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一百一十四章 籌辦銀行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一百一十四章籌辦銀行(求訂閱,求月票)

待史密斯離開之後,鐘泱才拆開了文件袋,查閱里面的具體內容。這是一份純英文的檔案,一個個整齊劃一的字母全是由打字機來完成的,肯定不是文件原本,里面的內容也值得推敲。

看完里面所記載的內容之後,鐘泱也覺得此事事關重大,必須找人前來商議。合適的人選暫時也只有古月軍和周華了,陳澤和劉進洋畢竟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和政治選擇,利益並非和自己完全一致。

而作為秘書長的古月軍以及情報主管的周華,立場卻是和鐘泱完全一致,他們兩個都必須依托于鐘泱才能存在和獲取權益。

在鐘泱的吩咐下,祖捷很快就通過電話找來了古月軍和周華兩人,就在鐘泱的書房里,一起商議著關于這份秘密合約的事情。

根據上面的記載,孫逸仙于日本人簽訂了一份以海南島等島為抵押的密約,密約里指定孫逸仙的酬償是足夠裝備兩師軍隊的軍器和彈藥,與五百萬日元。其中內容的第十五條中的規定更是關鍵所在,其大意如下︰所剩余的四百萬金日元,與三分之二的軍器和彈藥須等到南方政府能顯示出它的權力,而控制到一個省,如江西、湖南或福建才交付。此為何時,將由該日本公司決定。譬如,攻陷其中一省的省都後,即可全部交付。

換言之,孫中山在簽訂密約後,只拿了一百萬金日元和足夠裝備一旅多的軍器和彈藥。攻陷南昌後,北伐軍的餉械才可能大大的增加。

古月軍和周華也看過了報告之後,不得不倒吸一口涼氣。賣國也要賣個好價錢啊,五百萬就把海南島賣了,而且還不是一次性付清。早知道有這種好事,古文會就出錢買下海南島算了。

先是觀察了一下兩人的神情,鐘泱這才鄭重其事的說道︰「情報的可靠性還需要檢驗,我想先听听你們的意見。」

「應該不可能,雖然早前也有北京那邊的海南籍民眾就此事向廣州軍政府提出了強烈的抗議,但陳炯明不也是出來闢謠了嗎?這種事空穴來風,根本就是沒有證據的無稽之談啊。」古月軍還是難以相信孫逸仙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作出這等事情,以主權國家的領土權益換取列強的支持

周華的態度和古月軍則完全相反,古月軍忠厚老實,可堪信任。但失之智慧和大局觀,看事情為能從全局出發。而周華的冷靜,則更符合一個智囊的形象︰「未必就不可能,從形勢上來分析,奉軍兵敗,北伐軍與其會師武漢的希望可以說已是鏡花水月。在如此之劣勢下,孫逸仙依舊力排眾議,極力主張北伐攻贛,這本身就很可疑。」

見古月軍猶自不服氣,還想反駁,周華笑了笑︰「月軍,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我們沒有證據嘛。可問題是,我們為什麼需要證據?我們又不是法官,從局勢的分析出發才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周華的眼光和分析的確很獨到,但是在大局觀上還是有些欠缺,唯一可以值得稱道的是他的心態,他已經開始用情報主管的立場去進行事態分析了,而不是像一個普通百姓一樣覺得陰謀都是不可思議的。

「其實從整體布局來說,孫逸仙已經等不下去了。我們把之前收到的資料綜合起來分析,就能夠確定英國中情局這份情報的真實性。第一是奉軍兵敗,北伐軍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的北方盟友;第二是于今年4月2日發生在北方的關于參眾兩院議員聯合發表恢復舊國會的主張和宣言。」

「這代表了什麼?」古月軍還是不解,他的長處也不在處理大局方面。反而是周華面帶驚訝,身體微微前傾,眼神一亮︰「你是說,孫逸仙的總統夢要破碎了」

不愧是專門負責處理情報方面工作的周華,在智慧和心態上都無可挑剔,現在欠缺的也僅僅是經驗和戰略大局的眼光。鐘泱一陣冷笑︰「孫逸仙當然要急了,舊國會一旦恢復,而北伐軍還未能攻下湖北,那麼孫逸仙就要面對兩難的局面。要麼實現當初和徐世昌的諾言,兩人一起下台,失去總統的大義名分;要麼就食言自肥,陷入內外交困的局面。無論是哪一樣,都足以讓他的野心破滅」

雖然孫逸仙把自己說過的話當作放屁,但和徐世昌約定的這個屁可是當著全國觀眾的面放的,聲音還是很響亮的。到時候南北兩地都以此為借口,那北伐軍的處境就很不妙了,將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被剿滅或許還不可能,但是喪失北伐的可能性卻是致命的,孫逸仙可不覺得自己還有十年時間再來一次「統一天下」。

「看來,這份情報的真實性已經可以確認了,現在的問題,就在于我們怎麼利用它了。」神態再次恢復了原本的冷靜和淡漠,周華也開始全面分析接下來的行事步驟,以期為組織追求到足夠的利益。

「難道不是要公布出去嗎?讓天下人看看此寮的嘴臉」古月軍也不傻,要是說了這麼多他還不明白,那可就是愚不可及了。

「先不說有多少人願意相信,但只是這樣一份報告,只要孫逸仙死不承認,我們也是莫能奈何的,最多只能給他找點不痛不癢的小麻煩。」

周華的這一番話也並非胡說,在廣東還好些,畢竟有陳炯明作為參照標準,民眾也更喜歡一個做實事的總司令,而不是一個只會吹牛和要錢的大總統。不過在其他的省份,依舊還有著許多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對北伐軍抱有同情和好感。

「情報之所以有用,就在于它作為政治籌碼的威懾力,如果公布了出去,價值就已經是降低了許多。我們的目標,還是在于廣州,先從順德和番禺兩地開始。既然日本人能出錢出軍火買下海南島,我們也可以出錢買下廣州就以這份密約作為談判的橋梁。」

鐘泱的意思周華是明白了,但是關于談判的人選,還有著疑惑︰「那麼由誰去執行比較合適呢?」

面對著周華的問話,鐘泱也仔細的思考了一番︰「劉進洋已經不太合適了,因為他的任務在于打入總統府的領導核心。想來想去,也唯有陳澤比較合適了,鐘泱現在依舊還掛著黨的身份,不適合去做這件事。」

既然已經決定了,鐘泱也毫不猶豫︰「事情就交給陳澤去辦,情報部理出一個章程,然後再把我的意思告訴陳澤,具體的細節他自己操作。不必事事匯報與我,可明白。」

「是的,我明白了。」

「那好,此事就如此去辦。」

周華領命,恭敬的行了一個鞠禮,這才退了下去。

見周華離開。鐘泱又轉過頭去,和古月軍商量起了關于內政建設的事項︰「月軍,華民銀行籌辦得怎麼樣了?」

「第一期的資金準備已經完成,剩下的是掛牌上市以及和各大商業協會和票號之間進行商議的細節問題要處理了。」

為了整頓南沙地區的金融秩序,由天興集團出面打算籌辦一家華民銀行,發型一種商業性質的匯票,逐漸替代沒有準備金支撐的軍政府紙幣以及價值尺度混亂的各種私鑄銀元或者銅幣。

為此,鐘泱打算籌集100萬的準備金,然後以天興集團的信譽作為擔保,發行800萬帶有貨幣流通性質的商業匯票。逐步開始取代原本的混亂市場,建立起一套可靠而穩定的金融秩序。

這件事情不較繁瑣,不過鐘泱也恰好發現了古月軍在金融方面的天賦和小心謹慎的作風。對于他在這方面的才能,鐘泱是很欣賞的,也準備讓他專門負責打理體系內金融方面的事務。內務部的工作也許要找另外的人來負責了。

在這個時期的廣東,民間開辦的私人銀行還是很多的,主要問題在于軍政府的信譽實在是夠嗆。統治階級走馬花燈似的頻繁更換,各種無準備進的紙幣和軍票充斥著市場,貶值是經常有的事情,變為廢紙也不少見。

這樣的情形,不單只是損害了民眾的利益,各大商家也都紛紛受損。畢竟買賣不是一兩天的,幣值不穩定和民眾購買力下降,對商業的造成的損失是致命性的。所以民間許多的商業團體都紛紛在自己的利益圈里發行自制的代金卷,以代替那些紛亂無常的「法定貨幣」。

其中外資銀行發行的外幣更是受到追捧,因為人家夠穩定,有保障。不會出現昨天還能買一頭牛,今天只能買一只雞的情況出現。

有鑒于此,鐘泱也不希望中國自己的經濟命脈被外國人捏住,所以開始著手整頓起金融業務。憑借著天興集團的實力和關系網絡,透過一個個人際脈絡鋪設起了一片以華民銀行為核心的經濟圈。

因為要和其他的民辦銀行、商家票號協商,劃分利益,鐘泱也知道這件事急切不得︰「嗯,還在進行就好,這種事在于長遠的規劃和信譽保障,我們不必焦急。但是也不能停下腳步。貨幣是一個國家的經濟血液,由不得半點輕忽。」

此事之重大,古月軍也是知曉的,他躬身受教︰「是的,我會繼續督促這件事,請會長放心。」

辦理這個銀行不單只是整頓金融秩序罷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關乎到了鐘泱處理地區存在的隱患問題。

那就是農業的發展概況,其中包括了如何促進農業的發展和如何保障農民的利益這兩大關鍵性問題。在中國的南方,並不具備發展大規模農場式經營的條件,主要是因為人口稠密以及地形地貌的限制。

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才是這里的主要模式,想要改變這種情況並不容易,並且很可能演變為圈地運動這種大規模的迫害農民的強拆行為。如果遇上一些野心家的挑撥,很容易就會激發階級矛盾,引致戰亂和動蕩。

這都不是鐘泱所希望看見的,因此開拓小農經濟貸款業務就成了一種事在必行的舉動了。只要穩定了這一些原本的不安定因素,古文會在這里的根基才算是初步的穩固了,畢竟農業人口依舊是佔總人口的80,絕大多數人依舊處于農民階級。鐘泱想要發展,就不能忽視掉這股力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