割。

但是這種政治態度,就讓老資歷的丹尼爾非常不滿︰「元首閣下,我是不是可以認為你希望德國強勢崛起,哪怕是以整個歐洲的和平作為代價。」

這話語,可是誅心之論了,對于李萬盛的政治態度,也是刨根問底。德國與主流社會的沖突,可由不得任何國家與勢力,在這里對大英帝國的決策進行質疑。

看著英國記者丹尼爾的傲氣,李萬盛心里也是不屑,還留著當年日不落帝國的傲氣嘛?但面子上,可不能直接撕破臉,那可是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外交糾紛。

「德國的民眾能夠重新,我本人是喜聞樂見的。只要符合更多人的利益,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做得。至于說德國與我們之間武器技術地交流,我更傾向于這是一種系統地提升我國人民生活質量和科技水平上的援助計劃。大家都可以深入了解一番,看看我們華聯在德國朋友的不吝幫助下,自主的工業體系才經過短短十幾年地發展,就已經跟上了世界科技地潮流。借這個機會。我要向他們表示公開地感謝」

看著對方這個態度,李萬盛也是知道丹尼爾必定是英國上流社會中的鷹派人物。而現在希特勒還沒登上高位,卻並不妨礙自己公開對德國表示善意與支持。

在華聯內部,對于這個政治立場的選擇,也沒有太多的分歧。在未來的世界爭端之中,中華民族有著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屈從與西方的所謂民主與自由,他們的正義,對于華夏的未來毫無意義。

說到這里,李萬盛也不再言語,眾位記者正听得起勁,而身為元首的主角卻忽然沉默起來。頓時鬧得大家伙都一愣︰這根本沒有說出什麼實質地東西嘛

外交就是說廢話的藝術,李萬盛果然是老謀深算,精通此道。

不過英國人卻也得到了自己想要地東西。李萬盛已經用他的話語表明了華聯的政治立場,很明顯華聯是是傾向于德國人的。就在現在,丹尼爾已經開始考慮自己在回國之後,該怎麼向政府部門反應這件事情。

他是個消息靈通的英國路透社王牌記者,更是個有著敏銳觀察力的聰明人。從德國最近的政治舉動看來,巨大的國家體制變革已經不可避免。德國是要變成麻木的羔羊,還是化身成為殺戮的猛獸?

這個問題對于丹尼爾來說,並不是很難選擇,而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華聯的政治態度就顯得非常關鍵了。對于這個飛速崛起的政治勢力,丹尼爾心中是留有警惕的,這關乎到大英帝國在東南亞一帶的利益。

強大的中國,並不符合大英帝國全球布局的戰略需要,只不過之前的情報部門,過于輕視了華聯的發展潛力。以至于現在回過神來,已經是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要不是因為蘇俄將赤化理念傳播到了中國南方,英國駐東亞情報部門也不會如此著急的想要扶植一個可以遏制蘇俄政治擴張的代理人。

只可惜,此一時彼一時,目前正在不斷威脅英國在華利益的,卻是華聯。在這次記者招待會上,這樣的政治意向已經非常明顯了。

但是丹尼爾卻只能無奈苦笑,英國國內當局,未必會采取什麼強硬手段,自己的國家,正在不可抑制的步入衰退。對于曾經見識過帝國輝煌霸業的老一代公民,丹尼爾現在的心情,僅生下了無盡的悲哀。

第三百二十四章記者會談

第三百二十四章記者會談,到網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