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二百九十一章 戰後總結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二百九十一章戰後總結

月16日黃昏,華軍插入廈門本島的中央,島上的黨軍完全陷入混亂。彩@虹這時蔣光鼐已經知道大勢無法挽回,便讓親信去通知漳州方面的守軍前來呼應自己,以保萬全。

1927開始,黨就在福建的建立起了有效統治,其中有著不少軍事指揮機構︰省政府的保安處,負責內衛治安,統轄全省地方部隊;駐軍平時則由政府軍委會領導,戰時歸戰區指揮官或由臨時成立的綏靖公署等機構直接指揮,而這些機構對該地區的所有軍隊又有統一指揮之責。

928年福建省政府軍事廳成立,因省政府主席楊樹莊擬任海軍部部長兼海軍總司令,遂由代省主席方聲濤兼軍事廳廳長。

其實全閩的掌權者,卻是蔣光鼐與蔡廷鍇二人。1927年9月的時候,他們二人就共領大軍進入福建,恢復第11軍建制,蔣光鼐仍任副軍長,由第10師分編出第24師。

929年1月,軍編遣委員會決定全隊一律縮編,第11軍縮編為福建編遣區第3師和第2獨立旅,蔣光鼐任第3師師長,蔡廷鍇為第2獨立旅旅長。

一次粵省爭霸戰爭爆發後,蔣光鼐、蔡廷鍇沒能擊退桂華軍的強勢,黨痛失廣東全境。知道今年一月,才完成了部隊的整編,獲得南京政府頒發的正規陸軍番號,蔣光鼐的第3師改為第61師,他仍任師長,蔡廷鍇部改為第60師,由蔡任師長。

這里的統治已有將近兩年,也還算得上是穩固,卻不想如今又成為了華軍的攻略目標,被裝甲師的閃電戰打個猝不及防,失去了整個閩省最為關鍵的廈門市。

著自己的直屬警衛營,蔣光鼐也是黯然離去,殘陽西下,落日將暗黃色的余暉灑滿大地,只留下了無限的悲思,與蔣光鼐此時的心情,可謂合襯。

司令,我軍實力猶存,遲早是要打回來的」警衛營的營長是蔣光鼐的東莞老鄉,隨之南征北戰,也是心月復之人,見到自家主帥如今氣勢頹喪,也是忍不住出言相勸。

阿堔,我自己知自己事,廈門是全閩的核心,失去這里,想要收回,談何容易。」帶著無比的蕭瑟之意,蔣光鼐的神色還是有些昏沉,接連嘆息著︰「我們沒有海軍,海岸線如此之長,如何防守?更何況,敵軍兵甲犀利,你我共見,如此強軍,幾乎就是列強的鐵軍,以我等軍力如何言勝?」

軍的武器系統,實在是讓蔣光鼐眼花繚亂,此前還在看李濟深的笑話,如今卻是自己也體驗了一把風馳電掣般的淋灕大敗。

陸作戰更是將他打得措手不及,薄弱的海防本就因為缺乏維修和改進的費用而遲遲沒有動工,只在高崎修築了岸防工事,還被寄予了「海上堡壘」這樣的厚望,可在第一艦隊的炮轟下,依舊是不堪一擊。

為關鍵的是,廈門作為福建省第四大島嶼,與漳州、泉州、福州、寧德共同構成了軍第十一軍在這里發展的經濟基礎。失去了廈門,蔣光鼐就相當于失去了四分之一的財政收入,實力大損。

何況廈門港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這里的海洋貿易收入非常可觀,是關稅的主要來源之一。而一旦讓擁有著強大海軍的華聯佔領了此地,想要在艦隊的掩護下反撲回來,簡直就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門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歷史上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且因為地形以水為主,沒有海軍的支援,根本無法強攻此地。

昏正值退潮,小艇難以靠岸,一些正準備登岸的華軍士兵在海灘停留了一個多小時,焦急之際,不斷地向軍艦呼叫支援。

戰剛剛結束,凌亂的海面上依舊漂浮著許多雜物,一些黨的小型艦艇殘骸,也都零零散散的浸泡在咸膩的海水之中,油污反射著五彩的光,這是大戰之後的寧靜。

軍第一艦隊司令部在不斷听取著各軍的報告,統計著這次戰斗的數據。軍事分析記錄員在報話機中清楚地听到這些呼喊聲,各級指揮員也都急令部隊向廈門港進發,參與肅清敵軍的殘敵。

今王立文正親率第四軍的第一裝甲師作為先頭追擊部隊,只顧向漳州方向猛追,也顧不上後方聯系,報話機呼喚不通。

江文也是無權指揮王立文,只得先控制好廈門各處海港再說,安排海軍陸戰隊各部紛紛進駐廈門,各個街道上都是身穿筆挺制服的華軍士兵,扛著突擊步槍,精神抖擻。

蔣光鼐撤往漳州的同時,早已無心防守廈門的部將劉孺明又按照其盡量保存實力的一貫打法,急忙令其所屬部隊下海撤往泉州。但是,由于華軍追擊迅猛,他的第八兵團部隊大多未能逃離廈門,只殘剩4000余人上船,其余全部被俘。

月17日晨,華軍正式進入廈門市區。還在鼓浪嶼頑抗的少量黨殘軍見廈門已失,急忙尋船向小金門逃竄,華軍隨後跟進的一個登陸營又乘勝于鼓浪嶼北部登陸,俘虜了未及逃走的黨軍四百余人。

門作戰僅歷時兩個晝夜即勝利結束,華軍全殲黨軍第十一軍司令部、第十五軍和第五軍第十六師,共計兩萬七千人,其中俘虜就超過了三萬人。劉孺明率殘部四千人雖然趁著混亂以小木殼船逃到泉州,但是他保存自己實力的企圖還是最後落空。

率部從廈門經小金門轉逃台灣,上岸時就接到蔡廷鍇的命令,部隊被迫放下武器。此後,高級軍官解除職務,兵員編散分配到各軍。至此,劉孺明部作為「雜牌」的中央軍的最後一支部隊,在黨軍戰斗序列中完全歸于邊緣化。

門戰斗的勝利,為華軍進行渡海作戰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它證明了當時在海空軍掩護的情況下,依靠設計合理的兩棲登陸艦作為主要航渡工具絕對可以完成近海島嶼進攻任務。

國人的現代軍事理念,在中國也一樣可行,有著這樣的利器在手,軍佔領的東部沿海一帶,都將時刻籠罩在華軍的兵鋒陰影之下。

瑞元也將難以泰然處之,這是足以動搖政府統治根基的強大力量。以意味著他自己不再擁有良好的空間緩沖,在戰略上陷于被動,這也是沒有海軍的悲哀。

軍在此戰之中,也暴露出了成軍倉促的許多問題,海軍陸戰隊這種作戰理念是學習自國外的列強。但在細節上,華軍依舊有著不少缺陷,必須在實戰中不停的總結歸納,以完善之。

些都是需要時間去積累,也是軍隊的成就軍魂戰魄的基石,華軍有著大本營直屬的隨軍觀察員。這些畢業于南沙軍校的高材生,並不參與正面戰斗,而是利用他們腦海中的專業知識,去分析每一場戰爭背後的細節。

們才是華軍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關鍵,並非是拿起武器御敵的軍人才是好軍人,也有著不斷在成軍道路上,戰于猛士身後的智者,去追尋強軍的根本之路。

島嶼進攻戰中,華軍的海軍陸戰隊戰士們也是英勇頑強,在政治上壓倒一切敵人的光榮傳統,只要有相當數量的部隊上岸,以有進無退的精神,配合著專業的戰斗素養,對敵陣進行勇猛穿插,就能憑借著裝備優勢粉碎任何黨軍的抵抗。

種裝甲車輛的使用,是缺乏反裝甲類重武器的軍士兵的噩夢,這種無懼子彈的鋼鐵怪獸,以勢不可擋的姿態,沖破一切敢于擋在前方的戰線。

窄的戰壕,縴細的鐵絲網,軟弱無力的馬克沁機槍,根本奈何不了這些披著鋼甲的龐然巨。裝載著一個排的士兵,這種戰車可以以每小時二十公里的速度穿過任何一處灘頭。

溝可以一步跨越,可以有效阻擋步兵前進的鐵絲網,卻只能在履帶的碾壓下發出咿咿呀呀的哀鳴。刺耳的金屬摩擦聲,狠狠地割裂著軍士兵的心頭,在他們的想象中,這些怪物是不可能出現在凡間的。

怕是敢于對著機槍陣地發起決死重逢的豪勇之士,在看見自己無法理解的金屬巨面前,也不自覺的內心顫抖了起來。

島嶼進攻戰的特點看,此次取得渡海進攻勝利的關鍵,是因為有了絕對的制海權,並且有了足夠的登陸船只,能運載超過或相當于守島敵軍兵力的登陸部隊上岸。

需要利用夜暗條件航渡以避開敵人海空軍的偵查和岸防火力對我航渡部隊的嚴重危害。軍也是有著飛機和小型艦艇,蔣光鼐也非庸將,如果能提前半日發現第一艦隊的舉動,就有足夠的時間來重新布置兵力配屬。

要是這樣,華軍就算是取得此戰的勝利,也將付出五倍于現在的代價。畢竟岸防炮的威脅還是讓人有些擔憂,不過事情沒有如果,在裝備上的絕對優勢,使得對方在戰略構想上首先就忽略了華軍的兩棲登陸作戰能力。

怕是蔣光鼐事先就加強了海防,但並非是傾注心血,而僅僅是出于小心謹慎,屬于臨時性的手段。他根本沒有想過,華軍可以在海上發動這種規模的登陸強襲作戰,一子錯,滿盤皆輸。

術力量並非壓倒性的勝過智謀,但的確會給華聯帶來難以估算的戰略優勢。

了獲勝,登陸部隊事先還需要有充分準備,王立文率領的第四軍的岸上火力掩護也是此戰的一個重要因素。

湘作戰使得華軍開始認識到步兵搭配裝甲坦克的短板,一旦被人迂回包抄,失去了步兵的掩護,少量的坦克根本無法獨立生存。

在實戰之中,坦克也只能為步兵抵擋來自正前方的攻擊,實際效果並不理想。因此將裝甲部隊集中起來使用,對敵進行大縱深的閃電突襲和迂回包抄戰術就成為了華軍陸軍本部的唯一選擇。

立文是第一個運用這種戰術的指揮官,兩日之內連破四縣,進軍龍海,為登陸部隊提供火炮支援。這些都是裝甲師集中裝甲車輛的優勢證明,閃電戰成為了軍事史上一朵奇葩,比原本時空,要早十年誕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

門登陸一舉成功是因為一次即上岸五個團,後續部隊又能源源不斷地跟進,保證了連續進攻奪取全島的勝利。深青色的蒼龍旗勝利地插上了廈門島,宣告了福建全省乃至東南沿海所有城市的新主。

黨原先在東南沿海的前沿陣地也就此失去了其中的重要一點,沉重地打擊了企圖憑借福建威逼粵北建立前沿戰線的黨軍。攻佔廈門後,華軍只由第四軍繼續準備攻擊漳州,而第一艦隊也開始月兌離戰區。

聯的主要注意力轉入了城市接管工作,後續的二線部隊不斷進入這里,接管此地的防御工作。主力部隊紛紛休整,準備著接下來的戰事。

黨構建的巨大包圍網,還在繼續收攏,意圖將華聯的戰略態勢遏制回原本的狀況。失去如此多的土地,並且是在黨北伐剛剛完成「統一」中國的時刻,這是動搖政權威信的關鍵期。

軍越海攻廈門的決心,以集中一切力量,全殲守敵的姿態展露了出來。各種強大的裝甲武器,以及自己的海軍力量,都在不斷敲打著黨各系掌權人的心房。

于這個一直默默不言的華聯,也算是有了新的認知。原本只是以為對方可以自產槍支火炮,並且有著富裕的經濟情況。

今開來,卻不是這麼簡單了。一些黨內的日本顧問,更是紛紛回電國內,呼吁日本軍部的關注。中國南方的戰局事態進展,已經失控,這將對日本亞洲戰略帶來非常重大的轉變,必須小心應對。

軍戰術靈活,攻擊時采取聲式,以第海軍陸戰隊和第一艦隊在鼓浪嶼強攻,吸引黨軍主力。然後以第四軍的裝甲師在廈門實行偷襲同時準備強攻登陸,再向縱深發展以佔領全島。

廈期間以一個團的機動兵力監視金門之敵,如發現其增廈門或撤逃,則立即對金門發起進攻。在戰術思想上,強調越海作戰只準前進不準後退,樹立有我無敵的戰斗決心,在動作上強調要有單船突擊的思想。

門島面積128平方公里,東與金門隔海相望,西、南、北三面被大陸環繞,最近處與大陸相隔不足2公里。西南與小島鼓浪嶼鄰近,鼓浪嶼距大陸僅僅1公里。

門市在近代一直是中國沿海的重要門戶,北伐成功之後黨軍隊在島上築有大量鋼筋混凝土的永備工事。華軍進軍後,黨軍又在島上搶修了許多野戰工事,敷設了大批地雷及各種障礙物,和原有工事結合,形成多層次的堅固陣地。

工事堅固程度看,廈門確實可居東南沿海諸島之冠。不過從渡海難度看,廈門三面被大陸環抱,距離又比較近,登陸還有很多便利條件。

別是華聯擁有比黨更為強大的海軍力量,在對環島地形的優勢上就更為凸顯了。

御廈門的黨軍主要是劉孺明第八師所轄的部隊,因其不是姜瑞元的嫡系,因此姜瑞元又決定將其嫡系主力第五軍的第十六師、第九十六軍的一個團和一個加強連調去加強該島守備。

任福建省「主席」蔣光鼐親自坐鎮廈門,取代了劉孺明的指揮權。軍統特務頭子黎劍森率部分特務武裝也直赴廈門,並擔任了警備司令。

月7日之時,姜瑞元還率黨軍政要員多人乘艦到達廈門視察,要求蔣光鼐一定要固守廈門。當時,蔣光鼐身邊跟隨著一個日本顧問,為其出謀劃策,卻又不公開此人的姓名。

到日本顧問,這時的黨人是很熟悉的。這些日本人早在黨建黨之初就是以永田鐵山、岡村寧次、東條英機為首的少壯法西斯軍人集團的骨干成員,多人出任各地駐駐守武官顧問,隨後的侵華戰爭中更是有人擔任過駐蒙軍司令官、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是頭等侵華戰爭罪犯團體。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