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清穿 姑娘拜見外祖母

作者 ︰ 我想吃肉

眼楮一眨,公雞變母鴨,呃,錯了,是歲月如梭,日子過得可真快。現在已經是康熙二十年了,康熙皇帝終于打贏了仗。大軍還沒全回來呢,他老人家趕著在過年前幾天一口氣先給四個小老婆提高了職稱和待遇。據說這四位同日晉封,分別是惠妃、榮妃、宜妃、德妃。

靠挖!後宮四大天王!

康師傅,你行的!開著這麼多康師母幫你煮私房牛肉面麼?害我額娘沒事兒還往你家去給你小老婆磕頭!

雪花飄了下來,康熙二十年馬上就要過去了,淑嘉小朋友康熙十九年就背完了她的啟蒙課本三、百、千、《幼學瓊林》等,今年還背了整本的《論語》,開始背《孟子》,字也寫得像模像樣了。出乎意料的,鼠須先生的滿文很好,倒省了大家不少事兒。

西魯特氏和嬤嬤們是會說滿語的,西魯特氏還會寫蒙語,但是她們統統不會寫滿語,雖然滿語是根據蒙語改編的。正好有了江先生來,西魯特氏使人對江先生說︰「姑娘們略識幾個字就好,只是國語得學得好些才成。孩子瑪法看重這個。」

滿語課程的加入,讓漢語教學的進度就降了下來。西魯特氏還希望江先生給講一點點算學,背背九九表什麼的。江先生一看東家的要求並不高,估計也不會考女孩兒寫八股,也按照要求來教。淑嘉的高數全還給老師了,但是基本數學還是有的,這倒不用學,小學時學的珠算也還在,學得並不辛苦。

難倒她的是滿文,說滿語她還行,主要是有這個語言環境,可是書寫就很為難人了。會說了,不等于會寫,不懂的人看著全是豎杠子加圈兒點點,實在要費一些功夫。英語再難,字母也是清清楚楚的,清語的書寫、還要用毛筆寫出來……淑嘉仿佛看到了當初連寫兩個多月名字的悲慘時光……遇到了挑戰,淑嘉這才真的定下真來用心學著寫。

西魯特氏認為她要到明年開始學針線比較好,現在也學不到什麼,她這才贏得了不少時間,下午淑嫻抽空做針線的時候她還能夠用來溫習功課。文化課上的進度自然要快得多,甚至超過了淑嫻。比人家基礎又好,時間又多,要是還比不過淑嫻,淑嘉可以……非常誠懇地承認淑嫻是神童,她絕不承認自己呆。

隨著淑嘉在文化方面把淑嫻甩得步子越來越大,淑嫻房里的燈光熄得也越來越晚。直到某天晚上淑嘉躲下了之後听兩個丫環說話。春喜、夏喜放下帳子,估模著淑嘉睡了,才悄悄鋪被子,兩人睡在地上鋪著厚厚的氈條子,屋里有炕有燻籠,但是不冷。

兩個丫環開臥談會。

春喜小小聲︰「哎,你听說了沒有,那邊兒大姑娘房里,睡得越來越晚了。」

夏喜︰「你才知道?夏天的時候,大姑娘房里的小榮就說了,大姑娘夜夜看書做針線。」估計表情是鄙視的。

春喜也不生氣,問道︰「你知道為什麼麼?」

夏喜不在意的聲音︰「大姑娘是姨娘生的,想出頭兒就得下功夫。不過也不是白饒的,听說已經能自己裁荷包打絡子了,花兒也會繡了。」

春喜開始鄙視夏喜了︰「你什麼都不知道,我可是听太太房里的芍藥說的,外頭來回太太,說是咱們姑娘上學比大姑娘強多啦。我看是大姑娘覺著比不上咱們姑娘,怕丟臉了。」

夏喜︰「你這麼說,我也想起來了,都說咱們姑娘比大姑娘小著三歲,可什麼也不次她呢。大姑娘本來听著人家說她姨娘生的就有些……現在,怕不更要強了?」

淑嘉‘用著4M寬帶開著外掛跟人家卡死人不償命的校園網用戶PK’的感覺濃烈了起來,愧疚感也升了上來。無意中……刺激到了一顆稚女敕的蘿莉心啊!要是因為被外掛比了下去而心靈扭曲了,那罪過可就大了。

淑嘉周圍沒有同齡人作比,下意識就對比著淑嫻來做,淑嫻做什麼她也做什麼,本來對她的心理年齡來說是很簡單的事情,她也就沒意識到這其中有不對的地方。離開幼年期很久了,完全不記得正常兒童是什麼樣子的人縮在被窩里畫圈圈。到底要怎麼辦才好啊?!!大概也許,在這個不靠譜的年頭,她還是不想放慢進度的,多一點資本防身也是好的啊!皇帝都被土地抖的年頭,小女子還是悠著點比較好。繞了一大圈兒,又回到了原點,淑嘉郁悶地揪著被角,好,她承認發現自己挺自私的,一點都不聖母。

直到自鳴鐘敲了十一下才迷糊著睡了。

——————————————————————————————————————————

小姑娘們的小心思西魯特氏或許知道或許不知道,但是她沒有表現出來,畢竟……身份有差距不是麼?而且年末了,她的事情尤其多。三藩平了,公公要回來了,他老人家的住處要收拾,還得再檢查一下地震震壞了的地方是不是真的修葺如新,震壞的擺設也要重新補齊,死了人的僕役家里要再給一點撫恤。各處親戚的年禮已經送了,各處送過來的年禮也要查看分配。

不知道丈夫今年能不能得空回來看一看?雖說離家近了,打仗的時候沒特殊情況也不能回來,現在仗打完了,應該能夠松快松快了?小叔子也得娶親了,婆婆不在了,作為嫂子,也要考慮幫一下忙的。給宮里的年禮也備好遞了,她前後仔細看了十幾遍,沒有紕漏了。

新年來的時候,依舊是娘幾個過,標準爹也沒能回來。這一年的應酬就多了,淑嫻偶有被帶出去過其他的地方,淑嘉卻只去了舅舅家。舅舅家離得不遠,按後世的說法,大概是在同一個街區。

淑嘉與淑嫻共乘一輛馬車,跟在西魯特氏的車後面,進了角門,換車。據說……是看外祖母。外祖母住在府邸的西路,之前淑嘉也來過,只是那時候小,不在意就睡著了,等睡過來的時候已經在回程了,恨得捶胸蹈足。

現在清醒著來了,囧囧有神的感覺卻分外濃烈。大抵這樣的人家家中的布局總是差不多的,從很早的時候開始,中國人對于什麼樣的人住什麼樣的屋子就規定得很詳細,布局、規格連門釘用幾個都有規定。一般而言,當家主母住主屋,老太太住在府邸西路,大概與故宮的布局有點像。

也所以……舅舅家跟榮國府的布局也有點像,外祖母那里也要過幾道門,過個抱廈廳。見外祖母去,外祖父還死了。哦漏,還好,她不姓林。

外祖母一頭銀絲,雍容富態,長相看起來就是蒙古人。雖然打扮上已經很是滿化、漢化了,屋里已經有了不少女人。西魯特氏帶著女兒進來,地下早擺了拜墊,拜下去,被叫到榻邊了仔細看。

老太太一開口,京味兒十足,問幾歲了,愛吃什麼一類。淑嘉一一答了,倒不用擔心很多,她還不用寄養在舅舅家。地下兩溜站著不少年輕姑娘和媳婦,也座著不少。

淑嘉被介紹了一下,外祖母親自指著兩個年輕(太年輕了)的女孩子說︰「這是你大表姐,這是你二表姐。」淑嘉多看了一眼後者,嗯,大家都是二字輩的,心理平衡了好多。看著她們已經梳起了婦人的發式,可臉上還是高中生的樣子,未免讓人嘴角抽搐。

屋里有個四十來歲的婦女,穿著褐色繡花的緞子衣裳,頭上戴著鈿子也來湊趣著︰「到底是您的外孫女兒,通體的氣派總比旁人家的好。」老太太眉眼淡淡的,問淑嘉︰「吃女乃豆腐不吃?」這說的是蒙語了。淑嘉也用蒙語回答︰「家里常做,就是沒吃過舅舅家的。」婦人听不懂,噎住了。

女乃豆腐端了上來,老太太喂外孫女兒。喂完了,老太太還打了個哈欠︰「我乏了,你帶著孩子去看看你嫂子。」兩個表姐也起身︰「我們也靠退了,正好與姑母一道。」丫頭已經過來收拾了,那位婦人也只好告辭了。

路上西魯特氏問佷女︰「那是誰?」年長一點的那個表姐答道︰「不知道是哪家的,她男人在南邊兒打仗的時候犯了事兒,如今三藩平了,部里要議罪。因與咱們家舊日有一點兒交情,想求我阿爸幫忙。」年幼的表姐續道︰「姑姑想,還是老太爺在的時候做過兵部尚書,多少年了。再說了,又不是什麼正經親戚。」

哦,三藩平了,多少在戰爭期間有點小錯的人,當時要讓人繼續賣命,也不打也不殺。現在三藩平了,開始秋後算賬了。這麼說來,她家瑪法好像也有危險了?!淑嘉不淡定了。

這樣見到舅母的時候就不大有精神,西魯特氏說︰「在阿媽那里吃了一碟子女乃豆腐,怕是撐得悃了,」又埋怨那位來撞木鐘的,「要不是她,也不用被喂這麼多。」說的兩人都笑了。舅母笑著叫領她到院子里走兩步,再回來。

淑嘉很憂郁,她明明只被喂了兩小塊兒,哪有一碟子?她不是吃貨,只是心憂全家。

————————————————————————————————

這種擔憂其實是完全沒必要的,康師傅要給老婆升職稱,還要籌劃著各種祭告。三藩平了,小玄子贏了,好大一份武功,當然要告訴天地祖宗。據大表姐說,她那位在鑾儀衛當差的丈夫已經在收拾的,皇帝要帶著皇太子去盛京,正在準備兩位出行的行頭呢,一旦準備好了,頒旨出行也就是這兩天的事兒了。皇帝目前心情好,大概不會罰得很重。

小表姐那在吏部做筆帖式的丈夫也在忙,總要統計一下從逆的官員、效忠戰死的、為賊所殺的人,還要計算空缺,選拔新人。于是,有跟著吳三桂的人沖在前頭消耗康師傅的怒氣,估計……這位軍前效力的人有點小錯是不會追究得太狠的。

西魯特氏听佷女這樣一說,心情好了很多。這兩位也不是有意安慰的,只是閑話家常,說起西魯特氏辛苦,丈夫外放,兩個佷女安慰說︰「我們家的雖然在京中,也幫不上忙,都忙差使……」意思是,您這也不是特別難熬的,大家老公都忙。

直到晚飯前,西魯特氏固辭了留飯︰「家里還得我照看呢。」這才被放了出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非主流清穿最新章節 | 非主流清穿全文閱讀 | 非主流清穿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