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清穿 一脈相承的忽悠

作者 ︰ 我想吃肉

大福晉不算是個壞人,在這個年頭,想當壞人也是要靠天份的,比如她那個丈夫。可大阿哥再怎麼不地道,有一點卻是讓淑嘉比較贊賞的︰他對他老婆,那是真不錯。

當然,像迫不及待生孩子這種事情,淑嘉不是沒月復誹過他,大福晉這一身的病,絕對跟產後沒調養後又再次生育有直接關系。可是……這貨‘潔身自好’得讓人吐血!在這一點上,胤礽跟他一比就是個渣。

淑嘉捧著茶碗的手抖了一抖,又放下了。

「主子,素服找出來了。」

大福晉與淑嘉是嫂子,自然要有所表示,又因淑嘉是太子妃,這表示就比其他皇子福晉要略輕一點兒。倒是毓慶宮的四位小阿哥,齊刷刷得與一眾皇孫一樣打扮去露個臉兒。

李佳氏與李甲氏兩個都換上了素淨衣服過來報到了,這都常在眼前晃了,沒道理不帶著一塊兒去。

李甲氏眼中透著點兒擔憂,小孩子干淨,弘暘又弱,去這喪禮上,會不會被什麼不干淨的沖撞了?這話她又說不出口,太子妃都叫把三阿哥和四阿哥打扮打扮帶出去了,她有什麼理由不讓佷子又哭一哭大伯母?

淑嘉心里也有點發毛,喪禮那種地方,你就是不迷信,也不想讓小孩子去,那里哭天喊地的,容易有心理陰影。

千叮萬囑︰「嬤嬤,寸步不離地守著他們,不要叫靠得太近,遇到吵鬧的地方,都避著點兒,跟著大伙兒一道走,不許落了單!」

吵鬧這種事,也是要分場合的。

比方說,在大隊吊唁的客人沒到的時候,瓖藍旗胤禔門下的哭得真像是死了親娘。等到太子來了,一個個光剩抽噎的力氣了。成年諸阿哥雖都住在外面,但是大福晉的喪禮是有官方規定的,由禮部操辦,定好了各種流程的時間,也就是八阿哥過來問一聲有什麼要幫忙的,其他的人,接到通知,按點到的現場。

大阿哥一臉灰敗,看著憔悴了很多。他在工地上,條件再好也抵不住風吹日曬,原只是瘦了些,面色有點黑,反顯得精神又健康。如今被這一打擊,又轉成了又黑又瘦的干巴樣了。

胤礽這會兒也斂了嘲笑的心情,假惺惺地慰問︰「大哥,節哀。」口氣里的惋惜卻是真的,大福晉還真沒招過他。

死一個大福晉也沒什麼好笑的,死了大阿哥才……噓——這事兒只能YY,哪怕這會兒太子掌權了,能隨便處置胤禔了,他也不能下狠手。殘害手足的名聲實在不好听,不過,削了他的權,砍了他的人,讓他不得志,倒是可以的。

胤禔一見胤礽,也是雷達全開,天敵,巴甫洛夫反應!有這個感覺的不止一個。胤礽沒說什麼出格的話,胤禔也只有含糊著應了。

接下來,老三、老四、老五、老七、老八……一直到丁點兒大的老十七都來了。能說的也就是那麼幾句,反復安慰。

胤禔長子弘昱,還是個豆丁,遍尋不見母親,已經哭紅了眼楮。有他在,直郡王府里的安排也就很盡心,絕不會驚著了他這個年齡的豆丁們。

弘暘、弘晰大些,已經能夠很穩重地拈香了。這靈堂里的氣氛真的很詭異,弘暘覺得皮膚上有些冷,不由打了個寒顫。當然了,現在已經漸漸不流行火葬了,時值夏季,保存尸體就是個技術活兒。

大福晉是成年人,又有爵位,喪事不能草草結束,停靈的時間就會長。要長時間保存尸體,降溫工程是不能少的。滿室黑、白、藍等顏色,長長的冷色幡布從屋頂垂下,地上還象征性地鋪著草編的墊子……夠人的。

有點哆嗦地拈完香,弘暘搓了搓胳膊。弘晰底子好,倒不覺得冷,只是覺得心里不舒服。兩人行完禮,退了出來。

剩下的豆丁實在太小,連拈香的動作都是由他人代為完成。他們只是過來磕頭,然後接過已經點燃的香,拜幾拜,再把香交由他人給供上去。

女眷這里,大福晉原是當家人,現在倒好,她死了,接待的人都沒有。八福晉倒是有心幫忙的,無奈這中間有一層‘國事’,康熙已經有所批示。有禮部諸官員擬的程序,直郡王府也有太監的,一道兒把大福晉的事兒辦了。

一干女眷在大福晉家聚會,可惜東道主已魂歸離恨天了。有資格接待這些皇子福晉的女眷,這闔府上下也就是大福晉的幾個女兒了。大格格一身素白,領著妹妹們來給一眾嬸母請安。胤禔的側室跟在她們的後面,一道兒行禮。

淑嘉跑到直郡王府坐了主座︰「好孩子,快起來罷。」

細細一看,大格格臉上黃黃的,眼楮已經紅得像個核桃了,紅紅的鼻尖兒猶帶水痕。二格格、三格格、四格格更是如此,一個挨著一個,只是強撐著。

妯娌們交換了眼色,淑嘉抬手︰「累著了罷,好可憐兒的,快坐下來跟我們說說話罷。」

四個格格齊齊福了一福,才坐了下來。

淑嘉一長一短問著︰「家里現是誰管?你們姐弟近來生活如何?你額娘的大事兒,底下人可還盡心?」

答話的主要是大格格,一一回答了,還說︰「勞嬸子過問。」

八福晉道︰「你是這府里正經的大格格,哪個敢不服?你就把事情先管起來。要是底下有作耗的,你盡管說了出來,你阿瑪自能收拾了他。要是有什麼不三不四的敢鬧事兒,跟嬸子們說,我們自然給你們作主。」

這不三不四,說得很妙,大約估計也許是指側室?反正,八福晉的眼刀在底下人身上刮了個遍。

四福晉嗔道︰「你也不怕嚇著了孩子,別胡說。」

八福晉冷笑道︰「我說的才是為著她好呢,你們額娘去了,有些人可不會看你可憐,反覺得是機會了。這會兒你要不壓住了,叫他們鬧起來,以後且有得看呢。」

听得人心里發冷。

五福晉也出來打圓場︰「大格格他們是上了玉牒的皇孫女兒,更不要提弘昱了,八弟妹。」

淑嘉道︰「我們都是孩子們的嬸子,既掛心,難道還不能時不時地看一看他們?」又對大格格道,「你呀,照看好你弟弟妹妹才是要緊。」

幾個女人連削帶打,也不知道敲打了誰。

——————————————————————————————————————————

回到無逸齋,淑嘉就吩咐︰「叫他們做些安神湯來,給阿哥們服下。換下來的衣服趕緊著漿洗了再送來,下回好穿。你們幾個,換好了衣裳都到後邊兒的小佛堂里拈香。」

一番安排下來,李佳氏听著也暗暗點頭︰她兒子也一道兒去了,必會一樣盡心的。這麼些年,她對孩子倒還是不見有壞心的。

即使是換了衣服,現在也不能穿鮮亮的顏色,孩子們都正經八百地穿著石青色四開裾的便服,顯得老成了不少。

胤礽回來得稍晚,他先把兒子們打發了來,自己又多留了片刻,與兄弟們、眼熟的官員們說了會兒話才回來。

大福晉死了,怎麼說也不是一件普天同慶的事情,氣氛略有壓抑,悶悶地吃了一餐飯。

吃完了,淑嘉看弘暘臉色不太好,問︰「方才的藥吃了麼?」

「回額娘的話,已經服下了。」

淑嘉一皺眉︰「既這麼著,今兒也累了,都歇著去罷——你睡前再服一劑。」

胤礽靜听著淑嘉說完了,才問︰「他如今還在服藥麼?」

淑嘉道︰「將從外頭回來,叫他們兄弟都服一劑安神湯。我瞧他像是沒有全緩過來,叫他再服一劑再睡。」

「唔。」安排得不錯,胤礽不再發問了,那表情就是在等清場了。眾人退去,小胖子左看右看,搖搖晃晃地往西暖閣里去溫習功課了。

淑嘉看著他的樣子,想起弘昱與他差不多大︰「弘昱才多大呢,就沒了額娘。」有點驚心是真的。

胤礽道︰「我只知道直郡王缺不了福晉。」這個他比較擔心,明年就又是秀女大挑的年份了,萬一康熙再給胤禔指個不錯的福晉,他又該頭疼了。

淑嘉問胤礽︰「大格格今年十三了,看樣子,是要再留三年了?」

胤礽愈發頭疼了!胤禔有四個女兒可以聯姻,要命的是還都長大了!可以接二連三地往外批發!他倆女兒還全掛了,最大的兒子今年才十歲,想正式定婚至少要過個四、五年。加加減減下來,胤禔至少在搶先他兩年!

「不說這個了,有了這個事兒,你的生日是過不好了,今年委屈你了,」胤礽解釋道,「雖說他們礙不著咱們,大嫂剛去了,咱們就大操大辦的,叫別人看著也不像話。」

「我省得。我與大嫂也處了這麼些年了,她走了,我哪里還有心行樂呢?」

「等明年,咱們搬了新居處,我給你好好賀一賀壽,如何?」

「好!我可等著了,到時候可是要討債的,你要是忘了,我可是不依的。哎,你現在就得記著啊。」識大體也要有個度,太好說話了,存在感就會減弱,到最後人家不把你當回事兒可別哭。

「∼」

淑嘉起身,拉著他的手,往西暖閣里走︰「看看兒子去,他小小一個人兒,又沒正經念過書,經了今天的事兒,得開解開解才好。」

一起給兒子上課。

人家小胖子還懵懂著呢︰「以後見不著大伯母了?」以前也沒見多少次啊!每次都捏我的臉,好疼的!還得沖她笑。

「對……」淑嘉猶豫著如何開口。是‘忘了回家的路’呢?還是‘到遙遠的地方去了’呢?還是‘變成星星在天上看著大家’呢?

胤礽直接動手,拎起兒子︰「她去見祖宗了。」

淑嘉︰……你說得太直接了?

「見祖宗?」

「對,見祖宗們了,去侍奉祖宗了,不回來了。等到她的子孫到了歲數,也就去侍奉她,她也就開始享福了。」

淑嘉︰……你——你個大忽悠!

———————————————————插敘———————————————————

忽悠是門技巧,不可遺傳,卻可傳授。

胤礽這忽悠,完全是學自康熙。

已經三頭身太子殿下一枚︰「汗阿瑪,我額娘呢?」瞪他的大哥有額娘抱,香的耶!

青年康師傅,抽抽鼻子︰「你額娘去侍奉祖宗,代汗阿瑪盡孝了。」

比現在的小胖子還小一點的太子殿下緊張臉︰「當差麼?什麼時候輪休回來?辛苦不辛苦?」

差點淚崩的康師傅︰「侍奉祖宗不怕辛苦的,等……你額娘辛苦夠了,會有後來的人去侍奉她。」

「我額娘也是主子?叫奴才們去侍侯,不要叫我額娘去∼」各種扯袖子,「我的奴才使不完,叫他們去幫額娘!汗阿瑪,我出人!把我額娘換回來!」他最後一句話還說得氣勢十足,完全達到了康師傅對于太子威嚴的要求。

真的崩了的康師傅,抱著兒子開始哭。

小時候的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是越來越模糊了,太子殿下已經完全不記得當初自己那樣的無常識又不講理地把當朝皇帝搞哭,康師傅也致力于讓兒子過得舒服再舒服一點,好讓喪母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很少提這方面的話題。

長大後的太子,沒有人提醒,也就把這段插曲放到了角落里化作塵土。只留下一個‘侍奉祖宗’的好理由,還以為是自己的獨創。

————————————————插敘完畢————————————————————

僥天之幸,這場喪事上沒有發生出格的事情。祭文由禮部擬好,一應事宜都有官方操辦。事主的親戚們也表現得不錯,上次犯了抽的老三這次也表現得很規矩。大福晉畢竟還年輕,沒有出嫁的女兒和兒媳婦,有些程度就找了宗室中輩份合適的人來代做。一切都還算順利。

因為血緣太近,直到整個喪事結束,康熙諸子成家的拖家帶口,沒成家的獨自一人,又跑了幾回喪家。弟弟們眼看著胤禔日漸憔悴——憔悴得有點過頭——不由暗嘆︰這貨居然還是情聖?!

胤禔對妻子的一往情深,倒是搏得了康熙的好感,為他加分不少。康熙是個重感情的人,胤禔又沒因為對老婆好而耽誤了事兒,康熙對此表示滿意。喪事期間數次遣人過去問候,並且向胤禔承諾︰「不但福晉後事要妥當,福晉所留子女,朕自會看顧。」

胤禔蔫著接了旨,謝了恩,眼看著老婆入了土,兒女又有皇帝應承照看。松了一口氣的他,跑到報恩寺去再給大福晉點燈,念經,四處供養僧人為大福晉祈福。

十余年夫妻,生時無大過,死了就全念著她的好了。這麼多年的相處,她一去,好像自己也掛了一半兒。胤禔唯恐對老婆不盡心,總覺得這些僧人道行不高,怕不能保佑了大福晉的在天之靈,也是要給自己一些安慰,變著法兒的繼續招攬僧徒。

受本民族歷史的影響,清廷對佛教的信仰,非止是中原佛教,還有蒙、藏等地的喇嘛教。與中原佛教相比,喇嘛教更具神秘色彩,神秘未知的事物,人們往往會夸大其作用。胤禔正在需要心理安慰的時候,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努力延攬精通佛法的喇嘛來供養。

還真讓他找著了一個!

巴漢格隆是看蒙古不太好混,跑到北京來混口飯吃的。

清皇室有信仰喇嘛教的傳統,到了康熙這會兒,喇嘛教與佛教都在宗室里有大批的信仰者。上至皇太後、皇帝,中間有諸皇子,下了各黃帶子、紅帶子,就沒有不信的。

這個地方比較好混一點。

原來蒙古是喇嘛的樂封,不意前陣子康熙發話了,對去蒙古審理蒿齊忒等旗盜案的通政使司左通政張格說︰「蒙古性情、怠惰愚蠢、貪得無厭,不可以內地之法治之。順其性以漸導,方能有益……且蒙古惟信喇嘛,一切不顧此風亟宜變易。倘喇嘛等有犯法者,爾等即按律治罪,令知懲戒。」

竟是別的可以不管,喇嘛必須收拾!

巴漢格隆種種陰暗事都做得,在蒙古沒人去得罪他,但是中央官員一到,他這個就是違法的。與其等被當成典型掛牆頭,不如先一步開溜,找個能庇佑的人。

初到京師,他也不是見廟就投,而是作一副隱士狀。顯一些神通——蒙古的外傷藥是很靈驗的——引得不少人傳說這個外來的喇嘛有些本事。

這不,被胤禔招了來。

巴漢格隆于佛法上倒還真有些造詣的,與胤禔一聊,同樣文化課學得不錯的胤禔覺得他也不是尋常江湖騙子,就邀請他為報恩寺的多樣化發展來添磚加瓦了。

正合我意!

巴漢格隆就在報恩寺住了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除了在有話說里再放一遍,偶……沒別的辦法對付晉江的抽了。

晉江太抽了,同學們對我太好了,不好意思因為防盜文讓大家一遍一遍的刷,直接放。

大福晉不算是個壞人,在這個年頭,想當壞人也是要靠天份的,比如她那個丈夫。可大阿哥再怎麼不地道,有一點卻是讓淑嘉比較贊賞的︰他對他老婆,那是真不錯。

當然,像迫不及待生孩子這種事情,淑嘉不是沒月復誹過他,大福晉這一身的病,絕對跟產後沒調養後又再次生育有直接關系。可是……這貨‘潔身自好’得讓人吐血!在這一點上,胤礽跟他一比就是個渣。

淑嘉捧著茶碗的手抖了一抖,又放下了。

「主子,素服找出來了。」

大福晉與淑嘉是嫂子,自然要有所表示,又因淑嘉是太子妃,這表示就比其他皇子福晉要略輕一點兒。倒是毓慶宮的四位小阿哥,齊刷刷得與一眾皇孫一樣打扮去露個臉兒。

李佳氏與李甲氏兩個都換上了素淨衣服過來報到了,這都常在眼前晃了,沒道理不帶著一塊兒去。

李甲氏眼中透著點兒擔憂,小孩子干淨,弘暘又弱,去這喪禮上,會不會被什麼不干淨的沖撞了?這話她又說不出口,太子妃都叫把三阿哥和四阿哥打扮打扮帶出去了,她有什麼理由不讓佷子又哭一哭大伯母?

淑嘉心里也有點發毛,喪禮那種地方,你就是不迷信,也不想讓小孩子去,那里哭天喊地的,容易有心理陰影。

千叮萬囑︰「嬤嬤,寸步不離地守著他們,不要叫靠得太近,遇到吵鬧的地方,都避著點兒,跟著大伙兒一道走,不許落了單!」

吵鬧這種事,也是要分場合的。

比方說,在大隊吊唁的客人沒到的時候,瓖藍旗胤禔門下的哭得真像是死了親娘。等到太子來了,一個個光剩抽噎的力氣了。成年諸阿哥雖都住在外面,但是大福晉的喪禮是有官方規定的,由禮部操辦,定好了各種流程的時間,也就是八阿哥過來問一聲有什麼要幫忙的,其他的人,接到通知,按點到的現場。

大阿哥一臉灰敗,看著憔悴了很多。他在工地上,條件再好也抵不住風吹日曬,原只是瘦了些,面色有點黑,反顯得精神又健康。如今被這一打擊,又轉成了又黑又瘦的干巴樣了。

胤礽這會兒也斂了嘲笑的心情,假惺惺地慰問︰「大哥,節哀。」口氣里的惋惜卻是真的,大福晉還真沒招過他。

死一個大福晉也沒什麼好笑的,死了大阿哥才……噓——這事兒只能YY,哪怕這會兒太子掌權了,能隨便處置胤禔了,他也不能下狠手。殘害手足的名聲實在不好听,不過,削了他的權,砍了他的人,讓他不得志,倒是可以的。

胤禔一見胤礽,也是雷達全開,天敵,巴甫洛夫反應!有這個感覺的不止一個。胤礽沒說什麼出格的話,胤禔也只有含糊著應了。

接下來,老三、老四、老五、老七、老八……一直到丁點兒大的老十七都來了。能說的也就是那麼幾句,反復安慰。

胤禔長子弘昱,還是個豆丁,遍尋不見母親,已經哭紅了眼楮。有他在,直郡王府里的安排也就很盡心,絕不會驚著了他這個年齡的豆丁們。

弘暘、弘晰大些,已經能夠很穩重地拈香了。這靈堂里的氣氛真的很詭異,弘暘覺得皮膚上有些冷,不由打了個寒顫。當然了,現在已經漸漸不流行火葬了,時值夏季,保存尸體就是個技術活兒。

大福晉是成年人,又有爵位,喪事不能草草結束,停靈的時間就會長。要長時間保存尸體,降溫工程是不能少的。滿室黑、白、藍等顏色,長長的冷色幡布從屋頂垂下,地上還象征性地鋪著草編的墊子……夠人的。

有點哆嗦地拈完香,弘暘搓了搓胳膊。弘晰底子好,倒不覺得冷,只是覺得心里不舒服。兩人行完禮,退了出來。

剩下的豆丁實在太小,連拈香的動作都是由他人代為完成。他們只是過來磕頭,然後接過已經點燃的香,拜幾拜,再把香交由他人給供上去。

女眷這里,大福晉原是當家人,現在倒好,她死了,接待的人都沒有。八福晉倒是有心幫忙的,無奈這中間有一層‘國事’,康熙已經有所批示。有禮部諸官員擬的程序,直郡王府也有太監的,一道兒把大福晉的事兒辦了。

一干女眷在大福晉家聚會,可惜東道主已魂歸離恨天了。有資格接待這些皇子福晉的女眷,這闔府上下也就是大福晉的幾個女兒了。大格格一身素白,領著妹妹們來給一眾嬸母請安。胤禔的側室跟在她們的後面,一道兒行禮。

淑嘉跑到直郡王府坐了主座︰「好孩子,快起來罷。」

細細一看,大格格臉上黃黃的,眼楮已經紅得像個核桃了,紅紅的鼻尖兒猶帶水痕。二格格、三格格、四格格更是如此,一個挨著一個,只是強撐著。

妯娌們交換了眼色,淑嘉抬手︰「累著了罷,好可憐兒的,快坐下來跟我們說說話罷。」

四個格格齊齊福了一福,才坐了下來。

淑嘉一長一短問著︰「家里現是誰管?你們姐弟近來生活如何?你額娘的大事兒,底下人可還盡心?」

答話的主要是大格格,一一回答了,還說︰「勞嬸子過問。」

八福晉道︰「你是這府里正經的大格格,哪個敢不服?你就把事情先管起來。要是底下有作耗的,你盡管說了出來,你阿瑪自能收拾了他。要是有什麼不三不四的敢鬧事兒,跟嬸子們說,我們自然給你們作主。」

這不三不四,說得很妙,大約估計也許是指側室?反正,八福晉的眼刀在底下人身上刮了個遍。

四福晉嗔道︰「你也不怕嚇著了孩子,別胡說。」

八福晉冷笑道︰「我說的才是為著她好呢,你們額娘去了,有些人可不會看你可憐,反覺得是機會了。這會兒你要不壓住了,叫他們鬧起來,以後且有得看呢。」

听得人心里發冷。

五福晉也出來打圓場︰「大格格他們是上了玉牒的皇孫女兒,更不要提弘昱了,八弟妹。」

淑嘉道︰「我們都是孩子們的嬸子,既掛心,難道還不能時不時地看一看他們?」又對大格格道,「你呀,照看好你弟弟妹妹才是要緊。」

幾個女人連削帶打,也不知道敲打了誰。

——————————————————————————————————————————

回到無逸齋,淑嘉就吩咐︰「叫他們做些安神湯來,給阿哥們服下。換下來的衣服趕緊著漿洗了再送來,下回好穿。你們幾個,換好了衣裳都到後邊兒的小佛堂里拈香。」

一番安排下來,李佳氏听著也暗暗點頭︰她兒子也一道兒去了,必會一樣盡心的。這麼些年,她對孩子倒還是不見有壞心的。

即使是換了衣服,現在也不能穿鮮亮的顏色,孩子們都正經八百地穿著石青色四開裾的便服,顯得老成了不少。

胤礽回來得稍晚,他先把兒子們打發了來,自己又多留了片刻,與兄弟們、眼熟的官員們說了會兒話才回來。

大福晉死了,怎麼說也不是一件普天同慶的事情,氣氛略有壓抑,悶悶地吃了一餐飯。

吃完了,淑嘉看弘暘臉色不太好,問︰「方才的藥吃了麼?」

「回額娘的話,已經服下了。」

淑嘉一皺眉︰「既這麼著,今兒也累了,都歇著去罷——你睡前再服一劑。」

胤礽靜听著淑嘉說完了,才問︰「他如今還在服藥麼?」

淑嘉道︰「將從外頭回來,叫他們兄弟都服一劑安神湯。我瞧他像是沒有全緩過來,叫他再服一劑再睡。」

「唔。」安排得不錯,胤礽不再發問了,那表情就是在等清場了。眾人退去,小胖子左看右看,搖搖晃晃地往西暖閣里去溫習功課了。

淑嘉看著他的樣子,想起弘昱與他差不多大︰「弘昱才多大呢,就沒了額娘。」有點驚心是真的。

胤礽道︰「我只知道直郡王缺不了福晉。」這個他比較擔心,明年就又是秀女大挑的年份了,萬一康熙再給胤禔指個不錯的福晉,他又該頭疼了。

淑嘉問胤礽︰「大格格今年十三了,看樣子,是要再留三年了?」

胤礽愈發頭疼了!胤禔有四個女兒可以聯姻,要命的是還都長大了!可以接二連三地往外批發!他倆女兒還全掛了,最大的兒子今年才十歲,想正式定婚至少要過個四、五年。加加減減下來,胤禔至少在搶先他兩年!

「不說這個了,有了這個事兒,你的生日是過不好了,今年委屈你了,」胤礽解釋道,「雖說他們礙不著咱們,大嫂剛去了,咱們就大操大辦的,叫別人看著也不像話。」

「我省得。我與大嫂也處了這麼些年了,她走了,我哪里還有心行樂呢?」

「等明年,咱們搬了新居處,我給你好好賀一賀壽,如何?」

「好!我可等著了,到時候可是要討債的,你要是忘了,我可是不依的。哎,你現在就得記著啊。」識大體也要有個度,太好說話了,存在感就會減弱,到最後人家不把你當回事兒可別哭。

「∼」

淑嘉起身,拉著他的手,往西暖閣里走︰「看看兒子去,他小小一個人兒,又沒正經念過書,經了今天的事兒,得開解開解才好。」

一起給兒子上課。

人家小胖子還懵懂著呢︰「以後見不著大伯母了?」以前也沒見多少次啊!每次都捏我的臉,好疼的!還得沖她笑。

「對……」淑嘉猶豫著如何開口。是‘忘了回家的路’呢?還是‘到遙遠的地方去了’呢?還是‘變成星星在天上看著大家’呢?

胤礽直接動手,拎起兒子︰「她去見祖宗了。」

淑嘉︰……你說得太直接了?

「見祖宗?」

「對,見祖宗們了,去侍奉祖宗了,不回來了。等到她的子孫到了歲數,也就去侍奉她,她也就開始享福了。」

淑嘉︰……你——你個大忽悠!

———————————————————插敘———————————————————

忽悠是門技巧,不可遺傳,卻可傳授。

胤礽這忽悠,完全是學自康熙。

已經三頭身太子殿下一枚︰「汗阿瑪,我額娘呢?」瞪他的大哥有額娘抱,香的耶!

青年康師傅,抽抽鼻子︰「你額娘去侍奉祖宗,代汗阿瑪盡孝了。」

比現在的小胖子還小一點的太子殿下緊張臉︰「當差麼?什麼時候輪休回來?辛苦不辛苦?」

差點淚崩的康師傅︰「侍奉祖宗不怕辛苦的,等……你額娘辛苦夠了,會有後來的人去侍奉她。」

「我額娘也是主子?叫奴才們去侍侯,不要叫我額娘去∼」各種扯袖子,「我的奴才使不完,叫他們去幫額娘!汗阿瑪,我出人!把我額娘換回來!」他最後一句話還說得氣勢十足,完全達到了康師傅對于太子威嚴的要求。

真的崩了的康師傅,抱著兒子開始哭。

小時候的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是越來越模糊了,太子殿下已經完全不記得當初自己那樣的無常識又不講理地把當朝皇帝搞哭,康師傅也致力于讓兒子過得舒服再舒服一點,好讓喪母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很少提這方面的話題。

長大後的太子,沒有人提醒,也就把這段插曲放到了角落里化作塵土。只留下一個‘侍奉祖宗’的好理由,還以為是自己的獨創。

————————————————插敘完畢————————————————————

僥天之幸,這場喪事上沒有發生出格的事情。祭文由禮部擬好,一應事宜都有官方操辦。事主的親戚們也表現得不錯,上次犯了抽的老三這次也表現得很規矩。大福晉畢竟還年輕,沒有出嫁的女兒和兒媳婦,有些程度就找了宗室中輩份合適的人來代做。一切都還算順利。

因為血緣太近,直到整個喪事結束,康熙諸子成家的拖家帶口,沒成家的獨自一人,又跑了幾回喪家。弟弟們眼看著胤禔日漸憔悴——憔悴得有點過頭——不由暗嘆︰這貨居然還是情聖?!

胤禔對妻子的一往情深,倒是搏得了康熙的好感,為他加分不少。康熙是個重感情的人,胤禔又沒因為對老婆好而耽誤了事兒,康熙對此表示滿意。喪事期間數次遣人過去問候,並且向胤禔承諾︰「不但福晉後事要妥當,福晉所留子女,朕自會看顧。」

胤禔蔫著接了旨,謝了恩,眼看著老婆入了土,兒女又有皇帝應承照看。松了一口氣的他,跑到報恩寺去再給大福晉點燈,念經,四處供養僧人為大福晉祈福。

十余年夫妻,生時無大過,死了就全念著她的好了。這麼多年的相處,她一去,好像自己也掛了一半兒。胤禔唯恐對老婆不盡心,總覺得這些僧人道行不高,怕不能保佑了大福晉的在天之靈,也是要給自己一些安慰,變著法兒的繼續招攬僧徒。

受本民族歷史的影響,清廷對佛教的信仰,非止是中原佛教,還有蒙、藏等地的喇嘛教。與中原佛教相比,喇嘛教更具神秘色彩,神秘未知的事物,人們往往會夸大其作用。胤禔正在需要心理安慰的時候,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努力延攬精通佛法的喇嘛來供養。

還真讓他找著了一個!

巴漢格隆是看蒙古不太好混,跑到北京來混口飯吃的。

清皇室有信仰喇嘛教的傳統,到了康熙這會兒,喇嘛教與佛教都在宗室里有大批的信仰者。上至皇太後、皇帝,中間有諸皇子,下了各黃帶子、紅帶子,就沒有不信的。

這個地方比較好混一點。

原來蒙古是喇嘛的樂封,不意前陣子康熙發話了,對去蒙古審理蒿齊忒等旗盜案的通政使司左通政張格說︰「蒙古性情、怠惰愚蠢、貪得無厭,不可以內地之法治之。順其性以漸導,方能有益……且蒙古惟信喇嘛,一切不顧此風亟宜變易。倘喇嘛等有犯法者,爾等即按律治罪,令知懲戒。」

竟是別的可以不管,喇嘛必須收拾!

巴漢格隆種種陰暗事都做得,在蒙古沒人去得罪他,但是中央官員一到,他這個就是違法的。與其等被當成典型掛牆頭,不如先一步開溜,找個能庇佑的人。

初到京師,他也不是見廟就投,而是作一副隱士狀。顯一些神通——蒙古的外傷藥是很靈驗的——引得不少人傳說這個外來的喇嘛有些本事。

這不,被胤禔招了來。

巴漢格隆于佛法上倒還真有些造詣的,與胤禔一聊,同樣文化課學得不錯的胤禔覺得他也不是尋常江湖騙子,就邀請他為報恩寺的多樣化發展來添磚加瓦了。

正合我意!

巴漢格隆就在報恩寺住了下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非主流清穿最新章節 | 非主流清穿全文閱讀 | 非主流清穿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