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十一節 舊中國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在鐘泱原本所在的時空,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隨著朝代的更迭,前後共擁有六十多個正名和別稱,是中外城市中歷史名稱最多的一座城市。

這座六朝古都,屹立在華夏大地的北方,不知見證過幾代皇朝的興衰榮辱。在這個正經受著苦難的土地上,北京依舊是整個民族的政治中心,是國家的象征。

在這段日子里,鐘泱並非像旁人看起來的那樣,無所事事的閑逛和看報紙。鐘泱時常往返于同文館和麗華公司,不是為了閑逛和泡妞,而是在搜集關于這片時空的歷史信息。

同文館里有著許多相關方面的資料可以查詢和借閱,這正是鐘泱迫切需要知道的。

和原本時空比較,這里的歷史並沒有太多相異之處。依舊是1911年,辛亥革命暴發,清朝覆滅。次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到了北京。

悲劇的袁老頭依舊郁悶的死在了1916年6月6日,據說死因是尿毒癥病發。但在鐘泱看來,蔡鍔和孫大炮對于這件事絕對是居功甚偉的。

可憐的袁大頭啊,梟雄一世,到最後依舊是眾叛親離,死在了護法運動之下。

從本質上來說,鐘泱倒是不覺得袁世凱有多壞,比他壞的人海了去了。可為什麼袁世凱就連死後,都要背負著如此多的千古罵名呢?

因為他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他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中國的老百姓們並非真的是在呼喚著民主和自由,而僅僅是對皇權失去了最後一絲希望。

這必須要感謝滿清建奴的倒行逆施和胡作非為,他們的努力終于把皇權最後一點臉面給徹底丟進了歷史的回收站。

所以在鐘泱看來,袁世凱並非死于獨裁,而是敗在稱帝!那個名號,除了听起來響亮一點,讓自己過癮一點,實在沒什麼其他的用處了。尤其是在滿清剛剛倒下的時候,全中國大多數人都在呼吁著民主和自由,哪怕是名義上的。

但是獨裁者的思想大多都是自私而病態的,也許是袁世凱老糊涂了,竟然吝嗇到連這點自尊都不肯施舍。所以他倒下了,死在了四萬萬五千萬人的怒火之中。

另一個搞笑的是張勛,他一輩子最出名的事情就是和袁世凱比誰更蠢!

1917年6月,袁世凱尸骨未寒,他就豎起大旗搞復闢。好吧,或許是因為和袁世凱交情深厚,這樣做是為了告慰袁總統的在天之靈?

張勛和袁世凱到底有沒有激情四射,我們不得而知。

但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在這年頭可以搞獨裁,搞壟斷,搞,搞賣國。但就是不能搞復闢。歷史用它那血淋淋的事實告誡我們,搞復闢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現在的中華大地,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舊中國。秩序紊亂,軍閥混戰,政治上你方唱罷我登場,但真要說誰是為國為民,那可就真沒有。雖然這個可以有,但鐘泱確實看不出來到底那個政治家是在為我們這個民族而奮斗著。

現在的國民大總統依舊是徐世昌。他是前清舉人,後中進士。自袁世凱小站練兵時就為袁的謀士,並為盟友,一文一武,互為同道;1905年曾任軍機大臣。徐世昌深謀遠慮,頗得袁世凱的器重;但他又能與袁保持距離,進退有度,在袁稱帝時以沉默遠離之。辭掉總統職務後,多次拒絕日本人的勸誘,不供偽職。徐世昌國學功底深厚,不但著書立言,而且研習書法,工于山水松竹,被稱為「文治總統」。

1918年10月徐世昌經皖系操縱的安福國會選舉為總統.他標榜偃武修文,下令對南方停戰,次年2月召開南北議和會議,但無結果。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徐世昌這個大總統名不副實。連皖系軍閥內部的事情都搞不定,很難相信他能搞定整個中國的問題。

在這個時代,千萬不要看口號,不然你根本就不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整天打著為國為民的旗號而互相搶地盤搶錢搶糧抓壯丁的軍閥滿地都是,至于那些人五人六的政黨和民主社團更是能把你忽悠得找不著北。

無論是有心無力也好,還是有力無心也罷,舊中國是一個完全沒有希望的時代。因為列強在整個中國扶植起了為數眾多的軍閥和數量驚人的喉舌。

1916年時,中國主要有皖系、直系、奉系軍閥。皖系兵力強大,但駐扎在長江和蒙古,在北京一帶缺少兵力,所以要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名,招兵買馬,成立了參戰軍,有3個師。

鐘泱現在所在的時空,正是1919年4月的月末。整個月里,報紙上刊登得最火的消息就是梅蘭芳趕赴日本演出,大理院判處暗殺宋教仁的洪述祖絞刑,《每周評論》刊載了《土農黨》的部分文章,南北代表開始新的談判。

至于詹天佑病故,僅僅是被排在了一個小小的角落里,和一則尋貓啟示擠在了同一個版面。

「這真是莫大的悲哀啊。」收起了手里的報紙,鐘泱對中國又失去了一個高技術人才而感覺到悲哀。

中國過去的悲哀,在于文明早熟,結果是在一個錯誤的生產力水平下,使得文化的地位遠遠高于技術。

但是滿清入關之後,中國變得更加的悲哀了,因為政治高于文化和技術,技術甚至被貶低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紀,所謂的工業化道路也只不過是一個大忽悠。熟練技術工人的工資大多都只有2000RMB,這樣的水平還想趕超歐美,簡直是笑話。

搞金融、搞房產,成了主流,誰還願意去做那個即辛苦待遇又差的技術工人?難道還要期望著別人無私奉獻嗎?

單純的依靠奉獻和犧牲,從來都不能真正建立起一個強盛的國家。

當然,這些對于現在的鐘泱來說,都毫無意義。他連考慮國家大事的資格都沒有,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地發展智能工廠,那才是他安身立命的基礎。

雖然意義不大,但是研究所在地的歷史背景資料,有助于鐘泱制定出正確的發展策略。

經過思考和總結,鐘泱已經初步了解了整個中國當前的實際情況。

現在的鐘泱,正待在六朝古都北京。在這個古老帝國的中樞,龐大的傳統勢力盤踞在此。北洋軍閥曾經的根據地,現在更是皖系的地盤。

這對于想要進一步發展的鐘泱來說,實在算不上是好地方。

首先的問題就在于經濟,北京雖然是政治中心,但經濟情況實在算不上良好。加上舊中國的傳統勢力的擠壓,新興的工業根本無法承受它們的盤剝和壓榨。在這樣的環境里,別說崛起了,鐘泱能安然無恙的活下來就很不簡單了。

所以鐘泱認為此處根本不適合發展,最多也只能狠狠撈一筆就走。

剩下的選擇倒是不多。邊遠的地方不適合經濟建設,因為流通效率太差。而經濟良好的地區卻早已經被眾多的大鱷給瓜分了。

比如最著名的上海就是這樣。

上海,絕對是這個時代舊中國的經濟中心,她囊括了中國大部分的財富和榮耀。但這里也是中國最混亂的地方。

帝國主義侵華勢力的大本營就在上海。在那里,外國勢力盤根錯節,各種租借和洋行,在這里橫行無忌。黑幫和巡捕勾結在一起,盤剝著每一個有油水的行業。

鐘泱可不敢對他們的道德抱有任何期望。搶劫?殺人?逼良為娼?那是他們的主營業務。慈善?好吧,他們偶爾也派發過期的面包。

所以,對于這樣的混亂和血腥,鐘泱也無法把上海當作自己的根據地,這實在是太沒有保障了!

鐘泱把目光望向了廣州,這塊經濟水平同樣發展得比較良好的地方。

廣州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漢代時已經和海外一些國家有了貿易往來。這是一處開放的港口型城市,並且相對于其他經濟情況良好的地區而言,這里至少更有秩序一些。

在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史上,廣州就有著重要的地位。1841年英軍侵略廣州期間,廣州郊區103鄉的人民自動組織起來,在三元里一帶給英國侵略軍以有力的打擊。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等人曾以廣州為基地,多次舉行武裝起義,為推翻帝制、創建民主共和國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為辛亥革命吹響了前奏。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當選為海陸軍大元帥,誓師北伐。

這里有著為數眾多的民間商業團體,雖然也有著這樣那樣的齷齪,但至少這里是比較尊重商業和經營的。最重要的是,這里是北伐開啟的地方!

未來的數十年,雖然依舊是軍閥大佬們的天下,但是在這里,將會誕生舊中國新的王者!鐘泱覺得在孫大炮最困難的時候來抱大腿,是最好的選擇!

據原來時空的歷史資料可知,1921年孫中山就會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再揭護法旗幟。並于1923年6月在廣州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統一戰線政策。1924年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開創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新局面。1925年6月19日,香港中國工人和廣州洋務工人,在中國領導下,在廣州舉行了震撼中外的省港大罷工。1927年12月11日,中國在這里舉行廣州起義,建立了"廣州蘇維埃政府",開闢了廣州革命斗爭的新階段。

雖然這個時空的歷史會有所偏差,這兩個都有幸成為中國政治主角的黨派不知道還存不存在,但至少歷史在整體方向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在鐘泱看來,這就足夠了!

短期目標是︰先在北京撈一票,立馬就走人,去廣州抱大腿!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