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高科技霸主 第七十四章 聯盟協議

作者 ︰ 青雲飛劍

「那倒是有些可惜了!」顧乃斌露出了幾分失望之色,經過這次近距離的實地考察,他對振這支神秘的勁旅,深深地產生了一股發自內心的敬畏之情,由衷地佩服振的強大戰力,也實在是很想繼續深入了解這支神秘力量的根蒂。

由于時間緊迫,顧乃斌在振內只呆了一天之後,便帶著復雜的心情匆匆返回了新軍營地,隨後便將參觀的結果傳達給了革命黨的骨干分子,革命黨人皆對振神秘莫測的力量表示出了很大的震驚,隨後革命黨人也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對待與振合作的態度有了明顯的不同,大部分認為,與這樣一支強大的部隊作戰,將是一種極其愚蠢的行為,某種程度上等同于自取滅亡。

這次對浙江革命黨人展示實力的演習雖然相當成功,在心理上對對方造成了一定的威懾力,但演習過程中也出現了一次重大問題,當然張鐵武刻意隱瞞了實情,沒有讓顧乃斌得知。

演習剛剛結束時,一架直升機在樹林上空突然出現了故障,螺旋槳的旋翼絞部位突然發生異常聲響,機師發現問題後,立即返回了後方,後經過仔細檢查之後,發現旋翼絞內部出現了一道長約零點三公分的裂紋,已無法可靠使用,設計壽命達到一千小時的旋翼絞,在使用不到五十小時時,便發生了重大損傷,估計是材料技術和零件精度控制不足造成的技術缺陷。

李天成得知此事後,立即下令四架直升機暫時停飛,進行全面檢修和清查隱患、缺陷,另外對于直升機項目的撥款一直都沒有增加,隨著戰事的發展,振的彈藥和軍餉消耗越來越多,財政上已有些吃緊,所以接下來很多方面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陸軍方面需要開發的新武器項目還很多,比如坦克、機械化步兵的建設還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投入,所以李天成決定下面的研究重心將會轉入軍用車輛,和其它武器裝備的研究工作,包括輕型坦克、裝甲指揮車、運兵車、通信車等裝備的研制開發,重點發展陸軍裝備,空軍裝備重點考慮戰斗機和轟炸機的研發。

隨後童保暄、朱瑞、顧乃斌等人在杭州白雲庵再次召開了秘密會議,會議上剛開始反對與振進行合作的聲音漸漸小了下去,最後幾乎被合作的聲音掩蓋,眾人一致認為,選擇與一個如此強大的對手作對是不明智之舉,而且民業黨的革命宗旨與同盟會幾乎相差無幾,目前雙方最大的敵人還是清政府,所以會議一邊倒地舉手表決,通過了與振合作起義的決定。

但在會議現場卻出現了一個讓人尷尬的場面,那就是當會議表決由誰擔當杭州新軍起義領袖的問題,出人意料的是沒有人主動出來領餃,也沒有人推舉其他人當頭,大部分人幾乎都一致性地保持了沉默。

其實出現這種場面並不十分意外,因為此時對于起義軍而言,要與強大的清政府對抗,將來的勝負還很難判斷,若是僅僅以實力對比而言,雖然有了強大的振幫助起義,但畢竟新軍加上振人數有限,清政府在各省擁有的新舊軍總兵力達到五十萬以上,如果能夠整合到華東戰場作戰,顯然將是一支相對來說很難戰勝的強大力量。

但由于各地新軍可能拒絕被清政府調遣,反而配合起義的不確定因素存在,所以一旦出現各地紛紛響應起義的局面,形勢就會很快向有利于起義軍一方發展。

李天成因為了解歷史上武昌起義的具體過程,所以才敢斷言幾個月便可推翻清政府,但在當時誰都沒料到武昌起義之後,只過了短短幾個月時間,清政府就真的倒台了,比起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之後征戰了十幾個年頭,依舊沒能推翻滿清政府,速度快了不知多少倍,這種短期就推翻了強大封建政權的情況,在中國歷史上也並不存在,所以新軍也做好了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誰都不敢輕言很快就能取得全國革命勝利,甚至有人提出了用十到二十年時間打垮清政府的長期作戰方針,大部分人都認為這算是比較合理的策略,只有李天成心里清楚,他們的想法都太保守了。

這種對于形勢的判斷失誤,也屬于正常情況,在後世的解放戰爭之中,解放軍初期實力要弱于,所以早就做好了八年以上時間長期戰斗的準備,但後來卻只用了三年時間便打垮了國民黨軍隊,這種速度也頗為出人意料。

所以歷史發展到今天,形勢已大大不同從前的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朝時期,如今清廷內憂外患,特別是這個時期的青年之中,廣為流產著的現代革命思想遠遠不同于幾百年前,此前每一個封建王朝被推翻之後,幾乎無例外地又重新建立了一個同樣的封建王朝。如今則是全新的民主政治思想盛行于世間,建立民主制政權的呼聲在中國各地都很高,所以如今的局面復雜程度,是任何歷史時期都不可比擬的,這也是導致了清政府快速倒台的原因之一。

在清政府倒台的過程中,袁世凱領導的北洋軍放棄賣力支持清政府,是迅速推翻滿清的一個主要因素,這一點在起義之前,誰都不敢保證袁世凱會傾向于與起義軍合作。所以如今還沒有爆發武昌起義,童保暄等人對于起義的信心還大大不足,大家都明白槍打出頭鳥的道理,誰都不肯出頭做這個帶頭人。

武昌起義時,當時湖北新軍統制黎元洪也擔心起義失敗,會被清政府送上斷頭台,拒絕出任起義軍領袖,是大家一致推舉和力勸之下,黎元洪才勉強出頭做了起義軍的領頭人,此時浙江新軍的情況也一樣。

大家都不肯出頭,起義就失去了領導核心,在會場沉默了片刻之後,最後只有年僅二十五歲的新軍憲兵隊長童保暄一人自告奮勇地出來自薦,大家見有人出頭,當然求之不得,立即紛紛欣然接受,決定以童保暄為起義軍領袖,會議最重要的環節才塵埃落定。

童保暄肯出頭之後,隨後的事情就好辦了,會議立即作出決定,派出以顧乃斌、葛敬恩為代表的代表團一行共十二人,前往嘉興振營地,拜會振師長馬朝雲和振其他重要將領,雙方開始就浙江起義的細節問題展開具體商榷。

雙方展開了為期三天的秘密會議,過程中雙方在起義的領導權問題上產生了分歧,新軍代表認為起義是在浙江地區進行,新軍應該作為起義的主體和領導力量,振作為輔助進攻力量。但馬朝雲認為振南下的目的便是進攻嘉興、杭州等地,振有八千人的精銳部隊,比目前起義的杭州新軍三千多人要多出兩倍多,所以起義的領導權應該歸于振。

這也是李天成的意思,但李天成也靈活地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分治的問題,李天成考慮到若是讓同盟會領導的新軍歸到振帳下,同盟會顯然不會心甘情願,所以他再三考慮之後,可以提議和新軍實行雙重領導的方式,雙方在名義上組成聯軍,但雙方的軍隊由己方領導,不受對方干涉,這一點是李天成預先交代馬朝雲可以做出讓步的地方,這也使得雙方的合作具有一定的彈性,不會因為某些問題上分歧太大,從而使得合作中途流產。

最後馬朝雲拿出了李天成分治的方案,顧乃斌等人考慮之後,接受了這種目前最為合理的建議,雙方達成了協議,決定振和新軍組成一支聯軍,聯合進攻杭州和浙江全省,杭州新軍將積極聯絡浙江各地新軍,促使他們配合起義,至少使他們在起義過程之中保持中立,按兵不動,對于負隅頑抗的清兵則雙方都有義務聯合對其進行打擊。

協議規定,振和新軍保持軍事領導權的獨立性,但雙方在采取重大軍事行動前,必須提前知會對方,需要雙方同時采取軍事行動時,雙方必須事先進行溝通,協商決定如何配合對方。

在攻佔杭州和浙江全省之後,如何管理浙江省問題上,雙方也存在利益上的分歧,為顧全大舉,雙方協商一致,浙江新軍起義後,退守到浙江南部地區,浙江北部的嘉興、湖州、杭州、寧波、紹興、金華、衢州歸振控制,南部的台州、溫州、麗水歸新軍控制,這樣振在華東之地連成了一片,革命軍也取得了浙江南部之地可以立足。

同盟會的人不是不想得到浙江北部之地,但他們若是想佔據富饒的杭州城,就必須將浙南地區讓出部分給振,這樣新軍控制區就被振夾在中間,這樣對他們相當不利,所以他們選擇了得到浙南地區,浙南地區南部與福建交界處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福建的清兵也難以北上,北部與振保持暫時的安定團結,一個相對穩定的勢力範圍就此產生了。

雖然雙方在名義上達成了軍事同盟,但新軍的總體戰力顯然不如振強大,李天成心中其實還另有考慮,此時采取的只是緩兵之計,他是想攻取浙江的戰斗變得順利一些,以免振過多損兵折將,和戰爭的時間拖得過長,而且通過這種方式迅速佔領浙江,可以使得蘇南清兵沒來不及趁振南下空虛,而發動大規模進攻,振的勢力範圍可以迅速向南大範圍延伸,使得清兵對于振的忌憚更深,成為他們真正不可小視的力量。

這個同盟協議的基礎並不牢固,雙方實力此時並不處于對稱狀態,難以達到真正的平衡,遲早會出現一方吞並另一方的局面。

李天成考慮順利奪取浙江之後再對新軍采取行動,新軍這股人馬要想獨自與清政府對抗是很難取勝的,到時候自己再利用一些計策迫使新軍徹底倒向自己的懷抱,接受成為振一支部隊的番號,這樣便大功告成,不但可以佔領浙江全境,部隊的規模還可以迅速擴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超級高科技霸主最新章節 | 超級高科技霸主全文閱讀 | 超級高科技霸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