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遲暮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二百五十章帝國遲暮

喚醒了嬌妻,兩人攜著手,一起走下了飛機。(望著面前那位英俊的英國中年大叔,鐘泱也是面帶微笑︰「久違了,我的朋友。」

「很榮幸能在這里恭候您的蒞臨,鐘先生,以及年輕而又美麗動人的鐘夫人。」行著接待貴客所用的禮節,史密斯不愧是有著英國老牌貴族風範的紳士,一舉一動,都無可挑剔。

恭謙有禮的外表下,跳動著的是一顆高傲而又從容的心髒。數百年的優越感,現在的大英帝國,就如同過去的中華文明一般,站在世界諸族的頂端,帶著憐憫和貪婪,俯視地球。

靈覺敏銳的鐘泱,即便不用雙眼,也能從史密斯的身上,感受到那種壁立千仞的孤高。之所以對自己擺出如此低的姿態,怕不是因為目前的利益攸關。嘴角含著微笑,鐘泱不動聲色,與「好友」熱情相擁。

身穿著深黑色的西裝外套,一對星眸皓目,閃爍著灼灼光輝,仿佛一個可以吞噬世界的漩渦,危險而迷離。嬌艷的美人,倚在身側,一身剪裁得體的淑女長裙,襯托著婀娜身姿,讓人不由得眼前一亮。

看著眼前這對年輕的新婚夫婦,史密斯也有些羨慕,這就是時間的奧妙,年輕的人生,總是充滿朝氣與幸福。

「住宿的地方已經準備好了,希望你們能在英國,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雙手一引,就領著鐘泱與張茵茵走向早已準備好的專車,那還是天宇集團授權英國制造商生產的新式轎車。

在這個老牌的工業帝國,坐著自己開發出來的汽車產品,這種感覺還真是別有一番滋味。郊區的景色,不停在兩旁流逝,蕭索的場景,讓人唏噓。荒蕪的土地,以及惡劣的空氣質量,已被鐘泱所感覺到了。

經過生體改造的身體,對于這些含著微量雜質的污染物,異常敏感。對于這樣的情況,鐘泱更是眉頭一皺,工業生產技術的進步,即是一種物質的進步,也是對自然循環的破壞。現在的英國,就是前車之鑒。

他的思緒,已經開始計算著華聯未來的工業發展,看來環保是必須著重關注的項目。為了一時的強盛,而失去未來,這並不是治國之正道。

汽車是加長型的「獨角獸」,一種針對貴族而設計的車型,豪華的內部裝飾,穩定而強大的發動機功率,拖動著防彈的外殼。用喜好者的話語來形容,那就是「優雅的移動堡壘」。

車廂的後排,安放著小型制冷設備。更有兩排相對著的沙發,足以讓六個人,在這里互相傾談而絲毫不顯得擁擠。

「不得不說,倫敦給我的印象非常之深刻。」隨著車子的行使,一行人正不斷離開郊外而進入市區。鐘泱看著窗外的景物和建築,止不住地嘆息起來。

林立的工廠,筆直的水泥馬路,來來往往的行人與車輛,一切都井然有序。龐大而精密的交通系統,復雜、繁忙並且高效,承載著整個工業帝國文明體系的興盛。

「這是當然,這是日不落帝國的榮耀所在。」品嘗著醇厚的紅酒,史密斯對于鐘泱的贊嘆,倍感自豪。一個國家的強盛,就是無需提倡愛國教育,因為這種自豪本身,就是最好的凝聚力。

這種整個種族文明一體化實力以及力量,果然不是單純依靠自己的那些機械僕役,就可以挑戰的超級霸權。望著眼前的這一切,鐘泱才慶幸,當日的自己,沒有依靠那一群機器人,就去制霸全球。

步槍打不動,難道手榴彈炸不動?火炮、轟炸機、軍艦炮轟,自己能有多少精力和資源,去與這樣一個巨大的工業帝國比拼消耗?

更不用說,那些個正在崛起的新式列強,各個都有著屬于自己的龐大工業產能。沒有完整的工業化生產能力,想要憑借著少量的機械化精銳部隊,去爭霸天下?這簡直就是自殺,原本的世界,鐘泱並不完全熟悉。

可就從外派到這里來的專員調查,就可以大體的獲知了整個西方世界的發展概況。別的列強先不去說,單單是正在步入衰落期的英國,就有著五百萬的技術工人。難以計數的科學家,高級科研人才,以及深厚的工業底蘊。

這樣一股力量,足以撕裂大地與天空,能與國家較量的勢力,始終只有國家。至少以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戰術化的武器,還無法在戰略上取得絕對優勢。簡單來說,即是質量壓倒數量,這樣的武器還並沒有被開發出來。

沒多久,三人便抵達了目的地,下得車來,鐘泱也開始審視四周,一座古老的英國式豪宅。斑駁的圍牆表面,盤滿了歲月的痕跡,記載著久遠的歷史。

深深的貴族式庭院,栽種著灌木、矮樹、鮮花,有著專人在裁剪修繕,處處體現著整齊與華貴之美。與中國式的自然園林景致不同,西式庭院似乎更喜歡齊整以及氣派。

管家領著下人,正列隊在外等候,恭迎著貴客光臨。這些人,都是受過專業的僕人訓練,懂得禮儀和技巧,在忠誠上也毫無問題。

領著妻子張茵茵,鐘泱便住進了史密斯安排好的房間內。坐了這麼長時間的飛機,自己倒沒什麼,但嬌妻臉上的疲倦之色,卻是讓鐘泱暗自覺得心疼。這好好的休息,卻是少不了的。

踩在厚實的地毯之上,房間內部的溫馨氣息,也的確讓人感到了舒適。對于史密斯的安排,兩人都非常滿意。這就是好感的積累,原本就是親密的合作關系,其人際關系也需要細心經營。

「看來,這位英國紳士也深明此等商道啊。」帶著意味深長的笑意,鐘泱心中暗暗想著。

看來這幾年的合作,讓這位情報頭子賺了不少的錢,並且也在上層社會,鋪平了道路。而史密斯,自然也不希望這種機會,被另外的人得到。這也是為何,鐘泱的身份,能夠得以保密的原因。

史密斯明白,無論什麼人,以任何條件去誘惑陳澤,都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以及地位。因為能夠真正做主的人,就住在自己家中

剛下了飛機,張茵茵沒什麼胃口,僅僅是吃了少量的食物,便早早的睡下。面對著主人費盡心思準備的中餐,精神不佳的張茵茵並無食欲,反倒是鐘泱吃得津津有味。

英國人的本土「美食」,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所幸主人家也知道客人來自美食的國度,懂得投其所好。

一連數日,鐘泱都陪在嬌妻身旁,游玩著倫敦當地的風景名勝。史密斯果真是紳士,並不前來打攪,而是派來了專業的導游,作為指引者。

雖說如此,也不算是電燈泡,畢竟鐘泱與張茵茵都是身在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更何況,祖捷也帶著兩名玄鐵保安公司的保鏢,開著另一輛車跟在後頭。

在這里,可是還有著幾處天宇集團的產業,也算是跨國集團的海外分部所在了。唯一的區別在于這里面有些只是掛著天宇集團的招牌,實際上卻是地宮在倫敦的辦事點。

打發了史密斯派來的導游,鐘泱也進入了公司駐地,里面自然有著專人接待。張茵茵也明白事理,不會因為這種事而使性子。

走過長長的道,來到走廊的盡頭,推開了面前的紅木房門,鐘泱走進了里面。兩位年輕的地煞,早已等候在此。

「會長安好。」兩人一起問候著,都是當年的福利社出身,忠誠問題無需懷疑。

但是看其氣度,鐘泱就知道兩人有著城府,沒有這樣的特制和技巧,也不會被派往國外,執行如此重要的任務。對于這些親信,他的態度也是寬和︰「情況怎麼樣了?」

「這里是初步整理出來的報告,組織在西歐個主要列強國家,都建立起了辦事處。」公瑾地地上了手中厚厚的文書資料,這名年輕人的臉上,透露出了與年齡極不相符的沉穩干練,想來是受過專業的訓練,並且自身也是資質過人。

端坐于座首,認真翻看手中的報告,鐘泱也在熟悉著這個世界的列強實力概況。畢竟不是原本的時空,能有多少未來可以預見亦未可知。更何況,史書上的東西,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可盡信啊。

自從戰勝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獲取海上貿易霸權,再到1940年率先完成工業**,大英帝國便開始掌握著人類新時代的命運。高坐于天空的王座,瓜分這廣袤的世界,摧毀文明,掠奪土地、奴隸、財富,以及一切可以搶奪的東西。

到1897年維多利亞統治60周年的鑽石慶典時,「大英帝國」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帝國的疆域達到2430萬平方公里,到1909年其疆域更達到3072萬平方公里——此時的「大英帝國」控制了我們這個星球上25%的土地面積——面積是法國的3倍、德國的10倍。

當時,英國在全球控制的人口也大約是這個比例——總計4.44億。此時的英國不但控制了大部分非洲,可控制的還有遠東的馬來西亞、新幾內亞、庫克群島等地盤。

英國當時有這樣一個統計數字︰女王控制著一個大陸(非洲)、100個半島、500個海角、1000個湖泊、2000條河流、1萬個島嶼。當時英國發行的一枚郵票顯示了英國在全球控制的版圖。郵票下面有這樣一行文字︰「我們擁有歷史上最廣闊的帝國。」

不僅僅是版圖,在金融上,「大英帝國」更是世界第一。

到1914年,帝國鼎盛時期,英國在海外的投資達到了38億英鎊,比當時法國的海外投資多一倍,是德國海外投資的3倍。

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有如此多的海外投資。在1870年到1913年間,英國的海外資金佔其國民生產總值的4.5%-7%左右。而英國通過股市融資又大量投資到美國和英國本土。

而英國當時如此巨大的海外投資又相當分散,其中只有6%投資在歐洲,45%投資在美國和其他白人佔多數的殖民地;1/5投資在拉美、16%投資在亞洲、13%投資在非洲。

當然,英國的海外投資也有豐厚的回報。在1870年到1913年,英國海外投資收益佔其國民生產總值的5.3%。

「自由貿易」可以說是伴隨著英國對外擴張的「自由貿易」,英國又擴張了帝國的影響,控制了世界更多的資源。通過武力和商業談判,英國在19世紀已經與拉美、中東、北非、大洋洲等地簽署了貿易協定。

「自由貿易」對在銀行、保險、船運、技術和軍事上佔絕對優勢的英國似乎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到19世紀下半葉,英國對外貿易的60%是與歐洲以外的國家進行的——英國自己的數字稱英國進、出口之間對英國有益的利差大約在10%左右。

而有英國史學家認為,這個空前龐大的帝國竟然是在不經意間打造起來的。

一個叫約翰?羅伯特?西利的人似乎成了第一個「冷眼」看帝國的英國人。這位牛津學者在1883年突然出版了一部有關1688年到1815年「大英帝國」歷史的著作——《英格蘭的擴張》。該書一上市就火爆異常,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銷售了8萬冊,並且到現在仍在刊印發行,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看著這里面記載著的數據,雖然有著誤差,可在大勢上也的確如此。一戰以前的英國,被眾多的鮮花和贊美所圍繞,即便是遭遇了與德國爭奪世界霸權的那一場戰爭,國勢開始滑落。

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的英國人依舊保留著內心之中的高傲,根本不願意相信龐大的日不落帝國,不相信這座冰山正在消融。

但從報告書中,鐘泱早就看出了這個老牌列強的日暮之色。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其經濟力量的衰退。

一戰之後,英國在總體實力上已經讓位于美國。即便還未淪為二流國家,可早已相去不遠。從表面看,似乎是戰爭讓英國從頂峰跌落下來,其實英國在它最強盛的時期就已經隱含著嚴重的問題,1870年以後英國就在經濟發展上顯露出疲態。

盡管絕對實力要到1913年才被美國和德國超過,但對于英國這樣的國家,如果不能保持領先的發展速度,絕對的落後是遲早的事情。因此,地宮的情報分析師們認為這一時期英國相對衰落的原因,對組織理解為何英國從強國地位上滑落至為重要。

這首先的一點就是英國喪失了工業科技的優勢。英國雖然作為第一次工業**的先行者和絕對領導者,但據1851年的英國人口調查,農業依然是英國最大的行業,手工業者也依然具有很大的份額。

所以第一次工業**也被許多學者稱為古典工業**。有的西方學者甚至認為英國在1870年前或許一直在快速地工業化,但它仍然是一種農業經濟。而第二次工業**無論從廣度還是在深度上都不是第一次工業**所能比擬的,對于一個國家更為關鍵。

然而,第二次工業**幾乎同時在幾個先進國家同時發生,但技術發明和創造的主要國家已不是英國,而是後起的德國和美國。即便是英國發明的先進技術,也因工業界的保守思想而沒有發生積極作用。

可以說,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經濟制度的創新機制,它們並沒有跟在英國後面亦步亦趨,而是接受了現代化的思想精髓,采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發展電力、化工、石油、電器、汽車等新興產業。

英國在第一次工業**中的領導權,不僅依靠著煤和鐵,也與英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研究發明息息相關。同樣,德國和美國的發展也與國家對教育和科技的重視緊密相連。

這對于鐘泱想要在中國開展工業化道路探索,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英國人的錯誤和教訓,必須引以為鑒。

其二,英國的資本階級沒有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英國經濟以棉紡、煤炭、鋼鐵和造船為支柱產業,英國在這些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是保持英國經濟優勢的關鍵因素。但到1870年以後這些產業的設備都已陳舊落後,英國沒有及時對技術設備進行更新換代。

雖然由于世界市場的擴展,英國仍能保持經濟的低速發展,但其所佔市場份額相對減少了。當然對于像英國這樣已經形成工業化規模的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更加困難。

但當前的情況是︰哪個國家在新興工業部門佔據優勢,它就可以開拓新興市場並獲得高額利潤。由于慣性力量,造成英國在新興產業的研發方面落後于美國和德國,因此英國新興產業佔整個工業的比重低,其產值到1903年只佔工業總產值的6.5。

其三,英國經濟對外依賴程度高。1865年~1914年的英國投資中,英國本土投資只佔30,其他70的資金投在國外,其中美洲佔37,已經超過在本土的投資。到一戰前,英國幾乎佔全世界總投資額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國只佔19。資本的輸出使倫敦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國在國際貿易中也獲利甚豐。

但是,資金不斷地從國內轉向國外,長此以往,便制約了國內的生產投資和技術革新,造成英國經濟的對外依附性,並且形成了國內一個龐大的食利階層。依賴性的經濟是十分脆弱的,英國經濟必須圍繞著國際經濟運轉,必須確保無形貿易的收入,必須確保金本位制、自由貿易政策和平衡財政等經濟手段的有效運行。

一旦這些條件改變,經濟的依賴性必然成為一種制約經濟發展的力量。這在後來發生的兩次大戰中得到了印證。正如保羅?肯尼迪指出的,英國依賴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是一種戰略弱點。

翻看著這一頁頁的資料,鐘泱也陷入了自己的沉思之中。大英帝國的遲暮之態,深深的震撼著鐘泱的心靈,腐朽的制度,足以讓人對之惋惜,並且作為前車之鑒。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