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級商業帝國 第一卷 七百六十六.

作者 ︰ 皇家爬蟲

七百六.

周正群他們被安排在三樓貴賓廳,由市上領導坐陪。**坐在人聲嘈雜的貴賓廳,周正群忽然就有些亂想,心里煩煩的,一同來的六位領導就屬他最沒精神,慶典儀式上講話,居然出現了口吃,這在多年的從政生涯中,幾乎是沒有過的。

怎麼會把我牽連進去呢?他又想到了這個問題。孔慶雲被帶走的天,彬來同志單獨約見過他。彬來同志並沒回避或者躲閃,開門見山說︰「意想不到吧,孔慶雲也會出這種問題。」

「是意想不到,不過……」

「不過什麼,不相信是不?」

周正群點點頭,那天赴宴途中金子楊突然打電話,問他是不是要去參加孔慶雲老丈人的生日宴?他說是,金子楊緊跟著道︰「你還是不去了吧,免得到時候令你難堪。」這話莫名其妙,他緊跟著問過去︰「到底什麼事,請你把話講明白點。」金子楊客氣道︰「就算我給你打個招呼,詳細情況,還是到會上講吧。」

那天他猶豫過,憑直覺,他已料定孔慶雲要出事,並不是他有什麼,是金子楊的口氣,還有金子楊在電話里的那份客氣。省委常委中,誰都知道他跟金子楊不和,會場上公開爭論已不是一次兩次。鬧得最別扭時,兩人有過三個月不說話的紀錄,還是彬來同志出面調解,雙方才把態度放下來。金子楊怎麼就熱心到給他提前打招呼呢?

事實證明,他的預感沒錯,聯想到之前省委高層間的傳聞,還有對孔慶雲截然相反的兩種評價,他不得不憂慮,孔慶雲這次在劫難逃。

讓他震憾的是,檢舉孔慶雲的條問題中,其中三條就跟他有關!盡管到現在,他還不知道這三條的具體內容是什麼,但從彬來同志的話語里,他已听出一層深深的不安。

「正群啊,這事我也意想不到,本打算事先要跟你通通氣的,一想信中檢舉了你三條,都還很致命,我就讓他們帶人了。」

「三條?!」當時他的表情一定很嚇人,過後回味那一刻,仍覺得脊背發冷。

「是三條,具體內容我就不告訴你了,紀律面前,我們誰也不能逾越。不過有句話我要告誡你,從今天起,你要給自己提個醒,以後講話還是做事,要注意分寸,別老授人以柄。」就在他打算為自己辯解點什麼時,彬來同志又說︰「還有,這件事你絕不能干預,必要時候,你也要配合調查,這是原則。」

配合調查,原則,坐在貴賓席上,周正群反復揣摩著這些話,越揣摩越覺心不能靜。這天的晚宴他毫無味口,沒吃多少便離開宴會廳,往賓館去。

楊黎等在房間,他也沒參加晚宴。見周正群進來,楊黎緊張地站起身︰「周市長,我剛剛收到一封信。」

「信?」周正群疑hu 地盯住他,「什麼信?」

「一封檢舉信。」

「檢舉什麼?」這些年,通過各種渠道遞到楊黎手上的告狀信、檢舉信多得數不清,周正群並沒把楊黎的話當回事。

「周市長,你還是自己看吧,這封信內容不一般。」

「哦?」周正群警惕地掠過目光,從楊黎手中接過信。

這封信是手寫的,有二十多頁,周正群看了幾行,就感覺不大對勁。他再次抬起目光︰「你從哪兒收的,寫信人是誰?」

「是一位老干部,他打電話叫我,說是有要事,我回到賓館,他把信交給我就走了。」

「老干部,他沒再說什麼?」

「沒。」

周正群想了一會,道︰「你先回去吧,信我等會看。」

楊黎剛走,周正群就急不可待地看了起來,這封信真是一枚炸彈,周正群還沒看完,身上的汗已下來了。如果說這些年,他身居高位,已養成遇事不驚不亂沉著冷靜的好習慣,那麼這份信,讓他亂了,驚了,而且,憤怒了。

信是檢舉和揭發春江市委、市政府整個班子的,寫信人以確鑿的證據,詳盡的事實,道出了春江市在政府大樓新建工程中不顧群眾反對,強行拆除有著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文惠院,毀去二十多棵古樹,十幾塊門匾,使這座傷痕累累的明代老院毀于一旦。方惠院周正群知道,在春江市區,它算是惟一幸存下來的明代古宅院,這院五進三軸,是明代宰相文坤的故居,原佔地面積三千多平米。歷史的風雨中,文惠院幾經劫難,加上年久失修,已敗落得不成樣子,但它的文化價值卻奇高。周正群在春江工作的時候,也有人動過該宅院的腦子,認為宅院既然已風雨飄搖,隨時都有可能倒塌,莫不如將它折了。周正群屢次搖頭,後來他還提過一個方案,打算募集資金,重修文惠院。方案還沒弄成熟,他便離開春江。誰知幾年後,文惠院真的就不在了。其實在慶典儀式上,周正群也想過這個問題,最初確定的春江市政府辦公大樓並不在現在的位置,後來春江市政府以多種,硬是將大樓地址往西移了一公里,這樣,文惠院就影響了新大樓及政府廣場的建設。不過如果真心想保存,還是能保存下的,可惜——

周正群很清楚他們的心理,在春江,民間有這樣的傳聞,說整個春江市的地脈都在文惠院這一塊,這是塊風水寶地。春江上一屆班子出過事,市委原書記因貪污鋃鐺入獄,原市長又在一次搶險救災中不幸遇難,因公殉職。個別人心里就鑽進了鬼念頭,一心想尋塊風水寶地新建辦公大樓。加上文惠院所在的位置屬于城西,地勢開闊,離碼頭港口都近,這些年春江也確實存在城西發展比城東快的事實。但這些,能成為理由?

周正群苦苦笑了一下,如今各級政府班子中,講究風水,講究地脈的說法非常盛行,做法更是千奇百怪,政府大興土木搞搬遷工程不能不說有這方面的原因。當然這是暗地里的,明著他們會找出堂而皇之的理由。周正群在下鄉調研中還听過更荒唐的事,一個縣新上任的縣長在入住自己的辦公室時,竟然請了風水先生,為他擇吉日良時,吹吹打打搞了半天,最後听說辦公室里桌子怎麼擺,人朝哪個方向坐,花盆擺在什麼位置更宜等等都听風水先生的。這種事兒,要是認真追究起來,怕是多得追究不完。

一座古院子就這樣毀了,周正群說不出是悲涼還是憤怒,接下來看到的檢舉內容,就讓他不得不驚心了。

大樓興建過程中,施工方挖出了陶器,大小二十多件,誰知一夜之間,這些陶器神秘失蹤,等文物部門聞訊趕到時,施工方失口否認,拒不承認有什麼陶器。文物部門的專家後來從挖出的泥土中找到了碎片,依據碎片鑒定,這批陶器比江北省已經出土的陶器要早幾千年,是罕見文物,對研究春江歷史及塈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文明史都有重要價值。

如今陶器一案成了懸案,有人說有,有人說無,最初跟建築公司交涉的春江文物局局長半年前被撤職,原因是他在深圳玩了彩。其他幾個專家也相繼被調離出文物局。

周正群輕輕合上信,憑直覺,他相信寫信人沒說假話,更不會憑空捏造,造謠誣陷。因為他面對的不是哪一個人,而是春江政府。但也正是這點,讓周正群感到事情的復雜x ng。春江是江北經濟和文化相對落後的地區,他在春江擔任地委書記時,春江經濟綜合實力在全省排名倒數第二。撤地設市後,春江情況有所好轉,特別是這一屆政府,搞了幾個大項目,提出五大戰略,推動了春江經濟的大發展,去年全省排名,春江躍居到。省委對這一屆班子,是持肯定態度的,彬來同志還在多次會議上講過,要在全省推廣春江經驗,將春江的五大戰略再行完善,讓它成為指導全省經濟工作的一個範本。這個時候冒出一個「陶器」事件,無疑會對春江的政治穩定與經濟發展產生很大影響,對全省下一步的發展,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況且,寫信人並沒指出是哪家建築工程公司。據周正群掌握,凡是競標參與春江政府搬遷工程建設的,都是省內叫得響的建築巨頭,這事要是弄不好,是會引起一大串連鎖反應的。

周正群難住了。後來他想,寫信人為什麼要把這封信交他手上,他完全可以寄給紀委,或是……

不對,這里面一定有什麼文章!

當天夜里,周正群暗暗約了一個人,此人在春江算個人物,人稱「萬事通」。周正群在春江工作時,跟他有些交情,當時他還依靠這個人,挖出了春江一起案,將江龍縣委、縣政府兩套班子五個人送進了法網。正是憑借這件事,周正群的政治威望才樹起來,在幾個競爭者中月兌穎而出,被提拔為省級領導。

周正群跟「萬事通」的談話持續到午夜點多,具體談了什麼,沒有人知道,包括秘書楊黎,這一次也讓他瞞住了。

次日,周正群按照自己的工作計劃,離開春江,前往江龍縣。江龍縣是周正群的聯系點,每年他都要下來一次。作為包點領導,周正群到江龍不只是檢查教育工作,江龍生產生活各個方面,都跟他有關系。去年江龍受了災,暴雨期間五處河堤決口,淹沒農田二十萬畝,沖毀房舍兩千多間,六個村子被卷走,一萬多農民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幾千萬元。眼下梅雨季節馬上要來,一進入六月,長江中下游地區將會出現y n雨連綿天氣,受北方南下冷空氣的影響,還有來自氣熱帶海洋的暖濕氣流作用,這一地區會形成穩定的降雨帶。降雨量時大時小,有時甚至會暴雨成災。去年就是防範不到位,思想上有麻痹,結果釀成大禍。今年說啥也得提前預防。加上江龍縣境內的干流河道屬于蜿蜒型,河道極不穩定,屬重點治理河段。這次下去,周正群就是要檢查對重點堤段、重點工程、危險河道等「兩重一危」的治理與加固,對防洪與航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抓緊解決,這事馬虎不得。

車子是下午三點到達江龍的,江龍縣四大班子的領導候在那里,縣委書記和縣長也是參加完慶典後,早周正群一步趕來的。一陣寒暄後,車隊朝縣境內的a5號堤段趕去。a5號堤段是最最讓人揪心的一段河堤,全長二十六公里,是三條河道的匯集處,堤下正好是江龍縣城。這段河堤從周正群當地委書記時就開始重點治理,到現在,隱患還未徹底排除。去年那場洪災中,a5號段就差點決堤,是一萬多部隊官兵誓死保衛,日夜加固,後來拿人體築起了河堤,才算是保住了江龍縣城。那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江龍保衛戰,周正群現在想起來,仍然覺得心在狂跳不止。

車子率先來到朱家台分洪工程建設地段,這是江北省委省政府「」期間提出的重點治理工程,在江龍縣和春江境內建設以朱家台分洪工程為主的一批分蓄洪區,將春江市的有效蓄洪容積擴大500萬立方。同時抓緊完成烏龍嘴、天峴峽等具有防洪作用水庫工程的建設,再配以涵閘建設,使江龍塈春江的防洪能力提升兩倍。

工地正在加緊施工,周正群詢問了一番工程進度,又到幾個工段看了看,跟工程建設人員做了一番交流。再三叮囑一定要保證工程質量,決不能讓豆腐渣工程出現。負責工程建設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工程師,他j 情勃勃地說︰「請省長放心,工程質量我敢拿人頭保證。」周正群滿意地笑了笑,按照目前進度,朱家台分洪工程應該在汛期來臨前就能竣工。回到堤壩上,周正群望住前面一群加固堤坊的農民說︰「他們是不是去年受災的農民?」

縣長徐大龍趕忙道︰「是他們,眼下青壯勞力已擴充到工程隊伍中,他們的干勁很大。」

「生活問題呢,怎麼解決的?」

「房子縣上已建了起來,這個月就能分到農民手里,一共建了六個新村,每村安排二百六十戶。」

「生活來源呢?」

「縣上每月發放生活保障金,提供糧油等必需品,其他收入,就來自他們搞的工程。」

周正群哦了一聲,繼續往前走。望著遠處渺渺茫茫的江水,蔥蔥郁郁的山s ,還有江面上不時出現的船舶,周正群內心起伏。這一帶真是留下他太多記憶,從跟著夏聞天的那天起,他的腳步,就感覺整日在江堤上奔走,在山水間穿越。這片土地上種植過他的夢想,生長過他的愛情,也留下過他的痛苦和絕望。若不是夏聞天,他可能就陷在這片土地里走不出去了。這麼想著,他的眼前浮出夏聞天那張嚴厲的面孔來,真是遺憾,孔慶雲出事,他應該第一個站,幫夏聞天查出事情的真相。可惜他不能,他必須設法離事件遠一些,再遠一些,他甚至不能在這個時候去看夏聞天!

周正群心里掠過一層冰涼,他忽然感覺,自己並不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至少現在不是。又一想,這跟光明磊落無關,這是組織規定,是原則!

原則。他苦苦一笑,將腦子里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驅開,一門心思檢查起工程來。

工程進展令他滿意,質量把關也很嚴。周正群放下心來。看得出,經歷了去年那場大洪災,江龍縣委、縣政府的認識提高了不少,無論是資金投入還是群眾發動,江龍縣都走在了春江市的前列,這一點周正群寄予了充分肯定。當著省市陪同領導的面,周正群對江龍一班人特別是縣長徐大龍,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我倒要看看,今年你這個大龍,能不能降住江龍。」查看完烏龍嘴水庫,周正群興致勃勃地開起了玩笑。周正群一輕松,隨同人員的心情也放松下來。連續三天的檢查,誰也捏著一把汗。大家都知道,周正群視察工作,跟別的領導不一樣,他很少听匯報,更不會順著你事先確定的路線去看。他很即興,想看哪兒便去看哪,有時車子正跑著,他會突然停車,還沒等你下車,他已跟工地上的農民聊了起來。他的這種即興以前曾讓不少領導出過丑,本來一切都是按排好的,就連農民說的話,臉上的表情,都提前做了排練,可他偏偏給你來個突然襲擊,專挑那些在地方官員眼里是「硬骨頭」「刺蝟」的人了解情況。有次去上游的銅江縣視察,本來按排是在一個叫五龍灣的村子檢查村務公開,結果他的車子硬是開過了五龍灣,到黃龍台村才停下來。黃龍台村一點準備也沒,村上領導對檢查情況一問三不知,該上牆的沒上牆,該公布的沒公布,村民對此更是不滿。那天周正群讓黃龍台村村民圍了一天,大家七嘴八舌,告了一整天的狀,听到後來,周正群心里的火終于壓不住了,他問銅江縣長︰「這怎麼解釋?」銅江縣長早已滿頭大汗,面對群眾的詰問,哪還有什麼解釋,只能乖乖地等著挨批。

那次檢查,黃龍縣長丟了官,縣委書記在全市大會上做了深刻檢查。

縣長徐大龍是去年災情發生後從另一個縣調整過來的,以前在那個縣擔任常務副縣長,人很年輕,不到四十歲,大學讀的就是水利工程建築,讓他來治理江龍,春江市算是選對了人。

不過周正群提醒道︰「光有一股干勁還不行,一定要科學治水,要合理規劃,要考慮到江邊地區的綜合治理和可持續發展。」

徐大龍頻頻點頭。

三天的視察終于結束,從烏龍嘴水庫,周正群本打算開個短會,總結一下,再提幾條具體要求,就回省上。不管怎麼說,他心里惦著孔慶雲,惦著夏聞天,更惦著那封檢舉信。誰知剛回到賓館,就讓望天村的村民給圍住了。

3

事後有人說,張興旺等人能在江龍賓館圍堵住周正群,是縣長徐大龍的安排。徐大龍不承認,周正群也不願相信。

當時的情況是,周正群剛走下車,還沒來及跟前來迎接他的江龍縣接待辦主任打招呼,望天村的村民嘩就給圍了過來。至于望天村的村民事先藏在哪兒,他們怎麼就能一眼判斷出車子是周正群的,接待辦主任說不清,賓館保安說不清,縣長徐大龍當然也說不清。周正群事後說︰「群眾有事情,就讓他們直接來,別攔啊擋的,不好,這不像是我們黨的作風。」

這話是沖春江市常務副市長說的。見村民圍過來,第一個跑上前阻止的,就是這位副市長。「都一邊去,這兒是賓館,不是自由市場。」副市長不喊這句還好,一喊,望天村村民不答應了︰「賓館怎麼了,只興你們當官的進進出出,不興咱老百姓邁進一步?」說話的就是張興旺。

周正群掃了一眼,見找他的村民有八個,他笑著說︰「陣勢還蠻大的嘛,是到上面說還是就在這說?」

「就在這說。」張興旺很j 動,他穿一件舊t恤,外衣搭在胳膊上,腳上是一雙破膠鞋。

「好,進大廳吧。」周正群說著,就往大廳去,身邊的春江市副市長急了︰「周副省長,你可千萬別听他的,他是——」

「他是什麼,老虎還是獅子?」周正群臉上l 著笑,不怒而威的目光緊盯在副市長臉上。春江副市長不敢阻攔了,不過他還是恨恨瞪了張興旺一眼。

談話便在大廳進行。一開始,張興旺等人的言論很過j ,先是罵地方政府,接著罵那些通過擴招騙他們錢的人,罵著罵著,張興旺冷不丁說︰「省長我問問你,你家里要是有三個孩子,花十多萬供出來,沒事干,你心里氣不?」

周正群沒急著回答,他在听,張興旺等人到底要說什麼?

「他家的孩子能沒事干,龍生龍,鳳生鳳,他的怕不用念書,也一樣當官兒。」有人揶揄道。張興旺沖身後說怪話的矮個子瞪了一眼,回過目光,繼續跟周正群說︰「我們不是胡鬧,也不是不講理,我們就是想問問,當初政府說下的話,還算不算數?」

「政府答應你們什麼了?」听清他們還是為擴招的事來,周正群心里有了底,臉上的表情也自然了許多。

「答應的多,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說著,張興旺打開自己的包,從里面拿出厚厚一撂材料,邊翻邊往周正群手里遞。

「這是市上的文件,這是省里的,這是大學的招生簡章。還有,這是當時的報紙,你看看,上面寫得多好。」

這些東西周正群不用看也知道,全國x ng的擴招發生在1999年,當時的背景很復雜,原因也多,周正群印象深的,有兩條。一是緩解勞動力就業壓力,有觀點認為,通過擴大城鎮高中或高校招生規模,可延緩部分勞動力進入就業隊伍的時間。另一方面,教育專家和教育部門也多次發出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的呼聲,認為中國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應該打破原有限制,給高校更多自主權,讓更多被高考關在門外的學生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多種思潮的影響下,教育主管部門開了口子,出台了擴招政策。但由于調研時間短,政策準備不足,出台時間倉促,許多配套政策在操作層面上根本來不及運作,從而為擴招埋下了許多隱患。更可怕的是,省市地方官員把籌建和升格學校作為政府政績和標志x ng工程,為擴招起到了推b 助瀾的作用。事情已過去好幾年,關于高校擴招到底是對是錯的爭論仍在繼續,各種觀點仍在j 烈交鋒,但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的孩子在擴招中上學了,而且是掏很高的學費上的,如今孩子就不了業,他們發出這樣的質問是能理解的。

問題是,這是一個大課題,周正群解決不了。

張興旺手里拿的,就是當時江北省教育廳長接受記者采訪時的一篇新聞報道,那篇報道周正群看過,省上許多領導都看過,它被稱為江北教育界的一件荒唐事。面對記者的提問,教育廳長竟極為肯定地說︰「通過擴招進去的學生,政府有能力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政府正在啟動跟擴招配套的就業工程,相信等他們畢業時,能夠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這樣的話,放在今天,是沒一個官員敢說的,但那時,有人說了,而且還登在報紙上!

張興旺一手拿著報紙,一手拿著當時跟學校簽的合同,合同上有一條︰學生在學校修完規定課程,經過考試,成績合格,取得畢業證書,由學校負責向用人單位推薦,保證百分之百就業。

有了這兩樣東西,張興旺就覺得,望鄉村就不了業的十多個學生,應該找政府討工作。否則,政府就得退他們錢!

周正群並不覺得張興旺在無理取鬧,看得出,這是一個在上訪中學了不少知識的人,尤其法律方面。因為他提出一個非常尖銳的話題︰擴招是不是政府和學校合謀設下的圈套,目的就是讓家長替那些新建起來的學校還債?如果是,政府就在欺詐!

張興旺把自己要說的話講完,也不難為周正群。他說︰「我不想今天就要答復,我知道答復這些事兒難,你把我的信拿走,什麼時候答復我,隨你。」然後,帶上一同來的人,走了。

所有的人都感到吃驚。

周正群更是感覺讓張興旺上了一課。

這一刻,周正群忽然想到一個人︰黎江北!

當天晚上,他便將電話打給黎江北。黎江北在自己家里,一听周正群問張興旺,黎江北說︰「這個人反映的問題很有代表x ng,一個農民敢跟政府叫板,我想他不是心血來潮,更不是圖熱鬧。」

「這些我知道。」周正群說。

「那你的意思是?」黎江北在那邊問。

「你如實告訴我,張興旺手中那些資料,是不是你提供的?」周正群也不怕黎江北發火,有些事他必須搞清楚。

「周副省長,你多慮了,我手頭不少資料,還是張興旺給的呢。」

「這怎麼可能?!」

黎江北出乎意料地笑了笑,略帶幽默地說︰「怎麼,你懷疑我在背後支使張興旺?」

「不,不,江北你別那樣想。」

「我是不這麼想,但我怕有人這麼想。」

回到省城,周正群第一個約見黎江北。江北大學邊上的長江大飯店,周正群有一辦公地點,s 人會客多是在這里。

黎江北剛剛整理完一份材料,接到秘書楊黎的電話,匆匆趕來了。

「怎麼,你也見到他了?」黎江北問。

「讓他堵在賓館門口。」周正群說。

「這個張興旺,怎麼跟誰都來這一套。」黎江北以揶揄的口氣道。黎江北跟周正群算是老朋友,雖然周正群身居高位,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有時兩人會為一個話題爭得面紅耳赤,有時又守著一壺茶,能聊到深夜。當初讓孔慶雲執掌江北大學的帥印,還是黎江北力舉的。

「江北,我感覺這個張興旺不簡單,你實話告訴我,這人到底沒有背景?」

「背景?你指的哪方面?」

「還能是哪方面,江北,這次你得跟我說實話。」周正群憂心忡忡,從江龍回省城,一路他都在想,一個深山里的農民,居然對政策吃得那麼透,而且說起話來有條有理,既不刁蠻,也不搶理,就事論事,論完就走。這在周正群遇到的上訪對象中,算是很特別很有水平的一個。

也正是有水平,周正群才覺得,這個人絕不簡單,他急著想從黎江北嘴里知道更多關于張興旺的事。

這是周正群的工作習慣,每每遇到棘手事,他首先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尋著蛛絲馬跡,查清事情的本源,然後再尋求解決的辦法。他預感著,張興旺很有可能是他一個大麻煩,也是江北省政府一個大麻煩。

這種預感雖然沒有來由,但很強烈。

「江北啊,我這心里怎麼不踏實?」周正群端起水杯,卻沒喝,端半天,原又放下,拿出香煙,遞給黎江北。黎江北擺擺手,周正群才想起黎江北一年前就戒了煙,他嘆氣地搖搖頭,自己這是咋了,怎麼?

周正群自己點了一支,慢悠悠吸了一口,吐出一團煙霧,道︰「我省的高等教育,底子你清楚,這兩年的發展你更是見證人。盡管對外說是取得了輝煌成就,但事實到底怎樣,你我心里都清楚。」

黎江北沒急著說話,這些天,他的心一直被這個問題揪著,周正群說的沒錯,事實情況比這可能還要糟,但他不想就這個問題深談,這個話頭要是扯開,三天三夜也扯不完。他略一思忖,故作輕松道︰「一個鄉野草民,居然把副省長難住了,他在江龍沒怎麼難為你吧?」

「他要是難為倒好。」周正群邊說邊掐滅煙,坐在沙發上好像不舒服,忽然起身說︰「江北,你說怪不怪,昨天要是張興旺跟其他上訪者一樣,對我大沖大叫上一陣,或者提出許多苛刻條件,我反而不覺得他棘手,恰恰是他沒難為我,才讓我不安。」

「你的意思是……」黎江北試探x ng地問。

「我感覺他的目的絕不是要跟學校和政府索要學費,他有深意。」

「這不好麼?或者……」黎江北再次把要說的話咽了回去,他倒要听听,對張興旺這個人,周正群怎麼看待?

「你說他會不會學那個秋菊一樣,弄些讓政府很尷尬的事?」

黎江北心里猛地一震,周正群果然是周正群,剛剛跟張興旺見了一面,就猜出了對方的動機!

這也是他不想就此問題深談的一個原由,他接觸過張興旺,不止一次,起先他以為,張興旺只是圖圖熱鬧,頂多鬧著讓江龍縣給他兒子安排工作。後來才發現,他低估了這個農民。張興旺花那麼大精力收集那些資料,三年不放棄上政府的門,目的,絕非只是為兒子討份工作。怎麼說呢,這個有點兒文化的農民跟政府較上真了!

這麼些年,上訪戶雖然不少,十分難纏的「釘子戶」也不少,但他們都是為「自己」來的,或是遭遇了不公,或是m ng受了不白之冤,他們是沖政府喊冤來的。張興旺不,他真是跟電影里那個秋菊一樣,是為政府糾錯來的!

糾政府的錯,糾擴招的錯!

這一點,黎江北絕沒判斷錯,這陣听了周正群的話,更是堅信了自己的判斷。聯想到前不久看到的一則報道,說江西有個下崗工人,就因為政府批準了企業的改制方案,以每年一千二百元補償金買斷了職工工齡,別的工人都沒鬧,獨獨他,拿著政府的批文,四處告狀,聲稱政府這樣做是違法的,職工工齡法律上沒規定可以拿錢買斷。他找市委,找省委,最後到北京找勞動部,歷時五年,終于讓政府承認當初讓職工買斷工齡是不對的。

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時,難免有顧及不到的地方,這事沒人認真也就罷了,一旦認真起來,就成了另一種x ng質!

可惜到現在,我們還把這些敢于認真樂于認真的人當「刺蝟」。

而且,擴招這件事,涉及面廣,尤其政策層面上的難題,一下兩下誰也破解不了。這種情景下,張興旺這個人,就有了代表x ng。黎江北心里,倒是希望張興旺能堅持下去,不管最後結果如何,他的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是對決策部門的一種警醒。

這麼想著,他跟周正群說︰「這個人其實沒你想的那麼可怕,我倒覺得這是件好事,至少他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展開大討論,大爭鳴,改革畢竟是m 著石頭過河,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再說,錯了就理直氣壯地承認,這有什麼可怕的?」

周正群听完,沉思一會道︰「理是這個理,可真要照你說的這麼辦,我這個省長怕就當不了了。」

黎江北撲哧一笑︰「說半天,你是為自己的烏紗帽發愁。」

周正群猛地起身,正s 道︰「江北,這種玩笑不許開,我周正群還沒到為自己的烏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份上!」

「看你,j 動了不是。我是說,有些事捂是捂不住的,莫不如讓它早點揭開,也好讓你這個省長盡早找到沖破瓶頸的辦法。」

周正群意識到自己的j 動,轉而一笑︰「江北啊,也就你能理解我。好,不說這個了,哪天有空你替我見見這個張興旺,我覺得他是個人物。」

黎江北盡管不知道張興旺在江龍說了什麼,讓一向沉穩練達的周正群如此擱不下,但有一點他放心了,周正群並沒把張興旺樹到對立面上,也就是說,周正群心里,對擴招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教育困境,已經開始反思了。

兩人又聊了幾句,黎江北忽然問︰「慶雲的事,有消息?」

周正群臉s 一暗,他怕黎江北問這個,有些事別人問他可以堂而皇之地拒絕,黎江北面前,他做不到。他們之間向來是沒有什麼機密的,組織原則有時候也被他們打破。但這件事他真是無法回答。

見周正群為難,黎江北很快說︰「如果不方便,就不說了。」

周正群黯然一笑︰「沒什麼不方便的,一句話,事情復雜。」

黎江北臉上的笑陡然而逝,這四個字要是從別人嘴里說出,興許他還能想得少點。周正群用這四個字答復他,問題怕是……

4

省政協會議廳,準備了幾天的座談會終于召開。這次會議是專為迎接全國政協調研組召開的,之前政協已召開過兩次專題會議,對調研組的到來做足了準備。今天召開會,有兩層意思,一是再次統一口徑,強調調研紀律,把大家的思想認識統一到一條線上來。另外,也是想借這個機會,把政協下一步工作透個底,好讓委員們有個思想準備。

會議由政協主席馮培明親自主持,之前秘書處已邀請夏聞天等老同志列席會議,省城教育界部分代表也被請了來,政協拿出了很虔誠的態度,目的就一個,希望大家在這次調研中多配合,少添亂。

到了既定的時間,還不見夏聞天的面,派去接他的車回來了,說是家里沒人,手機關機,聯系不上。舒伯楊征求意見說︰「要不再等等,夏主席不會不來。」

馮培明不滿地瞥了舒伯楊一眼︰「現在開會,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耽誤大家的時間。」說完,言歸正題,神s 嚴肅地講起話來。

馮培明今天的講話分三層意思,一是對全國政協調研組的到來表示熱切期盼,他說︰「全國政協派調研組到我省調研,表明全國政協對我省的教育工作是非常關注的,我省高等教育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積累了豐富經驗。特別是這五年,高教事業跟江北經濟一樣,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五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五年的飛躍式發展,已是江北高校事業走在了全國前列,為全國高校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T!。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超級商業帝國最新章節 | 重生之超級商業帝國全文閱讀 | 重生之超級商業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