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二百二十五章 反艦導彈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二百二十五章反艦導彈

第一道警戒線只是東南軍工生產廠的廠區警衛,周飛火和翟柱峰繞過一棟又一棟廠房,又走了大約十來分鐘,才面臨了第二道崗哨,這才是東南精密電子研究所的入口。

翟柱峰從身上又掏出了一份介紹信,遞了進去——前一封介紹信只能保證周飛火可以進入廠區,但不能作為進入研究所的通信證,而且,他必須在翟柱峰的貼身陪同下,按照規定路線,直接通往研究所,不得在廠區內逗留

即使是軍工廠的正式職工,也有各自劃定的工作區域,穿著有明確識別標記的工作服,在同編碼的廠區內工作,不允許串崗。這里屬于軍工單位,涉及到軍事技術的保密性問題,絕不允許馬虎和大意。

規矩森嚴,無論是何等的權貴後台,也不可以在這里亂來。

在執勤戰士的示意下,周飛火很合作的將背包交給了哨兵,翟柱峰趕緊親自捧著裝滿芯片背包,作為一個新領域內的技術開拓者,他如今對于集成電路的喜愛,是別人難以理解的

兩人一起靜靜的走著,終于進入門旁一棟類似堡壘一樣厚重的的房間內。

這里可不是什麼炮碉堡,而是電子儀器檢驗室。

目的是提前消弭隱患,保證研究所不會被假扮來賓的敵特破壞。要知道,對于南聯這樣一個新興的地方勢力,許多惡狼都環伺在側,打算瞅準機會就來一探究竟這里,實在是有著太多不能被列強所知的秘密。

因此在防範上,都有著嚴格和苛刻的制度。

不管誰進入研究所,都必須接受這道檢查,身為主要負責人的翟柱峰所帶進來的人也不能例外,主要是檢驗來賓所攜帶的電子產品,是否會出向外聯系的電子訊號,是否有隱藏的開關、在預設程序控制下定時開機的暗門,是否存在定位系統,並排除隱藏爆炸物等各種危險因素。

當然,這種訊號檢驗並非針對列強,而是一種體制。列強國家現在的技術實力,應該還沒到達需要使用這種防範模式的程度。可心一些總沒有錯,鐘泱可不認為人類的科技歷史,會和歷史里寫得一樣。

更何況,許多時候,還要避免一些體系內的叛徒。

整個檢驗室牆壁都是進行過特殊處理,異常堅固厚實。如果敵特提前引爆炸彈,也會限制在厚達兩米的鋼筋混凝水泥房間內,不對研究所造成重大破壞。

兩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員等著他們,先將包心放進一口鋁合金提箱內,交給一個工作人員,然後,再由另一名工作人員手持探測儀,對他進行全身掃描。

全部完成之後,翟柱峰先跟著工作人員進入了電子電器檢測室,留下了周飛火一個人。

周飛火卻無所謂,正好開始慢慢審視起周圍的環境來,反正他不是研究所工作人員,肯定不能進入電子電器檢測室,翟柱峰又是這批芯片的直接負責人,怎樣檢測他最有言權。

所以他在工作人員對他全身掃描後,仍然只能老老實實呆在入口的硬木長椅上,端著茶杯,傻傻地望著檢測室大門。

像他這種級別的外來人員,就是通過了所有測試,也只能再往前一步,進入三百米外的一棟乳黃色來賓接待。

以後我再也不來這里了,下次交易,讓易遠自己來取

周飛火端著熱氣騰騰的茶杯,望著白煙抱怨著。(更新最快)

繁瑣的保護措施,讓他的情緒感到非常壓抑,哨兵時而掃過的警示眼神,也讓他覺得渾身不舒服。即便是以前在出售軍火和面見軍閥大佬的時候,別人也都是客客氣氣的,哪像現在啊,冷冰冰的眼神,讓人心情壓抑。

「幸好我沒有答應特招入伍,要是真的參與他們什麼機密討論,那我下半生都要在這種時刻接受檢查、路上掉個錢包,都有保全人員立刻幫我撿起送還的生活中度過,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在地宮內的工作,雖然陰暗並且見不得光,但卻有著較高的自由度。

這已經不是地宮和研究所的第一次合作了,但雙方都還不能完全信任對方,就連基本的交易的模式,地宮的也有專門外圍事務組織派出專員和研究所行政主管進行討論。

畢竟作為一個灰色的地下組織,地宮並不適合太多的和外界直接接觸。只不過智能工廠又需要一個可以信得過的武力機構,去執行一些交易活動。沒錯,就是交易,因為這個研究所可不是鐘泱自己的產業。

芯片的出現,意味著在軍事上實施精確打擊成為可能。以前需要數萬噸彈藥才能達成的戰略戰術目的,或許對于南聯而言,只需要數枚或者數十枚導彈就能完成。這就是技術的意義最大限度的節省資源消耗,讓戰爭對自身經濟的損害降到最低

而南聯,也將在這樣的技術**之中,從一個新興的地方勢力,演化變成了和西方科技集團分庭抗禮的一方霸主,牢牢地扎住了華夏文明的籬笆,以其和美英科技同樣先進,但更為廉價的科技產品,在亞洲、非洲、南美洲,甚至是他們的大本營,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技術標準爭霸戰。

未來,將因為南聯逐漸登上歷史舞台,而變得更加波瀾壯闊。大時代的浪潮席卷而來,只不過這一次,中國不再是看客。

先不提周飛火這里的事情,亞空間內部,智能工廠的西北端,聳立著一座剛剛完成興建工作的大型工廠。而廠區內部,在一個個自動化的機械裝置正在有條不紊的運作著,新產品仿佛流水一般被輸送到裝配中心。

比起落後的4004芯片,在這里的微電子生產更為先進。不單只有16位8088處理器這種內含2個晶體管,運行頻率為5MHz、8MHz和10MHz的新式芯片產品。

更推出80286微處理器這種更為先進的集成電路技術,成為世界上的第一個16位處理器,可運行為此前一代產品所編寫的所有軟件。80286處理器使用了13400個晶體管,運行頻率為6MHz、8MHz、10MH性能指標全面越前兩代的產品屬性。

芯片,也稱之為IC,泛指所有的電子元器件,是在 板上集合多種電子元器件實現某種特定功能的電路模塊。它是電子設備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擔著運算和存儲的功能。集成電路的應用範圍覆蓋了軍工、民用的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

這樣一種主宰未來的關鍵性力量,鐘泱又豈能不將其掌握在手中?除了在技術上領先現實世界一代以外,之所以將產品的後續研和天宇集團分開,就是為了探索更廣闊的展前景。

鐘泱需要一個世俗的利益代理人,更想看一看,在那些沒有智能工廠幫助下的研究人才們,將會在微電子領域上取得怎樣的成就。

而就在這個芯片研制作中心,潔淨的環境最為讓人動容。無塵化處個芯片加工最為花錢的地方,也只有在亞空間內部,鐘泱能夠輕易實現這種手段。而翟柱峰他們是所在的研究所,就沒那麼幸運了。

每天都要花費許多人力無力去實現無塵化的加工環境,微電子元件的生產,在這方面有著苛刻的需求。因為芯片制作完整過程包括芯片設計、晶片制作、封裝制作、成本測試等幾個環節,其中晶片片制作過程尤為的復雜,而且需要極度潔淨的生產環境。

寬敞明亮得工廠內部,到處是穿著防塵服的工作人員,當然還有這數量更多的「學士」和「普工」。人類技術人員,一般只負責例行的檢驗,以及生產程序上的細節調整,而不必事事親力親為。

芯片的生產工藝十分復雜,所要求的標準也有不少。先就是芯片設計,根據設計的需求,生成的「圖樣」。然後才是按照標準圖樣進行生產,以滿足使用群體的需求。

作為原材料,芯片的生產需要晶圓。其成分是 ,這些 皆由石英沙所精練出來,晶圓便是 元素加以純化,以求無限接近不含雜質的純 。接著才是將些純 制成 晶棒,做為制造集成電路的石英半導體的材料,將其切片就是芯片制作具體需要的晶圓。

而晶圓越薄,成產的成本越低,但對工藝就要求的越高。目前也只在智能工廠內,實現了這個技術指標,而外部承辦商例如天宇集團,就仍舊還在試驗階段。這也是翟柱峰如此心急的主要原因。

而在機械臂的控制下,將由高能射線流來對晶棒進行切割,從而獲得了合格的晶圓產品。並且噴涂涂膜,讓晶圓獲得抵抗氧化以及耐溫能力,其材料為光阻的一種。

完成了以上步驟之後,便是晶圓的光刻顯影和蝕刻工藝。該過程使用了對紫外光敏感的化學物質,即遇紫外光則變軟。通過控制遮光物的位置可以得到芯片的外形,在 晶片涂上光致抗蝕劑,使得其遇紫外光就會溶解。

這是可以用上第一份遮光物,使得紫外光直射的部分被溶解,這溶解部分接著可用溶劑將其沖走。這樣剩下的部分就與遮光物的形狀一樣了,而這效果正是我們所要的。這樣就得到制取芯片所需要的二氧化 層。

在這之後,便需要攙加雜質,將晶圓的屬性改造成符合我們需求的性質。主要的手段是將晶圓中植入離子,生成相應的P、N類半導體。具體工藝是是從 片上暴露的區域開始,放入化學離子混合液中。

而這一工藝將改變攙雜區的導電方式,使每個晶體管可以通、斷、或攜帶數據。簡單的芯片可以只用一層,但復雜的芯片通常有很多層,這時候將這一流程不斷的重復,不同層可通過開啟窗口聯接起來。

更為復雜的芯片可能需要多個二氧化 層,這時候通過重復光刻以及上面流程來實現,形成一個立體的結構。不過相關的技術還在研之中,仍舊未能獲得成品技術。

經過上面的幾道工藝之後,晶圓上就形成了一個個格狀的晶粒。通過針測的方式對每個晶粒進行電氣特性檢測。一般每個芯片的擁有的晶粒數量是龐大的,組織一次針測試模式是非常復雜的過程,這要求了在生產的時候盡量是同等芯片規格構造的型號的大批量的生產。

數量越大相對成本就會越低,這也是為什麼在後世主流芯片器件造價低的一個因素。

基本上,芯片就已經完成制作,接下來就是產品封裝。「普工」將制造完成晶圓固定,綁定引腳,按照需求去制作成各種不同的封裝形式,同種芯片內核可以有不同的封裝形式。

經過上述工藝流程以後,芯片制作就已經全部完成了,這一步驟是將芯片進行測試、剔除不良品,以及包裝。

瑩白色的無影燈光系統,讓整個生產車間一覽無遺,柔和華美的環境,卻暗藏著殺機。這里不單只式芯片產品的研生產加工綜合性基地,更是那些涉及到微電子類的軍事武器的研制和加工中心。例如說,各種類型的反艦導彈。

反艦導彈,這種終結大炮巨艦時代的可怕武器,舊時代的遠程重炮火控系統,將成為過時的軍事打擊手段。導彈和炮彈,兩者的命中率有著天壤之別,而且在射程上,導彈的潛力無疑要高出幾個數量級。

反艦導彈,是指那些從艦艇、岸上或飛射,攻擊水面艦船的導彈。將會是南聯對海作戰的主要武器,作為應對世界的殺手 。在目前的南聯軍事編制里,通常包括艦艦導彈、潛艦導彈、岸艦導彈和空艦導彈。

采用的是半穿甲爆破型戰斗部,以固體火箭動機為動力裝置,使用自主式制導、自控飛行,當導彈進入目標區,導引頭自動搜索、捕捉和攻擊目標。

就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反艦導彈必會稱雄于海上戰爭,主宰著以後海上的戰斗模式。不單只是反艦導彈,其它類型的導彈也在研制之中,只不過就迫切程度來說,南聯急需一款強大的海上武器,作為改變地區態勢的王牌。

而目前開出來的第一代產品,就是「飛廉」,這是第七研究所與第四研究所一同努力,研制出來的一款近程亞音飛航式反艦導彈,打算在1928年也即是明年夏季進行裝備,主要裝備導彈艇和驅逐艦,適于攻擊大中型水面艦船。

其最大射程為45千米,過了任何一種艦炮。而巡航高度300米,巡航度為08倍音。彈長六米,彈徑076米,翼展24米,全彈質量為二千五百千克。

該型導彈采用中段自動駕駛儀和末段主動雷達尋的復合制導,其戰斗部為聚能穿甲型。反艦導彈的出現,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南聯的地區海上軍力事態。

只不過目前並不適合開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因為這種導彈仍舊在技術上存在著缺陷,而且南聯的海軍依舊太弱。即便擁有著如此先進的反艦武器,可巨大的海軍實力差距,依舊會對南聯的政局穩定帶來激烈的動蕩與不安。

而且在相關的技術儲備以及戰法研究中,南聯的海軍仍舊需要一個不短的適應過程。

在過去兩年里,第七研究所在反艦導彈的展方面,主要是打算對現有的亞音導彈進行改進。改進重點放在軟件和新型導引頭的研制方面,以提高導彈在硬殺傷和軟殺傷對抗環境中的生存能力。

而在音反艦導彈的研制方面,卻沒有什麼進展。作戰目標轉向對付距海岸極近的艦船,在性能方面注重展和提高目標分辨能力、敵我識別能力、作戰破壞評估能力以及使用多枚導彈同時攻擊目標的飽和防御和再次攻擊能力等。

幾個導彈研究組對音和亞音兩種反艦導彈的優劣看法不一。其中一種觀點認為音飛行有很多優點,它可以減中段誤差,命中概率受目標運動的影響也較,這兩項與導彈的飛行時間成正比,可提高遠距離目標捕獲概率,縮短目標的反應時間。

而也有組成員不贊成這種看法。他們認為,音飛行雖有上述優點,但同時也有不少缺點︰音導彈的重量和成本增加了;由于音飛行,彈體氣動熱和熱噴管使其有很明顯的紅外信號特征;轉彎半徑很大,再次攻擊能力差;抗電子干擾性能較差等。

例如,經過相關的實驗證明了將飛行度2馬赫的音導彈與飛行度08馬赫的亞音導彈相比,就抗電子干擾性能而言,音導彈的干擾和制導數據的可用處理時間比亞音導彈要少60。

盡管這兩種導彈對付普通干擾技術的性能差不多,但是,由于前者的飛行度是後者的兩倍多,因此其信號和制導數據處理度必須也要快兩倍多。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音導彈的抗干擾性能就比不上亞音導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