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戰勝國 第369章︰第三世界聯盟發展

作者 ︰ 菜鳥如林

第369章︰第三世界聯盟展

蘇聯一直都面臨著這個問題,那就是無法與中俄聯軍進行正面對抗,一旦進行正面對抗,下場就是慘敗。

然而不進行正面對抗的話,中俄聯軍又不冒進,而是對蘇聯進行蠶食,蘇聯想要采用人海戰術,也沒有辦法。

畢竟中聯軍不冒進,求人家都沒用。

中俄聯軍的這種策略,使得蘇聯無比頭痛。

而且隨著俄國的逐漸繁榮,對于蘇聯民眾的吸引力是越來越大了。

蘇聯知道,再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美國就算是在支援蘇聯,但畢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人家中俄聯軍要打蘇聯,英美不論怎麼勸都是勸不住的。

1921年中俄聯軍的進攻,繳獲了不少美國制式武器。

中華帝國對美國出了嚴重抗議,認為美國是在不顧人類社會體制展的健康性,對蘇聯進行援助是一意孤行的行為。

「如果美國再不停止對蘇聯的這種援助,那麼必然遭到全人類的唾棄。」中華帝國外交部在抗議中說道。

中華帝國向來極少抗議,都是用實際行動說話,不過這次卻是要抗議的,實際行動也是要有的。

中華帝國的實際行動,就是向南美國家出售軍火。

南美有不少國家歷來都不甘生存在美國的陰影之下,更何況此時有中華帝國出來扛大旗造大反。

中美之間的爭端,已經成為了世界的主流。

不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軍事上,兩國在國際上的沖突十分頻繁。

而英國,此時則一邊站了。

英國盡管還保持著世界老大的余威,但中國顯然已經不太鳥英國了,美國同樣也是如此。

英國保持世界老大地位只是一種慣性,畢竟英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協約國內部還未打一場分老大小弟什麼的。

但英國的國力衰弱是不爭的事實,不過英國佬的家底還是很豐厚的,特別是英國的那麼多的殖民地。

特別是印度和南非,這兩個地區每年能提供不少的收益上來,而英聯邦國家也能在戰爭中貢獻一份力量。

英國畢竟還是全球最強大的殖民國家,這是不可否認的,其海軍依舊是世界最強。

但英國佬沒錢也是一個客觀的事實。

英國此時的債務,每年拿出1的國民收入來還,要還到4o年代。

不過英國還是可以緩過氣來,相比之下,法國和德國恢復度較快,法國並非嚴重依賴于海外殖民地,因此只要有資金,經濟馬上就能夠恢復。

但世界上最強大,爭端最多的還是中國和美國。

中國的強大引了美國的敵意,從而引了爭端。中華帝國也不是好欺負的,美國要對付中華帝國,中華帝國同樣也不甘示弱。

兩國的爭端,是一戰之後世界的主要問題。

兩國在諸多問題上沒有達成共識,例如在蘇聯問題上,在南美問題上,在關稅問題上等等。

不過總的來說,雙方暫時也只是小打小鬧,還沒有到矛盾尖銳得要開戰的程度。

美國要保蘇聯,這是一個誰都看得出來的姿態了,相比中國在大搞第三世界聯盟,並且年年對蘇聯大打出手,美國基本上除了加大援助蘇聯的力度之外,則別無其他辦法。

派遣軍隊去援助蘇聯顯然是不行的。

至于加大繼續加大對蘇聯的援助,這對美國來說貌似比較吃虧,畢竟美國沒有太多的回報。

美國是一個商人國家,什麼都是講利潤的。

援助蘇聯只是從安全角度上出,但蘇聯此時就好比是一個無底洞,怎麼填都填不飽。

1921年的這次夏季攻勢,兩百萬中俄聯軍以摧枯拉朽的勢頭,一舉攻入烏克蘭東部,佔據了三分之一的烏克蘭地區。

兩百萬部隊在前面推進,後方還有八十多萬中俄聯軍保護交通線。

蘇聯只能干瞪眼,這麼嚴密的防護,蘇聯根本沒有辦法。

這是實力上的差距,不是人力可以彌補的。

特別是在中俄聯軍如此謹慎的情況下,蘇聯根本抓不到機會對中俄聯軍進行打擊。

再這麼下去,蘇聯要完蛋的

烏克蘭地區乃是蘇聯很重要的產糧區,此時三分之一被中俄聯軍給攻佔了,蘇聯每年的糧食產量也就少了很多。

對于中國來說,糧食並不算什麼,但對于蘇聯來說,糧食就等于是統治權。

斯大林痛定思痛,認為還是軍隊質量上比不上中俄聯軍,如果蘇聯也能夠有中俄聯軍那樣龐大的炮火和空軍,以及裝甲師,抵擋中俄聯軍是絕對可能的。

但問題是,蘇聯沒有。

蘇聯只是一個接收了尼古拉二世留下的爛攤子的國家,工業基礎實際上是不怎麼樣的,俄國的工業化還是在法國的援助下建立起來的,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摧殘,蘇聯的工業更是不怎麼樣。

同時,中俄聯軍年年對蘇聯工廠進行轟炸,蘇聯的工業受到的打擊是難以想象的,盡管美國支援了蘇聯很多工業設備和軍事技術。

蘇聯的軍事裝備展其實也很快,但只是技術太差了。

例如蘇聯的戰車,用的是美國人的技術,結果造出來的一種一上戰場就被*掉的笨重玩意。

蘇聯的軍隊也缺乏足夠的專業性,蘇聯士兵很業余,但好勇斗狠卻是蘇聯士兵的一個特性。但業余畢竟是業余,相比中俄聯軍近四百萬服役軍人來說,戰斗力確實是差了很多。

或者說,兩軍的士兵或許在素質上的差距並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差距還是重裝備上,也就是火炮、戰車、飛機。

蘇聯快的吸收了美國的技術,但問題是一直都被壓著打,這些技術投入到前線根本沒有太大的用處。

蘇聯需要時間

斯大林迫切的想要有一段安穩的時間來進行展,為此開始求助于英美,希望他們能夠在外交上給與強力的支持,以促使中國從俄國內戰中抽離。

如果沒有中國6軍的支持,就以俄國那麼點6軍,根本就擋不住蘇聯的腳步。

接到蘇聯的意願,英美兩國逐漸意識到,再不阻擋中俄聯軍的腳步,中俄聯軍甚至可能將手伸到西歐去。

此時中俄聯軍已經是打到烏克蘭了。

盡管年年看起來打得不是很凶,但實際上年年中俄聯軍都會攻下了一大片地盤。蘇聯在這種蠶食戰略下沒有任何抵擋的能力。

盡管蘇聯可能動員出上千萬的兵力,但問題是蘇聯沒有那麼多的武器去裝備這些兵員,同樣也沒有那麼多的物力去養那麼多的人。

為了能夠阻擋中俄聯軍的腳步,英美在國際上也是大造輿論。

認為蘇聯與俄國的戰爭屬于一個國家的內戰,中國不應該參與其中。

英美的意思就是,蘇聯和俄國就是打擂台一樣,中國參與進去,就是裁判上台搏擊,這對于蘇聯人民來說是不公平的。

中華帝國對此不予理會,純屬當做英美兩國在放屁。

尼古拉二世則是非常憤怒,對于英美也徹底的失望了,從而更加緊密的向中國靠攏。

對于英美來說,他們也對俄國失望了。

俄國越是向中國靠攏,他們就越得支持蘇聯。

在雙方看來,他們自身都是迫不得已的,都是對方的過錯。

此時就算是英美有意和解與俄國的關系,但問題是俄國和中國綁得太緊,已經完全被綁架了。

這頭北極熊,前面可以沖鋒現陣,後面可以擠女乃創收,乃是中華帝國養的一頭品相絕佳的寵物。

中華帝國對于查收蘇俄內戰的質問,根本不予理會。

中俄之間,已經是形成了一個堅固的聯盟的了。

第三世界聯盟,這個聯盟此時已經開始運轉了。

第三世界聯盟的成員國之間,在進出口關稅上是不存在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將用優勢的商品掠奪這些國家的經濟,中國作為這個聯盟的老大,有著平衡各成員國貿易逆差的責任。

只要達到了一定等級,中華帝國就會幫助其國家展經濟,從而建立成員國自身的優勢產業,以平衡貿易逆差。

而主要的平衡手段,當前中華帝國給出的方案就是開采資源。

以開采資源的方式來消除成員國內部的貿易逆差。

而成員國之間的商品進出口低關稅,或者是零關稅,這視成員國等級而定,等于是將成員國之外的國家排除,聯盟之外的國家要想將商品出口到聯盟成員國很難,因為先在價格上無法競爭,因為成員國之間是沒有進出口關稅的。

而且這個聯盟的老大中國,是一個商品比較全面的國家,不管是哪一種主流商品,在中國都是能夠買到的,而且一般質量都是不錯的,技術也是全球頂尖的。

第三世界聯盟在中國的扶持下,已經是自成體系了,等于是這個聯盟的成員國將門關上,把其他國家的商品排斥在外,成員國之間互相進行貿易。

平衡貿易逆差,這對中國來說並非是什麼損害利益的行為。

畢竟這些落後國家,他們手上又沒有黃金,中國要想把商品出口到這些國家,先得讓這些國家有錢。

如何讓這些國家有錢?

自然是要讓這些國家展起一些產業,這樣才能有錢,才能購買中國的商品,要想有錢,先就得創造物質財富。

帶動這些聯盟成員國制造物質財富,並不會損害中國利益。

這就等于是在養豬,先養肥了,隨時可以宰,現在不宰不代表永遠不宰。

中華帝國的平衡貿易逆差方式並非只有這種一種方法,除了開采資源以外,中華帝國逐漸將一些不是很適合中華帝國展的產業轉移到這些聯盟成員國。

隨著中華帝國的經濟展,很多地區的勞工成本都在不斷上升,找代工也是需要的。把這些產業交給那些成員國展,不僅能夠讓這些成員國的經濟看起來有點繁榮的味道,而且看似中華帝國的錢是損失了,但錢實際上還是在那里的,只要運用資本手段,很容易將這些錢掠奪過來。

而且這些國家在展一些產業的時候,工廠主是華人,中華帝國雖然把一些產業放到聯盟成員國去展,但卻是華人資本開設的。

所以看上去貿易逆差不存在,但實際上這些錢會以非貿易形勢流回中國一部分,可能這些錢也有可能是繼續放在這些成員國內部投資,這都是說不定的。但這些錢屬于華人的話,帝國一旦生戰爭什麼的,各地華人都會慷慨解囊。

各成員國之間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因此在經濟上也是可以互補的。

例如這個國家不能生產諸多東西,但另外一個成員國能夠生產。最主要的補充還是來自中國,但中國也需要成員國的一些補充。

第三世界聯盟的展,走上了一個很迅猛的狀態。

先在資源開采上,中華帝國向那些二級成員國提供了大量的貸款,而這些二級成員國則利用這些貸款,去購買中華帝國的資源開采設備。

暹羅在經過中華帝國的多番引導之後,于1921年正式決定晉升第三世界聯盟二級成員國。

暹羅連續下達了數條經濟政策,直接將英法兩國的資本一棍子打死,不受打壓的只有第三世界聯盟二級成員國及以上等級的成員國的資本,但主要的也就是中華帝國的資本。

英法兩國為之震驚,但曼谷王朝的態度十分強硬,英法兩國從政治外交上已經是無力改變這一結果。

然而在軍事上,英法兩國同樣無力改變這一結果。

因為暹羅之前已經是第三世界三極成員國,在軍事上享有一定程度的指導,同時中華帝國給暹羅出售了大量的軍火,並且在中華帝國的指導下,曼谷王朝建立了一支看上去賣相頗為不錯的軍隊,還擁有戰車等武器。

暹羅畢竟是一個亞洲國家,而且與中華帝國有一定程度的接壤,英法若是去打暹羅,那麼中華帝國將不會坐視不管。

如果英國采取強硬態度進行報復,中華帝國同樣可以進行報復。

英國此時面對中華帝國硬不起來,主要還是因為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南緬甸、馬來西亞、伊朗、阿富汗等殖民地處于中華帝國的直接威脅下。

英國一慫,法國沒有理由單獨的挑起戰爭。

于是乎,兩國基本上等于是吃了個啞巴虧,盡管對暹羅曼谷王朝進行百般威脅,但曼谷王朝收到了來自中華帝國的鼓勵,因此態度十分強硬。

在這樣的局面下,英法兩國只能選擇不了了之。

暹羅因此成為了第三世界聯盟的二級成員國,在資本流通上,成員國之間沒有限制,但排除成員國之外的國家資本。同時作為二級成員國,與一級成員國不同的地方也就在于進出口關稅上,一級成員國是零關稅。同時一級成員國擁有美聯儲的一定股份,而二級成員國沒有亞聯儲的股份。

但二級成員國在保留自己的貨幣的同時,卻是需要儲備亞元的。

但這些貨幣,一般在成員國內部都不做什麼流通,畢竟一個小國,其貨幣收來也沒太大的用。

不過收還是會收一些的,但不會收太多。

這些錢收過來,轉手就是拿到該國進行投資。

而這些二級成員國,因為有聯盟老大中國的援助,已經平衡貿易逆差政策,他們還是能賺到亞元的,從而用亞元和成員國進行交易。

二級成員國的關稅雖然有,但是不高,不是完全的沒有。

要想成為一級成員國,這需要一些硬性條件,那就是經濟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成為一級成員國。

不過暫時來說,一級成員國是不會再增加了。

一級成員國目前也就這有中國、俄國、拉希德阿拉伯王國、果敢郡國、南洋共和國五個。

二級成員國,目前也就是交趾、朝鮮、暹羅,都是亞洲國家。

土耳其由于是戰敗國,他們不僅要賠款,而且美國資本在土耳其長驅直入,暫時是沒辦法成為二級成員國。

不過特事特辦,土耳其在很多方面也享有二級成員國的福利待遇。

作為二級成員國,先在軍事上有中華帝國的指導建設,一律采用中國制式,彈藥口徑完全統一。

同時中華帝國將支援二級成員國大量糧食,當然,如果是有需要的話。若是展起來了,那自然不需要支援了。統治不穩才需要支援。

同時中華帝國會指導這些成員國的統治者進行改革,這種改革即不動搖統治者的利益,又能把統治手段變得更高明。

中華帝國還會在農業、醫療、教育、法律、經濟展等領域對這些成員國進行指導,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一個像樣的國家。

中華帝國還未這些成員國的統治者開辦了一個講座,定期給他們闡述如何提高統治手段,如何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核心的問題就是展,要想展就得改革,只有改革了才能展,才能不被人民推翻。

像什麼消除社會貧富差距等等,這些手段都是需要的,當然統治者排除在外,等于是犧牲一部分群體的利益,團結大部分群體。

————

第一更

第369章︰第三世界聯盟展

第369章︰第三世界聯盟展,到網址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唯一戰勝國最新章節 | 唯一戰勝國全文閱讀 | 唯一戰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