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一百三十章 廉價武器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一百三十章廉價武器(二更)

湯姆遜沖鋒槍的威力的確是猛,但是造價和花費也相當的驚人,技術上的事情陳炯明的確不太懂,但就憑著其中的幾項關鍵性參數,就已經知道這種武器大規模列裝是很不現實的,至少現在來說是很不現實的。

面對著過于昂貴的「美食」,陳炯明也不得不搖頭嘆息著︰「這機關槍是好東西,可我們玩不起啊。粵軍的日常花費原本就已經讓財政部捉襟見肘,如果再采購這一款武器,實在是力有不逮啊。」

滿臉的遺憾神色,陳炯明的雙目依舊是緊緊的盯著眼前的湯姆遜沖鋒槍,神色中依依不舍。陳澤自然也是了解的,這種武器實在不是很符合粵軍的需要,不單只是財政上的原因,也和當時的生產力限制有關。

對于工藝和成本上的顧慮,古文會的槍支設計部門自然也是明白的,德國在這方面的研究也很在意。本質上德國也是個資源匱乏的內陸國家,降低武器生產成本一直是軍方的采購傳統。深受這種作風的影響,德國的武器研究人員通常也會在武器簡化生產方面做著大量的研究,以備不時之需。

而這次在鐘泱的要求下,雙方也正是開展研究,力求設計一款最簡單而又能比較使用的單兵速射武器。其中更是把目光盯準了此次戰斗中在總統府衛隊手中大放異彩的湯姆遜M1922型沖鋒槍。

研究工作並不困難,在一番努力下,一支簡單到奇葩的沖鋒槍就此誕生。德國研究人員把它稱為EMP22,而進行武器試驗的玄鐵保安隊員卻親切的戲稱它為「小三管」。這一款原本要到1943年之後才面試的「EMP44」,卻在粵軍的實際需求下提前誕生,投入到了中國戰場之中。

見陳炯明一臉郁郁不樂,陳澤卻是自信而從容的把隨從叫來,接過了遞來的皮箱,放在了橡木桌子上︰「總司令,我們集團下屬的武器研發部門針對粵軍的財政問題,設計了一款沖鋒槍,這是樣品,請您過目。」

「哦,這我倒要看看。」放下了手中的湯姆遜,陳炯明也是一臉的好奇,陳澤的天宇集團,他一直都是很佩服的。廣州兵工廠在陳永善的主持下,尚且解決不了的問題,陳澤幾乎全都解決了。現在整個粵軍的軍火供應體系,已經到了一旦離開天宇集團便無法運轉的地步,天宇集團在事實上已經控制了石井兵工廠的生產和研究。

「湯姆遜之所以貴,就在于它的加工工藝以切削為主,不但結構復雜而且成本高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這一款EMP22的所有零件,全都采用了沖壓制件技術。不但成本低廉,而且便于生產,日產量能達到240支以上。」

「成本是多少?」

從箱子里拿出了看起來像是三根管子拼湊在一起的粗劣產品,陳炯明似乎並不太滿意這款丑陋的單兵武器,至少看它的樣子就眉頭直皺。

「不到10元,如果大規模生產的話,還能更便宜。」沖壓制件的機器天宇集團現在自己就能夠生產了,甚至不需要依賴鐘泱的智能工廠,這也是陳澤此時如此自信的原因。他相信,這一款價格低廉的武器,一定會被粵軍采用的。

果不其然,得知了這款槍械的價格竟然低廉到了這種地步,陳炯明也不得不為此而動容︰「哦,竟如此便宜?性能可靠嘛?還有射速怎麼樣?」雖然不喜歡這款槍的外貌,但陳炯明也是個務實的上位者,才不會因為這種無聊的理由而放棄一款合適的武器。

正因為大感興趣,他才向陳澤不停地問起了整款沖鋒槍的各項參數以及最重要的彈藥消耗量問題。而陳澤也都從容地一一做出了回答︰「因為考慮到了子彈的消耗量問題,我們把EMP22的射速降低到了每分鐘480發,而且因為成本的緣故,子彈的初速也不高,只有365米每秒。唯一的優點就是便宜,生產簡單,可以大量裝配。」

「缺陷呢?」

撫模了一下粗糙的槍身,沖壓出來的預制件顯得有些「粗制濫造」,至少和湯姆遜那帥氣的外表沒法比。那在身上試了一下瞄準和射擊等動作,陳炯明也先是體驗一下這款沖鋒槍的實際操作感。

「因為射速降低了,所以整體的火力強度也下降了。而且武器的彈道也不好,超過80米基本上就很不穩定了,推薦在50米內進行射擊。」

陳澤談到的這些缺陷,陳炯明卻是早就猜到了,便宜的東西,當然沒有那麼好用。可是功能雖然不理想,但它實惠啊質量不行,可以用數量取勝啊。反正沖鋒槍的射程再遠,也沒有步槍可靠,既然如此,那就不如成立專門負責進行巷戰的沖鋒槍小隊。

有了這款價格低廉的武器,這樣的列裝也並不困難啊。帶著這樣的心態,陳炯明也把陳永善這個技術員給找來了,三個人一起聊起了關于生產和列裝的問題。在此之前,還必須先進行小規模的配裝實驗,才能決定最終的結果是什麼。

通過陳澤的介紹,陳永善也明白了EMP22此槍在結構和工藝上是很有特色的。為了降低成本,基本上大多采用了幾種簡化生產工藝。比如說槍體的機匣、槍管套和槍托部件是一根金屬管。

肩托也是用一根短金屬管焊在長管下方的,槍托管內裝有一個固定復進簧的螺帽。而握把更是直接把一根短管焊接在機匣下方,彈匣倉和扳機護圈鉚接在機匣上。因為采用的是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和開膛式擊發方式,所以只能連發射擊,沒有單發點射能力。

瞄具是片狀準星,一個V形缺口照門,L形翻轉表尺,表尺射程刻錄著80∼200m,表尺分劃40m。此槍全長0.62米,槍管長0.23米,全槍質量3.97千克。配備的彈夾是32發直形彈匣供彈,發射天宇集團自主研制的9mm制式手槍彈。

整款槍可以說除了成本之外一無是處,可現在的粵軍除了成本,已經很難再考慮其他的了。設計了這一款怪胎的聯合小組,純粹是把這一款武器當成了玩笑之作,殊不知,這個「玩笑」在後來的中國戰場上,刮起了一陣武器簡化的浪潮。就連海對面那個窮得要靠女人來養活軍隊的島國,也開始了對這款武器的仿制。

無他,富國有富國的武器,窮國也有窮國的玩具。武器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尤其是和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掛鉤。

現在的陳澤也許還不知道,他向陳炯明呈遞的這一份《低成本武器研究計劃》會對整個東亞地區的戰爭態勢帶來了怎樣的巨大影響。就現在而言,這一份計劃僅僅是為了解決粵軍的軍費窘境而存在的普通綱要罷了。

這個計劃,是由陳澤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加深和粵軍的合作交流。從一開始,天宇集團在與粵軍合資重建石井兵工廠的時候,陳澤就有了類似的想法。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他越來越感到了粵軍在武器系統上的混亂以及對進口的依賴。

這也是陳炯明屢遭迫害,卻仍舊不敢得罪孫逸仙,更不敢全面清楚南方黑幫勢力的主要原因。軍火的走私需要依靠這些地下勢力的幫忙,陳永善自己雖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可問題在于他的獨立難支。省政府始終未能建立一個完整的研究團隊,以及相應的軍火生產能力。

平時的武器都是以仿造外國的同類產品為主,其中以步槍和子彈為主,手榴彈也有不少。但是大口徑的火炮卻是造不出來了,更不用說自主研發了,根本沒有相應的人力資源和技術工藝作為支撐。

如果不是後來天宇集團的加入,石井兵工廠根本無法像如今這樣輝煌。陳澤的想法就是依據了這個情況,運用鐘泱建立起來的科研體系,去研究一些廉價但相對實用的東西。質量不需要多好,但是產量要盡量大,成本要盡量低。

只要滿足了這些條件,粵軍對于天宇集團的軍火供給就更是依賴了。一個大規模的私人武器研究產業的建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將為天宇科技帶來無限多的優勢,這是陳澤所樂于見到的。而鐘泱也對這份計劃表示了認可,並且還給予了大量的幫助。

整份計劃最關鍵的地方,就在于廉價化武器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必須依賴天宇集團所提供的支持才能順利進行。沖壓工藝所需要的機床和各種配套的機器是天宇集團生產的,能夠熟練操作工具的技術工人是天宇集團資助的學校培養的,無論是能夠維修機器的技師還是擁有研發能力的學者,全都出自天宇集團的門下。

只要計劃不斷的推行下去,陳炯明就會發現他根本是依托在天宇集團身上,而不是相反。只要他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主義者,他就不會在意這些。不過這個計劃一旦開始,即使他注意到了,也只能無可奈何。

工業時代的力量,不是某一個人可以阻擋的,即使這個人掌握著軍隊也一樣。士兵身上的吃穿用度,所使用的武器和彈藥,全都要依靠工業生產。可以這麼說,沒有自己的產業鏈條,這個勢力就是沒有錢途的。

這也是一次試探,是陳澤在試探著,陳炯明,看看對方到底會不會同意這樣一份軍用物品商業化生產的計劃書。官辦的企業,即使是推崇法治理念的陳炯明,也難以避免出現吃拿卡要的官僚主義作風問題。

「你們看,這是我們公司提出的合作意向。」見兩人都在沉思,陳澤又遞上了一份合作協議草稿。

「商業上的合作我認為是沒有問題的,現在的關鍵在于輿論導向。」陳炯明也知道粵軍的問題,舊時代的痕跡依舊難以完全清除,只不過在程度上因為陳炯明自身的緣故控制得比較好罷了。

軍事武器裝備的商業化的生產和采購,最明顯的好處就是降低成本和獲得比較合格的產品。因為政府只負責提供意見和要求,以及最後的拍板權,而其他的責任則完全有私人企業承擔。彼此之間的義務和權利明確,效率和結果自然就會比較理想。

但這管理的問題,也是必須要考慮的。私人企業涉足軍事生產,這在中國還並不能被社會所承認。所以這個難題是陳炯明還在顧慮主要原因,但陳澤的計劃書也的確很吸引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