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錦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 淵源

作者 ︰ 初落夕

深夜,薛仁康自書房回到臥室,著了寢衣披了件青花纏枝廣袖衣衫的廖氏就急急迎了上去。幫丈夫除了外罩的褂子,自丫鬟手中端過熱茶遞與薛仁康,廖氏滿面愁容不得消散,無聲地又服侍了丈夫洗漱、寬衣。

丫鬟們端了淨臉的水盆等洗漱物品出去,屋子里只留了一盞燈燭,光線微暗。廖氏走到坐在圓桌前的丈夫身旁,靜靜地瞧著面前那軟絨福字珊瑚的桌布,猶豫再三才開口道︰「老爺,今兒個的親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見妻子一臉擔心,薛仁康也是深深嘆了口氣,回道︰「這個事,夫人莫要擔心,咱們只準備著女兒出嫁即可。」

听丈夫的口氣極為輕松隨意,廖氏心中有些不悅,但又不好表現出來,只得道︰「咱們薛府和唐府,可從來就沒有結過親的。」

「凡事都有第一次。」

薛仁康說著看了眼妻子,想著又道︰「皇後做這樣的安排,定然也是考慮了前後。放心,女兒嫁去唐府,受不得委屈的。」

「可、可唐府當年因為兵書一事,對咱們薛家可是意見頗多。當年唐府一直以為是咱們薛家對不住了他們,如今又怎會善待錦兒?」廖氏揭開舊事,話中濃濃的都是擔心。

听到妻子說了這個事,薛仁康臉色也凝重了起來,「這還是早前父親同唐公結下的梁子。高祖皇帝命父親和唐公一同輔佐幼帝,卻不防沒幾年早前二人一起撰寫的兵書出了事。明著都道是他唐家的紕漏,父親也是就事論事,唐公一口認定是父親故意冤枉了他。如此,這才埋下了隱患。」

想著這個,也一直是薛仁康的心結,幽幽道︰「兵書一事,事關重大,自是由不得一絲差錯。想當初的平易王,還不是因為顧一家之本才惹惱了高祖皇帝,最後落了個要削爵、駁子孫富貴的命運?」

「當初平易王無嗣,由其弟襲位,等到現下到大姑爺的父親這一輩,還能有多少本事?」薛仁康說著捋了捋胡子,一臉深意地望著妻子。

廖氏早前听說過這個事,當年高祖皇帝為保江山永固,就想要修建兵書,將當年平天下的戰中經驗同計策都一一記錄下來,為後世所借鑒沿用。

高祖皇帝當年最為看重的就是平易王,很欣賞他的文濤才略,便想要由他主持這撰書一事。然不防,平易王只應允將當年的幾次戰役記錄下來,拒絕把畢生所學一一傾出。高祖皇帝為這一事惱了許久,但平易王滿口都道是承當年恩師訓誡,不得外傳。

平易王這位軍師生性倔強,不肯配合,當時高祖皇帝又顧著天下初定、怕落了個「兔死狗烹姑置之」的名聲,不好嚴懲功臣,那才下了一道「世襲三世」的聖旨。

兵書一事最後由平易王、鎮國公、定國公和靖安侯共同修撰。可許是因為那道聖旨,平易王心有郁結,沒有多久便病逝。至于靖安侯,秦家的先祖,說到底是個大字不識的莽夫出身,在戰場上雖是英勇,但肚中卻無筆墨,因而那撰書一事自然就落到了公公薛侔和唐宮唐爵身上。

當初二府的關系很好,可後來,撰寫了多年的兵書不翼而飛,聖上大怒,讓人嚴加追查。最後兵書得回,卻只有下半卷,上半卷苦尋多少時日都無果。

究其責任,是唐公懈怠。

唐公被駁其權,落了個空有爵位沒有實權的國公爺,其府也漸漸落魄。與此同時,薛府卻蒸蒸日上,外人都認定是薛府給唐家使了絆子,故意陷害。薛侔嫌疑最大,故而定國公唐爵至逝去前夕,都未曾改變這個想法,一口認定都是薛府害得自家如此破落。

對此,薛侔曾經也放話否定,且道︰「大丈夫焉能做這種雞鳴狗盜之徒?」他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氣節聲譽,反道是唐府故意抹黑自己,辱他清白。

二府,也由此漸漸疏遠。

廖氏沉下這些心思,她雖為薛家的媳婦,但當初那秘制兵書一事也是知之不詳。好似大家都是半知半解的狀態,故而現下她也不做言論。只是女兒要嫁去唐家,這種事情如何能不震驚、不憂心?

「老爺,且不管當初如何,唐公至去世的時候都沒有改變對咱們薛府的想法。現下,讓錦兒嫁做唐家婦,唐家人心中能有幾分願意?」

薛仁康想著就勸道︰「聖上已經下旨,哪還由得咱二府來說同不同意?」

廖氏變了變色,望著丈夫道︰「听說是梨妃向皇上請求的賜婚?」

後者答︰「雖是她開的口,但梨妃一向聰穎,若不是事先試探到了什麼,也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

望著一臉認真的丈夫,廖氏遲疑了下才道︰「老爺的意思是,聖上早前就有這個意思?」

薛仁康微微點頭,回道︰「聖上承高祖皇帝之意,一心認為當年平定天下時的那些計謀軍要才是精髓,對這修撰兵書一事也耿耿于懷。現下雖是太平盛世,但難免硝煙又起。休養生息了這麼多年,近來也都是些小戰,有何謀略戰術可言?聖上是想要一套完整的《戰策謀略》啊~」

「可因為當初的事,這撰書一事早就停了呀。」

廖氏詫然,難道聖上想要讓二府化干戈為玉帛,繼續早前的差事?

可畢竟都是後輩,哪能有先人實戰的那些經驗同智慧?

薛仁康顏色深沉,只道︰「許是為了這個,但若說是還念著那失蹤了多年的半卷《戰策謀略》也說不準。」

廖氏倏地站了起來,「老爺您是說,聖上懷疑那半卷《戰策謀略》在薛府或是唐府?」

廖氏本不想同丈夫打听這些,但現在關乎女兒親事,自然是擱在心上,一刻都不改怠慢。心中著急,不等丈夫回答,就繼續道︰「如果是這樣,那這親事不就是一塊引石,打破近來二府間的平靜?」

心中對妻子的見解頗感贊同,但薛仁康沒有表現什麼,只道︰「即便是不在二府,那也總有些蛛絲馬跡可循。在者舊事重提,那半卷燙手的兵書不管在誰的手上,就再也持不穩。不過是一紙賜婚,對聖上只有得無失。」

「所以,這門親事,不是二府說了算,是聖上說了算。再者旨意已經下達,不管唐府在想些什麼,錦兒入唐家已是勢在必行。」

薛仁康口氣突然凝重,望著廖氏的眼神也變得嚴肅。

後者慢慢重新又坐下,「便是這樣,于咱們又有什麼好處?皇後娘娘這樣安排,是不是有些不顧咱們錦兒的……」

話還沒有說完,就被薛仁康喝道︰「你這是什麼想法?皇後能點頭,自然也是多方面思慮的。唐府的二公子,是鮮少的人才,無論文謀還是武略,都不遜于他人。再者,父親生前最揪心的就是這事,他一生光明磊落,卻不想到最後反被人懷疑。不管怎樣,這個事當初沒有結束,今後也會再次掀起。」

「可卻是要拿錦兒一生的幸福賭進去啊?如果唐府心存不軌,錦兒進了府,受了委屈,又同誰去說?這親事是聖上御筆親定,便是想退也不成。」

雖然早前自兒子的口中得知過唐子默的人品,但是廖氏還是止不住擔心。畢竟不是自己親自給女兒挑的女婿,心中如何能安穩?自己就這麼一個寶貝女兒,廖氏想的可不是那些國家要事。

作為一個母親,所圖的不過就是兒女幸福。

現下,這是一樁帶了利益帶了目的的親事。當年《戰策謀略》兵書一事多少人都盯著,那樁沒有結果的案子中,唐府倒了,薛府興起,一下子成為眾臣之首。

若說薛府沒有動機和絲毫懷疑,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廖氏雖然知道自己不該這麼想,但如果事實真相便就是如此。面對往日害得唐府那般落敗的薛府女兒這個媳婦,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和白眼?她心疼女兒,不希望有那樣一日的到來。

再者,如今唐府的表現,也著實引人懷疑。若說要冰釋前嫌,唐府也不需謀算自家些什麼。若說是心無芥蒂,那也是說不通想不明的。

突然一下子由冤家成了親家。

這樣的轉變,任是誰一時之間都接受不了。

見不得妻子這般婆婆媽媽,薛仁康斥道︰「婦人之見,你以為這是什麼?現在各個小國蠢蠢欲動,若是兵書外傳,會掀起多大的動蕩?再者當初那造事者,能如此逍遙法外?雖然這些年沒有風聲,但是聖上暗地里可從來沒有斷過要破了當年那案件的念頭。雖然高祖皇帝當初貶了唐公,但畢竟沒有嚴懲,說明心中對這一事也有疑慮。」

廖氏被訓斥了,只听丈夫口氣越來越重,輕聲嘀咕道︰「便是想查,何苦一定要將人婦聯姻呢?若唐二少爺真是可托之人,等到真相大白,再賜婚也不遲啊?」

「你以為這是這麼容易的事?查了這麼多年都沒有緣由的事,短時間內就能查出?」

薛仁康見妻子低著頭不敢再辯,一臉心疼緊張的神色,緩了緩口氣繼續道︰「夫人放心,這些不是你該擔憂的。為夫也不是無能的,他唐府既是娶了我家閨女,也不是說利用就能利用。錦兒只要進了他唐府的門,屆時想要翻臉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妻錦最新章節 | 妻錦全文閱讀 | 妻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