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三百二十二章 軍艦采購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三百二十二章軍艦采購

1931年的年初,在農歷上中國依舊還是處于寒冬臘月的節氣之中,天空中灰蒙蒙一片,空氣仿佛凝結成了冰霧,籠罩在整個中國的南方。

經過戰火的洗禮之後,中國的土地上再次獲得了難得的平靜時光,政府鞏固了自己的地盤。華聯也將許多老舊的軍火彈藥賣出了一個好價錢,而不斷開展的雙邊貿易,更是帶動起了兩地的經濟。

隨著投資熱潮的北移,許多輕工業商品的生產企業,都把廠址選在了浙江一帶,而華聯則轉變成為一個大型的軍火工業基地。

劉浩然回到柳州的時候已經是一月八日了,桂北的天氣早就冷了下來,哪怕是現在,氣候也沒有變得絲毫暖和。

而且,在習慣了廣州自己家里室內有暖氣供應的環境之後,回到柳州的新家反而讓劉浩然覺得更冷一些,因為這里是新房子,還沒有裝暖氣。

況且原本就沒打算在這邊常住,一年也就那麼一個月不到的時間會比較冷,沒有任何必要在每個房間里都裝上暖氣。

劉申還先他半天回到了柳州,如同劉浩然所預料的一樣,劉申在金陵的收獲也不小,如果從單件武器所降低的價格來看,那劉申給華軍爭取到的好處還遠超過了劉浩然最近的成績。

目前的政府,可是獲得了許多來自美國猶太財閥的援助,手頭非常寬裕,正急于購買更加精良的武器裝備。

步槍、手榴彈、輕型裝甲車輛、飛機、軍艦以及各種口徑的火炮,姜瑞元是來者不拒。大筆一揮,就是海量的軍事訂單,而負責接洽此事的正是劉申,他以個人身份出面,負責全面評估軍的武力需求。

當然,在總體采購方面,因為現在還只是1931年,軍的采購重點不在戰艦上,而以商業標準建造的那些船只的價格方面又沒有太多的壓縮空間的情況下,在造船方面省下的錢,就沒有辦法與購買飛機所省下的錢相提並論了。

「總體上來講,造船廠,以及下游廠商的態度還是很合作的。」劉申朝劉浩然看了過去︰「這還多虧你在海軍船艦局做的示範,軍方的造船廠在得知我們與飛機制造廠達成了一攬子協議,通過其他途徑來保證廠商的利益後,很快就與我們也達成的協議。」

對于產經聯的內部會員來說,向政府出售工業制成品來換取物資和財富,這是非常劃算的一件事情。相比于外國的價格以及服務態度,華聯出口的軍用物資無論是在性能還是價格上,都相當實惠。

「現在主要的問題是,戰艦的出口很困難,特別是在可以賺取到巨額利潤的主力艦的出口方面,需要政府逐一審批,而不是像出口飛機那樣,只需要批準某個型號,那就可以大批量的出口了。當然,能夠有錢購買得起主力戰艦,同時又有必要裝備主力戰艦的國家或者地區勢力確實不多。」

劉申是個非常合格的軍火商人,他對于政治局面的演化和潛在顧客群體研究,都是下過了苦功的。不過目前能買得起軍艦,而又會向華聯提出采購意向的,估計也只有姜瑞元所領導的政府了。

「這個問題,我們今後再考慮。」劉浩然抬頭朝劉申看了過去,同時把手里的那份文件給了他,拿起了放在茶幾上的另外一份報告。

「總體上來講,在元首逐步采取立法的方式,用權限值的設定來打擊國內的投機倒把活動。以及那些不願合作的世家豪族之後,廠商的態度都開始松軟。其他幾個次要方向地談判工作也進展得比較順利。」

劉浩然談到的這件事,並非小事,古文會的崛起,也是帶動了不少本地的世家豪門,加入到這場產業之中。但是這些人都以家族利益為主,對于權限值的政策向來都是抵制,不可控制的軍火走私事件也是屢禁不絕。

當年陳曉奇與紅門勾結的事件,不少人還歷歷在目,怎能不去擔心呢?

「這幾天,我陸續收到了報告,並且大概統計了一下,如果最後能夠拿下彈藥生產這個高地的話,在31年,我們僅通過降低采購費用。就能夠為海軍節約大概10億左右的經費」

兩人都笑了起來,10億是個什麼數字?現在全世界80多個國家,以及具備了國家性質,還沒有正式獨立的殖民地,以及海外領地中,其一年國民生產總值在100億以上的不會有10個。

也就是說,海軍在一年之內節約下來的裝備彈藥采購費就足以養活一個中等規模國家不短的時間了。

劉浩然在一邊听著。一邊看著經濟企劃部做的那份報告,現在校長正在看他的報告。談仁皓沒有像甘永興那樣口述談判的過程,他在報告中寫得相當的清楚了。

這份關于海軍財政規劃發展的報告內容更多,可並不詳細,主要是艦船的采購數量比飛機少。可種類卻得多得多,所涉及到的零備件數量更是多出了十幾倍。

一些主要地戰艦,比如航母,大型防空巡洋艦,其年采購數量是以個位數計算的,而飛機的采購卻基本上是以百位數,甚至千位數為單位計算的。因此,這就實際上增添了興華社的工作量,這也是為什麼要讓劉申去負責艦船采購談判的原因。

劉浩然本身就是議會的議長之一,同時獲得海軍本部的授權,查看這樣的報告並無不可。興華社也是海軍戰艦生產計劃的主要承辦方,對海軍的需要和資金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面對著局勢日益緊迫,鐘泱也開始發展大噸位的軍艦,尤其是航母這種未來海上霸權的核心戰力,更是必須要切實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突破原本的萬噸限制,也是現實需要。

而經過五年的發展,華聯自己的船艦生產,也的確是建立起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從鋼材的煉制,在用超大型的鍛造設備進行沖壓定型,然後是船體結構的焊接,種種工藝技術,都積累下了非常豐富的經驗。

對于萬噸以上的戰艦,無論是設計還是建造,問題都不大。必須趁著日本還在猶豫和困頓的時候,擁有一支可以保衛自己海洋權益的艦隊,去遏制整個日本帝國對中華大地的野心。

一些過時的軍艦,以及老式的火炮戰艦,都是可以向軍出售的。而姜瑞元的統治根基,也是在長江出海口,對于海軍的需求,自是迫切非常。

不過最讓劉浩然重視的,還是來自華聯海軍的戰艦訂單。

艦船采購的特點,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問題與飛機采購並不一樣。其中,降價空間最大的肯定是大型戰艦。航母,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這些戰艦的價格都很高,可降低的幅度也就更大。

而小型戰艦,以及非戰斗艦艇的降價空間要小一些。可這些都是今年年華聯海軍的重點采購對象,因此數量要多得多,總體上能夠節約下來的采購經費反而更多。

另外,戰艦采購中還包括了維修費用,而且這個費用是大頭,特別是戰艦上的重要零部件地采購費用,這也是比較特殊的地方。拿航母來說,雖然航母上的彈射器的設計使用年限都在五年以上,可這是按照普通作戰強度計算的。

而在作戰,甚至是訓練中。彈射器肯定是朝限度使用,結果,大部分航母上的彈射器能夠用兩年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在實驗室的極限使用實驗中,甚至出現過一年之內更換兩次彈射器的情況。

這種涉及到航母戰斗能力的關鍵性技術,目前還只有華聯自行研制了出來。世界的目光,依舊是緊緊盯著目前的海上霸主——超級戰列艦

擁有著龐大的身軀,厚實的裝甲,以及恐怖口徑的火炮,這些才是這個時代的焦點。至于只能依靠飛機進行作戰的航母,更多的只是充當偵查、補給等輔助性的綜合性平台工作,在海戰中居于配角,而非核心。

彈射器的價格並不低,那麼在采購航母的時候,就得把這點考慮進去,提前購買多余的彈射器,以便在需要更換的時候能夠有現貨,而不是那時候才到廠家去訂購,而導致航母無法正常使用

彈射器的制造技術,劉浩然自己沒有,必須去古文會內部向鐘泱下訂單采購。許多關鍵性的設備,都是必須要向鐘泱采購,不是因為技術不共享,而是目前產經聯的許多生產商,都不具備掌握這種設備的制造能力。

也正因為作為一個武器系統,戰艦本身比飛機更復雜,因此涉及到戰艦制造與采購費用的問題也就更復雜。

劉申能夠趕在劉浩然之前完成談判,這證明了他的能力,也證明了他在段時間里有多麼的忙碌。而他的忙碌也獲得了高額的「回報」,可以說,只要談判成功一次,讓一艘戰般地價格降下來。

如今家大業大,古文會內部也不再是像過去那樣的大鍋飯,而是凡事都有制度。向鐘泱購買這些設備和技術,不再是過去價格低廉的情況,而是必須要支付一定的權限值,否則有錢也是買不到的。

作為與興華社有著很深瓜葛的軍火販子,劉申憑著這個成就就為海軍節約了幾百萬,甚至是上千萬的經費,而這至少需要生產幾百架飛機才能比得上

而保留相當數量的權限值余額,更是讓興華社在未來的發展中有了更好的資本。比起綠色的鈔票,這些只不過是賬面數據的權限值,無疑要更加重要。

以當時的「蛇」巡洋艦級為例,其1927年采購價格為萬,原定1929年的采購價格可能達到800萬。在經過劉申的努力後,今年的采購價格在原有的基礎上降低了三成多,只有560萬。

那麼每采購一艘「蛇」級巡洋艦,就為華聯的海軍節約240萬的經費。節約下來的權限值,更是足以讓劉浩然從古文會內部,兌換更多很要戰略價值的技術或者設備產品。

可這又牽扯出了一個新的問題,一個在采購飛機中不會出現的問題,那就是戰艦建造的周期性。

在以流水線的方式生產飛機的時候,基本上是以批次為準,而每一個批次的編號,就是這批飛機出廠年份與月份的時間確定的。

因此,飛機的生產周期是以月為單位,在大規模生產的時候,一架飛機的制造周期甚至還不到一個月。因此,在年度采購計劃中,不會存在飛機的制造周期問題。

可戰艦,特別是大型戰艦就完全不一樣了。就算此時華聯的造船廠已經將戰列艦的建造周期縮短到了一年,航母的建造周期縮短到了十個月以內。大型巡洋艦的建造周期是八個月左右,驅逐艦的建造周期甚至只有三個月。

可這些戰艦都存在跨年度建造的問題,這就為產品交付時的核算帶來了不少麻煩。

比如,原本計劃在12月底交付的六艘「蛇」級導彈巡洋艦,其中肯定會有幾艘在今年2月初交付,而海軍在支付采購費的時候,在正式接收戰艦之前,會按照戰艦的建造進度。分三次支付其中接近七成地采購費,在戰艦交付給海軍後,才會支付最後一筆,也是最大的一筆采購費。

那麼,這幾艘在31年2月初服役的戰艦的采購費就應該在2月份才支付,而海軍在制訂預算的時候,這筆錢實際上是納入了1930年的軍費開支中的。可為了減少支出,海軍肯定希望將其算到30年地采購費用中,或者是按照30年的標準來購買。

這下問題就出來了,一艘航母的差額就有數百萬,恐怕任何造船廠都不願意承擔這個損失。而海軍也不願意多支出這幾百萬吧更何況這里面涉及到不少的權限值額度,關乎海軍在未來一年內的發展。

也正因為這個問題,王立文與其余六家最大的造船廠差點就鬧翻,實際上,海軍的要求有點過分,畢竟合同是在1930年初簽訂地,上面明確的寫明了分成四次支付的采購價格,白紙黑字,就算是海軍再牛,也不能違反合同吧。

要不是劉申居中調解,緩和了雙方的關系,還不知道事情要鬧到何種程度。

王立文就是這脾氣,在與這六家造船廠折騰了好幾天後。雙方才達成了一個妥協協議,即造船廠同意海軍按照30年的標準支付尾款,海軍同時承諾在32年將繼續訂購六艘航母,或者是承諾將為出口六艘航母,以滿足這六家造船廠的造船能力,不至于如同建造巡洋艦的船台那樣空著沒事做

這事王立文是請示了李萬盛的。他沒有敢單獨做出決定,原因是,海軍在30年只計劃訂購2艘已經在建航母,而1926年是10艘巡洋艦,1927年也是12艘巡洋艦,1928年到現在已經確定的有8艘航母。

驅逐艦的訂單主要是在英國,以及鐘泱自己的秘密船塢,這就不是明面上的訂單數據了。

海軍就算在明年增添6艘航母的訂單,實際仍然低于前三年的采購水平。

事實上上,產經聯這時已經在考慮擴大造艦規模,而且是直接上新式航母,而不再采購「蛇」級巡洋艦。

只是因為最後兩艘已經開工建造了,所以無法取消,只能將其造完。當然,前提條件是華聯海軍獲得了充足地軍費預算,同時還大量降低了采購成本,已經有充裕的資金用來擴大艦隊了。

至少,現在劉浩然在詳細計算海軍今年的裝備采購計劃的時候不會再那麼拮據,這點從上一年實際采購的戰艦,以及作戰飛機數量上就能看得出來。

在劉浩然看完了手頭的這份報告時,劉申自己也差不多看完了同樣的報告文書。這次,他同樣也是看得相當仔細,而且邊看還在邊點頭。

見到這樣的情況,劉浩然也笑了起來︰「企劃部的這份報告基本上沒有問題,重點是落實。這個,我會安排人員專門負責地,等你們與青竹化工的彈藥生產企業達成了協議後,我就會與裝備技術辦公室,以及後勤部門的負責人詳細討論落實這些協議地辦法。」

說到這里,劉浩然停頓了一下,劉申便接著問出行程安排︰「我們什麼時候出發?」

「越快越好。」劉浩然朝他笑著點了下頭︰「如果我們要在今年獲得決定性的勝利,並且開闢新的戰場的話,那麼彈藥采購費用絕對是所有采購費用中最高的一項了。本來我想安排李全旺去青島的,可這人太死板,太較真,根本就不知道變通。正好,前兩天他請了病假,听說是老毛病又犯了,現在還在醫院里療養,說不定,過幾天還要去東莞住到開春後才回來呢。

「你先準備一下,先了解彈藥生產方面的問題,然後就去廣州吧。」劉浩然打了個呵欠,他已經跟劉申談了近三個小時了。

「老劉,在出發前,你把隨行人員安排好,這次談判中表現不錯的商務助理都可以重用,也許以後還有他們發揮的機會。技術方面的,就讓技術部去做,你多帶幾個人一起去,把這個項目拿下來」

「沒問題,那我過兩天就出發」得到了明確的指示,劉申也不含糊,當即認真的回答著。

眼見工作越來越繁忙,劉申也是痛並快樂著,除了要關注華軍自己的軍艦采購事項,他還要抽空繼續跑金陵一趟,和天宇集團的軍火代理商周飛火一起,去姜瑞元那個冤大頭那里,換點實在的東西回來。

第三百二十二章軍艦采購

第三百二十二章軍艦采購,到網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