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道攻贛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一百一十一章改道攻贛(二更送到,求首訂和月票)

鐘泱一臉淡然的坐在那里,穿著整齊柔順的深黑色西裝,面色從容。

對于陳澤的心情,鐘泱也是理解的,所以他沒有對對方的無禮進行斥責,而是和顏悅色地回答著這個尖刻的問題︰「總統府有異動我們很清楚,但是關于鄧鏗被刺殺這件事,情報部門的確沒有事先獲得相關的信息。」

「外界已經開始傳言,是陳覺民和陳炯光指使歹徒做的,目的是報當初的禁賭禁賭之仇。而且,還盛傳此事已得陳炯明的首肯。」

一听這冰冷和淡漠的語氣,就知道是情報部執事的周華了。因為鄧鏗一案,情報部門的工作和威信都受到了不小的沖擊,這是一種失職不過因為還處于草創階段,鐘泱也沒有繼續追究他們的責任,反而是勉勵了一番。

「一派胡言」陳澤憤怒的大吼了一聲。

其實,不單只是他,在座的其余人也都不相信陳炯明要殺鄧鏗。如果硬要比喻兩者的關系,可以套用曹操和郭嘉。身為粵軍第一師的主將,總司令部的總參謀長,陳炯明要殺鄧鏗?相信這件事的人腦子被門板夾過了嗎?

「這才一天,就已經有了版本詳細的傳言,看來是有心人啊。」王仕聰也感慨著,最近因為時局混亂,他反而沒什麼事情做,所以也開始關注起組織的運作和當地的局勢了。

「情報部門有什麼說法嗎?」鐘泱說著這話的時候,眸光盯著周華,而其他的成員,也把目光投在了他的身上。

周華倒是冷靜如初,淡定的翻開了面前的資料︰「鄧鏗乘坐火車自香港回到廣州,這件事情我們是知道的。」這件事當初還是由陳澤匯報的,被整理成檔案歸在了情報處那里。

「現在可疑的人有三方,陳炯明、孫逸仙、廣西亂兵。陳炯明那里,的確是知道鄧鏗的行蹤,但沒有殺鄧鏗的動機。謝持是鄧鏗的同學兼好友,更是大總統府秘書長,孫逸仙的親信,此次也是由他陪同鄧鏗一起去香港見兩人的恩師周善培。至于廣西亂兵,他們知道鄧鏗的可能性極小,不作考慮。」

听完了以上的匯報,鐘泱卻是眉頭一皺︰「周善培這個人怎麼樣?」在這麼個節骨眼上,把鄧鏗召去香港,他的行為很可疑畢竟時局不好,鄧鏗是陳炯明的鐵桿嫡系,更是不會輕易離開軍營,所以被暗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還不清楚,還需要進一步展開調查。」周華負責管理的情報部門,每個月都要花費大量資金,所以他可不敢在工作上有所怠慢。

「劉執事,你在胡漢民那里沒有得到消息嗎?」鐘泱這話卻是在提醒劉進洋了,對方是否已經對他有了不信任的感覺。畢竟劉進洋和陳澤走得太近,而鄧鏗和陳澤卻也關系密切。

苦笑一聲︰「沒有,這件事情我也是在事發之後才得知。」接觸時間太短,不被接納進入體系的核心也很正常。不過劉進洋的內心還是感到了一陣失落。

「這事情已經可以肯定是孫逸仙他們做的了,無需證據指認,我們不是法官。接下來,組織要做好全面沖突的準備。雖然既定的策略是和孫逸仙展開合作,但那是沖突完成之後的事情。」

孫逸仙是個者和野心家,這一點鐘泱是很明確的。想要在保證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和對方開展合作,光靠誠意是沒用的。面對貪得無厭得寸進尺的政治家,必須先彰顯你自己的實力,然後才是展開談判。在露出鋒利的爪牙之前,一切的言語都毫無意義。

3月25日上午五點,鄧鏗與世長辭。他的槍傷本來有希望治愈,但是由于患有輕微的肺癆,胃月復兩處受傷引發了嚴重的並發癥。所以藥石無靈,一顆閃耀的軍事明星就這樣隕落在嶺南大地。

站在病榻前,陳澤內心哀痛,猶記得鄧鏗臨死前的哀鳴︰「天下不能容好人,付之嘆息而已。」

鐘泱也提醒過他,要早作準備。鄧鏗一死,陳炯明屬下的軍隊就已然失去了控制。葉舉率軍在外,遠水不能救近火。魏邦平公然表示中立,洪兆麟遁于上海,顯然是放棄了繼續支持陳炯明。這幾人,統帥著陳系的大部軍隊,但如今,一切卻都分崩離析。

果不其然,在孫逸仙安排妥善之後,即下令在桂各軍,一律返粵,潛師而行,四月十六日抵梧州,電召陳炯明往梧州面商,並以手槍授黃大偉,命殺陳,只是黃不肯奉命。而有著鄧鏗的例子,陳炯明哪里還敢以身犯險,固推辭不肯去。

孫中山突然回粵的消息,實出陳炯明意料之外,也對廣東人的「太平盛世」打了一個雷霹。據英國總領事史密斯傳過來的情報,鐘泱得知孫到梧州後,給陳炯明最後通牒,要他參加北伐,以及提供五百萬元經費,如果辦不到,陳必須離職。而極力鼓動此事者,正是孫的心月復胡漢民。

憑著這個消息,鐘泱已經知道時機成熟了,他讓劉進洋帶著150萬巨款去找孫逸仙,並且獻上德國的制式毛瑟步槍6000支,彈藥180萬發。這一舉動,立即獲得了孫逸仙和胡漢民的贊賞。作為第一批投誠的商人,劉進洋這才算是正式進入到了孫系的核心。

而陳澤這邊也選擇了繼續和陳系站在一起,無論勝負如何,古文會的宗旨一向是兩邊下注。此時的陳炯明,手上只有一萬人左右的嫡系部隊,但他性子弱,不願意讓戰火降臨在廣州城內,故而決定離去。

于二十二日凌晨兩點,趁夜趕赴石龍,轉道惠州,以暫避北伐軍的鋒芒。就在當晚,陳炯明與家人乘車離署,同行者為參謀長張村,惠州善後處長李炳榮及衛隊數十人。同時行至車站話別者有梁鴻楷,楊坤如,總部及省署各職員十余人。陳澤、鄧鏗夫人及介弟聞信趕至車站送行。

幾人在車室談話甚久,語及鄧仲元身後時局之狀況,相對泫然。

「陳澤,你和我一樣,都不是搞政治的料。還是退而自保,仲元之死,我難辭其咎。時局如此,徒呼奈何啊。」原本懷抱理想和面帶堅毅的臉龐,如今已全是蕭瑟和悲戚。因為鄧鏗的死,陳炯明對黨和孫逸仙的政策已經失望之極。

「總司令一走,廣州之事待如何?」陳澤依舊還不肯死心,其實他也知道,以陳炯明的性格。是不會願意就這麼同室操戈,致使廣東局勢糜爛。

「唉,即便不走,勝負亦未可知。然廣州初立,可經得起此禍否?罷了罷了,既然某人想爭,就由得他,我實是無力。」陳炯明面色黯然,廣州市政改革初見成效,聯省自治也在關鍵時刻,但他卻被逼迫不得不離開,心情又豈是別人所能想到的。

相對無言,唯有在著蕭深低暗的夜色中,依依惜別。

至此,廣州少了一個好人,黨少了一個敵人。

而因為劉進洋的緣故,古文會也獲得了番禺、南沙、順德三個地區的控制權。當然,這一切在現在還只是一個口頭上的承諾罷了,一切都必須要等到孫系的北伐軍入駐廣州之後,才有實現的機會。

如果古文會或者說表面上的天興集團,不能展現出足夠強的力量,那麼孫逸仙反悔不認賬簡直是肯定的事情。即使他自己不出面,也會任由下面的人對鐘泱所控制的這三個地區予取予求,肆意征斂。

花費了兩年的時間,好不容易在南沙區扎跟落戶,通過塘尾鎮把整個經濟實體向四周擴散,終于是囊括了整個南沙區。即使是陳炯明,也不得不感慨此處巨大的變化,甚至還一度來南沙地區取經,希望借鑒一些城市建設的意見。

筆直寬敞的柏油馬路,井然有序的工廠廠房,生活富足的民眾臉上滿是歡喜和笑意。南沙,已經在鐘泱他們的努力之下成為了中國南方規模最大的輕工業基地。這里的主要產業包括了日用化工產品,紡織品,以及和輕工業相關的機械制造產業。

甚至一些香港的外籍富商,也跑來這里采購物美價廉的機器。而天興集團的工作也並不止步于此,正在進行電力、硫酸、合成橡膠等化工方面的研究。而且,已經開始從國外大量采購石油,憑借著自己的煉油能力,大量囤積這種戰略物資。

在德國的技術支持下,南沙濱海船坊也已經開業,雖然暫時還只能建造中型以下的鐵甲船或者木殼輪船。但至少造船工業算是立起來了,剩下的都是慢慢來的水磨功夫,技術的積累慢不要緊,關鍵是一定要堅持下去。

因為時局動蕩不安,黨再一次互捅簍子,鐘泱也不得不加強地區的軍事防御布置。不過在此之前,鐘泱早就安排好了一些工作。

當初莫榮新被趕出廣東,而陳炯明也忙著處理廣州城內的內政,所以都無暇顧及離市區較遠的南沙。而鐘泱則抓住了這個機會,在多處關鍵的點上部下了防御性建築,以保安公司或者是開設工廠的名義。

其實用的都是高強度的鋼筋混凝土,構建起了一座座堅不可摧的碉堡,以密道相連。不單只如此,趁著據是混亂,鐘泱還下令讓王立文他們大肆擴張軍隊,成立了南沙民團。名字雖為民團,其實人數已經達到了原來的六倍,總過一萬二千余人。

以當初塘尾營的士兵作為骨干,鎮聯隊的士兵作為中下級軍官,然後用一大批受過短期軍事訓練的民兵隊伍作為主要成員,組成了這麼一支實力雄厚的軍隊。

鐘泱站在了軍演校場上,檢閱著底下這支還很稚女敕的軍隊,他心中也是一陣感慨。無論是盛世還是亂世,武力才是一切的根基,沒有力量,就無法堅持自己理想。

南沙民團的武器也是這個時代頂級陸軍的標準,剛剛研制完成的22式突擊步槍已經正式投產,預計于6月份就能全部完成列裝,替代如今還在使用的恩菲爾德改進型步槍。先期的五百支22式突擊步槍已經發到特戰突擊隊手中,用于正面突破作戰。

統一的深灰色嶄新軍服,厚實的長筒軍靴,按照人體力學設計的制式軍用背囊。一切生存必需品都依據著最有效的空間利用方式放置好。

所有的士兵都面色肅穆,安安靜靜地站立在下方,等候長官們的命令。

當初為了保守秘密,鐘泱並不願意因為大張旗鼓的擁兵自重而引起當權者的不滿。無論是孫逸仙也好,陳炯明也罷,處于穩固權力的天然屬性,他們必然不允許臥榻之內有人酣睡。所以鐘泱采取了御兵于民的辦法。

成年的產業工人,一個月里面必須抽出1個星期的時間接受軍事訓練,學習各種基本的武器裝備。其中包括了體能和武器熟悉訓練,當然最重視的還是軍紀教育,灌輸服從命令保衛家鄉的信念和思想。

當然的,這種訓練並非強迫的,而是通過鼓勵和利誘的方式對大量的體力工人進行誘導。不單只是曠工期間的薪水照拿,還可以而外獲得一份訓練補貼,甚至還能夠免費享受軍隊的伙食。在這里開設工廠的也多是天興集團旗下的分公司,自然不敢對總公司的做法有所不滿。況且他們也從中的到了上面發下來的補貼。

雖然因此而支出了大量的物資和金錢,但是對于軍事建設鐘泱從未有一刻放松過。如果不是陸戰士兵的使用限制比較繁瑣,他現在也不會感到這麼頭疼了。如果不希望權限值飛快的變成負數,陸戰士兵還是用于自保比較好。戰爭的主力,還是要依靠人力。

古文會現在家大業大,鐘泱也不可能把防御的主要任務全都交給陸戰士兵了。畢竟分散在許多地區的防御點有很多,而陸戰士兵的定期充能也是一個讓人很頭疼的事情。只有在以鐘泱為核心的半徑一公里的範圍內,陸戰士兵才能進行能源的補充,故而還是以近距離防御為主。

「立文,現在的主要情況都有哪些?」訓話完畢之後,鐘泱叫上了王立文,一起來到民團的總部,商議著關于軍事建設的問題。

「總指揮,軍隊的架子拉起來了,但是細節上的問題還是有不少的。」王立文的性格也是剛正不阿的那種類型,有話都是直說,向來不避諱和顧忌。

民團成立之後,主要采用的架構是自成一軍,對外則稱南沙地方民兵團練,鐘泱自任總指揮官,王立文是副指揮官,負責處理具體事務。

「都說說看。」鐘泱可不打算為了面子而壓制下屬的言論,好就繼續,不好就要改,不然組織如何發展壯大?

「是,總指揮」先是大聲應答,然後王立文才面色凝然,繼續談到具體的軍事細節問題︰「主要的問題還是在于大多數的士兵並非專業的月兌產軍人,本質上還只是民兵。槍械射擊訓練也完全無法達到正規的要求,至于手槍和手榴彈的使用,就更不用說了。」

見鐘泱臉色依舊淡然,並沒有發火,王立文心中暗自點頭,口里更是繼續說道︰「相比于同時期的黨軍隊,我們的優勢在于武器先進,補給充足,軍隊的意志也較為堅定。但是炮手和機槍手的經驗差距,卻是十分巨大的。對方的這兩種專業士兵畢竟是身經百戰的人,和我們這些依靠訓練堆砌起來的士兵不一樣,這方面的差距較為明顯。」

「既然實戰經驗缺乏,那就在近期開展一些軍事演戲,盡量模擬出實戰的氛圍來。軍費支出不需要太過憂慮,我會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到六月份,我需要一批可戰的精銳,你明白嗎?」雖然兩個多月的時間比較緊迫,但對于王立文而言還是勉強可以完成的任務。

「如果和北伐軍爆發沖突,軍艦對我們的威脅很大」南沙地區瀕臨海洋,有著比較漫長的海岸線。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孫逸仙手上掌握著一支艦隊,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雖然只是以鐵甲艦為主力的近海岸防御性艦隊,但是戰艦上的火炮卻是實實在在的南沙濱海船坊也只是剛剛建好,即使是現在就馬上動工,也來不及等新造好的戰艦下水了。

「看來只能依托岸防炮陣地進行防御作戰了」鐘泱內心也不得不嘆息著,他望向了王立文,叮囑道︰「如果真的出現這個局面,那就疏散沿海岸的居民,依托岸基防御工事進行抵御。」

「是的,屬下明白。」即使再怎麼無可奈何,也必須面對這個現實。

而這也堅定了鐘泱加快海軍建設的決心,不是鐵甲艦那種破銅爛鐵,而是直接朝著導彈巡洋艦和航空母艦戰斗群進發。有著智能工廠這樣的存在,這種事情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

隨著孫逸仙改道攻贛,廣州市內的各大勢力也面臨著新一輪的洗牌,無數的眼楮都盯向了南沙。這一塊被陳澤和劉進洋他們經營得風生水起的聚寶盆,就仿佛一塊被擺在砧板上的肥肉,各位的吸引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