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清穿 瞎貓踫上死耗子

作者 ︰ 我想吃肉

{shUkeju}看小說就去……書@客~居&

看小說就去)書~客居……看最新章節最快更新shu+ke+ju

「你這一身的汗,是又淘氣去了?」淑嘉拎著著本,斜眼看著她家小兒子。{shUkeju}看小說就去……書@客~居&

弘早今年八(虛)歲,早已入學讀書,便是弓馬也習得有些模樣了。嘿嘿笑了兩聲,弘早頗為興奮地道︰「兒子跟著汗阿瑪演武去了!戴師傅造的新火炮真是好玩!」

淑嘉一臉黑線,這件事情她是知道的。胤礽前兩天提過一句︰「戴梓新督造的火炮已經鑄好了一批,先試射過了,報說比舊有的還要好些,我這兩天要親自去看看。把弘旦他們幾個都帶上,也好開開眼。」

當時淑嘉沒想到胤礽對于火器會是這樣重視,不由試探地問道︰「你這是要用火炮來做什麼呢?」在這國家挺缺錢的時候,他還能撥出錢來鑄炮?軍火從來都是個耗錢的行當,武器研發尤其如此。知道他算是比較重視科技的「開明人士」,也斷想不到在這個時候他還能支持堅持研發改進武器。

胤礽心比黃蓮苦︰「自是用來演武,」國家要打仗這樣的事情,他還是沒有跟老婆說太多,順口又說了一句,「必先利其器。」

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的君主,統治這樣大的一個國家,他是兢兢業業不敢有一點疏忽,卻也敵不過本民族武力值的退化、掩不去人口基數還少的事實。

他一點也不想等到策妄阿喇布坦效法乃叔,打到了蒙古諸旗盟的地盤兒,兵鋒直指北京的時候再倉促應戰。他是想把戰場推得遠一點再遠一點,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問題︰八旗兵的綜合實力問題。

眼下八旗兵雖在諸如杭州等地有駐守,但是全國的武裝力量構成里,純漢族士兵的比重是越來越大了。這樣不好,很不好,很容易影響到大清統治,如果出兵,還是要以八旗兵為重要依托。

無奈這些家伙的戰斗力一直在滑坡。還沒入關的時候,生活清苦了,跨上馬挽上弓抄起家伙或搶劫南方鄰居或是去打獵補貼家用,那是不用集訓勝似訓練,簡直就是一直睡在寒玉床上練內功。入了關,大家算是過上好日子了,不用干活就有飯吃,有了差使還能揩點油水,縱使皇帝一直在強調大家是馬上民族騎射不可丟,八旗子弟還是越來越紈褲化了。

加上吃空餉等事件,如果穿越大神把現在的八旗拉過去跟崇禎時期的普通明軍打,也高明不了太多,要是踫上李自成的農民軍,估計不太夠人家收拾的,要是踫上關遼鐵騎,那是肯定不夠人家砍的。但是,現在又非用他們不可——統治基礎啊!如果有一天,剿匪御敵要依靠漢人組成的部隊,這大清的統治也就快要走到盡頭了。

可是這策妄阿喇布坦又不能不對付,現在兵部的允祥說出了大家的心里話︰「區區一策妄阿喇布坦不足為慮,眼下可憂者,乃是他扣了拉藏汗的兒子(前文有述)。西藏苦寒貧脊,得之于朝廷並無多大益處,然而卻有兩位活佛,朝廷不得不管了!」

拉藏汗對朝廷算是有功的,他入藏干掉了對朝廷不友好的第巴,並且樂于把「假喇嘛」遞解進京(雖然半道兒上倉央嘉措就下落不明了),最後算是控制了西藏。

西藏對朝廷來說,還真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西藏兩大活佛——達-賴與班禪。這兩位要僅僅是西藏政教合一的領袖也就罷了,要命的是,他們不但是藏人的主宰,青海、蒙古乃至于滿洲,從西北到東北,多少信奉喇嘛教的人都把他們當半個神來供奉,皇帝的話可以不听,活佛的話一定要信。要是策妄阿喇布坦挾拉藏汗之子入藏,進而控制了兩大活佛,蒙古還會不會是朝廷的盟友可就說不準了,所以朝廷必須把西藏給控制住。

一旦策妄阿喇布坦有異動,他的第一步估計就是要入藏,挾吞並全藏之勢往前推進。這就給朝廷提出了一個大難題︰怎麼打?不說西藏了,單是青海,那樣的海拔高度,「自然風光很好、地理條件惡劣」,士兵扛得住麼?

不能大用比較能吃苦耐勞的綠營等漢軍,更不能全拿蒙古諸王打頭陣不是?葛爾丹作亂的時候,蒙古親貴們難說有沒有牆頭草的行為啊!

痛定思痛,胤礽只好相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了。康熙親征的時候,面對葛爾丹的駝城,眾將士頗有一種「狗咬王八無處下口」的感覺,還是大炮建了奇功,直接轟開了駝城,這才有了那一場大捷。

撕不開人家的烏龜殼,那就轟開!自家騎兵比起準噶爾人于騎射上有差距,那就用先進武器來填平!

只是這樣的苦果子胤礽頗為硬氣地死扛著不跟老婆說,不想折了男人的顏面——把國家、軍隊治理成這樣,真是讓人臉紅。{Shukeju}看小說就去……書_客@居!

淑嘉卻沒想那麼多,她只猜到了要用兵。胤礽的話形同明示︰國家要打仗了。對比著前一陣子胤礽、弘旦等透露出來的消息,估計就是跟準噶爾打。淑嘉還是惡補了一點準噶爾知識的,知道他們堪稱勁敵,心道,多一分實力就多一分把握,這樣倒是不壞,如果朝廷嘗到了科技帶來的好處,願意發展這一塊兒還是不錯的。

想到這里,淑嘉連聲稱善︰「戰前多準備,打仗的時候就少傷亡。」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才是明智的做法麼。

胤礽唯有苦笑。

淑嘉對胤礽重視火器又願意運用到戰爭中,是相當支持的,奈何她幫不上什麼忙,什麼運動原理啊、火藥制作方法啊、槍炮結構啊她統統地沒有研究,只能從言語上鼓勵一二。

眼下看兒子居然把這戰爭殺器的演示當「玩」,真是哭笑不得。想說兩句大道理呢,又不想扼殺了小孩子對火器的興趣。她家的小孩子的興趣,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這門科學的發展的。

戳了戳弘早的額頭,笑罵︰「就知道玩!放炮的聲音可不小,沒震著你?」

弘早大樂︰「沒有!兒子一點兒也不怕!戴師傅叫我們掩住耳朵的,其實我們離得遠,沒掩住也沒事兒。」

「所以你就沒掩住,還叫嚇了一跳。」

「您怎麼知道的?」

淑嘉無奈,你自己說的啊,什麼叫「沒掩住也沒事兒」?

紅袖親自打了水來,給弘旦洗臉。弘旦的乳母自他上學之後就打發回家了,身邊的太監看看情形,連忙上來捧著臉盆。紅袖給弘旦擦著臉,他還不老實︰「有日子沒見著姑姑了,姑姑做什麼去了啊?」

紅袖是奉命去東宮檢查、襄助準備東宮大婚去的,亦笑盈盈地道︰「主子娘娘打發奴才辦差去了。」

擦過了臉,弘旦呲牙一笑︰「額娘∼」

淑嘉心知他有事兒要求,還是不太正經的事兒。

果然。

「額娘∼听說……大內有手銃?」

「……你要做什麼?」

當然是要討來玩了。

「不成,刀箭無眼。」哪家會給七歲的女圭女圭配手槍啊?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

—————————————————————————————————————————

坤寧宮里,弘早磨著他額娘,希望撞個木鐘討熱兵器來玩。

乾清宮里,弘旦被他爹扣下來也是討論熱兵器的問題。

乾清宮里的氣氛比坤寧宮里要熱鬧許多,今天的火炮試射非常成功,戴梓人老手藝卻越發精進了。火炮無論是射程還是準確度又或者是殺傷力都有大幅提高,靶場內一片狼籍。

諸皇子、諸王、兵部、各旗都統等齊心協力,猛拍皇帝馬屁。

胤礽面帶笑容︰「這也是戴梓的本事。先記你一功!」說完就賞了戴梓銀千兩,再加一個雙眼花翎。戴梓連忙謝恩。

胤礽揮揮手,讓他站到一邊,看諸王大臣沒別的要說的了,揮退了大部分人,留下一些知道機密事情的,繼續討論。

後被劃入兵部的允俄道︰「看今天這些炮,策妄阿喇布坦一準討不了便宜。」

允祥也很高興︰「當年先帝親征,我只恨自己年紀小,沒得親歷。如今能看到威武將軍再顯神威,也是了卻一樁憾事了。」

胤礽听著他這暗示性地請戰的話,沒接這個茬兒,反而對戴梓道︰「朕看你今天似有不適(連日研究督造武器累的),拔兩個太監去照顧你的飲食起居,再叫幾個人跟著你打下手。」說干就干,讓內務府擇兩個太監去伺候戴梓,又命于旗內擇聰明伶俐又喜歡這類學問的年輕弟子跟隨。

正好,淑嫻那個跟著戴梓上過學的兒子被留在京里上旗內官學,胤礽大筆一揮︰「他原也是你的弟子,現在也還跟著你。」

戴梓完成了一項大任務,很累也很滿足,連連推辭胤礽的「大恩典」,派太監來照顧他像什麼話呢?胤礽笑道︰「你不必推辭,我還有事要你做呢。」

他還有一層擔心,這個「科學技術」目前還很懸。{Shukeju}看小說就去……書_客@居!當年用的大炮還是戴梓流放前造的==,最近這麼些年于武器上一直沒啥改進,戴老頭七、八十歲了,誰知道他還能活幾天?不用他,怕他死了,這門手藝失傳,不能再為自己應急;用他,真怕把這老家伙給累死==!所以派人好好伺候著,又派旗下弟子去學習借鑒。

戴梓只得應命,他老人家是讀書人,造火器固然是愛好,他還是頗為喜歡治河,無奈皇帝不用他來治平,偏用他來定亂。

雍王一直不言聲,此時方道︰「這火炮要造多少門?最終花費要多少?如何運到前線?什麼時候用?路上有損耗怎麼辦?還有火藥,這是個危險的東西。」

一眾君臣這才冷靜了下來,胤礽就問戴梓︰「大炮易損麼?」

戴梓心說,越是精密的東西就越怕摔,他在這大炮的結構上略作了調整,是比以往嬌貴了些,但是也不用太擔心,就是火藥運輸確實吃力。當下如實回答,又再次匯報了大炮的各種數據。

這些炮里有大有小,重量不一,有些小炮運輸就比較方便,大一點的很是沉重,對道路運輸的要求相對要高。

眾人又就這些作了深入的討論,都是對熱兵器知識一知半解的人,真正的行家就戴梓一個。戴老頭兒受到了聚光燈的掃瞄,饒是他飽經風霜心情已經很淡定了,還是被看出了一身汗來。

「旁的尤可,」戴梓很專業地說,「還須防著炸膛。」

炸膛這樣的事故在現代軍械里已經不算很常見了,但是在眼下這個時代,還是個大難題。現在的熱兵器雖已有了雛形,但還是頗為原始的火繩+前膛+現裝火藥,用的時候大多是要操作人員現填裝,裝進火藥、鐵丸、碎石等物,然後點火,這是真的拿火去點,如果不幸風太大,把手里的火折子吹滅了,後果就請自行想像。裝得少了,打不遠,裝得多了,就炸膛。還有炮管,材料的限制,在來回摩擦之下,很容易發熱,然後爆掉。

這樣的大炮,炸掉了就是一大筆錢外加幾條人命,如果炮管旁邊正好還有點兒火藥,那就是連鎖反應。

可是不用又不行!

還有運輸,這是顯而易見的,一門炮,重的上千斤,輕的也上百斤,怎麼搬運?上了戰場也不夠靈活機動,即使每門炮都配了車。

所以胤礽要戴梓做的事情就是︰接著督造督造手銃,以便配合使用。準噶爾的軍隊里也有少量火器在使用,但是他們的騎射功夫確是比現在的八旗要強。克制騎兵的利器,一般有重甲步兵等以噸位取勝的,還有絆馬索、陷坑等以陰險取勝的,另一個就是遠程打擊了。清兵早已不普遍配重甲,寬闊地決戰絆馬索一類作用也有限。就剩遠程打擊了,弓箭還比不上人家,只好手銃。

戴梓面臨巨大的壓力,老頭子也留了個心眼,小心地把難題說了出來,綴了一句︰「老臣自當盡力。」如果效果不好您可不能怪我。能讓這位頂級專家犯難,還是因為此時火器制造研發水平不高,基礎太差。

實際上,此時的軍隊沒有普遍配上手銃,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使用不方便!首先,射程不夠遠,差一點的手銃甚至不如長弓。其次,準頭不夠,這時候的手銃普通沒有準星概念。最後,填裝不方便,費時,打完一輪,彈藥沒裝好,騎兵殺到眼前,把槍手砍死了。戴老頭兒是有個關于最後一條的發明,但是那個對于制造的工藝水平要求比較高,家伙也太沉了,不太方便攜帶,造價也不便宜。

這也是胤礽要戴梓「督造」的原因,去改進。

這事又與火器營相關,慶德也參與其中了。听說要給他的部下換上先進裝備,戴梓造火器的本事又是今天親眼看到的,他樂得笑開了花。拍著胸脯保證︰「奴才一定不辜負了這些好東西。」對西邊用兵是必須的,到時候誰的準備好,誰立功的機會就大!

————————————————————————————————————————

淑嘉在翻著把手銃來回看。弘早討要了半天,淑嘉還是不放心把這樣的凶器交給他︰「哪有把這樣的凶器給小孩子的?」

「弓箭也算是凶器了,兒子還不是天天玩?」

「……」被說啞口無言的母親決定,趕走了兒子。

弘早走後,淑嘉卻被他勾起了興趣,從庫里把手銃給弄了來研究。以她有限的知識來看,這把手銃很是精美,就是技術不夠先進。她沒敢往里面填火藥,就是翻來覆去一看——這前膛槍真是原始!

正在看著,外面響起了輕輕的口哨聲。坤寧宮門口當然有站崗的,更兼門前一片平坦,老遠就看到皇帝過來了。淑嘉放下手中的火銃,起身相迎。

胤礽開了一天的會,說的就是這東西,到了老婆這里,又見著了這個。倒把他嚇了一跳︰「你仔細著點兒,這比刀箭還不長眼。」花了一個小時討論種種炸膛事故,他頗為心驚。

「沒裝火藥呢。」

「幸虧沒裝!你怎麼弄起這個來了?」地球儀不夠你玩的麼?

「你還埋怨起我來了!你今天帶著這幫小子鬧騰什麼了?大老遠的就能听到那聲兒,打悶雷似的。弄得弘早回來跟我鬧,非要一支手銃不可!」

「……」兒子要玩手銃倒不是不可以接受,皇帝很是性別歧視地唾棄老婆,「他再長大一點兒我自然要讓他學,你就不要弄這東西了,仔細傷著了你!」

淑嘉鄙視地看了他一眼︰「我才不會不小心呢,我就是拿來看看。」

「這樣能看出什麼來?」胤礽開始嚇唬老婆,把戴老先生說過的炸膛知識又翻了出來︰「火藥裝得多了,會炸膛……你別對著槍口看啊!」他就說了,危險武器不能給老婆拿!

淑嘉放下手銃︰「你說得這樣危險,我就更不能給孩子玩這個了,怪可惜的。」

胤礽道︰「他總是要學一點的,裝藥的時候小心些就是了。」

淑嘉把玩著手銃,在東宮的時候庫里就有這東西,只是礙于情勢她不好拿出來「研究」。現在倒是沒有太多忌諱了,剛剛看出一點門道來,試著道︰「從前頭塞火藥也太吃力了,還費時費功,不如從後頭這兒……」

一頓,她想起來了,後世的子彈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不管共軍,美帝蘇修,大家用的都是後膛槍,而且用的是子彈!是一顆一顆裝好了的銅殼子彈!壓進彈夾就能扣板機,不用你眯著眼楮跟藥店伙計稱砒霜似的掂量!

後膛槍是沒指望了,不是這把火藥分成臨界用量內的一小份一小份,省去臨時添裝的麻煩,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炸膛的危險。

「你怎麼了?」胤礽踫踫老婆的胳膊。

淑嘉一臉興奮地抓著胤礽的袖子︰「我想到了!」

「嘎?」

「怕什麼炸膛啊?先把火藥稱出來,一份子有多少不會炸膛就弄多少,省得臨時手忙腳亂的。」可惜她不懂怎麼造子彈。真是失敗,人家穿越眾能以一己之力造火藥、開工廠弄工業革命,她只知道分火藥。

胤礽不由一拍桌子︰「這個好,」然後哼哼道,「還真讓你看出些門道來了。」

淑嘉哭笑不得又有些心虛,這不是她看出來的門道啊。

胤礽當面鄙視了一下老婆,背過臉去還是很得瑟地顯擺起這個定裝彈藥來了,隱去了老婆的名字,只問戴梓︰「我听有人說,可以把火藥預先稱成小份兒……」

戴梓細听了胤礽的說法,馬上理解了其中的精髓,受此啟發,戴梓還想到了連火藥帶彈丸一塊兒分裝,這就是槍炮史上比較大的一次變革——定裝彈藥。炮彈或許不行,用來給手銃造子彈,還是有很大可行性的。

胤礽一看有門兒,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問︰「這彈藥能從炮管的後面裝麼?」說完自己又笑了,分明不行麼。當時整個炮管後面是密封的!

戴梓卻受了啟發︰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非常高興地表示,他繼續表示要回去研究研究。

留下胤礽有些目瞪口呆地想︰瞎貓還真能踫上死耗子啊?!于是他又多了一句嘴︰「裝上準星兒呢?」

不管怎麼,我們極度不像穿越者的穿越者終于對推進社會生產力(?)作出了一點微弱的貢獻了,代價是被胤礽很稀奇地看了好幾天。在胤礽的觀點里,老婆治家有一套、辦理內務很可靠、學問上頭也有可取之處,這都是很正常的。只是這個兵器研究麼……就有些稀奇了。

看得淑嘉把他的大頭推了好幾回。

胤礽在老婆那里換了兩個暴栗子,跑回乾清宮里繼續開會,會議的主題就是︰咱們的裝備什麼時候能夠就位,策妄阿喇布坦什麼時候會出兵,以及——我們能不能提前行動?

結果遭到了一致反對。

胤礽本性上是個隨性的人,骨子里很有些浪漫細胞、文人心緒,說得好听一點,是有一點魏晉風流的影子。簡單地說,在不受壓制的情況下,想起一出是一出。

原本是準備不足的,現在听了戶部的匯報,道是即使沒有攤丁入畝,由于鹽政改革的開始,現在就能看出來鹽稅比去年同季度高出了兩成。看來錢是有著落了,至少這場仗的軍費有了。

又因為兵力與武器的原因有戴老頭子在,戰斗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胤礽就在想︰我們能不能先下手為強?「拉藏汗病得不輕,手下人心惶惶,策妄阿喇布坦亦是梟雄,真要有心發難,必是迅雷不及掩耳。朝廷接到軍報再調度,已失先機!」

話一出口,又遭到了無情的反對。

馬齊問︰「出師無名,如之奈何?」你沒有正當理由就動手,那就不是你討伐侵佔別人地盤的策妄阿喇布坦了,等著策妄阿喇布坦同學來討伐你!

雍王抿緊了嘴唇︰「在哪里開戰?補給要怎麼送?」

本來很熱心一戰的允俄、允祥也問︰「蒙古諸王那里怎麼交代?」是的,滿蒙聯盟,你假道滅虢,也要給個理由。

胤礽默。他是挺著急的,他的統治重心還是中原大地、大江南北,現在這片財賦之地急需改革,卻被一場必然要來而不知道什麼時候要來的戰爭給拖住了!他想把這場戰爭給提前解決提,一心一意搞他的內政改革,國富民也能吃飽飯不造反不再捧出個朱三太子來。

一經反對,他發熱的頭腦冷靜了下來︰「知道了。」趕緊歪,又說起了公主下嫁的事情。

兩位公主的嫁事是已經定好了的,定下之後內務府就開始忙活了,做衣服、造儀仗、建宅子、備嫁妝。大公主下嫁,欽天監擇的吉日是今年秋九月末,時間略有些緊。眼下要做的就是擇送親的人。

通常情況下,公主與額駙是在京中成婚,然後再一起返回旗地。回的時候由皇子或宗室相送。康熙兒子多,擔任送親任務的基本上都是皇子,胤礽看了他四弟一眼,沉吟道︰「叫弘晰往送公主。」

雍王耳朵跳了一下,算是放下心來了。他現在攬著一攤子的事兒,委實走不開,弘晰這個人選還是不錯的。

胤礽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弘晰畢竟年輕,還是敦郡王領頭兒,弘晰為副。」

允俄心中一喜,這是戰前踩點兒。雖然仗不一定在那里打,不過這一路上觀察觀察沿路形勢也是好的。

二公主成婚的日子比大公主略晚,由于大戰在即,胤礽也是急于把這戰事抹平,二公主的婚期是在她姐姐婚後一個月。正好大公主啟程返回旗地之前還能喝上妹妹的喜酒,而二公主的送親人就是目前挺閑的允祐領著他的佷孫訥爾蘇了。

作者有話要說︰大家好,我又回來了。病了幾天,深刻理解了什麼叫生不如死TT

檢討一下,要愛惜身體,認真吃飯,早睡早起。

接下來會慢慢恢復更新。

認真想了想,下面的話還是要說出來。

關于這幾天沒有更新的時候出現的某些腦補功能強大的留言,坦白說,我很不喜歡。尤其在病得七死八活的時候,看到類似猜測,真是不利養病。

我也追文,在一些文的有話說里看到作者自述近況與大家交流,也沒有看到有什麼腦補,不知道是我說話有歧義還是什麼原因,卻讓大家腦補成這樣。

如果只是就某一問題閑聊,也沒什麼,只是話題幅射到漸漸超出底線了。我認真想了一想,還是及時出來制止一下比較好。

關于本人個人問題的八卦,希望能夠到此為止了。沒有發生的事情,還是不要去謠傳比較厚道,我不希望再看到類似的討論了。

在此檢討,我自己有責任,不應該拿這些話題來交流,實在是東施效顰,讓大家見笑了。

改版之後,這個版塊叫「關于本章還有話說」。我想我應該遵守這個規定了,以後還是不說文以外的廢話比較有利于健康。對于給大家造成的不變,在此深表抱歉。

看小說就去)書~客居……看最新章節最快更新shu+ke+ju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非主流清穿最新章節 | 非主流清穿全文閱讀 | 非主流清穿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