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一百二十五章 赤化開始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一百二十五章赤化開始(三更)

孫中山離粵的消息傳出後,廣州市民大感快慰。半閉門的商店,立刻全行開業。十日晚,全市放爆竹,竟有人燒香謝天地,慶祝和平的降臨

看著熙熙嚷嚷的街頭,人潮洶涌亢奮,鐘泱也是一陣感慨。而站在一旁的陳澤,卻是露出了真心的笑語︰「怎麼樣,是不是很失望。」

當然,陳澤的這番話也只是開玩笑,並非是真的指責鐘泱。在此之前,鐘泱力主要和孫逸仙達成協議,這一點讓傾向于陳炯明的陳澤一直是心有芥蒂。

「和平並沒有真正的到來,我所擔心的,正是葉舉的放虎歸山。不過其實也無所謂,有山的地方,總會有老虎的。」搖了搖頭,鐘泱並沒有辯駁陳澤的話語,而是搖了搖頭,自顧自地離開了人潮。

孫逸仙灰溜溜的離開了廣州,但那些被鼓動起來的「民軍」卻留了下來,為禍鄉里。所以粵軍也沒有什麼修整的時間,而是要忙于四處撲滅這些野火。

但無論陳炯明所建立的省政府如何努力,北伐軍在這里留下的傷痕,都不會輕易消散。孫逸仙是暫時撤走了,但也留下了一大堆的爛攤子。軍政府發行的軍票成了廢紙,官方貨幣貶值嚴重,政府在民間幾乎失去了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信譽。

作為一省之最高長官,對于這樣一個百廢待興的故鄉,陳炯明也唯有哀嘆吾民之不幸。幸好廣東的商團總會對幫助粵軍維持地方治安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商團武裝更是配合著粵軍的各個營連對負隅頑抗的「民軍」進行了圍剿和收編。

而粵海商業協會與天宇集團,則帶頭聯合了廣州市內大多數的商家,為了廣州地區的重建籌集資金,出錢出力積極參與其中。從越南采購回來的的大批糧食也起到了平抑物價的作用,陳澤的名聲在整個廣東一時無兩。

「炮轟總統府」事件發生後,陳炯明等到孫逸仙離開廣州後六天的八月十五日,才由惠州返回廣州。九月底,陳在兩廣的地位已極大增強,即開始進行組織西南聯盟,重覓西南團結。據官方的報告,這聯盟是包括雲南的唐繼堯,貴州的袁祖銘,和湖南的趙恆惕,而以唐紹儀為首長的聯省政府。

在九月五日,陳炯明告訴廣州美國領事,言辭懇切︰「袁世凱,段祺瑞,孫逸仙,和現在的吳佩孚,都想以武力統一中國。這是錯誤的辦法,正確的辦法,應以法律來統一中國。換言之,制定一部好憲法,而頒布實行之。」

只可惜,孫逸仙于1921年五月,一心只想就任非常大總統,以「護法者」身份而卻自行毀法,他的恃意孤行,嚴重破壞了西南的團結。接著更是率師北伐,以「改道攻贛」的借口回師對付陳炯明,引致了整個事件的爆發。

至此,中國失去了原本還有一絲希望的和平統一道路。在此之後,所有的爭端基本都是以武力作為解決途徑。直到大家都奄奄一息的時刻,日本全面侵華,祖國大地烽煙四起,生靈涂炭。

??????

「進洋,你本不必如此。」胡漢民看著眼前這個還帶著自信和微笑的年輕人,便是內心快慰。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值此落難之際,才看出了原本只是一個商人出身的劉進洋竟也對黨不離不棄,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你和鐘泱的關系怎麼樣了?」鐘泱此時已經,更是公開宣稱和北伐軍再無瓜葛。按照黨規,這種行為是忤逆黨魁,背叛的行為。

不過此時的孫逸仙,已經沒有余力去追殺鐘泱這種「小人物」了。再者說了,在這個時候的人可不只鐘泱一個,而是許多對孫逸仙做法已經感到了失望的黨人。而作為劉進洋的上司兼好友,胡漢民對于這件事情本身還是很關心的。

「唉,還能怎麼樣。昔日先生與競存親若手足,如今不也以仇寇相視。我與泱,雖說還是朋友,但理念終究是南轅北轍。」仿佛是真摯的感情流露,劉進洋也是百般嘆息。

這原本就是計劃中的事情,劉進洋按照這設計好的劇本,全身心的投靠到了胡漢民的羽翼之下。不但如此,還和姜瑞元等黨的要員結識,慢慢地開始編織一張不斷擴大的人脈網絡。

胡漢民不疑有他,而是把劉進洋當成了可以推心置月復的親信︰「那你在廣州城內的產業怎麼辦?」劉進洋的興華社,還是很有經濟實力的,胡漢民並不希望失去這個金礦。現在的北伐軍,經濟情況已經很拮據了。

這話語間隱含的意思,劉進洋那里會听不出來,對于此事,他也早就做好了準備。面對著胡漢民的擔憂和顧慮,他倒是顯得很豁達自信︰「先生何必憂慮,我只是一介商人,又並非黨人,省政府沒有借口處置我。再加上,興華社依舊和天興集團有著許多生意上的往來,陳澤是斷然不會允許陳炯明對我下手的。」

在這個時代,這種情況也不算什麼,胡漢民也是知道一些陳澤和劉進洋之間的關系的。甚至可以說,這兩人是純粹的商人,不會因為政治而破壞彼此之間的商業合作。至于站位問題,劉進洋一直以來都堅定的站在黨孫系這邊,出錢出力甚多。胡漢民更沒有懷疑的理由了。

其實黨內部也經常有這種表面上大打出手,背後依舊是勾勾搭搭的事情,只要有合作前景和共同的利益立場,這種細節問題一般都是懶得理會。最重要的,還是劉進洋用無數的政治獻金「證明」了他本人對的「熱誠」。對于這樣一個搖錢樹,自然是要好好對待的,至少不會無聊到干涉對方的私人感情。

此次跟隨,劉進洋不僅拿來了100萬元的資金,還帶來了北伐軍最急需的軍火。有3000桿步槍和80萬發子彈,更有兩門全新的野戰榴彈炮。孫逸仙為此還想要在眾人面前大大地表揚他一番,不過出于低調的原則,劉進洋謙虛的推辭了。理由是不希望太張揚,以免以後不好在廣州商界繼續活動。

這些話孫逸仙也是明白的,之前的那一通炮轟,讓廣州的各大商團是恨透了自己。劉進洋肯送這麼多黨急需的金錢和物資過來,已經算得上是精忠為黨了。

並且孫逸仙也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繼續潛伏在廣州城里替他辦事,在他的眼中,劉進洋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一直行事低調,故而外界並不太熟悉劉進洋這個人,再加上他和陳澤、鐘泱之間的關系,還是可以一用的。

孫逸仙這個清末民初最出名的常敗將軍,經常以在關鍵時刻犯渾而著名于世。幾十年來,凡是和他沾邊的事件黨幾無勝績。基本上他的一生,就是從一個失敗走向另一個失敗,不過到最後,他卻成為了所有此時代的中國政客之中最成功的一個人。

可是這個成功,卻是來源在于他率先在中國搞起了赤化,仿照蘇聯建起一黨專政的制度。這種制度極大的凝聚了體系內部的各種資源和思想,迸發出了遠超同時代其他軍閥的強勁力量,最終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取得了天下。

但是這種成功,對于我們的百姓和我們的民族而言,卻是一種莫大的災難。自建奴政權滅亡之後,高壓統治再一次降到了中華民族的身上,成為了難以清除的精神枷鎖。而這一切的開端,就在于孫逸仙的這次失敗。

孫逸仙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上海,開始了新一輪的思考,在一次次失敗面前,孫逸仙也不得不仔細地開始一番新的思考了。

就在這個時候,孫逸仙他想起了半年多前,也就是1921年12月的時候。他在桂林和馬林的會面,對方參加了中國紅門一大的紅門國際代表。馬林在參加完紅門一大後不久,就在紅門成員張太雷的陪同下南往桂林,與正在這里組織北伐的孫逸仙會面。

當時他就已經向孫逸仙介紹了布爾什維克和俄國的情況,使孫逸仙對社民主義這個概念有了感性認識,並且知道了中國有了一個推崇嘛咳死主義的組織——紅門。之所以在這個時候,他開始想到俄國,想到布爾什維克,是因為他終于認識到了自己之前的「誤區」。

從同盟會、黨、中華黨一直到現在的中國黨,孫逸仙可謂不遺余力,也弄出了很大的聲響,可是卻始終無法擺月兌和各路軍閥相互利用的窘境。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孫逸仙那套「三民主義」學說,普通老百姓根本听不懂,而偉大的「國父」也懶的跟他們宣講,區區草民,支持與否有什麼所謂?

而孫逸仙的支持者們對其主張也是一知半解,因為這套「主義」本來就不夠系統與完善,東拼西湊道听途說而來,與同一時期在中國開始傳播的嘛咳死主義相比,顯的十分幼稚,他自己還在不斷修正之中,當然也就別指望別人真的明白了。

孫逸仙那套「民主」說辭根本無法贏得百姓的支持,而軍閥們支持與否也基本與民主無關,如此打打殺殺,焉能不敗。而且,軍事上的力量也是一大敗筆,堂堂一個總統府,主要戰力竟然是依靠招募土匪和幫派打手。

原本被寄予了厚望的民軍,在粵軍主力面前暴露出了自身戰斗力無限低下這個大問題。勝利的時候還好,洗劫民眾也很賣力,一到勢均力敵的鏖戰或者是處于劣勢的時候,必定是潰敗收場。簡直是讓孫逸仙等人丟盡了臉面,要不是還有海軍保護,自己早就被人捆起來了。

這一次的失敗,對于孫逸仙的觸動尤其大。在以前,他還可以找借口說自己是因為沒實力所以失敗。可是這一次,他帶著3萬多的北伐大軍,卻被區區一個葉舉領著一萬五千余人打得落花流水。

也正因為如此,孫逸仙就開始明白,建立正規的高素質軍事隊伍是多麼的重要。依靠那些臨時征募而來的烏合之眾,是絕然無法與別的軍閥勢力對抗的。他的目光,看向了不懷好意的蘇俄,雙方的勾勾搭搭也算是正式開始了。

至于蘇俄,也樂于改善自己的國際周邊環境,想要在中國扶植起一個听話的小弟來。其中,更有著猶太人的身影。歷史就在著重重黑幕的掩蓋下,邁起了沉重的步伐。

赤紅色的恐怖和罪惡,開始在這一片古老而神聖的土地上肆虐,悠久的文明,將在這一刻開始崩塌。所幸,南方還有著一群致力于拯救我族思想的後裔。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