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一百三十三章 建軍計劃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一百三十三章建軍計劃(二更)

「神聖不朽的黨員」是一群以「」為名義,實際上卻是一群遵照孫逸仙命令而不擇手段排除異己的黨徒。是一支在蘇俄紅門幫助下成立的由孫逸仙來領導的憲兵武裝力量,專門以恐怖的手段對待組織內外的敵人。

因為還在籌建之中,所以並沒有大肆的宣揚出去,外界更沒有受到任何有關這個組織的信息。但毫無疑問,從德科伯口中吐露出來的這個信息,可信度相當之高。在周華的解釋下,鐘泱也明白了這個組織存在的真意。

孫逸仙一生有女乃便是娘,當年和日本簽定中日盟約,拿著日本「友人」的資助奮力地上躥下跳,組織漢奸軍背依日本的勢力,侵佔中國在山東的基地以及進攻中隊。之後更是簽定了中日盟約,幾乎是打算全面把中國變為日本傀儡國。名義上說得倒是漂亮,日本全面幫助中國實行「改革」,至于這個「改革」的內容,就很值得推敲了。

滅亡中國的21條,袁世凱這麼肆無忌憚的頭號大軍閥,在他領導下的北京政府尚且不願意接受這種苛刻的條款。可是袁不接受有人接受啊,孫逸仙全部答應了下來,甚至還變本加厲。承諾滿洲是日本的利益圈,這種條約可是白字黑字的簽了下來的。

但很幸運,他這麼瞎折騰最後還是沒能成功,落得惶惶如喪家之犬這個結局。到了現在,卻又勾搭上了蘇俄,以出賣蒙古引進紅門主義的方式來獲取蘇俄的支持,這個所謂「神聖不朽的黨員」組織,明顯就是參照著蘇俄的政治部。

其實根據鐘泱通過各方渠道收集來的信息,此時的蘇俄看中的不是孫逸仙,而是吳佩孚和陳炯明,只不過這兩人都認為紅門主義赤色勢力將要禍害中國,以不適合中國體制為理由拒絕了蘇俄的幫助,這才讓蘇俄紅門看中了主動迎上來的孫逸仙了。

孫逸仙可從來是不什麼民主和共和之父,他一生都在為實現自己的野心而不懈努力著,並且從來不擇手段。他是中國的列寧,近代版本的石敬唐和吳三桂。他的極左思想類似于紅門主義,雖然程度還沒那麼高。他和民主共和沒有半點關系,他是中國蘇俄赤化體制下的黨國之父,之父。事實上從同盟會開始,他就開始為打造一個領袖極權的國家而不折手段,不惜出賣任何國家和民族利益,什麼都在所不惜。

事實上孫逸仙從民國初年開始從來就沒有嘗試過民主共和的方式建過國過,所謂臨時大總統是湖北浙江方政治斗爭,暫時扶上去的結果。辛亥的成功和孫逸仙更是沒有任何關系。那些都是地方立憲派和保皇派的功績,黨的勢力是陳其美殺光光復會篡奪的。

就連被迫退讓總統之位給袁,也是同盟會內部四分五裂的結果,而不是什麼孫逸仙出于民主共和去退讓的結果。這是他無可奈何的選擇,也是他在出賣蒙古東北獲取日本扶持沒有成功後被迫的選擇。宋教仁究竟是孫逸仙殺的還是袁殺的都大成疑問,孫逸仙在民初從來就沒有扮演過什麼老實的角色,而是一貫的暗殺破壞,試圖武力推翻所有的民主政府。

所幸袁大頭死得早,不然還要繼續為許多孫逸仙干的壞事背黑鍋。至于那些在袁死之後被刺殺的政要人物,通常也是由孫逸仙的對手頂罪。不得不感嘆啊,有孫逸仙的地方就有海量刺殺案件,這些黨認定的「凶手」和「主謀」在對待其他人的時候卻從來沒有用過刺殺這種不入流的方法,實在是不得不讓人感慨歷史的巧合。

鐘泱清楚的知道,孫逸仙所謂的國家,就是他做領袖的國家。只要這個領袖不是他,政權不是由他來進行,那麼其他方式,哪怕再民主再共和,他也一律要推翻。為達到這個目的,他是一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都可以出賣的。

正是因為明白,所以他才讓周華是可取注意黨的動向。這一次有組織的恐怖襲擊,絕對不止是嚇唬嚇唬陳炯明的省政府那麼簡單。

看完了整份供詞,鐘泱的心情卻也好不起來︰「沒有其他更多的情報了嗎?」他所擔心的不是還呆在廣州市內的殘余分子,而是當前廣州的周邊局勢。只要孫逸仙那一撮人還沒死,新麻煩肯定是會不斷的到來。

「已經使用了自白劑,暫時問不出更多的東西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第六研究所的工作了。」周華也顯得很無奈,情報部門的工作效率還是無法滿足古文會的整體需要,不過事情總要一步一步來,一個剛成立了不到2年的組織,由現在的成就就已經很不錯了。

「密切注意孫逸仙和黨的舉動,尤其是盯著蘇俄和日本」對于當前的態勢,廣東簡直可以說是危若累卵,鐘泱的根基就在這里,由不得他不小心應對。

「是,我這就去辦。」周華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自是不敢懈怠。得到了鐘泱的明確指示,他也應聲而退,回到情報總部處理具體事務去了。

看著周華離開的背影,鐘泱也搖頭嘆息,此人的才干是有的,但心性不定。在他剛進屋子里的時候,鐘泱便從周華的眼楮讀出了陰暗和郁憤的負面情緒。倒不是對組織有所怨恨,而是因為接觸太多黑暗的陰影,到現在更是深受那種氣息的影響。

鐘泱可不希望一個得力的助手變成一只瘋狂地野獸,所以也在思考著如何去解決這種心理方面的問題。西方的心理學無疑是不合適的,東方的玄學到還值得一試,鐘泱打定了在情報組織內部開展玄學補習班的決定。

古文會需要的是一群冷靜而懂得控制情緒的情報工作者,而不是一群在陰影中被惡念所吞噬的的暴徒。

不過目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開辦正式的軍校,以應付越來越龐大的軍事組織架構。因為緊張的局勢隨著孫逸仙的離開而暫時平復了下來,南沙民團也取消了緊急征召令,許多無志于參軍的工人都離開了民團,返回了工廠。

但南沙民團的人數並沒有減少,反而是擴張到了2萬人,不過戰斗力下降確實是真的。因為新加入的隊伍人數達到了一萬三千余人,原本的南沙民團,大多數的工人職業者都無意從事軍職。

主要的原因在于工人的工資並不低,當兵所領到的薪水沒並有絕對的吸引力。基本上原來的一萬二千人只留下了七千人不到,而且這其中有許多原本就是鎮衛隊的成員。新加入的人,大多是出身于農民階級,以及上次亂局之中招降的民軍。他們這些人普遍的素質不高,無法勝任大多數的軍事訓練。

甚至于識字教育和紀律培養,都要從頭做起。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因為原本的困苦生活,他們在意志上比工人階級要好,也更容易被煽動和驅使。

南沙地區的工人因為工資是有最低薪酬標準的,所以工廠和企業也不能過分的壓低工人的薪酬。凡是和天宇集團合作的生產商,在這方面都必須遵照天宇集團的要求,在合理的範圍內提高工人的薪資水平。

但也正因為如此,許多人並不願意去當兵,相比于工人這個環境穩定的職業,參軍的風險太高了。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他們是不會有人願意去做的。指望他們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不現實的,所以鐘泱才會把征召士兵的對象投在了農民階級身上。

一個人的生活越是困苦越是不堪,他就越敢去拼搏,因為他已經沒有可以失去的東西了。只要再配之以合適的思想洗腦,完全可以把這種不怕死的信念轉換成不要命的戰斗意志。

至于那些俘虜過來的民軍,只要把當中的骨干提取出來,剩下的那些被煽動的暴民也是可以實行改造的。無非就是看整個南沙民團的組織體系在利益分配方式上對他們有沒有吸引力罷了,鐘泱和古文會,在這方面都有著自信。

但首先的,就是必須先建立一所專門的軍校,借以培養大量合格的軍官階層,不一定非要要出元帥級別的軍事天才。但是一個系統化理論化的軍事人才搖籃,是軍隊正規化發展的必須,隨著軍隊體系結構的不斷擴充,合格的士官階層需求越來越旺盛了。

而原本的玄鐵保安公司以及南沙民團組織部,都難以勝任這樣的工作,南沙軍校的設立已然到了不可再拖的程度。

這不但只是王立文的建議,更是整個古文會所需要建立的一套軍隊架構。陳炯明在治軍方面,仍舊沒有月兌離舊時代的藩籬,依靠將領的個人魅力來塑造軍心,使得粵軍的好與壞完全寄托在了主將一人的身上。鄧鏗的確是很有才能,把粵軍第一軍建成了鐵軍,戰斗力為人稱頌。

但問題也很突出,主將的安危對軍心影響太大,無法適應多變的戰爭節奏。想當日,鄧鏗被刺,陳炯明居然無法指揮軍隊,以至于不得不退守梧州,將大好的廣東讓給了黨。這種情況,是鐘泱無論如何也要避免的。

這種舊時代體制的軍事組織,根本難以勝任保衛古文會的任務。鐘泱想要真正的立足中國南方,必須要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軍隊。士氣高昂,組織嚴密,無懼犧牲,冷酷無情,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毫不猶豫的服從命令。即使高級軍官陣亡了,下一級的軍官也可以迅速頂上,不至于因為將領的陣亡而導致軍心浮動的情況出現。

成立南沙軍校,是天宇集團建軍計劃最重要的一環,趁著和粵軍合作的蜜月期,正好做這樣的一件事。當然,因為陳澤本人並沒有什麼政治名望,所以想要靠這樣一所私人承辦的軍事院校來吸引中國的青年天才們,是很不現實的。

想要招收到十分出色的軍事人才的確很難,但鐘泱卻絲毫不在意。古文會所一直在努力的,就是建立一個個合理而又穩固的體系。正確的體系本身就有著篩選和培養的功能,擁有的是一種整體的統合力量。

這樣一種體系的整合,對于頂尖人才的需求卻並不迫切。當代的軍事問題,原本就不似古代那樣帶有太多的運氣成分。工業之後的戰爭,更看重彼此間的整體實力,包括了工業產能和社會分配模式。

至于戰爭,也開始著重于士兵培訓、裝備性能、作戰意志、後勤補給等等許多細致而又繁瑣的層面。軍校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大批量的培養出各個方面的軍事管理人才,以供戰爭的消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