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清穿 191 產子與安排後事

作者 ︰ 我想吃肉

作為一個資深產婦,對于生孩子這件事情,淑嘉並不陌生,感覺到身體的異樣之後,她還有條有理地分派任務︰「去稟皇太後祖母、承乾宮妃母,把內務府挑好的穩婆叫來,去太醫院傳御醫,把先前挑好的保姆、乳母也叫來待命。」

紅袖扶著她,不敢輕離,好在太子妃身邊也不是只有一個宮女伺候著,秀妞等也跟著,又是白天,趙國士等太監也在。紅袖等宮女圍著淑嘉,趙國士出去執行太子妃剛才的指令。

小跑著到了門外,一堆小太監正在廊下縮在一處抄著手等傳呢,趙國士隨手一點︰「你去太醫院傳御醫,就說太子妃像是要生了。你,對叫穩婆來,要快!」

吩咐完這些,才派人去報信兒︰「你們兩個去寧壽宮稟皇太後,太子妃像是要生了。你們兩個,去承乾宮報信兒,請貴妃主子多看顧。你們去把給小阿哥備的嬤嬤叫了來。」說完,自己又匆匆地跑去告訴高三燮。

趙國士出門的功夫,在淑嘉書房里自習的淑惠已經听了動靜走了過來。看淑嘉被兩個人架住的樣子不由大吃一驚︰「二姐姐,你這是怎麼了?」

淑嘉沖她一笑︰「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要生了。」

「啊?」淑惠先急了,生孩子是件大事兒,小學生都知道其重要性。淑惠一時手足無措,搜刮有限的常識︰「那您還不進屋里歇著?穩婆呢?」

淑嘉還有心情調侃她︰「知道找穩婆,你心里倒還明白。」

淑惠︰「……」

紅袖也是一頭汗︰「四姑娘,主子這兒沒事兒,不過這屋子您是不能再多呆了,我送您去與三姑娘一處。」

淑惠左右為難,淑嘉已經發話了︰「你們都去,沒有年輕姑娘進血房的。紅袖,等會兒人多事雜,你看好她們,」又對淑惠道,「你去告訴你三姐姐,叫她也不用慌。往後幾天我就沒功夫照看你們了,你們有事兒就跟紅袖說。」

紅袖連聲應了︰「主子,兩位格格奴才一定伺候好了。您先少說一點兒,等會兒用得著力氣呢。」

淑嘉一看這樣,馬上懂事地道︰「二姐姐,我與王姑姑去看三姐姐了。」

淑嘉又對秀妞道︰「你去看著弘晷,等會子必是人來人往的,別叫他磕了踫了。一會兒弘曈放學回來,也看好了他。」

秀妞好氣又好笑︰「主子,現在最該仔細的人是您!兩位阿哥各有嬤嬤,她們都會盡心的。」

反正該說的都說完了,淑嘉識相地閉嘴,在她們的攙扶下在屋里慢慢地踱了幾步。高三燮跑了過來叫了一聲︰「主子。」就不再說話,退到門外協調指揮去了。

御醫、穩婆、乳母相繼就位,而佟妃到得比他們還早,不斷催促︰「穩婆呢?御醫呢?叫了沒有?再去催!」

御醫在飛奔、穩婆在快跑,上氣不接下氣地到了,御醫先請脈︰「一切平安。」穩婆再上前︰「主子,咱們進去。」又讓燒熱水,趙國士趴在大殿門口道︰「已經去準備了,這會兒該好了。」

穩婆想打人,孕婦還沒躺平呢,你燒了熱水有個什麼用?「接著多燒點兒,別放涼了。仔細別燒干了。」

佟妃著急地坐在東次間里等消息,李甲氏、李佳氏听到了動靜也過來了,佟妃道︰「你們主子要生了,都在這里等消息罷。」又問弘晷處可有人看著,得知有秀妞在,佟妃點頭道︰「她倒是個可靠的丫頭。」

乳母、保姆們慢條廝里地來了,她們最平和了,總得等孩子生下來才用得著她們。秀妞不等吩咐,上前把乳母、保姆讓到廂房里休息去了。

佟妃索性站起來走到門板前听里面的動靜,只听到一片嘈雜的腳步聲,還有听不太清楚的說話聲。這時候,弘晰、弘曈兩個上學的又回來,弘晰一看這陣仗就明白了,他經過同樣的事情,一把拉著弘曈︰「慢些兒。」攔著趙國士問情況。

趙國士額上都是汗︰「給兩位阿哥請安,給您道喜了,東宮又要添丁了。」弘曈很緊張,生弘晷的時候他還小,已經記不清情況了,抓著趙國士問︰「我額娘怎麼樣了?」

趙國士道︰「貴妃主子、御醫、穩婆都到了,寧壽宮也打發人來問過了,必會順順當當的。您先回房等一下兒?這里人太多了,別沖撞了您。」

弘曈哪里肯依?弘晰也上前問︰「御醫怎麼說?」

「說是一切均安。」一眼看到了高三燮,連忙招呼了他過來,把兩個阿哥推給高三燮了。

高三燮上前請安,又說︰「阿哥要是不放心,在這里等著也成,不過還請閃出道兒來。那邊兒廊下避風,還暖和點兒,又安靜,奴才叫他們架起圍屏來,兩位到那里等如何?」

因弘晰年歲漸長,高三燮對他們的態度也漸漸由對小孩子轉變成對大人式的勸諫。

弘晰與弘曈手拉著手,站到一邊默默等著,高三燮指揮著兩人的跟班去取圍屏、厚斗篷、手爐等物。

忙的人也沒忙多久,等的人也等不多長,天黑沒多會兒,太子妃成功地又生下一個男孩兒,母子均安。

一時間東宮眾人雀躍不已,太好了,大小都平安就好。至于是男是女,對于大家來說反而沒那麼重要了。

佟妃喜道︰「你們該收拾的把屋子都收拾好,把弓給掛出去。打發人去寧壽宮報信兒去,帶上腰牌去南薰殿告訴貝勒,明兒一早把消息發往御前。告訴太子妃,好好歇息,洗三的事兒有我呢。」

淑嘉有些月兌力,人卻沒有昏倒,听著外面佟妃大聲的吩咐,對綠無力地揮了揮手。綠出來對佟妃道︰「貴妃主子,我家主子使奴才來謝過貴妃主子。」

「我正要問你,你家主子的兩個妹子呢?」

「主子已著王家姐姐去陪著了。」

「好啦,天也晚了,我也該回了。你們在前頭給御醫尋個地方歇下,且不要叫他們走,過了明兒再說。」把剩下的事情交給高三燮,佟妃要離開的時候看到了弘晰弘曈兄弟︰「大冷的天兒,你們兩個怎麼在外頭站著?凍著了可不是玩的。」

弘曈的臉紅撲撲的︰「貴妃!」

佟妃看他把手爐扔給一旁小太監,   地跑了過來,也笑開了︰「天兒冷,進屋去看看你弟弟罷,」又對弘晰道,「今兒早些歇息,雖有喜事,明兒你們還是沒假的。」

弘晰低頭一禮︰「。」

模了一把弘曈的臉,覺得沒那麼涼,佟妃放心地回去了,心里還在盤算著洗三禮要怎麼辦,明兒一早就得廣發通知……

第二天,太子妃又產一子的消息就通過各種渠道告知了所有的人——通往御前的快馬剛剛上路,接到消息可能要遲幾天——接到消息的人急忙準備給這新生兒禮物。

弘晷與兩個姨母一樣,都是第二天才被放出來的,出來之後他還不能見母親,分外不高興——他們太興奮了,來得早了,天還沒亮呢,太子妃正在睡覺。弘晷趴在門板上,頗有往里闖的架勢,弘曈上前拎著他的領子往後拽︰「你現在也是哥哥了,要懂事兒!」

弘晰︰……靠!你快把弘晷勒死了!連忙上前解救︰「你小心一點兒,領子卡著他的脖子了!」兩人的嬤嬤從兩邊包抄而上,一邊搶過一個。

弘曈訕訕地︰「我以為能拎起他來的。」

弘晰很無語,你高估自己的武力值了。

弘晷拉拉領子︰「我當哥哥啦?!!」

弘曈又板起了臉︰「你不要吵!」

弘晰︰你也很大聲啊。「都小聲點兒!」

哥哥發話了,兩人都閉嘴,給想上來勸兩位小爺都安靜一下的嬤嬤們省事兒。

淑怡、淑惠也到了,默默站在一邊。等到都安靜了,才互看一眼,詢問昨天的情況︰「我們也不敢來添亂,二姐姐究竟如何?」

綠笑道︰「咱們主子就沒有遇到過不順的事兒。小阿哥還在睡著,眼下是看不得了。」

說話間淑嘉已經醒了,洗臉漱口之後,才叫眾人過來︰「我很好,你們該上學的還是要上學,洗三後過來看你們弟弟。弘晷要乖乖吃飯、乖乖睡覺。」三個人眼巴巴地望著她,弘曈道︰「額娘,我們要看弟弟。」

新生兒睡得正香,弘晷嘀咕一聲︰「不好看。」就被弘晰拉了拉衣角︰「額娘,兒子們去讀書了。」弘曈臨走之前還拍了拍弘晷的腦袋。

淑嘉打發了兒子們,又吩咐妹妹們︰「我要坐月子,接下來沒法兒照看你們,三丫頭要大挑了,不能耽誤、四丫頭的功課也很要緊,你們收拾收拾,先回家去。給家里帶個好。等出了月子,你們再來看我。」

兩人應下,回去收拾,紅袖跟著過去,替淑嘉下注腳︰「主子的主意,兩位姑娘回去正好跟老爺、太太報個喜。過了這陣子,主子怕還要接您二位來小住的。」尤其是淑怡,大挑將近,先見見評委也是應有之意。

收拾行李的走了,佟妃又來了,看了淑嘉的臉色笑道︰「你氣色倒好。」

「還要謝妃母照應呢。」

佟妃謙虛了兩句,把洗三的事兒大體說了一說︰「早上起來我就打發人往各處送信兒了,等會兒你這里怕是要熱鬧了呢。宮里的估模著快來了,她們宮外的那一撥許要慢些兒。」

正說著,紅袖又引淑怡、淑惠來辭行。

佟妃瞪大了眼楮︰「怎麼要走?就是你們姐姐不得閑,難道沒人招待你們不成?」

淑嘉道︰「我額娘許久不見我了,怕她太擔心,叫她們兩個回去當面分說一下兒。」

佟妃這才不問了︰「這倒是了,」又從手上月兌了對鐲子下來,一人給了一只,「你們要家去了,我也沒什麼好東西,拿去玩罷。」

淑嘉代妹妹推辭︰「您見面兒給見面禮,送別就給送別禮,真成了散財童子了。」

佟妃道︰「我看著她們就喜歡,散財也樂意。」

淑嘉道︰「既是貴妃賞的,你們就都收下罷。」

兩人這才接過謝了。

閑人退場,佟妃對淑嘉道︰「消息要是傳到御前,萬歲爺和太子爺還不定怎麼高興呢?」

這話說得夸張了,再高興也比不上生弘旦時候的興奮?淑嘉也不點破,反正……現在大家需要好消息來掩蓋先前的緊張倒是真的。

淑嘉猜得不錯,康熙接到消息之後就笑開了,順手把信遞給了立在旁的胤礽︰「太子妃十一月初四產下一子,母子平安。」

兩人都真心笑了出來——這一路笑來笑去,真心的時候還真是不多。

這次西巡原是康熙計劃好了的檢閱工作之旅,結果因為胤禔事發,生生又添了一層含義︰展現皇家的和諧生活。故而西巡簡直像是在趕場,拼命表現出淡定從容和諧美感好。

康熙凡行動處,無不帶著太子父子。通常是一手攜著孫子,另一邊兒站著兒子,皇帝在中間,趕路、接見官員、處理不是特別保密的政務……看在天下臣民眼里,這皇室真是安定團結啊!

西巡的路線是出京經直隸、山西而至陝西,直隸巡撫李光地首先來朝。

李光地今年四月任吏部漢尚書、仍命巡撫直隸,人沒進京還在直隸主持事務。然而直隸與京師實在是太近了,他本人又極得康熙喜歡,京中的不少消息都很是靈通的。也就是這回胤禔的事情發生得太過突然,康熙需要快刀斬亂麻沒有來得及提前通知他。雖說如此,在事發第二天,康熙作完決定後直接通知了人了。

李光地也想面見康熙探听探听消息,以修正自己的應對。這不,聖駕出行頭一天,剛到良鄉縣十三里村,李光地就到了。而他請示朝見的折子在知道聖駕要出京的時候就已經遞到了御前並得到了批準。

他是個人精兒,身為漢官,不要隨便牽涉進皇子之間的矛盾里是最明智的選擇,他們可不是旗人,性命通常有保證。一旦牽涉進去了,漢官是不值錢的,用來殺雞儆猴那是再方便不過了。所以李光地很小心,哪怕他教過胤礽,也只是在其學問方面發表一下意見,再往深里他住了口。

兼之對胤礽的印象也不是特別地好,李光地謹慎地保持了中立的態度。也正是因為他這識趣的態度,康熙揍過明珠、抽過索額圖,對李光地同學還是相同地照顧的。此人賣友、不孝等等惡名加身還能做這直隸的巡撫,靠的就是識相二字。

如今情勢又是一變,最有可能奪嫡的家伙已經被圈了,太孫都只等著拿上崗證了,就是對皇太子印象不好也要自我糾正一下,何況上幾次見到太子,對自己還頗為有禮?太子跟臣子裝,臣子都會有意見,如果臣子跟太子裝,太子就不止是有意見還會有建議並準備付諸實施了。

無論如何,還得先見了皇帝再說。無論哪家的太子和皇帝,都有一點兒不得不說又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李光地雖然立意要向太子釋放善意,還是認得清形勢︰萬事皇帝說了才算。未來的皇帝也要先靠邊站上一站。

西巡路線是早就劃定了的,十三里村就在這路線上,也是早經準備好了的。鄉民們很是激動,對于提前許久就要拆遷、擴建等等工作是半點兒怨言都沒有︰聖駕過處,必有錢糧可以得到減免。

準備得早,康熙住得也還算舒服,行到此地還沒安頓下來就知道李光地到了,叫他來見。李光地是一大早就從保定府趕到良鄉縣的,也沒有等太長的時間——頭一天聖駕走得並不急,又有接見官員這檔子事兒,停下來的時候天色還算早。

李光地一身正式打扮,看著很顯精神,實際上他的年紀已經不小了。進了康熙所在之室,屋里不算冷,李光地卻有一點陰郁之感。動作依然流暢,打下馬蹄袖,跪,拜,口中念著標準的晉見台詞。康熙平和的聲音從頭上傳來︰「起罷。」

李光地從地上爬起來,眼楮已經適應了光線。正見到太子、太孫一左一右恰似兩尊雕像,立在御座之側。冬天的陽光透過門框,將將在康熙的腳尖前劃出一條線來。

康熙比上次見到的時候老了許多,人也顯得干癟了起來。李光地看在眼里,口中已拍上了馬屁︰「陛下聖顏清減,如此操勞,臣請陛下保重。」看來直王的事情對皇帝的打擊挺大的。

康熙含笑道︰「你也一樣。」細看李光地,也是個瘦老頭兒,又命賜座。

李光地坐穩了,才有心情打量太子父子。皇太子居然也瘦了,看來也是被折騰得不輕,這樣倒好,他要是反而胖了,李光地就要另做打算了。再看新確定的太孫小朋友,看起來比年初又長高了一些的樣子,一聲不響地立地康熙身側。

康熙與李光地寒暄完了,轉而說起直隸政務來。河工仍是重點,李光地答得有條有理。康熙又問及民生問題,李光地很自然地答︰「直隸連年疏浚河道,並未受災,民人安居樂業。」

康熙就很高興,又問了直隸境內大小官員的情況,李光地一一回答。一問一答間,也到了晚飯的點兒,康熙留李光地吃飯,太子、太子孫陪同。飯桌上卻並不安靜,康熙與李光地久未見面有話要說,胤礽也不行只顧著光吃貨,時不時地要插上一兩句話。弘旦倒是很安靜,吃兩口菜就一口飯,放下筷子再听他們說幾句話。

飯畢,胤祥過來請示︰「汗阿瑪,太孫下午的課程還接著上麼?」

康熙道︰「這是自然,你們剛用過膳,過一刻再活動。胤礽也去,總在屋里別悶壞了。」

支走了幾雙耳朵,康熙要與李光地說說私房話。

「外頭都怎麼說胤禔的事情?」君臣密談,康熙很不客氣地直指重點。

李光地來之前就打過月復稿,遇到什麼樣的問題要怎麼說,康熙現在問的正是他準備過的。當下慢慢答道︰「外頭傳言並不多,臣得看了宮門抄,知道出了這樣的事兒,驚駭萬分,哪里還有力氣說三道四呢?」

康熙看看自己的指尖,似乎在分析李光地言語里的真假。李光地端坐如初,保持著鎮定的姿態。許久,听康熙問︰「你怎麼看?」

這個就不能打太極了,領導明擺著問你意見,你要不說,那就是消極抵抗。李光地斟酌了一下方道︰「直王受人所惑,做下這等糊涂事來,陛下已有處置。依臣之見……他已經圈了,事兒在他這里也就了了。如今,安撫還在圈兒外的人才是要緊。」

說完就閉上了嘴巴,一副打死我也不說的表情了。

康熙的想法與他倒是很像,心說,李光地果然是個有能力的人。

有能力的人李光地隨著聖駕一路西行,反正是在他的轄區里,陪同領導視察麼。然後,被打臉了。

這里要介紹一個人︰楊名時。楊名時,字賓實,江南江陰人。康熙三十年進士,改庶吉士。李光地是他的考官,很欣賞他,還教過他經學,算是胤礽半個師弟。散館後,授檢討。康熙四十一年,李光地薦他督順天學政,很快遷侍讀。仕途很順利,為人也很……個性!

西巡路上,直隸境內,有人過來搗亂。康熙等人在重重保護當中,並沒受到驚嚇,祖孫三人倒是淡定。康熙話都沒說,胤礽吩咐︰「去看看是怎麼回事兒。」弘旦還給他祖父遞了杯茶。

很快侍衛就來回報︰「是肥鄉武生李正朝病狂,沖突儀仗。」李光地正在伴駕呢,嚇得不輕。事情是在他的境內發生的,再往下查,這個李正朝還是楊名時取中的人。李光地很郁悶,順天府的人你亂跑什麼?!

李光地慌忙跪下請罪,然後彈劾場名時。

康熙心情本不太好,看在李光地的面子上,也是對楊名時印象還不壞,只罵了一頓了事︰「前有施世綸,後有楊名時!世綸廉,但遇事偏執,民與諸生訟,彼必袒民。諸生與縉紳訟,彼必袒諸生。處事惟求得中,豈可偏執。如世綸者,委以錢谷之事,則相宜耳。楊名時督學,有意棄富錄貧,不問學業文字,但不受賄屬,從寬恕宥。」朕是出來展示和諧的,不是出來河蟹人的!

這口氣是忍下了,到底還是讓心情變得差了點兒。心情不好,還要強顏歡笑去展示,皇帝也架不住這樣的反差,見完山西巡撫噶禮,康熙就小病了一場,過了三天才好。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因素在作怪,胤礽看著他汗阿瑪總像是一副不甚健康的樣子,偏偏康熙這一路就是沒怎麼病過。稍有不適,一貼藥下去發發汗也就好了。不但如此,他還有精力去考慮別的事情。

因為身體日漸衰老,康熙作為一個還算理性的人,難免會想到身後事。最擔心的倒不是這個國家,太子處理事務的本事他還是信得過的,他擔心的是家族。康熙現在比較擔心兒子、佷子們,尤其是幾個小兒子。

如今康熙爺的後宮里,當然是佟妃打頭,四大天王為輔(惠妃算是殘了),但是他更寵愛的卻是兩個相對年輕些的女子︰和嬪瓜爾佳氏、王嬪。和嬪已是主位,且並無所出,這個是要天意了。王嬪卻有三子,年紀都還幼小,一旦自己一朝歸去,他們怎麼辦?他們還不像那些已經長成了哥哥們,各有根基。

康熙思前想後,想到了一個最原始的辦法︰聯姻。

當胤礽听康熙問︰「弘旦額娘是姐妹四個麼?」的時候,還愣了一下。

「是。長姐庶出,已嫁蔣家子。三妹庶出,明年大挑。幼妹與弘旦額娘同母,今年十歲了。因要生產,這回接了兩個妹妹入宮陪她幾日。」

「唔,這個你們請過旨,我知道的。」康熙垂下了眼楮,成了,十五阿哥有著落了,只要石家四丫頭不是無鹽嫫母、河東獅吼,石家四丫頭就是他的了。他一母同胞三個,也就是有橋梁與太子更親密了。

必須得相信這樣一個事實︰康熙不知道自己在歷史上能當政六十年、活到近古稀,他家祖上並不長壽,他已經五十歲了,能再當十年皇帝已經很帥氣了。那時候十五阿哥也不過二十左右,對于混朝廷的人來說還是太年輕……他該考慮一□後之事了——怎麼給他關心的人作一個妥善的安排。

所以說,在康熙的心里,現在把石家姑娘指給十五阿哥,哪里是為了給太子添臂膀?根本就是……讓皇太子照顧幼弟!十五阿哥生母王嬪,名為嬪,實則是個貴人,又是漢女,按照清廷的算法,出身較包衣尚低,實在讓人擔心!

康熙下定決心沒幾天,就接到了京中的好消息,他又添了個孫子,弘旦多了個弟弟。如何不喜?這孩子來得及時,太子妃生得及時。康熙下令給隊伍加餐,與大家同樂,讓整個隊伍都感染一下,這才能顯示得出皇家的欣欣向榮、沒有被一點點的小事打擊到麼。

作者有話要說︰

哪怕在歷史上,康熙大概在這個時候也作這樣的想法了?

處理索額圖,使其不能繼續給太子以不好影響。讓年幼的兒子與太子當連襟神馬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非主流清穿最新章節 | 非主流清穿全文閱讀 | 非主流清穿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