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高科技霸主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戰爆發

作者 ︰ 青雲飛劍

就連國民黨議員提出的要在國內大規模修築鐵路和公路,以促進社會發展的議案,也在李天成的干擾下被國會否決了。

這似乎與李天成此前的國家發展言論不相符合,交通建設是國家工業和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條件,而李天成卻將財政收入大部分都投入了國防建設之中,鐵路和公路建設相對于工業和國防而言,顯得有些緩慢。

建國兩年間,全國開工建設的鐵路僅兩條,一條是上海經過南京、合肥至武漢的鐵路,與原來的川漢鐵路連接上,抵達成都,形成了從東部沿海到西南邊陲的交通大動脈;另外一條是從山東濟南至合肥,然後南下九江,再到湖南長沙,最後西至貴陽和昆明的鐵路,加上已經建成的粵漢鐵路,十四省內目前只有這三條主干線。

由于過分偏向于國防建設,使得國內對他有微詞的人逐漸增多,不過也有很多支持者認為國家還未統一,大量的國防建設投資是必要的,支持者還是佔了多數。

隨後的統計顯示,一九一三年的財政收入再次實現了大豐收,由于工業的快速發展,全國財政收入增長百分之六十多,達到了一百八十億龍幣的規模,此前因為興辦修鐵路而向英法等國的借貸款也已還清。

而今年的工作重心依舊未變,新的預算已經出爐,一九一四年的國防預算更是高達一百億龍幣,除去軍餉和訓練費用外,軍備采購佔了國防費用的一半以上,其中李天成再次要求國會每年撥款三十億用于航母建設,另外兩艘新的航母也已經在春節後開工興建,這兩艘航母同神舟號、南京號是一個級別的戰艦。

李天成決定在未來的四年間,平均每年都要增加一艘航母,到一九一六年振可新增加兩艘航母,到一九一八年達到六艘航母,使海軍的戰斗力大幅度提升,不排除隨時再新增加航母建造計劃的可能性。

當然為了對外保密,國內的航母預算對外都是不公開的,只算在了國防總體預算里面,而且對外公布的國防經費數據要比實際總額要低了近一半左右。

另外由于一九一三年財政豐收,李天成增加了空軍和陸軍裝甲部隊的建設,使得陸軍一九一四年上半年將會擁有兩百輛鐵甲一號,五千輛三輪摩托車,一千輛軍用運兵車,部隊的機動能力和後勤運輸能力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振陸軍直升飛機數量已達到十架,全部為戰斗運輸兩用型,每架直升機可一次運輸全副武裝士兵二十人,組建了一個直升機營,可以一次性向敵縱深地帶投放一個連以上的兵力,同時可執行空中戰斗打擊任務。

空軍此時已有殲一戰斗機五十架,轟一轟炸機一百架,正在繼續大規模生產,預計半年內,殲一戰斗機將達到一百架,轟一將達兩百架,空軍將形成三百架主力戰機的規模,可編成六個航空團,在戰時將對陸軍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另外在江蘇、山東、浙江、雲南、廣西,振都已經開始修建或已擁有軍用機場,目前空軍是獨立指揮的部隊,執行輔助攻擊任務,六個飛行團按照需要,隨時會派遣到不同的區域參加戰斗。

海軍此時已組建了兩個師的海軍陸戰隊,必要時可以配合海軍實行登陸作戰,屬于特種部隊序列,軍隊的各項建設工作都在有條不紊低進行著,振的實力正在悄悄膨脹之中。

時間繼續流逝著,到了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時,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此時遠在歐洲的薩拉熱窩,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在參加完一次軍事演習後,在街頭和夫人一起乘車返回的途中,遭到了一名叫做普林西普的塞爾維亞青年的暗殺,這名青年朝斐迪南夫婦開槍射擊,造成夫婦兩人當場斃命,此事立即轟動了全世界,這就是世界聞名的薩拉熱窩事件,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隨後在奧匈帝國震怒,要求塞爾維亞政府緝拿凶手,鎮壓反奧活動和罷免反奧官員,而塞爾維亞沒能按照奧匈帝國要求全面行事。

在德國的支持下,奧匈帝國強硬地對塞爾維亞下達了最後通牒,德國和俄國國內開始了軍事動員,隨時準備開戰。

七月二十八日這一天,奧匈帝國高調向塞爾維亞宣戰,隨後俄國毫不示弱,立即出兵援助塞爾維亞,因為此前德國和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達成了同盟協議,俄國、英國、法國等國達成了協約協議,所以八月初德國向俄國宣戰之後,隨後又向法國宣戰,德國為戰爭需要,八月四日悍然入侵了中立國比利時,比利時立即向德國宣戰,英國考慮到比利時的重要地理位置,認為德國佔領比利時,立即就威脅到了英國本土的安全,于是英國立即向德國宣戰,此時意大利仍然宣布獨立,後來在英法承諾給予土地報酬的情況下,加入了英法俄陣營之中,使得整個歐洲幾乎都卷入了這場戰爭。

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陣營就此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期參戰的還有美日中等國,其中中國的參戰是段祺瑞威逼當時的北洋政府總統黎元洪簽字蓋章的,中國實際上沒有采取軍事行動,但派出了支援隊赴歐洲從事後勤支援工作,戰後統計,中國在一戰傷亡五千人,當然相對于英法德俄等國,這個數字則是小巫見大巫了。

而日本則同美國一樣,一方面借著戰爭大發橫財,大戰四年,日本的船舶出口額大增,增加了數倍之多,貿易額也大增,工業增產百分之八十,而且造船業利潤率高達驚人的百分之一百九十幾。

另外日本乘機出兵山東,進攻德國在山東青島的軍隊,最後搶奪了德國在膠州灣的利益,最後直接導致了中國五四運動的爆發。

一戰爆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此前深埋在歐洲大陸的矛盾眾多,法國和德國之前的領土之爭早已有之,另外巴爾干半島局勢異常復雜,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奧斯曼土耳其、奧匈帝國之間曾經分成兩個陣營,在一九一二年和一九一三年爆發過兩次巴爾干戰爭,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這一地區的民族矛盾,疆土之爭十分激烈,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之間的民族矛盾十分突出,所以才有塞族青年向奧匈帝國皇太子開槍事件發生。

再者德國與英法之間經歷了兩次爭奪殖民地利益的摩洛哥危機,使得兩者之間積累了深厚的仇恨,雙方國民之間相互仇視對立。

所以德、英、法等國的矛盾,不僅僅是因為與奧匈帝國和俄國是盟友的關系而爆發,德國工業的發展和軍事崛起對英法構成了極大的挑戰和威脅,尤其是德國對英國霸主地位的挑戰越來越明顯。

英國人眼看著德國的海外貿易日益增強,德國的船隊正在四處出沒,與大英帝國展開激烈競爭,大有超過英國的態勢,英國外長巴福爾在一次與美國駐意大利大使懷特的對話之爭講到,德國人正在世界各地搶奪他們的貿易份額,英國卻找不到一個好的理由與德國開戰。

懷特回答說英國人應該更加努力工作,以保持自己的地位,而巴福爾的回答卻讓懷特很吃驚,巴福爾說如果德國繼續趕超英國,會使得英國人的生活水平下降,恐怕采取戰爭的壓對手會比其它方法來得簡單一些。

巴福爾的思想代表了這個時期英國人的看法,此時的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為了利益,會不惜大打出手,這是這個歷史時期的游戲規則,在前期分割世界殖民地時期,各帝國主義都是通過戰爭來解決矛盾和爭端的。

而英國人的思維方式,還停留在老一套戰爭獲取資源和利益的理論上面,認為戰爭是解決問題的捷徑,此前英國也是通過多次戰爭在世界各地攫取了大量利益,包括對中國的鴉片戰爭,隨後英國人嘗到了甜頭,從此便樂此不疲,而這一場戰爭的結果比以前英國人付出的代價,要大了很多倍,出現了英國人預料之外的結果。

這場戰爭直接導致歐洲總體的工業生產水平倒退了至少八年以上,多個國家經濟崩潰,而英國此前的多次戰爭,都是以獲得發展和巨大的利益勝利結束,相比之下,英國在戰爭中損失很大,使得美國和日本得了很大的便宜,迅速發展起來了。

根據統計數據估算,美國的GDP是在一八八零年超過中國的,工業總產值是在一四年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一,而美國在技術上超過英國,還是得力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發展的倒退,美國的長足發展,一戰之後,美國才真正在科技上趕上歐洲,到二戰以後才全面超過歐洲。

可見這場戰爭對于世界格局影響之深,它直接導致了老牌世界第一帝國英國和新興帝國德國的衰敗,和美國的強勢崛起,後來經過二戰之後,遠遠把其它國家地區甩到了身後,成為了新的全球霸主。

值得一提的是後世的中國正處于崛起階段,同樣形成了歷史上德國和英國的關系,中國的貿易正在大幅度增長,很快便要超過美國,工業生產也很快就要超過去,唯一不同的是中國的總體技術水平還差得較遠,這種歷史的相似性使得新時期的中美關系將非常耐人尋味。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印證了幾年前李天成關于世界矛盾深重,必將爆發沖突的預言,國內的政治家們再一次領教到了李天成獨到的眼光和判斷力,雖然看來戰爭還遠未波及到中國,但此時的人們對于李天成此前未雨綢繆,大力擴張軍備的做法大感贊嘆,開始接受他偏向于大力投入國防建設的策略

此時的人們才再一次深刻地領略到李天成的敏銳洞察能力,他對于時局的精確把握再次讓世人對他更多了一份崇敬和敬仰,孫中山等人不得不對李天成重新豎起了大拇指,驚嘆他的預言驚人地靈驗,孫中山曾經也對李天成推動下的過大軍費開支表示疑慮,此時才漸漸放下了心中的芥蒂,不得不佩服李天成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具備的政治智慧。

國內立即展開了關于歐洲戰事對于華夏國可能影響的激烈討論,有人認為這場戰爭遠在歐洲,與華夏國絲毫都沒有關系,有人則認為這場戰爭將波及全球,中國遲早月兌不了干系,會卷入其中,還需要早作準備。

有人則認為要乘此時機將列強趕出中國,奪回失去的國土和利益,各種各樣的觀點和論調都如雨後春筍般迸發了出來,使得沉寂了幾年的世界一下子又變得十分熱鬧起來。

此時的國人不再有閉關鎖國的思想,不再認為世界其它地方的事情不關己事,經歷了多次對外戰爭失敗和失去領土和主權的恥辱,使得國人對于外國人之間的戰爭也變得十分敏感起來,大家都認為華夏國逃不出這場戰爭的陰影,擔心卷入這場是非的人逐漸佔到了大多數。

而日本人則樂意見到歐洲爆發大戰,因為他們要在亞洲再要想有什麼動作,英法等國也沒有能力再來橫加干涉,日本人的行動將變得輕松自如。

而日本對于華夏國的擔憂一刻都沒有停歇過,將新生華夏國扼殺于萌芽狀態的思想早已萌生,只是和英國人一樣,他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借口,也沒有大的國際土壤和氛圍使他們能夠采取行動。

如今世界開始急劇動亂,日本人也開始熱鬧了起來,國內連連展開討論,分析時局和未來世界的變化趨勢,分析這場戰爭的規模和結束時間,以及戰後世界格局的新變化,日本應該采取的應對策略等等,其中對華夏國關系成了日本政客提及頻率最高的事情。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超級高科技霸主最新章節 | 超級高科技霸主全文閱讀 | 超級高科技霸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