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三十七章 伊忠明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好不容易,三人擠著人潮趕上了開往廣州的鋼殼客船。這是一艘滿載可以容納1500人以上的鐵甲船,據說它出身于江南機器制造總局。船殼用的是鋼材,外面涂有黑色的漆層。甲板卻是木頭的質地。

上船的時候鐘泱還看了一下這船的名字——飄絮,倒是蠻有詩意的詞語。但是鐘泱更關心的卻是中國已經可以自己造船了。和他以前所看到的歷史不同,這個時代的中國好像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弱。

就拿江南制造機器總局來說吧,它的簡稱是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總局,又稱作上海機器局,是清朝洋務運動中成立的軍事生產機構,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也是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早期廠房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

該機構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實際負責,是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規模最大的洋務企業。它不斷擴充,先後建有十幾個分廠,雇用工兵2800人,能夠制造槍炮、彈藥、輪船、機器,還設有翻譯館、廣方言館等文化教育機構。但是,它在管理上仍然存在著濃厚的衙門習氣。

江南制造局最初的建設是向上海租界的美國公司旗記鐵廠購買機械廠房和船塢而成立,同年,將原本蘇州洋炮局和由容閎向美國買的機器設備抵達一起並入而成。到1905年,制造局造船的部門獨立,稱作江南船塢,辛亥革命又改稱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本身也于1917年改稱上海兵工廠。

1866年,江南制造局遷址高昌廟鎮時,購置民地70余畝,建成廠房並建築泥船塢一座和沿江碼頭。1891年時,工廠面積擴展至24.6萬平方米,已發展成擁有13個工廠和1個工程處的近代工業企業。全局擁有大小機床662台,蒸汽動力機361台,總馬力4521匹;汽爐31台,總馬力6316匹。

1905年局塢分家,江南船塢的主要固定資產有︰全塢地基約60畝;泥船塢1座,長99.06米;機廠1所,共有大小廠屋98間;鍋爐廠1所,有大小房屋48間,內有60匹馬力總汽爐2座,40匹、30匹馬力汽機各1台,另有剪、鑽、刨等機床18台;炮彈廠1所,連同打銅廠、翻砂廠等新舊廠屋共100余間,廠內附屬機器有30匹馬力汽機各1台,大小車床64台;水雷廠1所,有屋19間,因廢置已久,後改為儲料棧房;中西式住房14所;另有挖泥船2艘,運泥駁船3艘,小型輪船1艘。按當時價格估計,上述資產共值規銀77.3萬兩。

局塢分家後,原有泥船塢改建為木質干船塢,並拓長加寬,加深塢底木樁,添置水泵等設備。改建後的干船塢,塢身長375英尺,面寬75英尺,底寬60英尺,能適應4000∼5000噸船舶進塢修理的需要。民國5年(1916年),江南造船所繼續將塢身拓長,使其總長為556英尺,深20英尺,能容納萬噸以上的船舶進塢修理,是當時國內最大的船塢之一。

從這些數據中就可以看出,中國當時的科技生產力其實並沒有落後世界太多,至少沒有歷史書上描述的那麼多。

在鐘泱看來,真正困擾著中國自立富強的是技術工人的數量和整體商業氛圍。但很可惜,沒有一個政治家關心這兩樣東西。他們只在意人口、錢糧可以為他們提供多少戰略資本。沒有一個人在真正的為中國的工業進程尋求道路,喊口號吹牛皮的倒是很多。一到需要實際行動的時候,就開始提困難了。

甲午戰爭之前,列強曾經一度認為清政府比日本強大,事實上從數據來分析也的確是那樣。但是分散和內斗的力量,無能的建奴領導下的中國輸給了堵上國運和擰成一股繩的日本人。

不去理會這些紛紛擾擾的歷史糾葛,鐘泱現在要面對著現實的問題︰陳澤他暈船了。從沒出國遠門的他,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旱鴨子,上了船之後臉色就一直不怎麼好。現在,更是蠟黃色的病態,一直站在甲板上對著大海吐個不停。劉進洋則拿著毛巾和清水在一旁照顧著陳澤。

鐘泱還要在房間里照看行李,因為他們的船艙是每四個客人共用一個的臥室。還有一個房客和他們三個住在一起,是一個長得很銳氣的年輕人。劍眉俊目,有點枯黃的頭發朝著中間聚攏,稍微有些向前突起。使人一見就覺得這人很有壓迫感和侵略性。但是有出奇的沒有讓人覺得他很討厭,反而是認為那是真性情。

「你好,我叫伊忠明,剛從國外留學回來,請多多指教。」

曬得有些黝黑的臉上洋溢著真摯的笑容,先說話的就是和鐘泱他們一個房間的伊忠明,一個剛剛從德國回來的留學生。也因為他剛回來,所以還不是很熟悉現在國內的情況。伊忠明本身也是個很開朗的人,算是個自來熟,熱情地和鐘泱打起了招呼。

對于別人的好意,鐘泱雖然在心中依舊保持著警惕,但是面容上還是擺出了一副笑臉,說道︰「你好,我叫鐘泱,我也是剛回國不久的留學生。」

對于鐘泱的回答,伊忠明感到了很興奮。畢竟同樣身為留學生,肯定有著許多共同的話題。能夠在不熟悉的環境下遇到一個處境相類似的人,總會讓人覺得愉快。伊忠明爽朗一笑︰「哈哈,沒想到你也是留學生。你在哪讀的大學?」

「我在美國就讀,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學,所以既不獻丑了。」

鐘泱可不敢說出實際名字,搞不好就要穿幫。而且這年代留學並非常有的事情,雖然別人不一定會認真去查,但小心一點總是比較好的。

對于鐘泱的略帶隱瞞的回答,伊忠明也不以為惱,而是繼續笑著對鐘泱說道︰「我是在德國弗萊堡大學化學與藥學系畢業的學生,你讀的什麼專業?」

鐘泱笑了笑︰「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外語翻譯。」

看著鐘泱一副衣著光鮮的樣子,伊忠明還以為他是個富家公子哥。這年代出國混文憑的富家子弟也挺多的,但伊忠明並不是。他原本是靠著優秀的成績得以在一個洋行里某個管事人的支持下去到了國外學習,但剛回來到天津,工作都沒開始幾天,就悲劇的和那個賞識他的人一起失業了。無奈之下,伊忠明只好想著去廣州看看有什麼好的工作。

在船上看見了鐘泱他們三人,伊忠明也起了結交的心思。倒不是單純的想要抱大腿,而僅僅是想得到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畢竟他所從事的工作,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夠提供得了的。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伊忠明拒絕了德國某私人化學廠的高薪聘請。但沒想到剛回國,就因為人事變動的關系而被炒魷魚。實在是世事弄人,他也很無奈。

而且,為了趕在把錢都花完之前找到一份工作,伊忠明甚至不得不忍痛購買了這張前往廣州的高額船票。所以再遇到了鐘泱他們的時候,猜想著看看有沒有機會。

「哦,你學的是化學系。」對于伊忠明的專業,鐘泱表示很感興趣。畢竟以後要逐漸一個科研班底的話,沒有技術人才是不行的。所以在問清了伊忠明的一些情況之後,鐘泱也有意想要聘用對方。

「是啊,我的專業方向是一些常用化學藥劑的工業化萃取研究。」一說起這個專業特長,伊忠明就陷入一種狂熱的狀態,滔滔不絕的談論起其中的各項技術要點,展示出了他在化學方面的扎實功底。

對于伊忠明談論的這些內容,鐘泱能听懂的並不多,畢竟他學的不是化學專業,甚至不是理科。但他並沒有選擇打斷對方的話語,而是一副認真在聆听的樣子,這是一種基本的禮儀和尊重。對于一個有追求有堅持的人,鐘泱一向不吝嗇他的禮節。

「哦,那你先在確定工作了嗎?」

鐘泱當然不可能冒昧的去招攬,萬一別人有工作意向那不就糗大了嘛。所以為了避免這種尷尬,鐘泱決定還是先問問對方的現狀再說。

面對鐘泱的這個問題,伊忠明無奈地報以苦笑︰「前幾天還有的,現在沒了,正打算去廣州投奔親友。」

帶在身上的錢也已經不多了,伊忠明甚至都在為生活而感到了憂慮。這是這個時代許多歸國學子的悲哀,帶著滿腔的熱血回到祖國,卻在很多時候根本就難以一展心中所學。面對著這個殘酷的社會現實,和那些根本不重視技術人才的大小政治團體,他們根本就沒有多少用武之地。

多少人在歲月的流逝中蹉跎老朽,帶著遺憾而去。鐘泱不希望伊忠明也成為那些人中的一員。雖然伊忠明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才,在化學上也沒什麼太大的建樹,僅僅是有著扎實的知識基礎。但對于現在的鐘泱而言,這種級別的人才剛剛好,既有著重要的幫助,又明顯是可以駕馭得住的角色。至于才能,是可以通過花時間慢慢培養的。

「哦,我和另外兩個朋友剛好想著要辦一些和化學制品有關的工廠,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呢?」

對于伊忠明,鐘泱伸出了橄欖枝。對方給他的感覺還不錯,雖然不一定是個老實人,但至少是個人才。鐘泱已經決定了要招攬更多的人,為心中的夢想去共同努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