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清穿 國事家事天下事

作者 ︰ 我想吃肉

整個皇室就是一台精密的儀器,事事按照精確的時間表來運行,皇帝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要遵守這樣的規矩。康熙三十九年的七月末,在計劃里又是康熙巡幸塞外的日子了。

從七月初開始,諸皇子、宗室、朝臣就為隨駕這事兒明爭暗斗得不可開交。漢臣還好些,人家不用被圈養,請假要方便得多。滿臣簡直就是挽起袖子只為爭這一席之地了。皇子們更上用上了諸如撒潑放賴等種種手段,反正每年都要鬧上這麼一出的,大家也都不怕丟臉。

康熙似乎頗為享受這一過程,看著兒子們使出渾身解數,個個都單純可愛了很多。

康熙心里早就定下了方案,出行帶兒子是必須的,太子留守也是必須的。又因為是要促進滿蒙關系,還要展示大國威儀,帶幾個成年兒子就是應有之意了。而幾個小兒子如此天真可愛,正可滿足皇帝的慈父情懷,也要捎上一些。

漢臣里,出行離不開的寫聖旨槍手張英同學是必須跟著的,熊賜履老了就留下來陪太子,其余人按順序輪流來。宗室里面,比較親近的人去的頻率就多一點,余下的也是排個班好了。

OVER。

打定主意就看著大家胡鬧,為這事兒吵吵架,總比黨爭強多了!

康熙不緊不慢地批著折子,中元節了,七月十五,要派人祭陵去。一共八處,得選八批人去。唔,今年的工作重點還是河工。河道總督張鵬翮是得他信任的,依舊要讓其他人密折監督一下。

康熙一面批著折子,一面指示張英︰「擬旨,派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後、孝昭皇後、孝懿皇後陵。」

張英開始寫草稿,文不加點,只在派員名單的地方空了出來,讓康熙拿主意。

此時,當值大學士馬齊夾著本折子過來了。

請安行禮畢,康熙習慣性地一指下手的一個繡墩︰「坐罷。」

馬齊謝了座,恭敬地捧出折子來︰「直隸巡撫李光地議考試事的折子到了。」起立,把折子交給魏珠,由魏珠轉呈康熙。

康熙開始頭疼,國家亂,兵戈四起如三藩時,那麻煩是擺在眼面兒上的。國家太平了,又會滋生出一些‘富貴病’來。國家一旦平靜了,就容易形成人員相對穩定的特權階級,而特權階級為了維持其特權地位,總要讓自己的後代繼續擁有特權,達到家族的持續繁盛。

直白點地說,當官的兒子要繼續把持著政治資源,並且向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進行滲透。而有錢人的兒子要繼續有錢,並且向官場上邁進。

一言以蔽之︰培養官二代、富二代,乃至官N代、富N代,家天下式的發展。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康熙自己,要自己兒子當皇帝、孫子接著當皇帝……管他們是真有本事還是只會問‘何不食肉糜’。

當然,康熙爺自己是不會承認自己與這些不為國家著想、只想把自己不定是什麼貨色的兒孫推上位的家伙是一類人。

這一回考試,物議沸騰。不但朝中出身低一點的科道們非常不服,康熙也覺得不能再放縱了——今年會試所中大臣子弟居多,孤寒士子少之又少。也有這種情況︰有錢人家能夠提供更好的條件供孩子學習,其成材率高也是正常的。

可如今這孤寒士子佔的比率也太少了點罷?你們能不能做得好看一點?多取一點有能力的人?成才數量=成才率×人口基數。這個工式康熙還是知道的,成才率再高,你們的基數有多少?報到朕面前的人,至少該是對半開的?

真要是對半開,康熙也就忍了。如今呢?你們弄群豬來,還怎麼給朕干活?

康熙爺的憤怒點在這里。

所以康熙讓李光地、張鵬翮、郭琇、彭鵬四個人去議,這四個人里,張鵬翮、李光地任過學院,居官皆善。彭鵬、郭琇兩人居官名聲好,也清廉。又都是經過考試過來的,比較知道內情。

康熙限時,離得近的李光地六天內必須給答案,張鵬翮遠些,往返限二十日,郭琇、彭鵬處,算著日子也得回來!

反了你們了!

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當然,封建教教育下長大的馬齊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妥。接著請示︰「鑾儀衛已準備妥當,聖駕明天可奉皇太後返宮。未知主子意下如何?」

「唔,朕將北行,天將入秋,宮中也不甚炎熱了,正可返回。」

——————————————————————————————————————————

重新又回到了熟悉的地盤,這一年反反復復地搬家,哪怕不用自己動手,也覺得麻煩得很。

好在康熙馬上就要走了,令人心理上頗為輕松。住回毓慶宮,胤礽的小老婆們又要窩回擷芳殿了,這件事更是大快人心。東宮的興建工作已經進入了內部裝修階段,這時候的裝修並不需要打牆鑽眼兒,噪音也小。主要是往里加隔斷啊、門扇啊、畫彩繪啊一類,前兩者可以量好了尺寸,在外面做好了拿進來一裝就成。後面那個就更是個寂靜的活兒。

連弘暘、弘晰都搬回去了。

胤礽又恢復了忙碌。

康熙是真心在培養他的太子,繼巢可托之後,他又任命詹事府詹事徐秉義為禮部侍郎,仍管詹事府事。

接著,也許是為了補償胤礽在索額圖退隱之後的損失,康熙把先前因為‘人材不及’而被勒令解退的瓖白旗漢軍副都統一職,抬手就給了富達禮。又把慶德從鑾儀衛里抽出來,弄成了御前侍衛。

接了委任狀的兄弟二人心中驚喜是有的,更多的是惆悵。離開了原有的工作崗位,到了一個比較陌生的人際關系里,一切都要重新來。

家里的男人開了一次小會,華善樂了一回︰「你們兩個倒是都有出息了!好好干。」

石文炳則說︰「要用心當差,盡力為主子辦事。不可生出驕狂之心……」

華善給足了石文炳面子,沒有插話,等到石文炳把話說完︰「富達禮一向穩重,卻要明白,如今你是副都統,差使要辦,卻不可與都統相爭,不要著急非要做出政績來。你可如如今你才三十五歲,做到副都統已是主子開恩了,往後還要在這個品級上做個十年八年的才有望做都統。多看看旁人是怎麼做的,往後自己個兒才能做得更好……」

華善在心里默默地數著,一直數了五個一百,石文炳終于停下喝茶喘口氣了。老爺子大喜,輪到我來了。

嘴巴剛剛張開,準備咳嗽一聲,石文炳喝完茶、歇夠了,把炮口對準了慶德︰「還有你,你大哥並不是很擔心,你的脾氣實在讓人不放心,」意有所指,指向大概是他那個不怎麼靠譜的阿瑪,「你這回不可再與上司不合了!你在那里嘀咕些什麼?隆科多不修私德,那是他的家事,你又不是御史,還輪不到你開口!他阿瑪都不管的事兒,你充什麼英雄好漢?這回你的頭兒是領侍衛內大臣,你自個兒掂掂份量!」

越說越生氣,火氣蹭蹭往上冒,這倒霉孩子!平常自己就是個流氓,這會兒居然正義起來了!

氣地又灌一口茶,手指一伸,直沖著慶德,張口又來︰「你道這京中誰不知道隆科多的家事?就是沒有一個提起的人,你阿瑪我就瞧得起他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慶德一直裝死,這會兒終于辯駁了一句︰「那也不能叫我跟這麼個畜牲點頭哈腰的。」

石文炳動了真怒︰「你懂什麼?!你以為佟家為什麼能容得下這事兒?他那個妾,兒子都給他生了!」作為一件緋聞,男人們對這樣的花邊兒其實也挺八卦的,石文炳知道了也不稀奇。

隆科多搶人的事兒,開始知道的人並不是特別多,等到大家都知道的時候,四兒已經給他生下了兒子玉柱。就是佟國維,這會兒也歇菜了。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兒子看孫子,只能忍了。誰叫他這當人家爹的不能一直盯著兒子的後院兒呢。

慶德嚅囁著不說話了,石文炳黑著臉還要再說什麼,華善終于跳了起來︰「為著個外人,說話沒完沒了的!」老子已經讓你先說了,你居然不記得投桃報李把話筒給我轉回來!搶戲啊你!找抽了?

石文炳頰上肌肉抖了三抖,終于認真坐了回來,向華善認錯︰「兒子不過要他居官謹慎些……」

華善一聲冷哼,清清嗓子,呆住了,要說什麼已經忘了。氣死我了!手里的拐杖一頓地,發出一聲鈍響,直接向石文炳開炮了︰「你在他們這麼大的時候也未必就有這樣的成就了(這是睜著眼楮胡說八道),他們比旁人家的孩子好多了,你就會在家里擺老子的威風!(你在說你自己麼?)」

三句話罵過,他想起來要說什麼了,拿拐杖一指慶德︰「你急的什麼鬼啊?佟家的孫子要尚主了,旨意都下了,你這會子要真鬧出什麼事兒來,皇上都能活啃了你!這又不是什麼大事兒。真瞧他不順眼,你也別自己出頭啊,直臣多得是,想要好名聲的御史也多得是。現在還不是動佟家的時候,真到了那個份兒上,你只要一句話,有的是人精來出頭。」

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呆孫子?形勢,你會不會看形勢啊?

老爺子憋得狠了,自從索額圖完蛋了,他非常有眼色地不再去招惹太子,窩在家里快憋瘋了,人是越宅越萎的。今天終于有一件可以發揮的事情了,華善的流氓本色再度滿血復活。

「要辦誰,也要看看風向,看看時候。你說罷,外頭正在打著仗呢,大將軍在前線抗敵,你要彈劾他老家多佔了二畝地,非要把他捆回來問罪,你是不是找抽?事情不一樣,道理是一樣的!皇上要捧的人,只要沒有大紕漏,些許瑕疵,不會有人在意的。」

慶德依舊不肯服軟。富達禮忍不住勸了勸他︰「你還年輕,日子還長著呢,隆科多作惡,是不會有止境的。他原還只是私德,如此那個妾,居然代他收受賄賂,」冷笑,「主子爺是斷斷容不下這樣的事情的。你現在發其事,罪過輕微,打兩板子算完,你還結了仇。」

華善大喜︰「對對對,往常看你小子呆得像個傻子,這回終于說了句聰明話。」

富達禮︰……

石文炳︰……

華善繼續給慶德進行機會教育︰「你哥哥說的是,打蛇不死反成仇,懂不懂?慣他們兩年,以為沒人敢管了,膽子越發大了,一參一個準啊。主子最恨的就是女人辦男人的事兒,她還攪亂了孝康皇後的母家,更得恨了,」說到點子上去了,「如今這樣,他哪怕被罰了,也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回過頭來,他更要變本加厲,到時候你就治不了他了。他有父親、有兄弟宗族,得叫他不得了家族人心,你才能動得了他。佟半朝,真以為是看假的麼?」

慶德抬起頭,一臉獰笑︰「上回大嫂病了,跟額娘出門兒的是我媳婦兒。去佟家見佟老夫人,佟家老太太倒是和氣,TMD那個賤-人,公然擺出與額娘平起平坐的架式來了。佟家老太太乏了去歇著,該她正經兒媳婦來陪額娘說話的,這貨居然出來了!我媳婦兒差點兒沒給噎死!轉過臉兒,她都要跑娘家訴苦了!」

擦啊!

男人們都怒了。富達禮與慶德坐得近︰「你怎麼不早說?」

「呸!我整死他再說也不遲。佟家欺人太甚!」

石文炳生完氣,反而平靜了︰「是單對你們額娘這樣呢?還是所有命婦堂客都這樣?」

慶德一翻白眼︰「阿瑪,兒子雖閑些,也不帶這麼打听這些事兒了。管他們家對別人如何,弄個上不得台面的東西來跟額娘坐著一排高,我就容不得。」

「你閉嘴,嚷嚷什麼呢?不知天高地厚的東西,惹禍就在眼前。慣得眼大心大了,還愁不惹事麼?你瑪法和哥哥給你說得很清楚了。我再給你說一句︰忍著點兒。我看你跟這個女人都像了,你咆哮得什麼?往常你在家里再不著調兒我都不太管你了,左右你出去倒是有點樣子的,如今在外頭也沒樣子了,如何是好?你還要收拾他?這麼下去,該有人收拾你了。想收拾別人,先得自己做好了,明白不明白?」

道理是懂了,心里氣憤還是有些難平的。終于咬牙應了︰「兒子理會得。」跟鄂老不修聊天去嘍∼鄂同學如今既是公爵還是都統還是內大臣,領著侍衛們玩兒,正好,一老一小,又踫面了。多打听點兒消息也是好的。

你們惦記什麼呀?你們家二妞已經把隆科多的事兒在太子那兒掛上號兒,就等秋後算賬了。太子那個家伙,記性力是遺傳自康熙的,記仇的功夫自不必說了。佟國維一脈到現在還不怎麼鳥太子呢。

這些家伙,就沒有人會想到隆科多的正室這會兒正被折磨者,需要早點營救。看,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游戲規則。

得到慶德的保證,華善與石文炳商議著︰「咱們家老三,是不是也該謀個出身了?」觀音保同學還是官學里混著,積攢人脈、結交同窗呢,本次會議從缺。

石文炳堅持著穩定的原則︰「老三還小,入仕早,怕做事不周,反惹麻煩。」

「他就是活到一百歲,在你眼里還是個毛腳蟹!」

「咱們家都是蔭進,兒子想叫他考翻譯。」

華善老大不高興︰「你管怎麼進身的呢,只要有能耐會辦差就成。」

「他這個年紀,也是熬資歷,不如考個翻譯。他兩個哥哥都算是從武的,不如叫他從文。」

商議無果,還是富達禮說︰「哪怕考試,也要過三年。要補個藍翎侍衛,聖駕又要巡幸塞外。等聖駕回來再說?」

好。暫擱置。

富達禮與慶德對望一眼,這事兒就不算什麼大事兒。兄弟倆對于大事的定義︰如果阿瑪和瑪法意見一致了,一定是發生大事了;反之,則否。定義完畢。

——————————————————————————————————————————

自家大舅子們升了職,太子當然是高興的。石家就這一點最招人喜歡,不張揚,卻又低調不起來。等到你認真審視的時候就會發現,靠,人家是如此的牛叉。因為華善對索額圖的不順眼,太子原是對這老頭子既欣賞其神棍又糾結其小心眼的,等到索額圖真退休了,這種感覺更濃烈了。

這老頭人老成精,索額圖退了,他便跟著退,死活不出山,又讓胤礽記不起他這個仇來了。看來,華善只是就事論事了,索額圖當時也鬧得忒不像話了,胤礽這樣下了結論。

再看另一個升了職的人。向徐秉義表達了自己的祝賀,胤礽滿意地發現,徐秉義同學,即使做侍郎去了,也不會吃里扒外的。

詹事府供職的大家,有一個共識︰給太子好好干活,比在朝廷里奮斗更容易讓皇帝發現。詹事府的編制小于朝廷,人員的稀少,使得大家的機會就多——每年至少有兩個月的時候皇帝是不在京城的,在此期間,政務歸太子管!多好的表現機會啊!只要太子不長歪,誰不願意進行一點感情+政治的投資呢?

除了前途之外,大家也能看得到,凡是從詹事府出去的人,平常太子是不會管的,但是你要是有了困難,東宮會拉你一把。太子幼年時的老師湯斌、耿介等人,人都死了,近來其家屬開始拿毓慶宮的特別津貼了。不多,每年就是在年節的時候有一份子禮,節儉的人家三個大節下來,補貼家用是絕對夠了。

太子妃的格言就是︰「毓慶宮不留余錢。咱們要念著人家的好,人死了,情份還在。」

如今的熊老先生,家里日子清苦些,他過生日,毓慶宮給的壽禮里就有全套的當季衣裳。孔誕日,送紙筆;夫人壽,衣料頭面;既體面又實用,正經的名目下解決你的困難。

太子妃現在是徹底明白過來了,什麼培養門人啊、給他跑官送錢啊,那都是扯淡!培養一個人,不但是忠心,最重要的是能力。索黨里不乏對太子死忠的人,結果呢,那RP,那本事!還惹皇帝討厭,叫康熙一勺燴了。

眼下國家的選拔制度、皇帝的用人風格,已經把最討便宜的人給篩選出來了,康熙還親手把諸多人才、能臣送到詹事府里來,放到朝廷里去,放手讓太子去使,你還費那個費干嘛?啊?感情投資就行了,親!比跑官容易多了。

挖國家牆腳,從來都是一件……呃……非常劃算的事情。

不過,做起來要非常小心才行,這是一個技術活。

挖人牆角招人恨,輕則背後吐口水,重則暴力報復,如果你挖了皇帝的牆角,一旦叫他老人家知道了,皇帝能挖你祖墳。

淑嘉做得很小心,反正人娶了媳婦兒之後,行事方針就會有一個大的改變。具體表現,那就是為人處事、人際交往。從已故的老師那里開始,是個良好的開端。由歿及存,慢慢地,等大家發現的時候,毓慶宮的行事風格里,已經深深地打上了太子妃的烙印。

效果還挺好的。

哪怕是明珠,也不得不承認︰一個好老婆為太子加分不少。所以,明珠也在示意揆敘︰「叫你媳婦兒去見見惠主子,直王府不能沒有當家主母。興許下一個媳婦兒能叫他變得聰明些。」

明珠現在在騎驢看馬階段,自是不能馬上就放棄了胤禔。

耿氏見著了惠妃,把家中的意思一轉達。惠妃馬上說︰「我何嘗不是這樣想?他是我生的,我再明白不過他了。他本事是有的,就是做事兒一根筋,不肯多轉兩道彎。有個媳婦兒照應著,也好少得罪些人。他家里那些兒女,皆是沒長大成人,我是日日擔心呢。明年就是大挑了,怎麼著也得給他個媳婦兒,不能幫他旁的,哪怕只是管管家、照應照應孩子也是好的。」

現在開始掰正大阿哥,只怕有些晚了。

毓慶宮已經得了先手了。

夫妻二人,雙管齊下。感情牌越打越順,未來的政治分紅報告書內容里形勢喜人,有什麼理由讓原本就是太子屬員的人離心離德呢?又有什麼理由,讓朝廷中非諸王門人的大臣們不對太子好一點呢?

鑒于皇太子面對重重質疑,堅持做個好人,願意為他出主意的人也更多了。

近來康熙出行,胤礽頭疼的不是如何處理遺留下來的事務,這些事情十年前就難不倒他了。康熙一走,他還能從容地與留守大臣聯絡感情。他頭疼的,乃是如何送行!

萌賣得差不多了,都是當爹的人了,再賣萌就不好看了。您放心地去,我一定乖乖看家,這是場面話,每回必說,了無新意的。我舍不得您啊,您帶我去,已經回回說了,說得康熙都……再無可安慰之詞了。

這時候,救星來了。

徐秉義于胤礽著急之時,給他獻計來了︰「後日聖駕啟行,殿下當率留守百官送行。今聞皇孫已習騎射——」讓你兒子去賣萌!

胤礽眨眨眼︰「你說的是。」

不但會騎射的被帶了去,不會騎射的小胖子也被帶了去。康熙寬大的御輦里,坐著祖孫三代,小胖子被康熙抱在懷里,沉得像個秤砣,把康熙的心都填滿了。嘰嘰咯咯︰「草原上好玩兒麼?阿瑪說好,孫兒想去。」

這貨絕對繼承了他爹小時候對康熙的態度,扯著皇帝的胡子賣起萌來。康熙真是痛並快樂著︰「你長大些就帶你去。」

「那我二哥也長大了,怎麼不帶他去?」勤學好問,勤學好問。

「他要讀書∼」耐心十足。

「十六叔也要讀書呢。」步步緊逼

弘晰適時開口︰「三弟,我今年不去也成的,瑪法自有安排的。大哥如今不太舒坦,咱們都在家里陪陪大哥呢。」

小胖子大發慈悲放過了康熙,小聲嘀咕著。

康熙報復地伸手掐著他的胖臉︰「你怎麼不早說呀?早說了瑪法就準了,現在收拾行李也來不及了。」絕對是在欺負小孩子的智商。

小胖子仰起了臉,睜大了烏溜溜的眼楮,天真地說︰「那孫兒現在說了,明年帶我們去,這算早了?皇帝不能騙人哦,我信瑪法說話都是算數的。」欺負小孩子是要遭到慘烈報復的。

康熙啞然。

胤礽終于伸出爪子把小胖子拎了過來抱住了︰「你省省罷。」

康熙卻說︰「你不要嚇著他,」身子前探,繼續掐臉,報復回來,「成,答應了。」

小胖子得意地笑著,看看他爹再看看他哥。父子同心,忽悠成功。伸出胖爪子揉臉,一定被掐紅了,哀怨地看了康熙一眼。康熙把他搶回來接著抱,這回下手很輕,揉著胖臉,輕聲囑咐胤礽︰「有河道總督的折子,八百里加急遞過來,旁的事都不急。」

場面很溫馨,胤礽也應了︰「五公主婚儀已定,嫁妝也陸續備好了,汗阿瑪千萬早些回來。」

康熙答應了,又溫言問弘晰︰「你哥哥身子不好?」

「是,今兒不能過來送行,哥哥遺憾得緊。」

「上回說你已經背完了《論語》?」

「是,開始背《孟子》了,只是意思還不甚明白。阿瑪說,多背背,等師傅開始細講了,就會明白得多。」

……

……

……

今年隨駕的是皇長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八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後面兩個還算小,坐車,前面幾個就都騎著馬。胤禎在馬上伸頭遙望御輦,問胤祥︰「快到地界了,太子怎麼還不出來?這要說到什麼時候啊?」

胤祥道︰「多半是在囑咐事情罷,汗阿瑪要離京一個多月,多說些話也是常理。」

胤禔望向御輦的眼神,簡直想穿透重重阻礙,直接斃皇太子于當場了。

終于,御輦停了。

送行的和隨行的分列兩邊,胤礽率先跳了下來,弘晰在太監的幫助下也下來了。康熙親自把寶貝胖孫子遞了下來,胤礽接住了,放到了地下。

告別儀式這才開始。

由于萌已賣完,這場告別就是官樣文章。同樣千篇一律的告別講稿,由于有了剛才的祖孫互動,說起來都別有一番情調。氣場肉麻無比,刺激得人直打哆嗦。

回到毓慶宮,小胖子表功︰「阿瑪,我說得不錯?」

「是不錯,手勁兒也夠不錯的。」

小胖子心虛地吐了吐舌頭。

「都去換身衣裳罷。」

「我還教弟弟說話呢,等瑪法回來,一定要教弟弟會叫人了才好。」小胖子歡樂地折騰他弟弟去了。

——————————————————————————————————————————

這一年,康熙巡幸塞外期間,最大的事務也就是河工了。其實的事情算起來都是毛毛雨,胤礽繼續在京里與他的熊老師聯絡感情,繼續與他的幕僚們增進友誼。

直到九月里,五公主的婚事近了,康熙回來了。

對于東宮來說,聖駕回來了,不但代表著太子監國任務的完成,也不止是五公主的婚事開始了。對東宮最大的影響,反而是徐秉義帶著詹事、侍郎的頭餃去主持武會試以及康熙對朝臣的又一訓斥。

徐秉義傾向于東宮,那麼,他選出來的人,多少會受其影響,對胤礽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

另一件事,同樣是個好消息。

前邊已經把有關考試的事兒罵了一通,那些涉及的漢臣要更多些,這一回隨受火力的主要是滿臣。隨著‘太平盛世’的到來,旗下大臣更願意讓孩子們入部院,關系網錯綜復雜,一旦有提拔升遷這樣的好事,統統給自己這一階層的人。有苦差使就推給別人。

直接惹火了康熙。

旗下大臣子弟當令為侍衛執事勤勞效力的,要保持勤勞尚武的風尚的!現在呢,你們腐化墮落了!

「今八旗滿洲漢軍大臣,除同族不論外,其子孫兄弟伯叔兄弟之子,在部院衙門為司官、筆帖式者,著查明寫摺子呈覽。朕閱其可留者留之,可去者去之。上三旗以侍衛執事選用,余著隨旗行走。俟伊等父兄不在見任時。再行補用部院衙門。」

此令一下,斷了石文炳的念想。觀音保就是考試了,也入不了部院,以他的年紀,外放又很吃虧。

只能灰溜溜地打報告,送觀音保去宮里當侍衛。滿洲正白旗,你不侍衛誰侍衛?

胤礽高興的不是這個,而是……部院里的旗人少了,漢臣就得多,漢臣更傾向于皇太子,不像旗人,如果是胤禔的門下,想讓他效忠自己,那是難如登天。現在的五、六品小官,資歷淺顯者,未必就不是昱日的棟梁。

而做了侍衛的旗人子弟……在這宮里,他有大把的時間與他們接觸。即使不接觸,在大家面前,皇太子也能保證足夠的上鏡率。

這就像看新聞聯播,你要高考考時政了,學校強制每天七點到七點半你就得看它,一天兩天,保證你把播音員的臉記得比你自己的臉還熟!而且還非常相信︰領導人都很忙,國內很幸福、國外很混亂。

心情一好,參加五公主的婚禮也就表現得更加和氣了。雖然,他對佟家還是不很待見。

五公主受封和碩溫憲公主,下嫁佟國維之孫舜安顏,舜安顏受封為和碩額駙。頭一日,公主的妝奩已經運出宮去鋪陳了。

大婚的正日子,嫂子們早早過來看新娘子。

五公主的禮服是標準制服,穿戴起來也是端莊秀麗。再大方的準新娘,也會有羞澀的時候,被嫂子們看得很害羞,溫憲公主不由偏了偏頭,以避開熱情的目光。

淑嘉笑道︰「新娘子害羞了。」

四福晉上前推了推五公主︰「這會子羞的什麼呀。」

溫憲公主揮揮手里的帕子︰「熱。」

福晉們笑作一團。

淑嘉道︰「是她運氣好,我那會兒,正是夏天,才是熱得不得了呢。」

一句話勾起不少人的同感,七嘴八舌,倒是讓溫憲公主緊繃的神經有所放松。

「吃點兒切好的隻果,不要多喝水。」

「熱了叫他們打扇兒。」

「這會兒好有些時辰呢,你先起來走走,等會兒你要坐大半天呢。」

嘰嘰喳喳,直到五公主的精奇嬤嬤過來說︰「向皇太後、皇上、德主子行禮去了。」五公主這才起身。

婚禮極是熱鬧,佟半朝家娶了個公主媳婦兒。公主下嫁,命婦翊升輿,下簾,內校舁出宮,儀仗具列,燈炬前引。福晉、夫人、命婦乘輿陪從,詣額駙第行合巹禮。

陪從的福晉就有四福晉和八福晉,正好去熱鬧熱鬧。淑嘉非常不幸,不能跟著去。和碩公主出嫁,還勞動不到太子妃

而胤礽對佟家的不待見,在這次喜事上漲到了七分。佟家,對他並不熱情,甚至,對老八更熱情些。

在這里,胤礽也發現了苗頭上的不對。佟國維等人明明不待見老大的,言談舉止上就看得出來,甚至比對自己還敷衍。胤礽無聲地笑了,看來老八也是另有小算盤呢。

老大……他知道麼?

自然是不知道的。

胤礽加深了笑紋,你們亂去。大哥,我會當個好弟弟的,不會讓你一直蒙在鼓里的。結合著老八兩口子近來的活躍程度,胤礽有點兒同情胤禔了。人家都要自立門望了,你還當他是個好弟弟。

咦?汗阿瑪知道老八的心事麼?

這會兒胤自己都還是有點兒迷茫的,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要什麼了。他努力上進了,他的額娘就要晉位,大家都有臉面。他當然要上進。之後呢?他還是不明確的。大約,就是‘要上進’。

從這個層面上說,康熙大約是知道胤已經與胤禔漸行漸遠了的。

康熙是要胤‘能干’,看到胤辦得好,他現在是持鼓勵態度的。他看到胤比較獨立于胤禔,也是持支持態度的。胤禔自己是皇子,叫另一個皇子跟在身後搖旗吶喊算個什麼事兒呢?胤要是鐵了心跟著胤禔混,康熙絕對不會給他晉爵。你想自己看低自己去當跟班兒,我何須捧你?

康熙知道,但是康熙贊同。

胤礽眯起了眼楮,就是不知道老大知道之後,會是個什麼情形兒?大約是要鬧的?鬧起來最好,自己斷了自己的路,省得我動手。

唔,伯王身子越發不好了,或可請旨看一看去。嗯,還有叔王,雖然汗阿瑪已經不大待見他了,畢竟是叔父。與叔王走得近了,汗阿瑪會不高興,但是太淡薄了,也不大好。光看伯王、不看叔王,也顯得功利了些。

話又說回來了,胤礽很是羨慕著常寧的恣意而行,雖然得罪皇帝,可是自己爽得要死!

嘆了一口氣,五年前他也是這樣的,現在……都扭曲得自己覺得自己變態了。去看看叔王罷。

就這樣,在妹妹的婚禮之後,在額駙一家入宮行禮謝恩的時候,太子爺華麗麗地走神兒了。虧得他的戲份已經結束了,不然……佟家該更覺得太子傲慢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內容有點多,暫不放有話說。如果晉江還抽,我再回來放……

今天繼續抽,剛剛更新完,打開頁面就發現目錄頁下一片空白,只有小菊花在轉,什麼評都看不見,我就知道,它還在抽。

今天本文字數過百萬,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

考完了四六級的同學,你們好麼?

下面是正文

整個皇室就是一台精密的儀器,事事按照精確的時間表來運行,皇帝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要遵守這樣的規矩。康熙三十九年的七月末,在計劃里又是康熙巡幸塞外的日子了。

從七月初開始,諸皇子、宗室、朝臣就為隨駕這事兒明爭暗斗得不可開交。漢臣還好些,人家不用被圈養,請假要方便得多。滿臣簡直就是挽起袖子只為爭這一席之地了。皇子們更上用上了諸如撒潑放賴等種種手段,反正每年都要鬧上這麼一出的,大家也都不怕丟臉。

康熙似乎頗為享受這一過程,看著兒子們使出渾身解數,個個都單純可愛了很多。

康熙心里早就定下了方案,出行帶兒子是必須的,太子留守也是必須的。又因為是要促進滿蒙關系,還要展示大國威儀,帶幾個成年兒子就是應有之意了。而幾個小兒子如此天真可愛,正可滿足皇帝的慈父情懷,也要捎上一些。

漢臣里,出行離不開的寫聖旨槍手張英同學是必須跟著的,熊賜履老了就留下來陪太子,其余人按順序輪流來。宗室里面,比較親近的人去的頻率就多一點,余下的也是排個班好了。

OVER。

打定主意就看著大家胡鬧,為這事兒吵吵架,總比黨爭強多了!

康熙不緊不慢地批著折子,中元節了,七月十五,要派人祭陵去。一共八處,得選八批人去。唔,今年的工作重點還是河工。河道總督張鵬翮是得他信任的,依舊要讓其他人密折監督一下。

康熙一面批著折子,一面指示張英︰「擬旨,派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後、孝昭皇後、孝懿皇後陵。」

張英開始寫草稿,文不加點,只在派員名單的地方空了出來,讓康熙拿主意。

此時,當值大學士馬齊夾著本折子過來了。

請安行禮畢,康熙習慣性地一指下手的一個繡墩︰「坐罷。」

馬齊謝了座,恭敬地捧出折子來︰「直隸巡撫李光地議考試事的折子到了。」起立,把折子交給魏珠,由魏珠轉呈康熙。

康熙開始頭疼,國家亂,兵戈四起如三藩時,那麻煩是擺在眼面兒上的。國家太平了,又會滋生出一些‘富貴病’來。國家一旦平靜了,就容易形成人員相對穩定的特權階級,而特權階級為了維持其特權地位,總要讓自己的後代繼續擁有特權,達到家族的持續繁盛。

直白點地說,當官的兒子要繼續把持著政治資源,並且向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進行滲透。而有錢人的兒子要繼續有錢,並且向官場上邁進。

一言以蔽之︰培養官二代、富二代,乃至官N代、富N代,家天下式的發展。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康熙自己,要自己兒子當皇帝、孫子接著當皇帝……管他們是真有本事還是只會問‘何不食肉糜’。

當然,康熙爺自己是不會承認自己與這些不為國家著想、只想把自己不定是什麼貨色的兒孫推上位的家伙是一類人。

這一回考試,物議沸騰。不但朝中出身低一點的科道們非常不服,康熙也覺得不能再放縱了——今年會試所中大臣子弟居多,孤寒士子少之又少。也有這種情況︰有錢人家能夠提供更好的條件供孩子學習,其成材率高也是正常的。

可如今這孤寒士子佔的比率也太少了點罷?你們能不能做得好看一點?多取一點有能力的人?成才數量=成才率×人口基數。這個工式康熙還是知道的,成才率再高,你們的基數有多少?報到朕面前的人,至少該是對半開的?

真要是對半開,康熙也就忍了。如今呢?你們弄群豬來,還怎麼給朕干活?

康熙爺的憤怒點在這里。

所以康熙讓李光地、張鵬翮、郭琇、彭鵬四個人去議,這四個人里,張鵬翮、李光地任過學院,居官皆善。彭鵬、郭琇兩人居官名聲好,也清廉。又都是經過考試過來的,比較知道內情。

康熙限時,離得近的李光地六天內必須給答案,張鵬翮遠些,往返限二十日,郭琇、彭鵬處,算著日子也得回來!

反了你們了!

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當然,封建教教育下長大的馬齊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妥。接著請示︰「鑾儀衛已準備妥當,聖駕明天可奉皇太後返宮。未知主子意下如何?」

「唔,朕將北行,天將入秋,宮中也不甚炎熱了,正可返回。」

——————————————————————————————————————————

重新又回到了熟悉的地盤,這一年反反復復地搬家,哪怕不用自己動手,也覺得麻煩得很。

好在康熙馬上就要走了,令人心理上頗為輕松。住回毓慶宮,胤礽的小老婆們又要窩回擷芳殿了,這件事更是大快人心。東宮的興建工作已經進入了內部裝修階段,這時候的裝修並不需要打牆鑽眼兒,噪音也小。主要是往里加隔斷啊、門扇啊、畫彩繪啊一類,前兩者可以量好了尺寸,在外面做好了拿進來一裝就成。後面那個就更是個寂靜的活兒。

連弘暘、弘晰都搬回去了。

胤礽又恢復了忙碌。

康熙是真心在培養他的太子,繼巢可托之後,他又任命詹事府詹事徐秉義為禮部侍郎,仍管詹事府事。

接著,也許是為了補償胤礽在索額圖退隱之後的損失,康熙把先前因為‘人材不及’而被勒令解退的瓖白旗漢軍副都統一職,抬手就給了富達禮。又把慶德從鑾儀衛里抽出來,弄成了御前侍衛。

接了委任狀的兄弟二人心中驚喜是有的,更多的是惆悵。離開了原有的工作崗位,到了一個比較陌生的人際關系里,一切都要重新來。

家里的男人開了一次小會,華善樂了一回︰「你們兩個倒是都有出息了!好好干。」

石文炳則說︰「要用心當差,盡力為主子辦事。不可生出驕狂之心……」

華善給足了石文炳面子,沒有插話,等到石文炳把話說完︰「富達禮一向穩重,卻要明白,如今你是副都統,差使要辦,卻不可與都統相爭,不要著急非要做出政績來。你可如如今你才三十五歲,做到副都統已是主子開恩了,往後還要在這個品級上做個十年八年的才有望做都統。多看看旁人是怎麼做的,往後自己個兒才能做得更好……」

華善在心里默默地數著,一直數了五個一百,石文炳終于停下喝茶喘口氣了。老爺子大喜,輪到我來了。

嘴巴剛剛張開,準備咳嗽一聲,石文炳喝完茶、歇夠了,把炮口對準了慶德︰「還有你,你大哥並不是很擔心,你的脾氣實在讓人不放心,」意有所指,指向大概是他那個不怎麼靠譜的阿瑪,「你這回不可再與上司不合了!你在那里嘀咕些什麼?隆科多不修私德,那是他的家事,你又不是御史,還輪不到你開口!他阿瑪都不管的事兒,你充什麼英雄好漢?這回你的頭兒是領侍衛內大臣,你自個兒掂掂份量!」

越說越生氣,火氣蹭蹭往上冒,這倒霉孩子!平常自己就是個流氓,這會兒居然正義起來了!

氣地又灌一口茶,手指一伸,直沖著慶德,張口又來︰「你道這京中誰不知道隆科多的家事?就是沒有一個提起的人,你阿瑪我就瞧得起他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慶德一直裝死,這會兒終于辯駁了一句︰「那也不能叫我跟這麼個畜牲點頭哈腰的。」

石文炳動了真怒︰「你懂什麼?!你以為佟家為什麼能容得下這事兒?他那個妾,兒子都給他生了!」作為一件緋聞,男人們對這樣的花邊兒其實也挺八卦的,石文炳知道了也不稀奇。

隆科多搶人的事兒,開始知道的人並不是特別多,等到大家都知道的時候,四兒已經給他生下了兒子玉柱。就是佟國維,這會兒也歇菜了。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兒子看孫子,只能忍了。誰叫他這當人家爹的不能一直盯著兒子的後院兒呢。

慶德嚅囁著不說話了,石文炳黑著臉還要再說什麼,華善終于跳了起來︰「為著個外人,說話沒完沒了的!」老子已經讓你先說了,你居然不記得投桃報李把話筒給我轉回來!搶戲啊你!找抽了?

石文炳頰上肌肉抖了三抖,終于認真坐了回來,向華善認錯︰「兒子不過要他居官謹慎些……」

華善一聲冷哼,清清嗓子,呆住了,要說什麼已經忘了。氣死我了!手里的拐杖一頓地,發出一聲鈍響,直接向石文炳開炮了︰「你在他們這麼大的時候也未必就有這樣的成就了(這是睜著眼楮胡說八道),他們比旁人家的孩子好多了,你就會在家里擺老子的威風!(你在說你自己麼?)」

三句話罵過,他想起來要說什麼了,拿拐杖一指慶德︰「你急的什麼鬼啊?佟家的孫子要尚主了,旨意都下了,你這會子要真鬧出什麼事兒來,皇上都能活啃了你!這又不是什麼大事兒。真瞧他不順眼,你也別自己出頭啊,直臣多得是,想要好名聲的御史也多得是。現在還不是動佟家的時候,真到了那個份兒上,你只要一句話,有的是人精來出頭。」

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呆孫子?形勢,你會不會看形勢啊?

老爺子憋得狠了,自從索額圖完蛋了,他非常有眼色地不再去招惹太子,窩在家里快憋瘋了,人是越宅越萎的。今天終于有一件可以發揮的事情了,華善的流氓本色再度滿血復活。

「要辦誰,也要看看風向,看看時候。你說罷,外頭正在打著仗呢,大將軍在前線抗敵,你要彈劾他老家多佔了二畝地,非要把他捆回來問罪,你是不是找抽?事情不一樣,道理是一樣的!皇上要捧的人,只要沒有大紕漏,些許瑕疵,不會有人在意的。」

慶德依舊不肯服軟。富達禮忍不住勸了勸他︰「你還年輕,日子還長著呢,隆科多作惡,是不會有止境的。他原還只是私德,如此那個妾,居然代他收受賄賂,」冷笑,「主子爺是斷斷容不下這樣的事情的。你現在發其事,罪過輕微,打兩板子算完,你還結了仇。」

華善大喜︰「對對對,往常看你小子呆得像個傻子,這回終于說了句聰明話。」

富達禮︰……

石文炳︰……

華善繼續給慶德進行機會教育︰「你哥哥說的是,打蛇不死反成仇,懂不懂?慣他們兩年,以為沒人敢管了,膽子越發大了,一參一個準啊。主子最恨的就是女人辦男人的事兒,她還攪亂了孝康皇後的母家,更得恨了,」說到點子上去了,「如今這樣,他哪怕被罰了,也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回過頭來,他更要變本加厲,到時候你就治不了他了。他有父親、有兄弟宗族,得叫他不得了家族人心,你才能動得了他。佟半朝,真以為是看假的麼?」

慶德抬起頭,一臉獰笑︰「上回大嫂病了,跟額娘出門兒的是我媳婦兒。去佟家見佟老夫人,佟家老太太倒是和氣,TMD那個賤-人,公然擺出與額娘平起平坐的架式來了。佟家老太太乏了去歇著,該她正經兒媳婦來陪額娘說話的,這貨居然出來了!我媳婦兒差點兒沒給噎死!轉過臉兒,她都要跑娘家訴苦了!」

擦啊!

男人們都怒了。富達禮與慶德坐得近︰「你怎麼不早說?」

「呸!我整死他再說也不遲。佟家欺人太甚!」

石文炳生完氣,反而平靜了︰「是單對你們額娘這樣呢?還是所有命婦堂客都這樣?」

慶德一翻白眼︰「阿瑪,兒子雖閑些,也不帶這麼打听這些事兒了。管他們家對別人如何,弄個上不得台面的東西來跟額娘坐著一排高,我就容不得。」

「你閉嘴,嚷嚷什麼呢?不知天高地厚的東西,惹禍就在眼前。慣得眼大心大了,還愁不惹事麼?你瑪法和哥哥給你說得很清楚了。我再給你說一句︰忍著點兒。我看你跟這個女人都像了,你咆哮得什麼?往常你在家里再不著調兒我都不太管你了,左右你出去倒是有點樣子的,如今在外頭也沒樣子了,如何是好?你還要收拾他?這麼下去,該有人收拾你了。想收拾別人,先得自己做好了,明白不明白?」

道理是懂了,心里氣憤還是有些難平的。終于咬牙應了︰「兒子理會得。」跟鄂老不修聊天去嘍∼鄂同學如今既是公爵還是都統還是內大臣,領著侍衛們玩兒,正好,一老一小,又踫面了。多打听點兒消息也是好的。

你們惦記什麼呀?你們家二妞已經把隆科多的事兒在太子那兒掛上號兒,就等秋後算賬了。太子那個家伙,記性力是遺傳自康熙的,記仇的功夫自不必說了。佟國維一脈到現在還不怎麼鳥太子呢。

這些家伙,就沒有人會想到隆科多的正室這會兒正被折磨者,需要早點營救。看,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游戲規則。

得到慶德的保證,華善與石文炳商議著︰「咱們家老三,是不是也該謀個出身了?」觀音保同學還是官學里混著,積攢人脈、結交同窗呢,本次會議從缺。

石文炳堅持著穩定的原則︰「老三還小,入仕早,怕做事不周,反惹麻煩。」

「他就是活到一百歲,在你眼里還是個毛腳蟹!」

「咱們家都是蔭進,兒子想叫他考翻譯。」

華善老大不高興︰「你管怎麼進身的呢,只要有能耐會辦差就成。」

「他這個年紀,也是熬資歷,不如考個翻譯。他兩個哥哥都算是從武的,不如叫他從文。」

商議無果,還是富達禮說︰「哪怕考試,也要過三年。要補個藍翎侍衛,聖駕又要巡幸塞外。等聖駕回來再說?」

好。暫擱置。

富達禮與慶德對望一眼,這事兒就不算什麼大事兒。兄弟倆對于大事的定義︰如果阿瑪和瑪法意見一致了,一定是發生大事了;反之,則否。定義完畢。

——————————————————————————————————————————

自家大舅子們升了職,太子當然是高興的。石家就這一點最招人喜歡,不張揚,卻又低調不起來。等到你認真審視的時候就會發現,靠,人家是如此的牛叉。因為華善對索額圖的不順眼,太子原是對這老頭子既欣賞其神棍又糾結其小心眼的,等到索額圖真退休了,這種感覺更濃烈了。

這老頭人老成精,索額圖退了,他便跟著退,死活不出山,又讓胤礽記不起他這個仇來了。看來,華善只是就事論事了,索額圖當時也鬧得忒不像話了,胤礽這樣下了結論。

再看另一個升了職的人。向徐秉義表達了自己的祝賀,胤礽滿意地發現,徐秉義同學,即使做侍郎去了,也不會吃里扒外的。

詹事府供職的大家,有一個共識︰給太子好好干活,比在朝廷里奮斗更容易讓皇帝發現。詹事府的編制小于朝廷,人員的稀少,使得大家的機會就多——每年至少有兩個月的時候皇帝是不在京城的,在此期間,政務歸太子管!多好的表現機會啊!只要太子不長歪,誰不願意進行一點感情+政治的投資呢?

除了前途之外,大家也能看得到,凡是從詹事府出去的人,平常太子是不會管的,但是你要是有了困難,東宮會拉你一把。太子幼年時的老師湯斌、耿介等人,人都死了,近來其家屬開始拿毓慶宮的特別津貼了。不多,每年就是在年節的時候有一份子禮,節儉的人家三個大節下來,補貼家用是絕對夠了。

太子妃的格言就是︰「毓慶宮不留余錢。咱們要念著人家的好,人死了,情份還在。」

如今的熊老先生,家里日子清苦些,他過生日,毓慶宮給的壽禮里就有全套的當季衣裳。孔誕日,送紙筆;夫人壽,衣料頭面;既體面又實用,正經的名目下解決你的困難。

太子妃現在是徹底明白過來了,什麼培養門人啊、給他跑官送錢啊,那都是扯淡!培養一個人,不但是忠心,最重要的是能力。索黨里不乏對太子死忠的人,結果呢,那RP,那本事!還惹皇帝討厭,叫康熙一勺燴了。

眼下國家的選拔制度、皇帝的用人風格,已經把最討便宜的人給篩選出來了,康熙還親手把諸多人才、能臣送到詹事府里來,放到朝廷里去,放手讓太子去使,你還費那個費干嘛?啊?感情投資就行了,親!比跑官容易多了。

挖國家牆腳,從來都是一件……呃……非常劃算的事情。

不過,做起來要非常小心才行,這是一個技術活。

挖人牆角招人恨,輕則背後吐口水,重則暴力報復,如果你挖了皇帝的牆角,一旦叫他老人家知道了,皇帝能挖你祖墳。

淑嘉做得很小心,反正人娶了媳婦兒之後,行事方針就會有一個大的改變。具體表現,那就是為人處事、人際交往。從已故的老師那里開始,是個良好的開端。由歿及存,慢慢地,等大家發現的時候,毓慶宮的行事風格里,已經深深地打上了太子妃的烙印。

效果還挺好的。

哪怕是明珠,也不得不承認︰一個好老婆為太子加分不少。所以,明珠也在示意揆敘︰「叫你媳婦兒去見見惠主子,直王府不能沒有當家主母。興許下一個媳婦兒能叫他變得聰明些。」

明珠現在在騎驢看馬階段,自是不能馬上就放棄了胤禔。

耿氏見著了惠妃,把家中的意思一轉達。惠妃馬上說︰「我何嘗不是這樣想?他是我生的,我再明白不過他了。他本事是有的,就是做事兒一根筋,不肯多轉兩道彎。有個媳婦兒照應著,也好少得罪些人。他家里那些兒女,皆是沒長大成人,我是日日擔心呢。明年就是大挑了,怎麼著也得給他個媳婦兒,不能幫他旁的,哪怕只是管管家、照應照應孩子也是好的。」

現在開始掰正大阿哥,只怕有些晚了。

毓慶宮已經得了先手了。

夫妻二人,雙管齊下。感情牌越打越順,未來的政治分紅報告書內容里形勢喜人,有什麼理由讓原本就是太子屬員的人離心離德呢?又有什麼理由,讓朝廷中非諸王門人的大臣們不對太子好一點呢?

鑒于皇太子面對重重質疑,堅持做個好人,願意為他出主意的人也更多了。

近來康熙出行,胤礽頭疼的不是如何處理遺留下來的事務,這些事情十年前就難不倒他了。康熙一走,他還能從容地與留守大臣聯絡感情。他頭疼的,乃是如何送行!

萌賣得差不多了,都是當爹的人了,再賣萌就不好看了。您放心地去,我一定乖乖看家,這是場面話,每回必說,了無新意的。我舍不得您啊,您帶我去,已經回回說了,說得康熙都……再無可安慰之詞了。

這時候,救星來了。

徐秉義于胤礽著急之時,給他獻計來了︰「後日聖駕啟行,殿下當率留守百官送行。今聞皇孫已習騎射——」讓你兒子去賣萌!

胤礽眨眨眼︰「你說的是。」

不但會騎射的被帶了去,不會騎射的小胖子也被帶了去。康熙寬大的御輦里,坐著祖孫三代,小胖子被康熙抱在懷里,沉得像個秤砣,把康熙的心都填滿了。嘰嘰咯咯︰「草原上好玩兒麼?阿瑪說好,孫兒想去。」

這貨絕對繼承了他爹小時候對康熙的態度,扯著皇帝的胡子賣起萌來。康熙真是痛並快樂著︰「你長大些就帶你去。」

「那我二哥也長大了,怎麼不帶他去?」勤學好問,勤學好問。

「他要讀書∼」耐心十足。

「十六叔也要讀書呢。」步步緊逼

弘晰適時開口︰「三弟,我今天不去也成的,瑪法自有安排的。大哥如今不太舒坦,咱們都在家里陪陪大哥呢。」

小胖子大發慈悲放過了康熙,小聲嘀咕著。

康熙報復地伸手掐著他的胖臉︰「你怎麼不早說呀?早說了瑪法就準了,現在收拾行李也來不及了。」絕對是在欺負小孩子的智商。

小胖子仰起了臉,睜大了烏溜溜的眼楮,天真地說︰「那孫兒現在說了,明天帶我們去,這算早了?皇帝不能騙人哦,我信瑪法說話都是算數的。」欺負小孩子是要遭到慘烈報復的。

康熙啞然。

胤礽終于伸出爪子把小胖子拎了過來抱住了︰「你省省罷。」

康熙卻說︰「你不要嚇著他,」身子前探,繼續掐臉,報復回來,「成,答應了。」

小胖子得意地笑著,看看他爹再看看他哥。父子同心,忽悠成功。伸出胖爪子揉臉,一定被掐紅了,哀怨地看了康熙一眼。康熙把他搶回來接著抱,這回下手很輕,揉著胖臉,輕聲囑咐胤礽︰「有河道總督的折子,八百里加急遞過來,旁的事都不急。」

場面很溫馨,胤礽也應了︰「五公主婚儀已定,嫁妝也陸續備好了,汗阿瑪千萬早些回來。」

康熙答應了,又溫言問弘晰︰「你哥哥身子不好?」

「是,今兒不能過來送行,哥哥遺憾得緊。」

「上回說你已經背完了《論語》?」

「是,開始背《孟子》了,只是意思還不甚明白。阿瑪說,多背背,等師傅開始細講了,就會明白得多。」

……

……

……

今年隨駕的是皇長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八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後面兩個還算小,坐車,前面幾個就都騎著馬。胤禎在馬上伸頭遙望御輦,問胤祥︰「快到地界了,太子怎麼還不出來?這要說到什麼時候啊?」

胤祥道︰「多半是在囑咐事情罷,汗阿瑪要離京一個多月,多說些話也是常理。」

胤禔望向御輦的眼神,簡直想穿透重重阻礙,直接斃皇太子于當場了。

終于,御輦停了。

送行的和隨行的分列兩邊,胤礽率先跳了下來,弘晰在太監的幫助下也下來了。康熙親自把寶貝胖孫子遞了下來,胤礽接住了,放到了地下。

告別儀式這才開始。

由于萌已賣完,這場告別就是官樣文章。同樣千篇一律的告別講稿,由于有了剛才的祖孫互動,說起來都別有一番情調。氣場肉麻無比,刺激得人直打哆嗦。

回到毓慶宮,小胖子表功︰「阿瑪,我說得不錯?」

「是不錯,手勁兒也夠不錯的。」

小胖子心虛地吐了吐舌頭。

「都去換身衣裳罷。」

「我還教弟弟說話呢,等瑪法回來,一定要教弟弟會叫人了才好。」小胖子歡樂地折騰他弟弟去了。

——————————————————————————————————————————

這一年,康熙巡幸塞外期間,最大的事務也就是河工了。其實的事情算起來都是毛毛雨,胤礽繼續在京里與他的熊老師聯絡感情,繼續與他的幕僚們增進友誼。

直到九月里,五公主的婚事近了,康熙回來了。

對于東宮來說,聖駕回來了,不但代表著太子監國任務的完成,也不止是五公主的婚事開始了。對東宮最大的影響,反而是徐秉義帶著詹事、侍郎的頭餃去主持武會試以及康熙對朝臣的又一訓斥。

徐秉義傾向于東宮,那麼,他選出來的人,多少會受其影響,對胤礽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

另一件事,同樣是個好消息。

前邊已經把有關考試的事兒罵了一通,那些涉及的漢臣要更多些,這一回隨受火力的主要是滿臣。隨著‘太平盛世’的到來,旗下大臣更願意讓孩子們入部院,關系網錯綜復雜,一旦有提拔升遷這樣的好事,統統給自己這一階層的人。有苦差使就推給別人。

直接惹火了康熙。

旗下大臣子弟當令為侍衛執事勤勞效力的,要保持勤勞尚武的風尚的!現在呢,你們腐化墮落了!

「今八旗滿洲漢軍大臣,除同族不論外,其子孫兄弟伯叔兄弟之子,在部院衙門為司官、筆帖式者,著查明寫摺子呈覽。朕閱其可留者留之,可去者去之。上三旗以侍衛執事選用,余著隨旗行走。俟伊等父兄不在見任時。再行補用部院衙門。」

此令一下,斷了石文炳的念想。觀音保就是考試了,也入不了部院,以他的年紀,外放又很吃虧。

只能灰溜溜地打報告,送觀音保去宮里當侍衛。滿洲正白旗,你不侍衛誰侍衛?

胤礽高興的不是這個,而是……部院里的旗人少了,漢臣就得多,漢臣更傾向于皇太子,不像旗人,如果是胤禔的門下,想讓他效忠自己,那是難如登天。現在的五、六品小官,資歷淺顯者,未必就不是昱日的棟梁。

而做了侍衛的旗人子弟……在這宮里,他有大把的時間與他們接觸。即使不接觸,在大家面前,皇太子也能保證足夠的上鏡率。

這就像看新聞聯播,你要高考考時政了,學校強制每天七點到七點半你就得看它,一天兩天,保證你把播音員的臉記得比你自己的臉還熟!而且還非常相信︰領導人都很忙,國內很幸福、國外很混亂。

心情一好,參加五公主的婚禮也就表現得更加和氣了。雖然,他對佟家還是不很待見。

五公主受封和碩溫憲公主,下嫁佟國維之孫舜安顏,舜安顏受封為和碩額駙。頭一日,公主的妝奩已經運出宮去鋪陳了。

大婚的正日子,嫂子們早早過來看新娘子。

五公主的禮服是標準制服,穿戴起來也是端莊秀麗。再大方的準新娘,也會有羞澀的時候,被嫂子們看得很害羞,溫憲公主不由偏了偏頭,以避開熱情的目光。

淑嘉笑道︰「新娘子害羞了。」

四福晉上前推了推五公主︰「這會子羞的什麼呀。」

溫憲公主揮揮手里的帕子︰「熱。」

福晉們笑作一團。

淑嘉道︰「是她運氣好,我那會兒,正是夏天,才是熱得不得了呢。」

一句話勾起不少人的同感,七嘴八舌,倒是讓溫憲公主緊繃的神經有所放松。

「吃點兒切好的隻果,不要多喝水。」

「熱了叫他們打扇兒。」

「這會兒好有些時辰呢,你先起來走走,等會兒你要坐大半天呢。」

嘰嘰喳喳,直到五公主的精奇嬤嬤過來說︰「向皇太後、皇上、德主子行禮去了。」五公主這才起身。

婚禮極是熱鬧,佟半朝家娶了個公主媳婦兒。公主下嫁,命婦翊升輿,下簾,內校舁出宮,儀仗具列,燈炬前引。福晉、夫人、命婦乘輿陪從,詣額駙第行合巹禮。

陪從的福晉就有四福晉和八福晉,正好去熱鬧熱鬧。淑嘉非常不幸,不能跟著去。和碩公主出嫁,還勞動不到太子妃

而胤礽對佟家的不待見,在這次喜事上漲到了七分。佟家,對他並不熱情,甚至,對老八更熱情些。

在這里,胤礽也發現了苗頭上的不對。佟國維等人明明不待見老大的,言談舉止上就看得出來,甚至比對自己還敷衍。胤礽無聲地笑了,看來老八也是另有小算盤呢。

老大……他知道麼?

自然是不知道的。

胤礽加深了笑紋,你們亂去。大哥,我會當個好弟弟的,不會讓你一直蒙在鼓里的。結合著老八兩口子近來的活躍程度,胤礽有點兒同情胤禔了。人家都要自立門望了,你還當他是個好弟弟。

咦?汗阿瑪知道老八的心事麼?

這會兒胤自己都還是有點兒迷茫的,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要什麼了。他努力上進了,他的額娘就要晉位,大家都有臉面。他當然要上進。之後呢?他還是不明確的。大約,就是‘要上進’。

從這個層面上說,康熙大約是知道胤已經與胤禔漸行漸遠了的。

康熙是要胤‘能干’,看到胤辦得好,他現在是持鼓勵態度的。他看到胤比較獨立于胤禔,也是持支持態度的。胤禔自己是皇子,叫另一個皇子跟在身後搖旗吶喊算個什麼事兒呢?胤要是鐵了心跟著胤禔混,康熙絕對不會給他晉爵。你想自己看低自己去當跟班兒,我何須捧你?

康熙知道,但是康熙贊同。

胤礽眯起了眼楮,就是不知道老大知道之後,會是個什麼情形兒?大約是要鬧的?鬧起來最好,自己斷了自己的路,省得我動手。

唔,伯王身子越發不好了,或可請旨看一看去。嗯,還有叔王,雖然汗阿瑪已經不大待見他了,畢竟是叔父。與叔王走得近了,汗阿瑪會不高興,但是太淡薄了,也不大好。光看伯王、不看叔王,也顯得功利了些。

話又說回來了,胤礽很是羨慕著常寧的恣意而行,雖然得罪皇帝,可是自己爽得要死!

嘆了一口氣,五年前他也是這樣的,現在……都扭曲得自己覺得自己變態了。去看看叔王罷。

就這樣,在妹妹的婚禮之後,在額駙一家入宮行禮謝恩的時候,太子爺華麗麗地走神兒了。虧得他的戲份已經結束了,不然……佟家該更覺得太子傲慢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非主流清穿最新章節 | 非主流清穿全文閱讀 | 非主流清穿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