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八十一章 市委之爭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粵軍第一師建成後,所屬部隊分駐于廣州東、北郊區營房,一面拱衛廣州治安,一面從事教育訓練。經過半年多的整訓教育,官兵們獲得很大進步,紀律嚴明,精誠團結,整個部隊戰斗動作與制式教練均相當嫻熟,並養成了積極的戰術思想,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為其他粵軍部隊起到了模範作用,達到了預期目的。薛岳後來的治軍思想受粵軍第一師的影響非常大。?憑借著手中的軍權,陳炯明在事實上掌控了整個廣州市,就在孫中山以軍政府名義任命陳炯明為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之後,這是陳炯明第二次主政廣東。作為一省之長,陳炯明重視廣州的建設,他引用美國市政經驗,采取委員制,在新頒布《廣州市暫行條例》中,廣州市政府的組織分為三個機構︰市行政委員會、市參事會和審查局。市政委員會有委員7人,孫科是市長兼委員會主席,均由陳炯明委任。陳炯明一直采取禁賭、禁娼、禁毒的政策,有人反對,說這是斷了政府財路,他卻堅定不移。陳炯明在生活方面非常嚴謹,40歲時,妻子生了四個女兒,尚無子嗣,親友相勸,他拒不納妾。據說他刻有兩枚圖章︰不二色、不蓄私財。1920年,從法國里昂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歸國的張競生曾向陳炯明上書,建議實行避孕,陳斥之為「神經病」。到了1921年的2月份,整個廣州市的城市建設就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整個城市居民約90萬人,在鄧鏗的努力之下,整個廣州市的風氣為之一變。煙賭幾乎禁絕,至少不敢在公開場合進行。而原本活動猖獗的黑幫勢力也遭到了打壓,收斂了許多,不敢再如往日一般橫行霸道。雖然在查禁煙賭的時候,各大幫派和社團都對陳炯明的做法怨念頗深,但是一來迫于粵軍的實力壓迫,二來也是因為得不到商會和商團的支持,只能忍氣吞聲,不敢作為。其實在這個時代的商人,還真沒有幾個是手腳干淨的,拐賣人口,走私販毒,這些就連粵海商會也在干。只不過和黑幫不一樣,這種上不了台面的買賣不是商會或者商團的主營業務收入,只不過是一種外快罷了。所以雖然陳炯明禁煙禁毒,但是對資本家來說不是什麼大事,倒是陳支持商貿的自由發展,很受商人們的追捧。西關段府大屋,粵海商會的幾個話事人也聚在了一起,商議著一些重要的事情。因為就在2月下旬,省議會審查《暫行條例》後,認為該條例「偏重官治,未能與民治潮流適合」,因此請省長暫緩實行,由省議會另訂條例。省議會反對由省長委任委員的「委員制」,而主張馬上采用民選的「市會制」,市政府的行政與立法兩權,由市長和市議會分別擔任;換言之,撤銷參事會,而代以較有權力的市議會。市會制雖然看似行政與立法分立,有利于權力平衡,實則全然不是那麼回事。因為市會制的權力平衡和老百姓毫無關系,能當上市長和市議會議員的人都是有權有勢之輩,市長和和市議會權力極大,無人能治。況且管理和經營一座城市,需要的是各方面的專業人才,而不是一群政客。市會制對于廣州市的上層階級而言是一件好事,即使是段家,也有著想要在政治上插手的野心和。但是陳炯明卻極力反對市會制,首先是市會制的弊端一直都有,且素來嚴重;其次是因為政治上的威望比不得孫中山,如果實行市會制,陳炯明將喪失對廣州市的管理權,這一點是一心想要建設好廣東的陳炯明所無法忍受的。為首的一個男人,方面大耳,氣勢威武,雙眼猶如點漆奕奕有神。他就是粵海商會的會長段亦天。而坐在次座上的分別是青年和一位四十多歲,高瘦清雅的儒生。眉目俊秀的青年是段一天的長子段海成,而那個儒生模樣的人物則是粵海商會的第二號人物杜經南。段亦天︰「經南,陳司令那里怎麼說?」杜經南︰「會長,陳司令還是堅持委員制,我今天去找他的本人談過了,這一點沒有更改的余地。」段亦天︰「看來是沒辦法了,既如此,我們也全力支持委員制。」听到了段亦天的決定,段海成頓時驚呼︰「爹!不可如此啊!中山先生所提之議會制,對我等十分有利,難道爹和杜叔就不想參政議政嗎?」未等段海成說完,段亦天就厲聲打斷了他的話語︰「閉嘴!你這個不知長進的東西,叫你不要靠近孫大炮那里,你就是不听,你馬上給我滾回房去,不許出來!」這一通怒罵,讓段海成心生激憤,負氣而走。杜經南看著這對父子冤家,也不好當面勸說,只能等到段海成離開之後,才對著段亦天輕聲勸道︰「會長何必如此,海成也是一片好心,雖然有欠妥當,但是畢竟還是心系商會的利益。」段亦天嘆了口氣︰「不好的心思還可以原諒,但是愚蠢是絕對不能允許的。唉,我又何嘗不知海成的心意,但是我作為商會的會長,就必須以商會的利益為重。」嘴上雖然那麼說著,但是杜經南卻知道他其實一直想培養他的兒子段海成,讓他接替會長的職位。只可惜段海成自幼傲氣,听不得逆耳之言,加之在商會的具體事務上並沒有經驗,所以一直沒做出什麼成績。對于粵海商會這種巨無霸級別的商業組織而言,權力只不過是暫時的,但是財富卻是永恆的。段亦天清楚的明白,和陳炯明合作雖然得不到顯赫的權勢,但是經濟上的優惠卻是實實在在的。比起孫中山那些只知道伸手要錢而且反復無常的政客,無論是段亦天還是杜經南,都更願意相信陳炯明的人品。但是段海成年輕氣盛,哪里看得到這一點,只想著風光無限,卻不知一不小心就會泥足深陷,被政治的漩渦所吞噬。而與此同時,鐘泱他們也在新建起來的別墅區里進行著秘密的會議。前不久,鐘泱成立了一個古典文化研究者協會,並且自認會長。因為低調行事並且只接待對古典文化的研究有著共同興趣的個人或者團體,所以聲名不顯。但是陳澤他們卻明白,這是鐘泱對整個組織架構的重新整合,讓之前松散的經濟聯合變成現在這個關系緊密的利益群體,並且有著明確的組織綱領。「會長,關于市會制和委員制之爭,我們該做何選擇?」自從古典文化研究者協會確立以來,為了在組織內部區分各自的職位階層,所以在正式場合都必須稱呼對方的職務名稱,即使是現在這種秘密會議也是一樣。這體現了鐘泱他們整個團隊越來嚴謹的組織體系,是一件好事。鐘泱︰「不必理會,就以商人不干涉政府決議的名義,稱我們尊重國會的民主決議。私下里兩邊都送上厚利,以示我們不干涉內政的誠意和決心。這件事情就由劉執事去負責,沒有問題?」望著鐘泱投來的目光,劉進洋也是面色凝重︰「沒問題,我會盡快辦理。」劉進洋是興華商會的會長,但是在表面上卻以個人的身份加入到了古典文化研究者協會,並且還在協會中擔任了外務部執事一職,專司負責人際關系網。在鐘泱的示意下,古月軍點了點頭,然後才拿起了手中的報表年了起來︰「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將涉及未來五年內的發展計劃,屬于高度機密,所以不發放任何形式的文件,在座各位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對外界透露,都明白了嗎?」「明白了!」除了鐘泱和古月軍,在座其余十人異口同聲的回答道。現在整個古典文化研究者協會的核心成員總共是十三人,分別是會長鐘泱、內務部執事古月軍、情報部執事周華、財政部執事黃紹廣、商務部執事陳澤、外務部執事劉進洋、文化部王仕聰等六大執事。以及科研部的六大管事伊忠明、徐永生、楊磊、周濟國、李劍華、常勝。雖然他們對外宣稱是以個人身份加入了協會,但是事實上卻是受到了鐘泱的直接領導。之前放開手腳讓他們發展,是因為那個時候獨自經營上升的空間比較大。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經營,市場的需求飽和,為了能讓實力進一步的提升,則必須建立一個嚴謹的組織架構。而地宮作為一個秘密的地下私人武裝組織,是不適合作為體系的運轉核心的,所以鐘泱才成立了現在這個古典文化研究者協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