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一百五十九章 自亂陣腳(二更)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陳炯明于1月15日在廣東下野之後,當即回海豐,于30日抵達了香港。(月,隱居少出,更不用說與社會名流的交際。

「總司令,門外有人求見」一個面有風霜之色的老兵先是敬了一個軍禮,這才粗聲粗氣地說著。

「對方有說他是誰嗎?」面前的這個老兵,可是當初就跟在自己左右的親信護衛,陳炯明對待他的態度也很是和煦。

「對方沒說,只是讓我先轉交這封信給大人您。」說完,老兵恭恭敬敬地遞上了一封書函,光潔如玉的直面,順滑的手感,在晚春的陽光下散發著柔和的氣息。

對于在這個敏感的時間來自己的人,陳炯明不由的一陣眉頭緊鎖。此前也來過不少人,全都是勸自己再度出山,主政一方,以討伐孫逸仙這樣的禍國殃民之賊子,但全都為他所婉拒了。他不滿意的是孫逸仙的行為,並非針對其人,更不願意讓粵省遭受兵禍。

來勸諫的人,更有不少是粵軍的舊部下屬,他們需要借助陳炯明的聲望來穩定軍心,更是要獲取民意的支持。

先是切掉了封口用的朱漆,拆開信封後陳炯明才認真的讀起了信里邊的內容。原來,此信正是陳澤所寫,而等候在門外的人,則是天宇集團的一個重要職員,名叫劉申。信中也沒寫什麼重要的內容,只是互述了一下往昔的情誼。

陳炯明啞然一笑,這明顯就是借著送信之機,讓來人找自己商量一些重要的事務啊,不然何須用一個公司里面的重要職員負責此事?至于信中子字未提,怕的也許是流連于周圍的那些黨暴徒吧。

沒過一會兒,劉申就在府內衛兵的監視下,來到了陳炯明的書房。當然,是要經過搜身的,這點卻是必須。

自從隱居在此,黨的暗嘆暴徒就一直環伺左右,如果不是還有一隊全副武裝的親衛在此護佑,陳府上下,估計已無全尸。以孫逸仙的陰狠個性和霸道行徑,這種事情是絕對做得出來的。

劉申是桂林人,早年便來到廣州打拼,兩年前更是抓住了機會,進入到了在當時剛成立不久的天宇科技。在如今的天宇集團內部,卻也是身居要職,更為陳澤的親信,引為左膀右臂。

此次秘密前來,就是要為陳炯明提供一些幫助。孫逸仙在廣州的所作所為,無非就是窮兵黷武。此前黃大偉國民軍和天宇集團新四軍之間的大戰,雖不是大元帥府之間參與,但雙方的關系已經有了巨大的裂痕。

當前的平靜局勢,只不過是暴風雨的前奏罷了。寧靜的水面之下,醞釀著洶涌澎湃的波濤。黨野心勃勃,自然不允許天宇集團與其共享廣州,雙方之間的矛盾,是政治和商業自有之間的沖突,絕無可調和之余地。

黨將廣州鬧得烏煙瘴氣,致使民生日漸凋敝,天宇集團在其間的經濟利益也已經開始下降。工商業中下游的許多利益團體,都紛紛抗議,意圖命新四軍驅逐孫逸仙這個瘟神,還廣東一個朗朗乾坤,復粵省的一片經濟樂土。

「陳司令,我受董事長之委托,前來與您商議粵省之光復事宜。」樣貌說不上帥氣,個子也不高,但其話卻是洪亮清晰,自有一股非凡的氣質。

「劉先生,我已經通電下野,再不是什麼總司令。而且對于紛亂的局勢,我亦無能為力。東南久經兵災,未得以喘息之機,我若興此兵事,與那黨徒何異?」

先是嘆息了一聲,陳炯明也搖頭拒絕了劉申的提議。雖然被人驅逐的感覺並不好受,然兵禍無情,他實在不願意看到廣州因戰火而陷于死地。建設廣東,一直是他所堅持的理念和原則,雖然有時過于迂腐,但其才情也不得不讓人嘆服。

劉申也並未急著繼續諫言,而是地上了一份資料,上面羅列了孫逸仙在廣州所行之事。包括其明開煙禁,公包雜賭,務使禍流數代的舉措。更有強拉丁夫,各種苛捐雜稅,猛如虎狼。

鬧市區中,為了爭奪煙館和賭坊,竟有士兵持械激斗,平民亦有死傷。如此之廣州,不啻于地獄也。

如此種種,皆詳細羅列于其上,未有一句是虛假。凡此惡行,無不讓有志之士捶胸頓足。這種所謂之,真能拯救國家和人民否?其結果尚未可知,然當下已是如此,以後如何改之?

拿著信紙的雙手,不停地顫抖著,陳炯明猶不敢相信,這些事情竟是多年的好友,那個把套在腦袋上的孫逸仙所為。往昔之爭,只在于政見,而且當初孫逸仙不曾手握治理地方的實權,所以陳炯明也不知道對方竟然會使出這般不堪的手段。

只見他神情激動︰「孫文雖陰毒狠辣,卻也不至于此,定是下面的小人所為。」這句話倒也不差,孫逸仙雖然凶狠狡詐,無情無義,但至少他宣揚的事情是真切的。作為一個政治家,當然不會如此自污。

劉申卻不以為然︰「陳司令,非是我說,孫賊手握中樞大權,卻如此縱容下屬。就算不是他下的命令,難道就毫無過錯了嗎?縱兵劫掠各村,勒索商民財物,凡此種種,罄竹難書。更不去說那些當街yin辱婦女的狼兵虎將,如今之廣州城,白晝殺人也是等閑。」

一個政權,既然治理不好國家,就不要嚷嚷著吹牛啊。自己不行,又不肯滾蛋,還要不停地用愚民政策來壓制。此種行徑,完全就是黑幫搶地盤外加思想禁錮,誰也不比誰高尚。可嘆可憫,唯民自苦,徒呼奈何

劉申的話,陳炯明反復思量,卻也知道孫逸仙有著不可推月兌的責任。在陳炯明心中,原本離開廣州,就是不希望因為戰火的波及而讓民眾受苦。但如今孫逸仙之行徑,卻比兵禍惡劣十倍

觀察著陳炯明的神色,劉申就知道對方已經意動,便趕忙趁熱打鐵,加緊勸說︰「陳司令,你可考慮過家人的安危否?孫賊之性情,你當比我更了解。鄧鏗之死,猶自尸骨未寒,何況君乎?」

這一句話,才是重點。黨的暗探猶如瘋狗,竟追著陳炯明不放,其心可知。人有千日做賊,豈有千日防賊的?如今的陳炯明,根本就保護不了自己多久,即使僅僅是為了個人以及家庭的安危,他也必須重出抗孫

陳澤派劉申前來,就是要讓陳炯明知道,廣州還有著許多人是支持他的。天宇科技更是為陳系粵軍籌集了一批高質量的軍火,以及充足的糧餉。足夠粵軍發動一次3萬人以上的大規模戰役,並且完全能堅持住一個月。

有了這樣的底氣,陳炯明這才決定重新出山,率領忠于他的粵軍主力。不過這期間的準備功夫還很麻煩,仍舊需要一番舉措,所以陳炯明暫時還要留在這里。為此,他不得不暗中加強了護衛,府中頓時營造出一種外松內緊的氣氛。

帶著滿意的答復,劉申從容的離開了陳府。雙方甚至不需要任何協議,不單只是對陳炯明的品格有信心,更是對天宇集團的實力有信心。陳澤根本不在乎誰違反了協議,就如他和姜瑞元的談判一樣,照樣是不立字據。

和孫逸仙這樣的人簽協議,簽了也是浪費紙張,還不如憑借著實力讓其不敢輕舉妄動來得實在。此次一番收刮,大元帥府又向日本購來了一批軍火,想來是要對南沙虎視眈眈了。但還未等孫逸仙展開報復,于廣州胡作非為的孫軍內部,卻發生了一件自亂陣腳的可笑之事。

那就是4月16日沈鴻英在廣東花縣新街就任北洋政府直系軍閥吳佩孚委任的督理廣東軍務職位。興兵叛亂,分兵三路進攻廣州市,想要奪取廣東,為自己的廣東王之夢添磚添瓦。在鐘泱看來,卻不過是狗咬狗,一嘴毛。

沈鴻英,又名阿英、字冠南。生于廣東恩平,後因土客械斗,隨母遷居雒容鎮木良村。少年時代家境貧寒,只讀私塾二年。後因偷牛被官府通緝,竄往柳城、長安、融縣、富川、鐘山等縣山區落草為寇。

1911年辛亥風起雲涌,柳州同盟會組織民軍隊伍,大舉招安,沈鴻英邀鄰近兩股土匪100余人接受招安,途中用計槍決匪首,控制土匪,招安後任民軍管帶,1912年升任督帶。

從此一路官運亨通,憑借著一點曲意逢迎的本事和些許治軍才能,總算是在1923年1月孫中山聯絡滇軍、桂軍討伐叛變的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的時候,被大元帥府委任為靖總司令率部入粵。

而後不久,就是利益分配不均,加之野心勃發,沈鴻英終是不甘寂寞。在吳佩孚的授意支持下,竟想著要當廣東的霸主,愈發的不把孫逸仙等黨人放在眼中。遂盤踞在肇慶,三水,清遠等地,盡起大軍,意圖與孫逸仙等人一決雌雄。

這背後,固然有北方政府在暗中推動著,畢竟孫逸仙這個人實在是不討人喜歡。但若要說幕後的黑手,卻也與天宇集團有著莫大的關系。

仔細分析局勢,就會發現當前的這個局面實在是微妙,頗有值得玩味之處。孫逸仙那滲透到骨子里的野心,只要他一日不死,那便是絕不會熄滅的。北方政府對于這種亂黨造反派,向來就是沒有好臉色,此次支持沈鴻英,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後世的歷史學家們通過研究和分析發現,吳佩孚在當時正合奉軍僵持對峙,根本不可能無視張作霖率軍入關的威脅而出兵幫助沈鴻英奪取廣東政權。沈鴻英依舊是發動與許崇智及滇桂軍在廣州的激戰,而且其武器裝備之精良,與之前截然不同。

許多人疑為天宇集團的資助,但並無可靠之證據,遂不了了之。然則從大勢上來分析,沈鴻英的這次叛亂,的確是為陳系粵軍以及南沙新四軍迎來了關鍵的喘息之機。

歷史就在這重重迷霧之間,拉開了序幕,這一次小小的叛亂,卻以其關鍵性的影響而被載入史冊。黨日後諸多的不順利,以及南方諸省的事實上割據,全都因為沈鴻英的叛亂而起,讓史學工作者感慨唏噓。

原本只是一場不入流的小叛亂,卻在一股神秘勢力的操縱之下,成為了黨揮之不去的噩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