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金融大亨 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直以來的蘇聯

作者 ︰ 黑色尼古丁

等到回到車上,林宇不由冷哼一聲,「一群貪得無厭的家伙。」

丹澤也冷笑一聲,說道,「他們自然想到還是想要讓盧布成為廢紙,這樣也許一文錢也不用花了,還可以順便讓一個國家破產,憑空得到天文數字的財富,果然還是典型的金融家,貪婪的嘴臉令人作惡。」

听到丹澤這麼說銀行家,林宇臉上微微抽搐,要知道前世他也屬于金融家了,這不是也暗諷了自己嗎?但是他也知道丹澤之所以厭惡銀行家完全是因為自己的出身貴族,對于那些嗜錢如命的家伙沒有一點好感,對此也不在意,只是說道,「計算按照貶值25倍計算,實際上我們也需要花費數千億美元的實際款項,讓歐洲準備下吧,另外,讓俄羅斯政府提高盧布兌換美元的交易價格,如果不出意外,這些家伙會想盡辦法將資金轉移出去,我可不能這麼便宜了他們。

丹澤點了點頭,他知道林宇這麼做的原因,′不希望這個國家破產,留下一點實力,至少恢復快點,未來家族在全球大張旗鼓地擴張勢力,發動戰爭,現在的蘇聯勢力必不可少。

最終,一切都如計劃的那樣,盧布貶值了,而且以一種難以想象的速度貶值,這時,s 人銀行外面派對公開兌換不斷貶值的盧布兌換美元的戲劇化場面出現了。

這時,臉上焦急的蘇聯人已經完全無效估計往日服務良好、不需要排隊的s 人銀行,除了歐洲的銀行和少數美國銀行外,其他的銀行、機構也不再提供笑臉和咖啡了。

盧布貶值持續著,俄羅斯盧布從1個盧布換取28個美元,迅速崩盤為KC盧布換取1美元,貶值280倍,也直到這時,盧布幣值才穩定下來…俄羅斯的金融體制、市場價格體制也崩潰了,所有人的積蓄,一夜之間隨著盧布崩盤貶值280倍,一個曾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瞬間掉落到三流大國的地位。

上千億美金賣掉了一個稱霸歐亞大陸北部70年的超級大國!這也許是20世紀最大的喜劇…也是最大的悲劇吧!

二十世紀末,世界政治版圖出現劇烈b 動,蘇聯解體和東歐國家頻頻變s 使蘇聯東歐再次走入人們的視線。蘇聯在經歷了「震撼世界的十天」後,又經歷了「震撼世界的十個月」,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最終以憲法的形式宣布蘇聯停止存在。

同時,葉利欽宣布蘇共組織為非法…查封蘇共大樓,並禁止蘇共一切活動。

然而令人吃驚的是,這一切發生的時間是那樣的短暫。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為什麼會葬送了蘇聯?究竟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使蘇聯解體?蘇聯國民積累了70年的財富,工農業總產值高達三萬億美元(1980)年的超級大國,為什麼頃刻見灰飛煙滅?

更令人驚奇的是,蘇聯龐大的資產倒地到哪兒去了?

在b 蘭取得重大成功的震d ng療法為什麼用在俄羅斯身上卻造成了整個國家經濟的極端衰退?

眾所周知,蘇聯第一位改革家是列寧。

在反協約國武裝干涉中的戰時共產主義盡管顯現了很大的優越x ng,但卻傷害到了農民的利益…于是于1921年發生農民風暴。

列寧緊急下令調控國家經濟,實行新經濟政策,蘇聯經濟得到復蘇。

接下來是斯大林的舞台。

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本來可以延續更長的時間…但是復雜的國際形勢迫使斯大林被迫放棄新經濟政策︰「當我們不需要它的時候,就把它拋開。」

斯大林果斷地選擇放棄新經濟政策,最主要的根據來源就是風雨飄搖的華夏︰「華夏沒有重工業,沒有軍事工業,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他。」

中國的遭遇使得斯大林認識到了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的重要x ng,因此蘇聯把重工業和軍工放在經濟發展的首要地位,不過在當時這樣做也無可厚非,因為蘇聯畢竟面臨著周圍資本主義國家的團團包圍,旁邊還有一個不安分的德國。

但是問題出現了︰由于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當時看起來太過于完美了…前兩個五年計劃蘇聯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全部超過(第三個五年計劃因戰爭而中斷,西方蘇聯的損失為年均3%,總計約20%,蘇聯實際年均損失應該在%∼10%王右,總計損失約40%的經濟),蘇聯成為工業國…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社會主義在初期煥發出了強大的生產力,當然,這是人民的生產積極x ng極度高漲所帶來的經濟空前增長。

其實計劃經濟在那個時代最突出的貢獻出來在戰爭中的優異表現外還有在抵御192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中起到了決定x ng作用,相對封閉的市場(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市場)避免了國際銀行家一次規模空前的「剪羊毛」行動,在這場全球大衰退中,美國損失最嚴重,接近億美元的資產流入了國際銀行家們的腰包。

但是與此同時,特立獨行的蘇聯卻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指導之下,經濟突飛猛進地發展,蘇聯建立了比較完備的重工業體制,而且由于資本是靠自己人民的節約累積起來的,有效地規避了風險,外國的資本、技術和人才很快開始轉向蘇聯尋找出路。

只不過斯大林沒有利用到這一有利的時機大量吸引外資,或者說是以政府名義出面低價吸納美國以及西歐的優質資產,但是還是取得了極大的成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的工業能力更是表現得淋灕盡致,在侵佔了除英吉利之外的西歐的德國和意大利的工業能力加起來仍然不夠蘇聯的一半,蘇聯龐大的生產能力為他在戰爭中提供了足夠的坦克、飛機和火炮,是蘇聯制勝的利劍。

在戰爭過後,斯大林更加堅信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走向共產主義的正確的、便捷的途徑的片面認識。

但是斯大林很清楚,他必須對蘇聯采取某種改革,這種改革不是經濟上的,而是政治上的改革,也就是我以前說過的改革蘇聯官僚主義,但是這種改革以失敗告終了。

接下來是赫魯曉夫。

在赫魯曉夫之前還有一段插曲,蘇維埃主席馬列林科試圖用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的身份推到改革,提高工人的工資,但是赫魯曉夫很快就制止了這次反撲,牢牢地控制住了政權。

但是盡管赫魯曉夫對斯大林從頭到尾地批判了個遍,但是仍然是換湯不換藥,國家依然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斯大林——蘇聯模式。

赫魯曉夫是蘇聯歷史上唯一一位讓人趕下來的總書記,換句話說,赫魯曉夫被迫「自願下台」,然後是帶領蘇聯走向「極盛」的勃列日涅勃列日涅夫期間,重要蘇聯部長主席柯西金以及謝列平等一系列有才干的人,推到蘇聯的新經濟體制改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駕馬車」。改革起初異常成功,蘇聯經濟有了很大的起s ,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快速增長。

保羅=沃爾克在1978年11月9日提出了「世界經濟‘有控制解體,」

問題是,解誰的體?如何解體?

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嚴重負債的第三世界國家,其次是蘇聯與東歐。

在美元和英鎊徹底擺月兌「金本位」的束縛後,資本家們就可以放心的使用「通貨膨脹」這部高效能的「絞肉機」了。

在美元和英鎊的利率猛漲過後,第三世界國家的巨額債務在如此驚人的「高利貸」的壓榨之下,已經使他們注定成為資本家絞肉機里的肉了。

當然,首先的目標並不是蘇聯東歐,而是日本。

日本在二戰過後憑借著強大的外國資金和自身的軟實力迅速崛起,日本經濟的蓬勃上升使得日本國民的信心空前高漲,當日本國民生產總值超過美國一半時,日本人沸騰了。但是資本家們膽怯了,如果日本再繼續發展下去,日元勢必會沖擊美元,造成他們利益的無可挽回的損失,于是他們對東京股市投出了「股指認沽期貨」這枚金融核彈,日本損失慘重,橫尸遍野,一個月內,自殺、跳樓的人不下數千之眾。

輪到了蘇聯。

金融寡頭索羅斯與美聯儲前任主席保羅=沃爾克、花旗銀行副總裁安諾=魯丁、哈佛教授杰弗里=薩克斯,一同炮制了讓東歐和蘇聯一擊斃命的「震d ng療法」。索羅斯自己是這樣總結這一療法的︰我考慮到必須展現出政治體制變化會導致經濟改善。b 蘭就是一個可以嘗試的地方。我準備了一系列廣泛的經濟改革措施,它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看緊貨幣、調整結構和債務重組。我認為三個目標同時完成要好于單獨實施。我主張一種宏觀經濟的債務與股份置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金融大亨最新章節 | 重生之金融大亨全文閱讀 | 重生之金融大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