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一卷 亂世將至 第八章 大賢良師

作者 ︰ 天天不休

一連三日,郭嘉受到張角的邀請住在了太平道在鄴城傳教的據點,這三日張角與郭嘉形影不離,食則同席,寢則同榻。雖然張角已是半百之人,面對郭嘉這個少年卻十分尊敬,二人從古論今,從古代王朝興衰到如今天下興亡,無所不談。

而郭嘉在看了太平道傳教綱領《太平經》之後則深為贊嘆,《太平經》既提倡維護封建皇權,又提倡善待百姓。不得不說在這個時代具有建設性意義,當然,相比後世更為先進健全的政體和政治制度而言,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太平經》無疑是符合這個時代的思想與社會現狀。

「二哥,你說大哥與那小兄弟有那麼多話說嗎?這幾日我想和大哥說句話都插不上嘴,如今我太平道正是如火如荼之際,大哥不思大事,和一個少年浪費時間,如此下去,豈不壞事?」張梁愁眉苦臉地望著自己的二哥張寶,神色之中頗為焦急。

張寶卻神色平靜淡淡地說道︰「大哥現在做的就是大事。」

「和一個未成年的少年整日湊在一起能有什麼大事?」張梁一臉不信。

張寶耐心解釋道︰「那郭嘉胸有韜略,富有才華,我只听他只言片語便受益匪淺,發人深省,我太平道若日後舉事,單憑人多勢眾恐怕難以成事,如今太平道雖人才濟濟,可那都是孔武有力的莽漢,若論沖殺,他們與漢庭武將不相上下,可我太平道卻缺少出謀劃策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啊。」

「二哥,你是說大哥想要招攬郭嘉做我太平道軍師?我看那小子就是個夸夸其談之輩,紙上談兵罷了。」張梁一臉不忿,顯然不甘心一個少年擔任如此重要的角色。

但是張寶卻面色一冷,對張梁呵斥道︰「三弟,一切以太平道為重,意氣用事只會誤事!你我也不需要在此妄自揣測了,一切听憑大哥決斷。」

正在此時,張角握著郭嘉的手從屋內走出,面帶笑容,顯然心情極為愉悅,他見到兩位兄弟在院中,于是問道︰「可是有大事?」

張梁斜眼看了眼郭嘉,欲言又止,郭嘉見狀,對張角說道︰「大賢良師有正事要辦,嘉先行離去。」

說罷欲走,卻被張角拉住,懇切道︰「奉孝與我乃忘年之交,早已推心置月復,我張角沒什麼可對奉孝隱瞞的,張梁,你但說無妨。」

張梁無可奈何,抱拳恭敬道︰「稟大哥,數日前中原各州傳來消息,各州百姓聞听我太平道仁德俠義,不少百姓變賣家產紛紛來投,總數已達數十萬。」

「好好好!」

張角大喜過望,撫須長笑不已,而郭嘉也略感驚嘆,沒想到太平道竟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如今太平道聲勢滔天,恐怕張角反心更勝往昔,只待謀劃便要舉事。

隨後張角讓兩位兄弟去傳達消息,安排各州安頓來投效的百姓,並準備親自前往各州視察。

回到客棧後的郭嘉休息一夜,清晨與徐庶一同出城踏青。

山野小道中空氣清新,郁郁蔥蔥令人神清氣爽,郭嘉與徐庶不急不緩並肩登山,途中,郭嘉將太平道已聚眾百萬的消息告訴了徐庶。

徐庶當即面色大變,問道︰「張角要反了?」

抬頭望著煙雲飄渺的山巔,郭嘉搖頭道︰「太平道雖大勢已成,卻還遠未到舉事的時候,空有百萬之眾卻無兵馬器械,此時若反,朝廷大軍雷霆萬鈞之勢,太平道眨眼間便會灰飛煙滅。」

徐庶想了想,不得不對郭嘉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說︰「百萬之眾舉事,聲勢滔天,張角即便沒有軍事才華,也會做長遠謀劃,太平道之中不乏帶兵打仗的將才,卻鮮有決勝千里的謀士,而太平道又不能公然整編軍隊,如此百萬平民,恐怕就算是蓄謀良久,亦難成氣候,但奈何人數眾多,勢力甚廣,大漢若要撲滅這燎原大火,恐怕真如奉孝所料,天子會放權給州郡刺史,屆時,軍閥割據的日子就到了。」

行至半山,郭嘉駐足回望,俯瞰鄴城,目力所及天際無垠,登高望遠令人心境豁然開朗。

「元直,我料太平道雖舉事必敗,卻將延續數年不休,待天下大亂軍閥割據之時,你我也已成人,那時,你我二人將何去何從?」

徐庶順著郭嘉的目光瞭望天際,豪情頓生,朗聲道︰「尋天下明主,救百姓于水火,建千秋萬世之功。」

郭嘉情不自禁在腦海中幻想著曹操的模樣,歷史上說曹操容貌不佳,在這個以貌取人的時代里,曹操的賣相真的十分不堪,甚至稱霸一方時接見番邦使臣時都不敢親自面見,生怕丟了大國的臉面。

轉念又想到曹操的行事作風和日後留下的局面,郭嘉就左右搖擺不定,口中喃喃道︰「明主?即便英雄並起,四方豪杰誰又敢動天下世家?誰又能真正做到善待百姓?」

曹操做不到,屠城嗜殺。劉備做不到,假仁假義之輩,一己之私報兄弟之仇而遠征東吳,陸遜在夷陵一把大火燒得蜀漢元氣大傷外,背後又憑添了多少孤兒寡母艱難度日,孫權也做不到,老年的孫權昏昧如豬,有功之臣尚不能在他手下善終,何談百姓?更何況東吳亡國之君孫權子孫暴虐甚于桀紂!

听到郭嘉的自言自語,徐庶感嘆地說道︰「誠如奉孝所言,日後天下大亂,豪杰四起,可必然都是名門權貴之後,以名望收天下賢才,由此可見,梟雄也不敢妄動世家,牽一發而動全身,生怕失了天下士子之心。」

郭嘉無可奈何,轉身繼續登山,邊走邊說道︰「最近幾日我與張角日夜傾心相談,發現了一件事情。」

「何事?」徐庶隨即追問。

「張角進餐後必飲一碗湯藥,我猜,張角身患重疾。」

「我觀張角氣色正常,並無病態啊。」徐庶驚訝不已。

郭嘉嘆道︰「這正是我所憂慮之事,外觀無病,內里恐怕已病入膏肓。」

徐庶冷笑不已,說︰「太平道以符咒救人,張角自己卻飲湯藥治病,實在可笑。張角雖一草莽,卻能以傳教為名煽動百姓為其所用,以圖神器,非常人所能及也,倘若太平道能再發展十年,張角舉事,勝負難料了。」

這一點倒是解開了郭嘉心中疑惑,張角雖已是年過半百之人,但還身強體壯,若是能再蟄伏十年,太平道遍及江山,籌謀數年再舉事,那成事的機會將大增,可為何張角會在兩年後就舉事?郭嘉通過與張角接觸,終于洞悉了原因,張角自知命不久矣,因此倉促間謀劃舉事事宜,進而謀事不密,被人通風報信上表朝廷揭發他圖謀不軌,最終被迫起兵謀反。

其後的日子郭嘉留在張角身邊出謀劃策,張角也將郭嘉引為心月復,郭嘉給張角提出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都被采納,而在言談之外,張角更有意收郭嘉為義子,只不過被郭嘉婉言拒絕。

時至年底,張角欲前往中原各州視察,實際上是為了與手下心月復共商舉義大事,張角請郭嘉同往,卻遭到郭嘉拒絕。

離開鄴城的官道上,郭嘉與徐庶策馬緩行,徐庶不解地問道︰「這半年來張角對奉孝可謂厚愛有加,贈馬送劍,奉為上賓,喜愛程度甚至超過了他的兩個弟弟,此次張角南下請奉孝同往,我猜張角是想將奉孝引薦給太平道中核心集團的眾人,奉孝為何謝絕?」

郭嘉對張角也是身懷感激,這半年來張角對他是無微不至,關懷有加,而張角膝下無子,更是大限將至,欲傳基業于郭嘉,但是,郭嘉卻不能要,他淡淡地說道︰「你我既已料到太平道舉事必敗,當務之急是及早抽身遠去,待大賢良師南巡歸來時,我便當面道別。」

听到這個理由,徐庶心中暗暗點頭,一旦太平道舉事,任何與太平道牽連的人都將成為謀反叛逆,郭嘉所擔憂的事情並無道理。

「奉孝一向對世家豪門嗤之以鼻,為何如今卻要親自登門拜訪甄家?」徐庶眼珠一轉,口氣調侃地說道。

郭嘉知道徐庶話中有意,也不隱瞞,直言不諱道︰「即將返回潁川,于情于理咱們都該去甄家走一趟,再者,我與甄家大小姐有一面之緣,一別半年,心中思念,此去,以解相思。哈哈。」

「好你個郭奉孝,倒真的是心里怎麼想嘴上就怎麼說,如此孟浪言語你半點不遮掩就說出來,真是風流浪子,我倒要瞧瞧進了甄家府門,你會不會被甄家亂棍打出,我徐庶可不相信你敢對甄家坦言此去乃是為解相思之苦!」

郭嘉不理會徐庶,馬鞭一揚,胯下駿馬奮蹄疾奔,風中傳來郭嘉豪爽的笑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寒門天下最新章節 | 三國之寒門天下全文閱讀 | 三國之寒門天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