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一百二十三章 姜瑞元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一百二十三章姜瑞元(一更)

上海巴黎新村的一所中式寓所內,舊時代的燈光顯得有些昏暗,微微泛黃的亮色,映照在精美的紅木家具上。兩道細長的影子,拖倒在地上,拉伸到了很遠的地方。

「瑞元兄,小弟此次前來,也是想看看你的意思。」先是為面前的俊朗男子倒了一杯燒酒,然後便試探著說道。听這語氣聲調,赫然就是興華社的社長劉進洋

「唉,先生不听我之言,徒呼奈何?」

這個先生,指的是孫逸仙。

這個帥氣的男子就是姜瑞元,能與孫逸仙稱兄道弟的人物,對于時局的判斷,有著精準的目光和理智的分析。他今年三十幾許,生性風流,揮金如土。更是于上一年,剛娶了一位15歲的美嬌娘為妻。

渾身上下散發著果敢和英武的氣質,豐朗俊逸的白臉,確可以用面如觀玉來形容。雙眸是明亮的丹鳳眼,鼻子直挺,薄厚適中的嘴角微微上翹。整體的氣質卻是很陽剛正氣,有股子傲然,堅毅,神情氣度可以用壯志凌雲來形容。

總之,眼前的姜瑞元可真的是一等一的美男。自小就熟讀經書的他,長相氣質都很有東方的古典韻味。就像古代時的駙馬,犀利的鳳眼,入鬢的劍眉,確是東方男人長相的精品,,對于年輕的女性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但是對于劉進洋而言,關注的卻是此人的氣魄和才智。自從他加入了總統府的核心圈子之後,便通過各方關系結識了這名叫做姜瑞元的男子。稍一加接觸,更是為對方的心智和資材所感嘆,此人果如鐘泱所說,是超世之英杰

「瑞元兄何必苦惱?先生如今已是深陷困境,不如此,何以顯出一個人的忠心和才華呢?」劉進洋此言,對于一個領袖而言,無疑是誅心之語。但對于還處在下位者的姜瑞元來說,卻就是一番金玉良言了。

時值廣州亂局頻起,劉進洋自從開完了上一次的古文會核心會議之後,便帶著一行人高調的來到了上海。這次的行程,無論是孫逸仙,還是胡漢民,都是知曉的,也是同意了的。

事情的起因,還是在于此前的行動所故。早在當初,利用鄧鏗的死,魏邦平的中立,洪兆麟避居上海的明哲保身。孫逸仙達到了肢解陳炯明旗下粵軍大部的這一目的,使得對方孤立無援,只得退守惠州。

整個行動,北伐軍在孫逸仙的領導下有如神助。鄧鏗死後未及一周,北伐軍就完成了大部集合和統一行動,分工合作同心協力的夾攻廣州,打得陳炯明一個措手不及。

孫逸仙儼然孫武再世,諸葛重生,連消帶打,一舉迫使陳炯明下野,接著就是迫不及待的開始籌劃北伐事宜。就在這時,身為粵軍許崇智的屬下,擔任第二軍參謀長一職的姜瑞元,懇切地向孫逸仙進言道︰「且慢,此時不宜北伐,陳雖被解職,但對其部署依然有足夠的號召力,而我方將士也未必真心歸附,現在廣州城中的第一第二師尚未撤走,西江上游的陳軍實力尚存,此次行動,我方已佔盡先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不趁此機會一舉剿滅陳部,待他將廣西葉舉調回,則大勢已去,悔之晚矣。我認為,應該立即進攻石龍和惠州將陳炯明徹底打垮,然後回師將葉舉殲滅,將廣東真正變成咱們黨的地盤。」

這本是老成之言,既然已經不厚道了,索性就不厚道到底。絕不可給敵人緩過氣來的時間,痛打落水狗,落井下石,才是現在該做的。雖然在道德層面上,這樣做很不和諧,但從軍事和政治角度分析,這樣做卻是必須的。

可時而陰狠無度,時而優柔寡斷的孫逸仙在這里又犯了喜怒無常的老毛病。他琢磨了一下,認為不妥︰「我回廣東,人家沒攔沒阻,我撤人家職,人家欣然接受,我進廣州,人家主動撤出,這時候下手追殺,趕盡殺絕,公眾怎麼看我,輿論怎麼看我,我孫中山豈不和那些為爭個人地盤兒打打殺殺的軍閥毫無二致了嗎?我還北伐個什麼勁啊。」

可問題是,兩廣的民眾喜歡的都是陳炯明,本來北伐就已經不受人待見,還不憑著武力殺開一條血路,震懾敵人。難道現在才想到要去關心民眾的意見嗎?只可惜,在這里孫逸仙才是老大,他的話才算數。

最終,孫逸仙非但沒有采納姜瑞元的意見,反而派伍朝樞前往惠州迎接陳炯明回廣州,並且電請陳炯明以陸軍總長身份掛帥北伐。陳炯明回電倒是語氣恭順,但卻仍不肯掛帥北伐,對于請他回廣州履行陸軍總長職責,他只是向孫逸仙請假,但不再拒絕。

孫逸仙一看,又開始陶醉于他的「以德服人」這個「高招」了。他以為陳炯明只要不對北伐掣肘,也就沒必要怎麼著對方。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然後,孫逸仙開始指定肇、陽、羅、高、雷、欽、廉及梧州等地為陳軍防地,派葉舉以粵桂邊防督辦名義統率之,廣州由第三師駐防。陳系部將自是欣然領命。

至此,孫逸仙感覺後防已穩,糧草也已齊備,即令北伐軍集中韶關、南雄、仁化,改道江西北伐。北伐諸軍繞道不經廣州,自三水轉舟,直溯北江而上,經清遠而至韶關。所有北伐大軍自接到命令後,不及兩個星期就全部在韶關集中。

1922年的5月4日,孫逸仙偕同胡漢明、許崇智等由廣州前往韶關,趁直奉大戰之際,頒下北伐總攻擊令,奉系張作霖這次是聯合了皖系和孫逸仙要一起討伐直系的,只可惜這邊剛比劃了一下,就傳來了奉軍兵敗兵糧城的消息,張作霖那丫的跑回東北去了。

但孫逸仙此時兜里有錢,手里有兵,哪管你張作霖敗與不敗,繼續號令大家北進。北伐軍半個月時間相繼拿下南安、新城、崇義、信豐、虔南、龍南等縣,勢如破竹一般,孫逸仙沉浸在了勝利的憧憬之中。

一群得意洋洋的北伐軍將領中,只有一個人悶悶不樂,在發出了「婦人之仁」,「豎子不足與某」的感慨後,獨自去了上海。「不听老子言,吃虧在眼前,我不陪你們丟人現眼了。」抱著這樣的嘆息,這個眼光犀利的人物也曾電告陳炯明,但最後還是發現難受重用。最終獨自一人無奈地跑回了老家。

離開的人是姜瑞元,此時35歲,在孫系北伐軍陣營中屬于後起之秀,但正值壯年的他已經表現出了超越常人的政治敏感,之後形勢的發展,基本都印證了他的判斷。

到了5月8日,葉舉不听號令,率領其南寧兵五十余營進駐肇慶,直逼廣州。其實也算不上不听號令,人家葉同志的老大是陳炯明,本人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說出「你這個孫大炮」之類的話語,這樣的人又豈會听總統府的號令?

身在韶關的孫逸仙電令廣州衛戍司令第三師師長魏邦平,沒有北伐大本營的命令,任何部隊不許進駐廣州,這道命令幾同廢紙。魏邦平是中立男士,他身為一個專業的牆頭草,絕對是靠不住的。5月18日,葉舉部喊著「清君側」,「除宵小」的口號涌入廣州,而魏邦平未作任何抵抗,人家兩人本來就是一伙的,葉舉又人多勢眾,來勢洶洶。

陳炯明都沒能讓魏邦平替他賣命,你孫逸仙何德何能,能讓這顆牆頭草歸心?更可笑的是,20日葉舉等公開聯名致電孫中山,要求陳炯明官復原職,魏邦平這個大頭鬼也跟著在電報中署名。看到這情況,孫逸仙就算自視再高,也知道魏邦平這玩意兒不是個東西了。

面對轉瞬之間廣州易手的窘境,留守的黨要員汪精衛和馬君武急忙前往惠州面見陳炯明,討個說法,陳炯明當即表示︰「我為了黨誼和人格起見,絕對不會反對中山先生,對于部下行動亦必負完全責任。」汪馬二人將陳的態度報告給了孫孫逸仙。

這麼多部隊集聚廣州周圍,剎那間就弄的雞飛狗跳,人心惶惶,這還不算,葉舉部還每天跑財政部找財政部長廖仲愷鬧餉,為了北伐,總統府也的確是暗中克扣了不少。手里沒錢的廖仲愷不勝其擾,請孫逸仙暫時回廣州,鎮懾一下,否則這麼鬧下去,成何體統啊。胡漢民則力勸孫逸仙千萬不要回去︰「太危險了,如果陳炯明和你翻臉,後果不堪設想。」

孫逸仙考慮再三後認為,一來從匯報中陳的態度看,陳炯明不會撕破臉皮,二來他認為在陳不翻臉的情況下,憑借他大總統的身份,可以震懾一下無法無天的葉舉,如果能將事件暫時平息下去,則可保證北伐軍士氣不受影響,因此孫中山安排胡漢民留在韶關,自己帶親隨衛隊回返廣州。

回返廣州前,5月27日孫逸仙下令︰「陳炯明以陸軍總長辦理兩廣軍務,所有兩廣軍隊悉歸節制調遣」,這道命令實際是恢復陳炯明廣東司令的職務,意思很清楚︰我恢復你的權力了,你應該利用你的權力命令你的手下撤軍。

老早就憋了一肚子氣的陳炯明對這一任命不置可否,只是說︰「你放心,我已經讓葉退兵了。」可問題是,現在陳炯明根本就已經控制不住下面的軍隊了。北伐軍的做法,分明不是打臉,而是穿著鞋子往粵軍臉上踩,這事擱在誰身上能忍啊?

孫逸仙到廣州後,本想召見葉舉等高級軍官,請他們顧全大局,撤回防地,結果葉舉早在頭一天就已離開廣州去了石龍,留下一群中下級軍官。孫逸仙不是直屬的長官,根本就指派不動,急忙連發三封電報給在惠州的陳炯明,大發雷霆︰「這些兵大頭都是你的手下,你小子倒是過來好好管教一下嘛」

陳炯明卻很直接,回復說︰「我不回去,此時回去,豈不讓人誤解。」

孫逸仙可氣壞了,以己度人,他內心的想法就是︰「你丫的裝什麼好人,葉舉就是你調來的」可他也沒想過,自己讓廖仲愷截了石井兵工廠的軍火供給,還斷了糧餉,葉舉要是再不反,他的部下也會把他干掉起來造反了。

說起來,葉舉還算是很克制的了,對于屬下的約束也還算成功。要不然,孫逸仙根本就不可能活著離開廣州城。那幾萬北伐軍和什麼大本營游擊部隊之類的雜魚,能夠和身經百戰的粵軍主力對抗?即使是以後的黃埔系,也未必有這個口氣。

孫逸仙回到廣州十幾天,陳炯明、葉舉避而不見,城中混亂局面有增無減,可是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6月11日,徐世昌下台,黎元洪復任總統,老國會恢復了,這樣一來,使得孫中山這個大總統的合法性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北伐的唯一借口都沒了,陷入了名不正言不順的死地。

正因為諸事不順,心胸本就不寬的孫逸仙看著陳炯明就越是不順眼,還放出狠話要讓「陳家軍盡為泥粉」。其實從這里就看出來了,干大事而惜身,貪小利而忘義,不懂得審時度勢,透視人心,全在這個心懷野望的梟雄身上展露出來了。

原本這個時候該說些好話,大家和和氣氣的商量一番,探討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葉舉和陳炯明原本就不是喜歡搞事的人,況且這里是廣東,在自己的地盤上,他們是絕對不希望起戰亂的。可全部為孫逸仙的剛愎自用給毀了,你孫大炮這樣口出狂言,葉舉就是想和解,他的部下也不可能答應。

說野心,孫逸仙無疑是有的,但要真論本事,就未必了。從辛亥到現在,一次成功的經歷有沒有?孫逸仙簡直是民國史上最典型的長敗不勝,屢戰屢敗,如果不是屢敗屢戰的性格,加上蘇俄與日本的暗助,黨早就在這種「英明」的領導下灰飛湮滅了。

隨後的事情,就是互相之間的炮轟了。北伐的事業,南方的建設,都在這「大炮」轟鳴之下化為泡影。

真要論才干和心智,劉進洋更在意眼前的這位男子。眼光和才智,都是一時之英豪,而且也有著作為領導者的魅力所在。如果不是加入了古文會,在立場和態度上已經站著非常高的位置,說不定自己還真的會願意追隨于這樣一個領袖。

劉進洋這樣想著,臉上卻是淡然的微笑,時至今日,他也從鐘泱身上學來了一絲從容不迫的心態。雖說是來和姜瑞元進行初步的接觸,甚至是示好,但在本質上,他認為這只是一種投資。故而能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

但對于此時的姜瑞元來說,卻並非如此。他早年曾和一幫狐朋狗友在上海的金融市場里模爬滾打,風光過,也落魄過,見慣了世間的人情冷暖。而今正處于人生的有一次低谷,政治失意讓他有些意興闌珊。

劉進洋的前來,無疑是讓他重拾自信的一個開端。對方不僅帶來了大筆的政治獻金,還願意為自己提供消息,出謀獻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雪中送炭的舉動,獲得了自己極大的好感。

看著眼前這個自信而從容的年輕人,姜瑞元也仿佛想起了過去那個玩世不恭的自己。雖然兩人的性格完全不同,但在情懷上,卻也很是相近。正因為如此,姜瑞元對劉進洋的這一番舉動充滿了感激,也為日後兩人的友誼埋下了種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