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二百零八章 研究分流(一更)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1925年年末,來自亞歐大陸深處的干冷空氣侵襲了東南地區,寒風刮在臉上,有些生疼,嘴唇也會覺察到仿佛要離開一般。

南沙大角山南郊,盤踞著一座規模驚人的超世代科技園,其位於珠江三角洲的中心。由于臨近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交通便捷,更是地處珠江出海口。故而成為了中國當今發展最快的地區,沒有之一。

在這個珠江三角洲的幾何中心,整個古文會在地面上的科技總部便設立于此。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意味著無論通過海、陸、空皆可方便進出南沙。

南沙超世代科技園是從事各種科技專案研發,創新和孵化的理想場所,亦是培訓,教育,以及企業開展重要會議、討論的很好選擇。此地依山傍海,風景如畫,擁有超時代化的基礎設施和優良設備,為科技工作者們提供著難以想象的服務,甚至包括了最新式的電子計算機設備。

南沙超世代科技園是聯合政府整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將引發該地區成為高科技中心的勢頭。這將是科技與人才匯聚一堂、創意與靈感不斷涌現、夢想成為現實之所,這里將成為人類的科技聖地

二十世紀,這個人類科學技術最為迅猛發展的時代,無窮無盡的理念以及產品仿佛井噴式的迸發出來,以至于後世的人類不得不贊嘆著這個動蕩而卻又野心勃勃的紀元。

可在事實上,如此輝煌的人類世紀,華夏文明卻已然缺席。沒有經過完整的工業時代積累,技術的鴻溝和差距愈來愈難以跨越。人才的培養反而不是主要,無論什麼時候,知識的教育手段都相差不大,差距主要體現在經驗以及知識的積累上面。

培養一個科學家,大概需要四十年。在這個時代,中國並非沒有科學家,鐘泱創立古文會下屬的十大研究所,其中九個部門就招收到了不少的科技工作者。陳永善、伊忠明、徐永生,等等一個個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的人,卻在如今成為了科學界內的後起之秀。

無論是黨還是紅門,之所以沒有前途,並且被鐘泱所瞧不起,就在于他們不尊重科學,不重視技術研發。一群滿腦子只會推翻和打倒什麼三座大山的腦殘群體,能有什麼樣的未來?居然還敢自稱拯救中國,實在是恬不知恥。

在鐘泱看來,農民也好、工人也罷,本就是一種生產職能單位,怎能讓這些人去參與戰斗?這種所謂的,純粹是在犧牲大多數人,以成就少數人的野心以及特權戰斗是軍人的天職絕不可以涉及到本國的平民,否則就是政府的恥辱

國家是為了保護民眾以及族群而存在,絕非相反

所以鐘泱自從慢慢了解到這個時代的常態開始,便一直對這所謂的民主冷眼旁觀。以現階段的人類生存模式而言,太深奧的思想意義不大,唯有生產力才是一切的關鍵。故而從起初之時,鐘泱就一直致力于技術的開發。

無論是民用的技術亦或者軍事科技的研發,統統都不落下。智能工廠的存在,于此方面發揮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最初獲得這個道具的時候,鐘泱的想法也只是把它當作一般的工廠來用,以期從大量盜版的產品上獲取巨額利潤。這並非錯誤,但稍顯幼稚,以及有著鼠目寸光的意思。其實智能工廠的最大幫助,應該是在于技術的加速發展上面。

現今的中國,並不缺少科學家,唯獨缺少科學家成長的土壤。文化環境、經濟氛圍、政治因素,以及最為重要的工具支持。沒有成套的研究工具,沒有大量專業的科研設備,許多研究都難以開展,要麼是無法進行實驗,以至于不能驗證一些理論。

然更多的,卻是要耗費大量不必要的時間,因此而與世界的主要列強在技術上有了難以跨越的壁壘。(手機閱讀本章節請登陸)

如今的鐘泱,以及智能工廠,都不再低技術含量的領域浪費時間。像以前那種流水生產線的建造計劃,基本就是天宇集團內部的事情,由他們的自己的技術班底負責解決。而鐘泱,則更在意知識和技術的積累。

超世代科技園區,就是他費盡心機建立起來的一處核心基地,為了整個華夏文明的崛起而進行著鋪墊。

首先,技術的研發就要強調利潤,如今是商業化時代,所以,在商言商。科技只有轉化為產品,才能為人類服務,才可以把以此而得來的利潤,繼續投入到更為先進的技術研發中去,不斷取得進步。

這就是科學集團的發展模式,雖然這也有著不少的危害,比如環境的破壞以及道德層面的紊亂。可在事實上,這種模式是可以有效規範化的,在適可而止的層次里,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文明體系的組成部分之一。

所以,科技轉化為商品,既是提高人們生活質量,也是為企業獲取利潤,增加研究資金投入的充分保證陳澤和伊忠明他們的集團化公司,就不斷的要求旗下員工,在專注于自己的研究的同時,每個月都要翻譯一份,與自己研究課題相關的,世界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另外,還要翻譯一篇,自己認為和該課題相關的,最具實用價值的研究報告。

三令五申之下,這份翻譯文稿,嚴格要求所有人都自己動手,禁止請人代勞

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技術研發人員不能只活在研究的象牙塔中,他們要明白,自己的研究,也許走錯了路,也許沒有選擇最好的方向,多看看國外的研究成果,對于自己,也是種啟迪和幫助。

而且,只有看到了國外的具體成果,這些人才有更清晰的認識,科技,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的。這對其人明確研究的重心,會有無可估量的價值

而在日常的管理方面,公司卻不會有太過嚴苛的要求或者是胡亂的指手畫腳。基本上每個研究部門或者小組,都會以投票的形式選出一個十人左右科技委員會。他們負責審定大家的報告,提出自己的意見,對每個研究人員的研究加以評估,向公司遞交科技商品化的可行性報告。

同時,他們也會根據公司的商業化需求,將公司的研究課題,分發給各個研究員。

最重要的,是這個委員會,對每個研究院所作的評估,將直接影響到,每個研究團隊或者個人下一年度的研究資金撥付……

把專業的事情,交由專業的人去做,身為老板或者其他的領導者,只需要對下屬說出自己的目標,以及確認可行性方面的實情就可以了。鐘泱如此,同樣也教導陳澤和劉浩然他們成為這樣的人,事事躬親,其實很沒有意義。

對于這些具體的職權與責任劃分,整個研究體系的人基本都能認可。許多科學家跑到國外去,還不是為了參與國外大公司商業研究,能夠擠出一點時間,搞自己的研究,已經是最理想的了。

在繼續自己的研究課題的同時,接受公司的商業研究任務,誰都沒法有意見。

可是商業化大生產以及這種模式主導下的科學研發體系,也有著先天性的危害。西方的自由主義經濟理念,究其本質,更在于一種無道德約束的自由模式,以經濟來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

因此而導致的社會治安混亂,環境破壞,道德信仰缺失,都在西方各主要國家上演著。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其社會之黑暗和混亂,就讓人觸目驚心。除了戰亂和被殖民的地區,沒有比那里更壞的「和平」環境了。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以約束科學這只力量無與倫比的超級怪獸,就成為了古文會如今比較注重的話題。鐘泱對于科學集團在全世界散布黑暗與灰色的行為漠不關心,他只在意華夏一族的子民。

解放全人類和全宇宙碳基類生命這種偉岸的抱負,還是讓紅門那群腦殘暴徒來進行吧。

如果說天宇集團、青竹化工以及興華社這些強勁的組織是商業化科技帝國,那麼超世代科技園區就是古文會體系內最為根本的基礎科學研究。

所謂的基礎科學研究,是指認識自然現象、揭示自然規律,獲取新知識、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動,正是工業帶來的技術,西方世界于20世紀初的誕生出了「基礎研究」這匹駿馬,推動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

加強基礎研究是提高華夏文明原始性創新能力、積累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是躋身世界科技強國的必要條件,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動力和源泉。

因為基礎研究耗費的時間與經費都非常驚人,而且許多的內容都不符合商業利益的需要,故而安排在天宇集團那樣的商業經濟組織內並不合適。至少研究經費的分配基本上就很難輪到相關的科研團隊。

不要感到奇怪,西方社會里,研究免費能源的工作者,都不知道有多少被暗殺和冷藏起來的。這就是殘酷的現實,也是商業社會下人類自身的悲哀。只不過這種悲哀,比起赤化政權所營造的暴體系,要好上許多。

人來需要點燃科技的火焰,因為能從其中獲得溫暖,但如果不注意尺度,這把因而點燃的烈火,亦可能將我們自己燒成灰燼。

商業研究和國家研究,區別相當的大,並且投入和產出,基本也不成正比。但如果因此而放棄,才是大錯特錯。幾乎所有的商業研究,全都是建立在基礎研究的成果之上,並非可以憑空生成的。

要知道,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元蛟」了。而兩大研究體系的細化分流,也是照顧到了彼此間的差異以及沖突。目前的聯合政府,因為個方面的條件制約,都還沒能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機構。

故此這方面的事情不得不暫時仰仗鐘泱的援助,這也是為了在體系內對天宇集團這樣的巨型商業化組織進行技術上的制約。完全的壓倒性優勢,固然能在一時之間提高運作效率,但總會出現化的趨向。

鐘泱才是整個技術體系的主導者,而陳澤這些人的實力,必須要進行適當的分流與平衡。基本上政府部門將負責基礎科學研究,而私人組織則在商業技術研究上發力,至于鐘泱,則是憑借著智能工廠的強大能力,在最關鍵的技術上進行壟斷。

「會長,這個制度會不會造成研究經費的偏向發放啊。」因為超世代科技園剛剛創立,一切的事務都全處在試驗階段,徐永生對此表示了擔憂。而同樣立在台下的幾百名科學工作者,也帶著相似的神情以及疑惑。

「所以我才說要各位自己推舉啊」鐘泱先回答容易引起誤解的部分,「這個委員會的委員組成,他本身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也一樣有自己的研究課題。如果某個委員出現了明顯的偏向性,恐怕在委員會內部就無法通過再說了,委員的表現好壞,也影響到他下一年是否能夠繼續當選,如果胡作非為,徇私舞弊,你們認為,他還有可能連任嗎?」

「而且,公司不是把所有權力都交給委員會來處理。之所以有這個委員會,是因為它的專業性,所以,它是個服務性機構。公司也會組成專門的審計,來對研究資金的流向,做嚴格監控,杜絕內部漏洞」

扇形的階梯式大廳,鐘泱站在最核心也是最下方的講台中,以沉穩的語氣說服了絕大多數人,他才回過頭,對這些搞基礎研究的科技人員誠摯的談到︰「基礎研究,異常重要,但這方面,國家級別的各個研究所,實際上做得比我們好。但我們無需灰心,跑得晚無所謂,但我們一定要跑得比別人快」

這話很殘酷,對于一個正處于戰亂和動蕩的國度,這真是難以言表的痛苦。因為長久的思想壓抑以及奴化教育,大多數的中國人都已經變得麻木而愚昧。至于少部分的先驅,卻也僅僅把希望建立在和抗爭身上。

雖然局限于歷史的誤區並非他們的責任,但惋惜卻在所難免。這個時代的中國,幾乎不存在著所謂的科學界。精英階層的知識分子,有幾個是搞科研出身的?或者說參與隊伍的人之中,有多少個科學工作者?

無數殘酷而冷漠的現實,早就擊碎了科研體系成長所需要的環境。即便是這個時代的世界級列強國家,也不會在基礎研究上投入太多,力度還遠遠不夠。正因為如此,鐘泱才能通過各種途徑從外國聘用到了許多科學家。

姚亮和唐納德現在在美國的主要工作,並非賺錢,而是去挖牆角。那些因為愛迪生財團的迫害而窮困潦倒的科研工作者,正是鐘泱所需要的。而且美國人對于國家的熱愛,實際上也和沒有差不多。

畢竟缺乏深厚的信仰沉澱以及文化積累,還沒能凝聚出不可磨滅的民族之魂。

基礎研究出成果,是很難的,要想轉化為商品,更加困難,且成本及其高昂。天宇集團不是一個慈善機構,也不是國家機關,陳澤畢竟是一名商人。

作為商人,就要講利益,要講投資收益比,沒有好處的事情,在特殊情況下,他會去做,但通常時候,他都不可能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基礎研究的無底洞里去,讓一名寶貴的研究人員,把幾十年,甚至一生,都埋頭在一想看不到前途的研究中去

所以這些事情就要由鐘泱來做了,也只有鐘泱這樣的心態,才能更好的駕馭這方面的事務。畢竟不太在意經濟利益的人,並不多,更不用說在這方面的實力等因素考量。

在需要基礎研究成果的時候,陳澤會向古文會支付技術轉讓費,用以購買所需的技術支持。雖讓一次性投入比較大,但卻能用最佳的費效比,在短期內實現自己的商業目標

這就是商業研究,和基礎研究的最根本區別這也是古文會所正在構建的科研體系模式,免費能源的課題,早就開始實行了。中國現在的社會體系,還沒被猶太化的自由主義商業理念毒害太深,依然有著可以成長的土壤。

說句不客氣的話,一名搞廉價或者免費能源研究員,除非是帶著具有極大研究價值的科研課題。否則就算到了國外,他一樣實現不了自己的抱負最好的結局,就是在一所雜牌大學里度過余生。

國外的私人研究,比陳澤他們還要冷酷無情

只有在他的研究課題,具有相當商業價值的時候,他才有可能在國外的某所大學,或是國外的政府機構中,找到一個位置。

搞技術的人都知道,基礎研究才是科學的根本。可即便是號稱科學發源地的西方世界,國家和私人財閥也只是針對某些具有戰略意義的課題,投入少量資金,做長期研究。

沒有人會像鐘泱這般,費勁心思,不遺余力的支持。這才是智能工廠存在的真意——基礎研究加速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