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二百一十九章 浩然南歸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二百一十九章浩然南歸

且不說劉浩然看著新工廠的現狀和匯總情況自己在那里冒虛汗,對于今日前來參觀的段亦天等人而言,端的是眼界大開寬敞明亮的公司總部規劃室里面,正面牆上是一張長四米的設計圖,房間正中央擺著一個二十五平米的巨大沙盤。(請記住.)

在上面,塑料制成的等比例模型,準確的描繪出這個巨大工地的主要信息,不管是地形還是路況,一切都按照眼下工程的進度在不斷完善,各個工廠的主體建築都在快的拔起,綿延如長城的圍牆在上面分割出來一塊塊鮮明的領地,往日看起來嬌嬈如龍的京廣線在上面就像是一條息細線。

面對這麼大的工程實景,杜經南忽然間有些英雄氣短的感覺,他嘆著氣說︰「唉我這一輩子最大的理想,就是想著要把粵海商業協會經營成廣東規模最大的商業行會組織。可你的這手筆我算明白了,那也實在算不得什麼如今果然是年輕人的天下了」

劉浩然笑道︰「杜先生不可就此氣餒,咱們的未來還遠不止這些呢眼前這一切即使現在都建起來,那也終究只是一隅強大而已,對于中國東南沿海來講,或許是夠大夠用。但若放眼全國,那就微不足道了要知道在列強之中,這樣的工業區他們可是有我們的十倍甚至是百倍我們要走的路還長著呢」

段亦天對此表示贊同︰「浩然說得不錯我們中國雖然地域廣大文化深厚,然工業一道卻是需要數百年不斷展的,自清季以來,縱然有張之洞和李鴻章等人數十年籌措,終究受制于人不得寸進,這二十年來幾乎又回到了原地,浩然今日這篇文章不過是才開了個頭而已,真要做到中華民族強盛自主,這樣的工業城只怕還要在建十個才夠用。」

伊忠明也在一旁笑道︰「天哥說得一點不錯,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經去他們那個‘魯爾區’看過,要論面積,這個世界最大的工業區當真實至名歸,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千五百平方公里這麼大的一片土地,全是工廠,幾百萬人在里頭工作生活,那是怎麼一副場面?」

段亦天听得神馳向往,右手需握,神色有些寂寥,唉聲嘆道︰「沒想到我和經南奮斗了大半生,也只不過是如夢一場。生于這樣一個時代,卻是讓人感慨不已。」

每當回想起當日和陳澤以及劉浩然等人的相知相交,合作有之,齷齪與權謀亦不少,沒想到近日成為了這兩個年輕人的附庸,卻比之過去有了更為廣闊的展前景。實力不同,這心底里的觀念,也生了巨大的變化。

看著天宇集團和興華社兩大經濟組織蒸蒸日上,說不眼紅那就是扯淡。可無論段亦天或是杜經南,心里也都明亮得很,他們連打壞主意的資格都沒有,還不如老老實實的跟著別人走,混口熱湯喝。

劉浩然如今已經可以在東南一帶公開活動,並且不再避諱自己和南方聯合政府之間的緊密關系。其實以姜瑞元的城府,這里面的貓膩他早就感覺到了。正因為這樣,他才更願意與虞治卿等江浙財閥的代表人物合作,也不想過于依賴興華社。

即便沒有這樣的排擠,劉浩然也不打算繼續在那個地方呆下去。姜瑞元這個人,不容易控制,投資的東西,基本就等于白送。想要從對方身上獲得想要的回報,並不容易。而對于古文會而言,也不需要繼續和姜瑞元開展過于密切的合作了。

雙方始終站在對立面之上,沒有可以妥協的余地。

陳澤呵呵笑道︰「老段,哪天和老杜在南沙呆得煩了,你們就回西關來,我在這里給你們留下一塊地,我們要在這里建立一個抽紗、紡織、印染、印花一體的大型紡織集團,我們要建一個世界最大的紡織集團,我可是很期待著粵海商業協會能夠開創出這樣一片宏大的基業,可好?」

「好當然好」得聞陳澤的許諾,段亦天哈哈笑著說,「不枉你我相知一場,想得就是長遠行啊技術上的事情可就全都拜托老弟你了」不管過去有著怎樣的不愉快,如今粵海商業協會已經加入了古文會所構建的工商業體系,有著共同利益基礎。

扶植民營資本企業,充實工商業界團體的力量,以便于應對彌漫全球的商業化**。這本就是古文會的既定策略,陳澤當然會鼎力支持。壟斷或許能夠帶來暴利,但如果因此而失去了鐘泱的支持,卻絕對得不償失。

在這一點上,陳澤、劉浩然以及伊忠明,都有著相當的覺悟。

看著幾人有說有笑,鐘泱也很高興。不過交談期間,他並沒有插話,反倒是和古月軍以及周華站在一旁聲聊著。段亦天他們當然多少猜到了鐘泱的身份,可在這種事情上也曉得諱莫如深,並不敢打攪。

鐘泱跟他們不熟,但是他知道這時代生意人的驕傲,能夠在這個紛亂的時代挺身而出投身商海的,本就是有雄心有膽魄的強人,你想讓他們輕易低頭認輸,這個有點難。但是折服人可不是光憑著資本大就可以的,還得看方法。

可這些瑣碎的事情,卻是陳澤他們的業務範圍了。只要有這利益,並且制定好良性的游戲規則,自然有人去投入,去奮斗,去完善。無論什麼樣的事情,都不難,唯看你的初衷以及態度。

孫逸仙當初有初衷,卻沒態度,所以成不得大事。至于紅門,初衷和態度都沒有,基本就靠著日本和蘇俄的幫忙,這才在中國完成了赤化改造,在大體上毀滅了華夏的文明體系。後世之所以道德淪喪,基本也與這些亂政有關,自不必細說。

陳澤笑著對霍仁宣說︰「霍先生,我這里有個計劃你和段先生可以參詳一下,我認為現在的形勢下,光靠我們個人單打獨斗已經成不了事了,不管是廣州的那些大戶,還是上海的買辦世家,他們論資歷論資本都是強過我們的,如果關起門來悶著頭干,我們或許能賺兩年錢。」

喝了口紅酒,潤了潤嗓子,見霍家家主霍仁宣在認真听著,陳澤這才繼續說了下去「隨著交通越來越達,電報電話通的越來越遠,信息越來越方便靈通的情況下,他們早晚都會跟咱們接上頭的,那時候可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大爭斗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我們最大的敵手,就是對面的日本,我不知道你們是否清楚,在日本紡織印染行業是他們重要的經濟支柱,不光給他們國家解決了大量的就業人員,還通過這個對我國的經濟進行掠奪和控制,從中賺取大量的金錢利益。」

自從歐洲戰爭結束後,日本趁機展起來的大量紡織工業急于找一個出口來傾瀉他們蓄積起來的工業生產能力,因此他們在上海和青島大量建設抽絲紡紗工業,借此來緩解來自國內的壓力,保持自己的經濟利益,同時往中國傾銷產品搶奪市場。

當初搶佔山東權益,就了那里的商品市場。即使是廣州,如果不是天宇集團橫空出世,解決了生產工藝流程上的難題,當地的紡織品市場估計也難保。更值得慶幸的,應該是東南一帶還不算日本的傳統利益區,這才是沒有引經濟沖突的原因。

要是天宇集團立足于北方,日本出動軍隊配合軍閥進行武裝干涉,搶奪市場份額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兩廣地區,主要的商品傾銷主體一直都是英法意三國。尤其是英國,這個依靠羊毛紡織品起家的日不落帝國,才是東南一代的經濟霸主。

要不是如今實力大降,並且在經濟上需要和陳澤他們展開合作,也不會這麼好說話。大英帝國現在的日子也不好過,歐戰雖然結束了好多年,可國內的經濟環境依舊不景氣,元氣也未曾完全恢復,更別說展了。

要不然,也不會能忍得住蘇俄的行徑。出錢出力出人在黃埔搞赤化**活動,簡直就是對英國霸權最大的挑釁香港就在隔壁這顆被大不列顛奪走的東方明珠,才是英國在東亞最大的利益核心。

可對黨的屢次挑釁,甚至生過炮彈「誤射」沙面英租界的事情,港督也沒有選擇無力介入。僅僅是一篇無關痛癢的譴責,以及所謂的外交辭令,口頭上嚇唬嚇唬孫大炮。要不是余威猶在,恐怕連香港都呆不下去了。

無論是蘇俄,亦或日本,都對這里虎視眈眈呢。

現在的中國北方,不論是紡紗還是織布,日本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強勢,相信不久之後他們很有可能將手伸進印染這一塊緩解,完成對于整個紡織工業體系的控制。到時候陳澤他們打算以一隅對敵國,雙方實力相差懸殊,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正因為如此,他才認為整個粵省紡織業必須要未雨綢繆,在一切還未生之前就做好充分的準備,不給他們可乘之機。現在世界大局平穩還好些,一旦生經濟危機或者大的戰爭,那他們可就要面對日本人鋪天蓋地而來的壓力

要知道在原本的時空里,日本可是連香港都攻陷了的廣州想要偏安一隅,決然沒有這個可能

霍仁宣听得臉色沉心事重重,但卻沒有馬上表態,反是段亦天開口問道︰「那照你的意思,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到時候措手不及無力對抗呢?」

陳澤也不隱瞞,滿懷自信的說道︰「我打算建立一個涵蓋棉麻種植、紡紗抽絲、織布、染色和印花、成衣、銷售一體的大型工業集團,再加上我這里的人造絲產業,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掌控整個紡織產業鏈,將最大的利潤產出控制在我們手里,而不至于被人輕易在坯布上就卡住了脖子。」

憑兩廣本土的棉麻產量,加上東南亞或者美國方面進口的補充,陳澤絕對相信在幾年之內,天宇集團的旗下就能展出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紡織業大集團,到時候不管是沖擊全國市場,還是跟日本人正面開戰,都有著堅實的基礎。

憑借著本土優勢,產品競爭力絕不會弱于日方。紡織機械、印染材料、成衣制造甚至是紡織技術這些方面都無需擔心,會有專門的研究室來負責。即便不算智能工廠,陳澤現在自己也有一批科研班底,有足夠的實力和人員來保證這一切,所以不必擔心日本的技術封鎖。

而這件事,陳澤一個人干不了,即便聯合了段亦天與霍仁宣幾個商界大鱷也不一定干的了,陳澤的意見是聯合體系內這些知根知底的商業伙伴,再加上粵海商業協會、霍氏家族這些有能力有財力的大商業協會,共同組建這麼一個聯合體,各司其職分工明確,憑著這些人的才干和實力,一定可以做大做強這

要比一個個單打獨斗好的多」

對于這樣的戰略藍圖,杜經南也點頭贊道︰「不謀一時謀萬世,陳澤的觀點我很贊同。這件事情,我看可以好好籌劃一下,以前沒有條件的時候,大家分散著干也是沒辦法,但是眼下有了這個契機,完全可以聯合起來,搞個大規模的行業聯盟」

段亦天也目光森凝,點了點頭︰「經南說得一點沒錯,這幾年咱們這些人用得布基本上都是意大利和英國的,他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明知道他賣得貴你也沒辦法,誰讓以前咱們自己國家的紡織業不爭氣呢?」

霍仁宣出身南陽世家,更是明白列強商行的嘴臉︰「外國人在我們的地方開工廠,用我們的材料和人造出布來賺咱們的錢,順便打擊吾等之工業可華商開場子買機器還得找他們,里外里這是賺了多少份的錢這一手太厲害我看,就得這麼辦」

雖然合作基調定了下來,可這件事急不得,除了眼前這些人,還需要協調其他不少的重要人士。光控制土地這一塊就夠他們忙活的了,而這也是最重要的一環,這一步外國人已經走了很長時間,他們必須要迎頭趕上才行,整合整個廣東省的紡織印染行業去跟外國人對抗,這可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工作千頭萬緒,這才起了個頭。

但劉浩然對于自己的重新歸來,依舊是感到了輕松無比,那種在**黨陣營里提心吊膽,心翼翼生活著的工作,實在不是什麼讓人愉快的回憶。商人投身政治,獲利雖豐,但是危險卻更加明顯。

現在的劉浩然,已經放棄了那種急功近利的政治投機,開始向往萬世不易的商業帝國之構建。沒有過五十年的政治權力,卻又可以累世不移的財富,科技的時代,使得商人擁有了許多自保的能力。

這樣一個亂世,正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