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高科技霸主 第三十章 工業新景象

作者 ︰ 青雲飛劍

「首先煉鋼業要大踏步前進,采用新式的煉鋼工藝,煉制出新的材料,帶動機械制造和其它行業的革新。」

「為工業生產提供電子儀器儀表等電子設備的綜合性電子廠將來也要投產,等過些年之後,我們有了生產電容、電阻、晶體管等電子元器件,制造電路板、工業儀器儀表的工廠,可以為煉鋼廠和船舶制造以及其它機械設備制造工廠等工業企業,提供大量電子儀器儀表設備,工業生產將迎來新的大發展。」

李天成隨後與二人詳細探討了關于工農業生產技術發展的問題。

超級教育芯片的知識雖然廣泛詳細,但他也是依靠科學家收集起來的,有些方面的知識受到保密限制,而得不到關鍵技術,這也是正常的,所以很多行業還需要人才來開發先進技術,已經很先進的方面,還需要更加先進。

比如香煙配方問題,有些配方涉及到地方企業利益,所以他們因保密而沒有提供完全的資料,所以以後要建設卷煙廠的話,也不可能把後世的香煙都生產出來,另外特別是那些外國人對外保密的先進技術,也無法詳細介紹,只能靠自己研制了。

所以超級教育芯片提供的實際上截至二十一世紀二零一一年為止,中國已知的絕大部分一切領域技術和知識資料,未知的當然還佔一部分。

工業生產需要大量的礦產資源,目前世界采礦業的產量比較,一批大鐵礦、石油、天然氣儲藏地等都沒有被發現,工業生產還很落後,需要的礦石總量也不高。

而現在采礦業正在李天成的引領下發展起來,振華技術學校培養的地質采礦專業人才已有幾人提前畢業,由于後世國內的礦山地址李天成十分清楚,隨後他經過派遣技術人員實地勘探之後,已初步和清政府的地方官員聯合,組成了采礦企業幾十家,但幾乎都操控在清政府手中,李天成只是給他們提供勘探和生產技術,派出技術人員指導生產,但清政府賣給他的價格可以優惠一些。

隨後國內企業的煤、銅、鋁等礦產資源源源不斷地運到振華集團的工廠,機械、電子、化工等行業需要的礦產資源都已基本齊全,遠期李天成打算開采國外的礦產資源,但目前受到殖民地和各國政策等因素限制,還只能通過采購回來。

李天成向國外的澳大利亞派出了技術專家,幫助他們勘探礦產資源,開始時外國人不太相信兩年前還十分落後的中國人能找到礦產,但隨著振華的技術專家組在澳大利亞找到了鐵礦山之後,振華專家組就成了世界各國爭相聘請的對象,一時間世界采礦業出現了新的熱潮,漸漸各種礦產資源都漸漸開始提高產量。

李天成當然沒有把所有的礦山和石油儲地都找出來,只是按照工業生產的需要,找出了一小部分而已,因為他還要留一部分給日後的大規模生產用,有可能就自己爭取到開采權,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東西才更加安全。

隨著發電廠的增多,振華集團的工業用電有了保障,各門各類的工業都在悄然發展著,松江縣南邊的華陽鎮已發展成為一個大規模的工業區,佔地約二十平方公里,工業區內道路平整、四通八達,工廠林立,一共有三百多家規模不等的工廠已經誕生在此處,工業區內振華水泥廠生產水泥在道路鋪設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另外李天成還在上海縣東南部靠近黃浦江的區域新建了一個工業區,佔地達十平方公里,部分土地是原來祝文山從其他人手上兼並過來的,用于工業發展的用地,部分是從其它土豪手中租賃過來的,新的獨資和合資的工廠陸續啟動,以後還需要繼續擴大規模,這片工業區的位置,大致在現在上海市的盧灣區東南部一代,離繁華市區還有些距離。

李天成現在缺乏的不是技術,而是時間和金錢,由于工業生產需要一定的周期,資金回籠也需要一定周期,所以他們的工廠雖然越來越多,但目前主要集中在松江和周邊地區,當然其中包括大量年產值不超過十萬兩銀子的中小企業和小作坊,年產值超過千萬兩銀元的大企業數量現在還只有振華集團公司一家。

工廠多了,人才就成了很大的問題,目前振華技術學校的畢業生,一年能夠提供給工廠的技術人員只有兩三百人,每個工廠需要的技術人員都不在少數,哪怕是那些生產能力低下的小作坊,他們也最少需要一兩名技術人員指導生產。

所以目前工廠的技術人員采取了從國外引進和國內招聘的方式,由于國內工廠數目本來就很少,原來懂技術的工人和工程師數量大大少于日本、歐美等列強國家,國內教育亦十分落後,曾經上過高中,懂得自然科學的青年學生也少得可憐,絕大多數國人都是文盲,能認識幾個大字、會算賬的已經算是有文化的人了。

所以振華技術學校現在的招生規模已經遇到了瓶頸,擴招起來非常困難,以後不得不考慮擴大基礎教育的規模,基礎教育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能實行教育免費制度,那國內的適齡青少年和兒童上學的比例自然高,但免費教育需要的大額經費非李天成能承受,而且現在要興辦新式學校還有政策等諸多困難,至少自己的超級教育系統還無法大規模推廣,暫時還是自己的私密財產,目前只能依靠振華一所學校來擴大教學規模,遍布全國的中小學和大學建設還遙遙無期。

另外清政府對于民辦企業扶持力度遠不如日本等國強,清朝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民營企業實行打壓政策,多數企業實行官辦和官民合辦,已增加國家對企業的控制度,而日本則是大力推動民營企業的發展,無所障礙。

這一點使得李天成在興辦新的工廠時,遇到了政策上的阻力,清政府現在已經認為他名下的企業規模過大,逐漸對他采取了打壓的姿態,不過李天成現在興辦的企業多數采取與官府資金合辦,或是與地方土豪、鄉紳、商賈合辦,很多企業都掛在官方或是其他人名頭上,自己只是提供生產技術,獲取一定的股份和收益,但即使是這樣,自己的財力愈發壯大,已經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

李天成目前只能依靠祝家的關系,和多些花錢財用來疏通關系,大力支持官辦企業發展,慷慨解囊,將資金投入本該官府負責地方水利、道路等設施建設之中,以此獲取官方對自己打壓的放松,這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大量利益驅使之下,至少地方政府得到好處之後,到了朝中會有人替自己打掩護、說好話,本來可以打馬虎眼的事情,清政府就會網開一面,放松對李天成擴大企業規模的管制。

根據李天成的計劃,要肆無忌憚地發展工商業和教育等各項事業,必須要獲取地方的統治權,而現在離辛亥革命還有幾年時間,自己還不敢依靠相對弱小的武力來奪取一個地方的政權,那樣勢必會如革命黨人頻繁在各地發動的不同規模起義一般,被清政府扼殺于無形之中,自己還需要隱忍一段時間才可。

現在李天成雖然受到一定打壓,但地方上需要依靠他發家致富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這些人都需要李天成手上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圖紙,自然不希望他受到過大限制,他們會主動聯合起來,站在李天成一邊,與地方政府進行斡旋,促使他們在政策上做出一定的讓步,人多力量大,效果還比較明顯。

不久之前,李天成由于對工業區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被眾多商賈推舉為了松江華陽工業區工業協會的主席,負責工業區內企業之間相互溝通和聯絡等事宜,這也方便了他對于工業區的掌控,利于今後振華的發展。

目前一批新技術產品層出不窮,主要還是機械領域的新式工業機床、采掘設備、冶煉設備等,這些都與他進一步發展軍工業息息相關。其它行業也才起步不久,這些還遠遠不夠,他下一步的目標將是在嘉興、湖州、蘇州等地建設工業園區。

時光荏苒,一晃李天成在這個世界已經三年時間了,時間已達到1909年。

「三年了,我來到這個世紀已經有三年時間了。」李天成一個人躺在辦公司躺椅上回顧自己這兩年來做過的事情。

「李董事長,第一批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運抵振華煉鋼集團公司新車間,準備開工生產,振華鋼鐵公司董事長孫大明和總經理賈平請董事長過去主持剪彩開工儀式。」李天成正滋潤地抿著香茶,思考著自己未來的計劃,秘書小王突然進來匯報道。

小王原本是當地的農民,在振華技術學校學習了先進的管理等知識,他名叫王四海,今年二十六歲,跟著李天成兩年後,皮膚養白了幾分,氣質也慢慢改變了許多,比剛開始時多出了幾分知識分子的氣質,少了幾分鄉民的粗野之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超級高科技霸主最新章節 | 超級高科技霸主全文閱讀 | 超級高科技霸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