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一百四十七章 通電離職(一更)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福州陷落,李厚基兵敗,這件事對陳炯明的打擊非常之大。(請記住我們的.)粵省的北部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粵軍必須直面北伐軍的兵鋒了。

勝負暫且不提,受此兵災,廣州市這半年來的建設成績必將毀于一旦。

按照陳炯明原本的戰略構想,北伐軍被粵軍驅逐出廣東之後,必定難以立足。到時候,也唯有解散一圖,如此,大局可定。

但沒想到李厚基此人竟是個花瓶,被一群烏合之眾輕易捏碎。使得北伐軍得了一塊暫駐的地盤,得了一絲喘息之機。許崇智本人雖然說有著濃厚的舊時代軍閥氣息,但畢竟不是庸才,憑借著再福州的一番作為,竟然也立穩了跟腳。

待到孫逸仙獲得了蘇俄的資助,挾著蘇俄紅門的大勢,竟然也營造起了一股不小的力量。聯合桂、粵、滇、贛、閩等雜牌亂軍,齊聚東南,意圖合攻陳炯明,拿下富庶的廣東省。

省政府粵軍總司令府邸,議事偏廳內此刻站滿了軍中的統兵大將,人人神情肅穆,默然無語,唯有一中年男子焦急的來回渡步,兩撇胡子黑亮深沉,襯托出了此人的凝然。

他就是陳炯明,粵軍的總司令,雄踞兩廣的改革者。

「大人,切莫猶豫啊,如若再不盡其大軍,則萬事休矣。」

隨候左右的,都是粵軍的嫡系,陳炯明的肱骨之臣,但除了一人出言,其余都是默然不語,顯然是對目前的局勢沒有太大的信心。

說來也可笑,自從鄧鏗死後,如今還能直言相諫的軍官也就只有洪兆麟此人了。想當初,再鄧鏗被刺之前,他和魏邦平一起嚴守中立,實則是蛇鼠兩端。

誰又能料到,值此患難之際,最堅定的支持陳炯明的粵軍軍官,除了葉舉,就屬他最誠。

搖了搖頭,陳炯明無奈的嘆息著︰「並不是我猶豫,廣州四面開闊,無險可守,兼之前線作戰不利,如何能擋賊軍?我生于此地,豈能讓鄉親父老遭此橫禍?」

眾將其實也並不是沒有敢戰之心,只不過陳炯明歷來優柔寡斷,顧惜民生,不願意輕啟戰端。如果總司令都沒有堅決的作戰意志,身為下屬的他們,又豈敢力主言戰?不是每個人都能和洪兆麟一樣,與總司令大人有著往日的情分。

和粵軍領導層的遲疑不決不同,孫逸仙的大本營司令部里,此時卻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護衛左右的親兵,手提湯姆遜沖鋒槍,各個面容森寒,隨時警戒著四周,即使是在這個大本營的中心,也依舊沒有絲毫的懈怠。

孫逸仙目露凶光,時刻緊盯著沙盤上正在預演的當前戰略態勢。相比于陳炯明這種治理地方的好手,孫逸仙更像一個成功的領導者。

目標明確,毫不猶豫,不擇手段,一切的行動和思想,都傾注在了**霸業的布局之上。

他深刻地了解到陳炯明一日不除,他就一日不能佔據這塊富庶的領地。在他的眼中,當前什麼事都可以放下,唯有這肅清盤踞于東江的陳炯明「叛軍」為急務。

既有此念,他也不遲疑,當下便急命各路軍隊圍攻惠州。孫逸仙將剿滅叛軍最大的希望寄予許崇智的東路討賊軍,在1923年春節剛過,薛岳便接到東路討賊軍迅速回粵討伐陳炯明的命令。

薛岳此人,也是身具大將之才。一副眉清目秀的俊俏小生模樣,可是知其作戰風格的人,都稱他為「老虎仔」。

敢打敢拼,作風強硬,但卻也懂大局,善調度,一直追隨于孫逸仙左右,不離不棄,深得信任。

2月1日,草長鶯飛。許崇智率東路討賊軍三個軍十二個旅共兩萬余人,兵分兩路入粵。一路從漳州、詔安入粵境饒平;一路經南靖、龍岩、上杭、峰市入粵境大埔,薛岳所在的張民達旅屬此一路。

但是為了預防戰事不利,許崇智也安排好了後路,留下其中四個旅駐守閩省。

風格簡約,防衛卻是森嚴無比的東路討賊軍司令部,戰爭的緊張氣氛,正籠罩于其中,使人內心警肅。

第二次踏上福建的土地,薛岳感觸良多。

想當年,他在保定陸軍學校中途退學,參加援閩粵軍,並隨軍打進福建。當時粵軍的總司令還是陳炯明,參謀長鄧鏗也還活著。一起走過的風風雨雨,戰友的音容笑貌也依舊還浮現在眼前。

如今舊地重游,卻已物是人非,恩師鄧鏗慘遭暗殺,當年的總司令成了而今討伐的對象,好好的**陣營分崩離析,**的形勢也因此而被斷送。這一切很難說是誰造成的,孫陳二人的矛盾,是政治上的角力,身為軍人,薛岳一直緊守本分,不參與這種斗爭。

但想到如今的局面,薛岳便每每感到心痛。

在福州東路討賊聯軍總司令部。許崇智早知道薛岳、葉挺是兩個難得的軍事人才,而今又是奉魁首之命前來投軍,十分高興,便安排他倆在司令部任中校參謀。

不久,薛岳見到了同樣奉魁首之命來投軍的葉宜偉、李章達。薛岳和葉、李二人都曾在孫逸仙的警衛團共過事,共同經歷了「6?16」之變。如今故人相見,彼此自然噓寒問暖。

薛岳在總司令部參謀部沒待多久,干事一向風風火火的二軍八旅旅長張民達就來向許崇智要人。

孫逸仙就曾感嘆過︰「**靠兩達」。這「兩達」,一是指鄧演達,二是指張民達。此前的攻略福州,張民達便居首功,是北伐軍中難得的將才。

張民達從小在南洋長大,通曉各種語言,很早就參加同盟會,是孫逸仙的一個忠實信徒、**黨內的一員驍將。1917年孫中山南下護法,張民達便立即返國投效,在大元帥府隨侍中山先生左右。

1918年的時候,他在漳州加入援閩粵軍,並任許部五十七營營長,始嶄露頭角。這次東路討賊軍回粵之役,張民達由團長擢升為第八旅旅長,他打算物色一批有才干的青年軍官到八旅任職。

許崇智與他相識,兩人交情不錯,自然是面帶笑意的問︰「你要誰?」

張民達也不客套,開口就說了︰「我想好了,一個叫葉宜偉,一個叫薛岳,就他倆。」邊說還一邊摩拳擦掌,顯然是對這兩人志在必得、

許崇智捶了捶張民達結實的胸口,笑罵著︰「好你個猛張飛,看來是有備而來啊。」以他們的關系,這不但不使張民達討厭,反而是一種親近的舉動。兩人多年共事,又曾一起護衛在孫逸仙左右,自然有著深厚的袍澤之情。

可對方開口要的這兩個人,全都是大元帥看好的後輩,全都歸到第八旅,恐怕很難向別的將領交代啊。雖然心里有些舍不得,可拗不過張民達的「死纏爛打」,只好同意放人。

薛岳自從參軍以來大都在司令部做參謀工作,他一直想上前線指揮打仗,這次能到一線部隊當上校團長,正合他意,于是沒有二話,和葉劍英兩人來到第八旅赴任,一個任十六團上校團長,一個任參謀長。

隨後三年中,薛岳與葉宜偉成為生死戰友,兩人並肩參加了東征和北伐,在中國近代的史冊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此時,他們也依舊只是兩個毫不起眼的中層軍官,手上甚至還沒有屬于自己的嫡系武裝力量。但憑著過人的才干和恢宏的氣魄,在一眾官兵的心目中,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薛岳率部來到大埔,張民達告訴他,陳炯明見大兵壓境,恐怕前後夾擊,干脆宣稱下野,其所部洪兆麟四個師在汕頭通電「獨立」。孫逸仙雖有所懷疑,但還是派大本營總參謀長李烈鈞、安撫使姚雨平等分赴汕頭、惠州,收撫叛軍,又令許崇智總司令率部接管潮汕地區。

「旅長,我們旅也要開到潮汕地區?」薛岳不安的問著,洪兆麟此人反復無常倒是不假,但其對陳炯明的忠心,也是發自內心的。之前和對方有過接觸,薛岳對于這個性格迥異的粵軍大將也一直抱有警惕。

張民達听了,搖搖頭,寬慰著這個新招來的下屬︰「不,許總司令已率部進駐潮州,他令我旅逐步向松口、梅縣、興寧推進。北洋軍閥政府已任命陳炯明的干將林虎為潮梅護軍使兼粵軍總指揮,林虎有近萬部隊,潛伏于粵贛邊尋鄔一帶,對我部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我旅的任務就是負責監視林部,確保這一方的安全。」

張民達說著,猛咳起來。薛岳連忙輕拍他的後背,並叫副官端一杯開水來。

因一路急行軍,張民達身染重病,咳嗽不止。他喝了口水,待情況平復後,凝視著薛岳的眸光,鄭重其事地提醒著︰「這一段戰事應該會平靜些,部隊到梅縣後,我想抓緊到廣州看病,部隊日常事務由參謀長葉宜偉負責。伯陵,你和葉參謀長等一定要看清局勢,小心從事,提防林虎襲擊。」

「旅長,你放心去。我們會警惕的。」薛岳面容整肅,認真的點了點頭應和著,顯然是把這話記在了心里。

其實無需上官提醒,薛岳也不敢小看林虎。此人是李烈鈞的同班同學,成績優異,端得是不可多得的良將。

林虎本是陸榮廷手下的最得力悍將,後來率部改投陳炯明麾下,成為了粵軍之中最善戰的部隊。是**黨北伐軍一眾軍官甚為忌憚的猛人,多數都不願意面對這塊硬骨頭,避之唯恐不及。

也只有張民達這種爭強好勝的軍中猛將,才敢于自動請纓,擔任這專啃硬骨頭的先鋒,直面林虎這種強人所率勁旅。

誰知張民達走後不久,洪兆麟部再度叛變。許崇智所率東路討賊軍被腰斬成兩截,情形甚為狼狽,他們在揭陽又遭到自贛邊南下的林虎部隊的襲擊,從揭陽入豐順要地言嶺關失守,人馬損失慘重。

不過說實在的,洪兆麟這種行為並不屬于叛變,最多也就是詐降。不過用「叛變」這個詞匯的話,就很容易激起全軍上下一心,使得官兵同仇敵愾。

這玩弄文字游戲的做法,有時候還是很有用的,而且對于大局而言,洪兆麟這種人無論是張民達還是薛岳、葉宜偉等人,全都不放在眼里。

在梅縣,薛岳最為憂慮的始終還是林虎部隊,如今意料之中的事果真發生,特別是言嶺關的失守,對整個部隊威脅很大。他三步並作兩步,來到旅部,與參謀葉宜偉商量對策。

葉宜偉劍眉頭一擰︰「當務之急,就是奪回言嶺關,擋住來勢洶涌的林虎部。我已向總司令請命,由我率第八旅組織反攻,不惜一切代價奪回言嶺關。我已報告正在廣州養病的張民達旅長。張旅長聞知,正帶病兼程馳返前線督戰。」

薛岳拳頭一握,面容肅然,顯然是已經有所決定。只見他斬釘截鐵︰「有旅長坐鎮,我們更有信心了。這一仗就由我團打先鋒,就是犧牲我們整個團,也要拿下言嶺關。」

因為和孫逸仙親近,所以張民達離職養病之時,由葉宜偉暫時代領第八旅旅長一職,統帥所部。

見薛岳面對如此困境,也依舊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能分清當前任務的主次,葉宜偉也滿意的點點頭︰「關鍵時刻,是得讓你這頭老虎打先鋒,多保重。」

得到葉宜偉的首肯,薛岳也不敢耽擱時間,馬上下去整頓軍務,組織明日的戰事。洪兆麟所部切入了東路討賊軍的月復腰,這是一個大威脅,為了避免被粵軍切割成兩半,落入各自為戰的境地。

薛岳覺得必須要組織沖鋒敢死隊,奪回被佔領的本部陣地,將洪兆麟所率的粵軍擊退,使得本陣大軍能夠收尾兩連,串成一片。

之所以要和葉宜偉商量,主要是因為組織沖鋒敢死隊必須選出軍中的壯勇之士,還要集中輕機槍和沖鋒槍,以強大的火力突破敵陣。這種調度,不經過葉宜偉的首肯,幾乎是不可能的。

最關鍵是,這是一種職權的本分,薛岳不是一個莽撞的人,當然明白其中的分寸。

當晚,就再葉宜偉的陪同之下,由薛岳出面,組織全旅,宣布明日的作戰計劃。僅僅是花費了3個小時,就完成了戰前準備和詳細的安排。就連葉宜偉也不得不感嘆,張民達的治軍才能,果然非同一般。

翌日,薛岳親率奮勇隊沖鋒,在賞銀和封官許諾的刺激下,敢死隊成員個個奮勇,以一當十,經過一天一夜激烈戰斗,終于挫敵破關,奪回要地,取得言嶺關大捷,跟隨孫逸仙的粵軍官兵士氣大振。

而薛岳也因打贏這個硬仗,在軍中初露鋒芒,受到了上峰的關注。

而與此同時,廣州的局勢也因為陳炯明的離開而恐慌起來。

天海閣,帶著暖意的海風吹拂著沿岸的**,花紅柳綠,端的是景色宜人。

只可惜,正襟危坐在沙發上的幾人都沒有心情去欣賞早春的美景。

「如今的局勢,越來越麻煩了,陳炯明這人,的確是個能力,但是再這種爭斗上,竟然如此沒有擔當」

說話的是黃紹廣,他現在已經不是財政部的執事了,因為古文會的內部架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個暫且不提,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討論當前的局面該如何應對。

「唉,總司令並非沒有擔當,退往惠州,軍事上的防守因素是一個原因,但最重要的考慮是力保廣州不被戰火摧殘。」

陳澤和陳炯明相交已久,自然了解對方的為人,雖然面帶憂色,但在替陳炯明辯解的時候,卻也是態度堅決。

對于此事,黃紹廣也不爭辯,而是望向了坐在主座上的鐘泱,這種事情,最終還是需要他來定奪。

面對著眾人的探詢之意,鐘泱依舊是鎮定沉凝,面不改色︰「陳炯明不願意再軍事上拼命,這幾乎是必然的事情。廣州地勢平坦,又靠著海岸,不利于防守。為了不讓孫逸仙的軍艦再次轟擊民宅,他撤往惠州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惠州多有丘陵,山脈起伏連綿,多有天險。但是防守,足以擋住東路討賊軍的兵鋒,配合著外圍環伺的林虎所部,也使得粵軍多了幾分勝算。

但更為重要的,卻是要避免廣州陷于戰火。可要知道,東南諸省,廣東最富,廣東諸地,廣州為最。但是一個西關,就幾乎佔據了東南的大部分商業份額,其財富之驚人,難以計數。這樣一個千古名稱,陳炯明當然不忍毀傷。

這些信息,都是由情報部收集得來,經過參謀部的分析,才拿來這里讓諸人查閱。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秘密,所以鐘泱並不避諱。

其實在這里開會的,也只有古月軍、周華、陳澤、黃紹廣以及鐘泱他自己了。其余的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根本沒時間來這里開會。

在鐘泱的示意下,周華也理了理思路,冷聲而談︰「自鄧鏗死後,粵軍最能戰者,首屬林虎。此人原本出身桂系,但是因為性格的緣故,不受上峰所喜,如今再陳炯明手下效力。根據情報來看,是一個值得我們爭取的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