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高科技霸主 第九十一章 風雨欲來

作者 ︰ 青雲飛劍

以至于當武昌起義爆發時,國內的報紙並沒有像歷史上一樣,表現出過分的驚訝,國內外的反應也沒有原本那麼劇烈,但清zh ngf 的反應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他們此時感到了火上澆油的揪心感,南方本來已大亂,沒有一個省是安寧的,此時再生事端,一股氣數已盡的態勢初步展現了出來,深深壓在了清廷統治者的心頭,讓他們夜不能寐,日不能食,攝政王載灃等人正在焦頭爛額地討論著應對之策。(百度搜索

經過多方激烈爭論之後,載灃卻找不到合適的軍事將領出來主持大局,最後無奈只好听從了朝臣的建議,決定讓被他以足疾為借口,開缺回原籍的袁世凱重新出山,執掌北洋六鎮精兵。

而袁世凱也像歷史上那般,故作姿態地拒絕了載灃等人的好意,稱病不出,隨後在朝廷旨意再三下達之後,才不緊不慢地重新走上了歷史舞台,執掌北洋精兵,準備重新排兵布陣,應對南方自上而下,由東到西的混亂局面。[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事實上當蘇南事變發生時,清兵的反應較為遲緩,因為當時真正當權的皇親國戚,能打仗的寥寥無幾,若是袁世凱早點出山,或許李天成的壓力會大上許多。

但袁世凱是只考慮自身利益的真小人,他根本不可能為了清廷做出舍生取義的事情,因此他的出山,並沒有給武昌起義帶來災難性的惡果,也沒有將革命的火種徹底撲滅,而是在袁世凱的縱容之下,各省隨後紛紛崩潰,清zh ngf 一路倒台,一發不可收拾,試想如果袁世凱真的賣力發兵攻打革命軍,恐怕革命黨人沒有那麼容易就取得勝利,很可能又會上演一次曾國藩對洪秀全的剿滅戰,而革命軍的命運則不容樂觀。

但此一時,彼一時,此時國內的混亂局面,已遠不能與太平軍所處的歷史時期相比,袁世凱也是聰明透頂的人物,審時度勢、籠絡人心是他看家的本事,但此時袁世凱的立場還站在清廷一邊,雖不是心甘情願,但姿態還得擺在那里。

關于武昌起義,此前革命黨人曾經為在廣州,還是在武昌發動起義,發生過較大分歧,反對武昌起義的人認為清兵從北方調兵至湖北,可朝發夕至,這樣對于新生的革命軍而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支持武昌起義的孫武等人則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武漢有鋼鐵廠、兵工廠、火藥廠、造幣廠,可謂械精餉足之地;且武漢又是水陸交通中心,江南有湘贛呼應,糧秣運輸便利,江北有武勝關險要可守,東南一帶,傳檄可定;而湖北由官吏瑞徵當道,他此前竭力主張鐵路收歸國有,引起民憤滔天,又同皇親國戚載澤等人表里為奸,國人早已痛恨他們的逆施倒行之舉,倘若義旗一旦舉起,全省百姓勢必都會積極響應。從兵力、武器、天時、地利、人和這幾個優越條件來看,是廣州無可比擬的,最後的結果證實,選擇在武昌起義的決定是正確的。

這次武昌起義與歷史上略為不同,但起義的主要領導人未變,主要過程也差不多,蔣翊武被推舉為革命軍總指揮,共進會負責人孫武被惟舉為參謀長。政治上,共進會負責人劉公被推舉為政治籌備處總理。

起義的號角吹響之後,革命軍經過一夜浴血鏖戰,到10月日3上午,武昌全城已光復。九角十八星革命軍旗幟在武昌城頭上高高飄揚。次日,起義軍又收復了漢口和漢陽,武漢三鎮全在革命軍掌握之中。

李天成在十月三日上午,立即召開了記者招待會,發表了公告,表示對武昌革命軍的支持和理解,這樣做是在政治上的一種姿態,因為自己此前一直貫徹與同盟會革命黨人積極合作的政策,不過他心里十分明白,他與革命黨人之間的關系,只能是既聯合又打擊,三國時,孫權與劉備的關系,又何嘗不是如此,需要對方時就把酒言歡,抱成一團,不需要對方時,就一腳狠狠地踹在地方的脊梁骨上,反目為仇,大打出手,李天成和孫中山同樣都為此做好了心理準備。

武昌起義爆發之後,李天成立即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制定了一些列應對策略,因軍務而無法到場的將領皆通過電傳轉發了會議內容和決定。

袁世凱出山比歷史上更加快速,清廷在十月三日上午便頒旨請袁世凱出山,袁世凱拒絕後,清廷連下三道聖旨,要求袁世凱立即掛帥,到十月五日,袁世凱便宣布掛帥,出山擔任北洋軍統帥。

隨後清廷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他們認為李天成是一塊硬骨頭,需要長期軍事斗爭方可徹底剿滅振,而新生的武昌革命軍和四川等地的暴民起義軍,則是相對弱小的勢力,清廷如果用重兵攻打振,那其它各省的弱勢革命軍,很快便會如振一般,漸漸成長為強勢力量,所以載灃和隆裕太後等人商議之後,決定柿子要檢軟的捏,于是做出了分兵攻打武昌的決議,以圖快速澆滅革命的火種,將武昌起義扼殺于萌芽之中。

袁世凱剛剛掛帥,便根據清廷的決議,立即調集原駐北京仰山窪的陸軍第一鎮和京城禁衛軍,和駐天津的陸軍第四鎮,駐山東的陸軍第五鎮,外加河南的第四混成協組成三軍,第一軍軍統為蔭昌,第二軍軍統為馮國璋,第三軍軍統為載濤,三軍緊急調撥,朝漢口方向開進。

其中的第五鎮和河南混成協等清兵,原本是剛剛集結到蘇南常州、南通和宜興等地的部隊,這次武昌起義突然爆發,還未站穩腳跟的清兵便立即接到了調令,調轉方向朝武漢進發,對振所做的前期軍事準備變得毫無意義。

清兵大部離開之後,駐扎在常州、無錫、湖州等地的振第一、二、三師頓時壓力大減,雙方兵力對比原本為清兵五萬多人,振三萬人,清兵還準備繼續增兵,而此時清兵陸續離開的部隊有兩萬多人,只留下了宜興一部四千人,鎮江一部一萬五千人,其余在南京等地。

其中鎮江一部為第九鎮新軍七千人,舊軍八千人,由江寧將軍鐵良和江南提督張勛領兵,在清兵的精銳部隊離開之後,鐵良和張勛放棄了此前頻頻發動小規模挑釁的進攻姿態,只得采取了防守態勢,自動收縮陣地,嚴防振轉守為攻,突然發動進攻。

振自浙江大捷之後,整編完成了四個師的兵力,第三師童保暄部駐扎在金華、衢州等地,第一師馬朝雲部駐扎在湖州、嘉興、杭州、上海等地,第二師黎雲龍部駐扎在常州、江陰、無錫等地,第四師路羽錚部負責浙南、浙東等地防區。

而此時蘇南和浙江地區的征兵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李天成準備讓原清兵舊軍組成的第四師隨後也參加到前線戰斗之中,而準備繼續征收兩個師的預備役部隊,以借勢迅速擴充軍隊規模,應對未來局勢的發展,有了搶劫回來的小鬼子的黃金作保障,軍需和軍餉問題暫時已無障礙。

到十月七號時,清兵趕赴武昌的三個軍在漢口北部集結完畢,展開了對武昌起義軍的進攻,武昌起義軍此時已成為民軍,湖北軍zh ngf 此前宣告成立,以黎元洪為都督,宣布成立中華民國,公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號召各省起義響應。

民軍隨後也派人聯絡了上海軍zh ngf ,要求軍zh ngf 在軍事上給予民軍幫助,李天成原則上同意向民軍提供幫助,以軍事行動作為牽制,緩解民軍的軍事壓力。

李天成此時已派人去南京和鎮江等地游說,逃至鎮江成立了臨時撫衙的江蘇巡撫程德全成了重要的爭取對象,程德全是相對開明的人士,曾經在武昌起義之後,參與聯名上書,要求清zh ngf 立即實行憲政,武昌起義之後,程德全最後響應了起義,成為江蘇都督。

而鐵良和張勛等頑固派勢力將成為最大的障礙,歷史上他們曾經組織清兵奮力抵抗浙江和上海聯軍的進攻,但他們二人手下的部分將官也存在革命傾向,可以設法爭取過來,在其內部發動兵變。

于此振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展開了具體行動,而清廷隨後卻突然派人到上海,想要和李天成達成所謂的停火協議,李天成當然不會上當,此時清廷是不得已而想要與自己講和,待平定了武昌民軍之後,他們的矛頭會重新指向自己。

被上海軍zh ngf 嚴詞拒絕之後,清zh ngf 只得嚴令江蘇和安徽兩省做好準備,防範振的進攻,從振的動向來看,一場大風雨即將來臨。

PS:今天下午開始要上一周首頁強推,這周兄弟們幫忙頂一頂啊!感謝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超級高科技霸主最新章節 | 超級高科技霸主全文閱讀 | 超級高科技霸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