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戰勝國 第358章︰三大世界理論

作者 ︰ 菜鳥如林

中日朝鮮戰爭的勝利,使中華帝國的國體也進一步確定了下來,夏鈞兌現了他的承諾——對外戰爭不敗。

對于國民來說很多時候並不是你能給我多麼多麼好的生活就完全支持你,若是能夠在對外戰爭中取得勝利,而國內民生又很爛的情況下,國民照樣支持你。

對于一個統治者來說,維持統治的方式有很多。

但很多時候不是拳頭大就能統治人民,因為軍隊也出身與人民,而是要讓一部分人獲得利益,然後去統治更多的人。

此時中國走的是以下制上,通過把利益給人民,來制衡官僚。

在民眾都支持政府的這種政策的時候,任何不滿的官僚、地主、商人都只能憋著忍著。

加上民族思想的成立,以及對外的不斷擴張,內部矛盾極為輕微。

官僚此時基本翻不起浪來,因為這是頭一代的官僚,生存在夏鈞的陰影之下,不可能牛得起來。

地主的利益雖然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損害,但中華帝國給了他們向商人轉型的機會。

商人雖然面對華東集團、中盛集團、華盛集團這三大壟斷資本,但也不是完全的就壟斷了整個國家的各個行業。

在民族資本起家的時候,主要涉及的就是輕工業方面,而華東集團涉及的重工業方面。

本身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也沒什麼好矛盾的地方。

而這些輕工業資本家也多是政府扶持的,此時經過多年整合,基本上形成了一批具備民族主義思想的資本商人。

通過不斷的向外擴張,這些資本商人也在跟著向外擴張,可以涉及的市場變得非常大。

此時夏鈞一邊壟斷,一邊把蛋糕做大,也使內部的資本商人能夠與他同心同德。

再各列強中,內部矛盾最輕微的,也就只有中華帝國。

中華帝國走向帝制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

定都開封之事,此時也有了結果,政府對幾十個設計方案進行了公開篩選,最終選了一個設計。

這個設計的主題是‘綠色城市’,這個設計重點傾向于城市綠化以及建築模式,建築分布模式也是很有講究的,圖紙是按照‘八卦’的模式設計。

不是說城市宏觀像八卦,八卦是一種數學模型,在諸多方面都能用上,一個比較萬金油的東西,但也是一個很有用的東西。武術可以融合八卦,那些名家大師多是對八卦有所研究。軍事可以用上八卦,戚家軍的陣形就是結合八卦原理而得出的,同一時期的抗倭名將俞大猷也對《周易》頗有研究,不僅將《周易》運用于軍事,同時個人武力上也號稱‘馬步弓天下第一’。

難得的是,這份設計將八卦融合到了城市建築布局上,內閣對于這個設計也是比較滿意的,在經過幾次討論之後,選擇了這個方案。

至于皇宮的設計上,中華帝國決定一定程度上仿照明制。

皇宮外,造兩個大石獅鎮守。大石獅爪下同樣按著兩個雕刻有八卦數學模型的圓球,象征著帝國將掌控最高的知識,造型上與紫禁城外的石獅有些區別,但核心的東西沒有變。

而且這兩尊大石獅被設計得很大,比紫禁城外的兩尊大石獅大了一倍,顯得更加宏偉。

皇宮格局與明代紫禁城差不多,采取御門听政格局,而上朝的地方同樣也和明代一樣叫‘太和殿’。

御門听政的意思就是在家門口听臣子匯報工作,而清代則不是這樣,清代是紫禁城內部听政。

太和殿外有一個廣場,廣場之通太和門,太和門外面就是皇宮外了。

除了太和殿仿照古建築以外,皇宮內建有皇家園林,在居所方面則不使用古建築模式,而是采用現代建築,但融入中國建築風格。

等于說整個皇宮,平時除了門口的太和殿是用來听政的,同時招待臣子用的御書房等地方,其他都是皇家的私人空間,但也會在節日時邀請臣子進入游玩。

皇宮外面,則是帝國大廈。

帝國大廈將建得很宏偉,供給軍政兩處辦公而用。

平時帝國臣子就在帝國大廈辦公,但也不是全集中于一處,一些部門還有專門建設自己的行政建築。

而上朝就在太和殿。

密議什麼要事,則在皇宮內的御書房或者其他宮殿。

而皇家園林則請江南專業的園林大師進行設計,同時還有人工湖兩處,設亭台樓閣。

「這個設計,大概需要耗資三十億來建設這座城市,屬于可接受範圍。」游正斌對夏鈞說道,「而且這個設計的環境很好。」

「那就這個設計吧!」夏鈞仔細看了半天,現確實不錯,便點頭通過了。

三十億元並不算什麼,畢竟這是內部建設,錢還是在內部流通的,財富並不會損失掉。

只會消耗一小部分建設力量。

確定下了設計,開封的工程很快就能動工了。

新的帝都不是建在開封遺址上,而是建在開封遺址便上,畢竟現在的開封下面還埋著十三座古城遺址。

定都開封,只是為了更好的消除帝國內部的地域歧視問題,這才是最根本的。

世界分為各個國家,這些國家就是一個團體,而有的國家是一個民族,如同中國個的有主體民族的國家,有的是多個民族國家。

民族實際上就是抱團生存,但在民族內部,又有許多小團體,這些小團體以地域來劃分。

不同的團體存在,必然會有沖突。

各地區之間的沖突最大的表現就是地域歧視。

這對于一個民族的團結來說是比較傷的。

定都開封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地域歧視。

帝國此時積極向內6展經濟,主要就是為了消除地域歧視問題。

這能使內部矛盾進一步降低,使帝國健康的持續展。

……

中華帝國解決了朝鮮問題,開始從朝鮮抽調兵力,將主要兵力向俄國邊境轉移,慶功大會只是隨便開了下,但賞賜卻是沒有少。

夏鈞召開了一次軍事調整會議,以應對朝鮮戰爭之後的局勢變化。

「帝國目前最大的威脅就是蘇聯,因此帝國未來的主要布防區域也就是蘇聯邊境地區。因此需要在蘇聯成立新的軍區,而東北軍區的兵力也無需目前這麼多了。」夏鈞說道︰「現在我們在蘇俄邊境上主要有北烏拉爾軍區和南烏拉爾軍區,同時還有我們的西北軍區。總兵力目前在六十萬。」

「按理說,六十萬軍力是夠用的,不過這只是防守上。」陳軒宇接著說道︰「但目前蘇聯已經得到了英美日的只支持,基本上形成了一個以英美日蘇四國組成的對中國圍堵政策,因從我們必須加強西線兵力。」

「一般國家在得到這種達資本國家的支援後,軍事力量不太可能高展。但蘇聯是個例外。」夏鈞接著說道,「他們采用的**社會模式,因此基本上整個國家都是為了戰爭而運轉。在戰爭時期,這種社會局限性反而不會暴露,而國民卻能夠非常瘋狂的對重工業進行建設,因為遭遇了外敵。因此蘇聯方面如果拖得太久了,可能會造成一些嚴重的威脅。」

接著夏鈞話鋒一轉,說道︰「但是,蘇聯的存在,又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世界局勢,可以一定程度上麻痹英美等白人國家。我們打蘇聯是要打的,但不能直接打死,必須給他們留下一口氣,但又不能讓他們太強了。」

「報告元,我們可以用空軍對蘇聯重工業進行持續不斷的轟炸,以對他們的重工業展形成制約。」劉文洪起身說道。

「嗯,想法很正確。」夏鈞肯定的點頭道,「要想削弱蘇聯的戰爭能力,先就不能讓他們展起重工業,就算展起來了,我們也要將蘇聯的重工業炸掉,只要蘇聯的重工業展不起來,那麼蘇聯始終不足為慮。」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會敗?

就是敗在空軍上。

德國的空軍炸不到蘇聯的重工業,而德國的重工業卻被盟軍炸得稀里嘩啦,造成軍隊戰斗力急劇下降。「同時,我們對蘇戰爭有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可以使我們的軍工業可以持續運轉,從而走在其他國家的前列。」夏鈞說道,「當英美日此時已經聯合蘇聯,我們要向蘇聯動武,先得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

會後,外交部開始準備為圍堵蘇聯而做準備。

俄國先開始在世界上大造輿論,中國為俄國制定了一個輿論宣傳計劃,向世界各國展示蘇聯的紅色恐怖。

並且在理論上對馬克思主義提出了反駁。

馬克思主義很多都是正確的,這不可否認,但其自身也是矛盾的。

馬克思主義認識到,當生產力展到一定程度時,社會制度會自然改變,就像是奴隸社會過度到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又過度到資本社會一樣。

共產社會,這是需要生產力提高才能達到的一種模式,但馬克思既然知道這一點,卻還煽動人們使用暴力去推進這一社會進程,自身就矛盾了,最終都是要失敗的。

資本社會有資本社會的規則,未來就是資本的世界。

蘇聯雖然成功的革命了,但顯然**目前在世界上不如中國的民族主義有市場。

中國是從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國家展到了如今這個程度,有巨大的模範帶頭作用。

蘇聯只是反抗俄國沙皇成功了而已,而且人家尼古拉二世現在還沒倒呢!已經被中國給解救出來復國了。

**的煽動性雖然強,在中華帝國的針對性宣傳下,勢頭還是有所遏制的。

但馬克思此人因為是猶太人,所以思想沒有國界,煽動力確實是很強的,為蘇聯弄出了一大堆的間諜,像日本、中國都有蘇聯的間諜。

俄國的輿論宣傳還是有效果的,很快中俄就起草了《防蘇維埃擴散聯盟協議》,同時邀請各國家參與此協議。

中國勢力範圍內的各國家都簽署了該協議,同時塞爾維亞、土耳其、保加利亞等國家也都迅簽署了這一協議。

只要加入這一協議,就等于是加入了一個軍事聯盟,可以處于中華帝國的軍事保護之下,使其國家不被蘇維埃武裝入侵。

在南美洲,中國很快也撈到了一大票支持該協議的落後國家。

中國以防止蘇維埃向世界擴散為理由,開始大量援助南美國家。

此時非洲還處于殖民統治之下,基本上被瓜分殆盡,亞洲東南亞地區和印度次大6也處于殖民狀態,不被殖民的也就是南美地區,但其殖民殘余勢力很大。

可以說,亞非拉民族,都等著中國去拯救。

中華帝國民族自由大學新一屆的學生也入學了,中華帝國在與各落後國家積極聯絡之後,各國家都派遣了大量的有志青年來來中國留學。

而中華帝國民族自由大學所教的,就是讓一個落後國家如何強大起來,讓一個被殖民國家如何月兌離殖民帝國的魔爪。

就算是斗爭不成功也沒關系,總有一天中國會將那些反抗不成功的民族解救出來,而之前這些民族自由大學畢業的學生也就將擔任該民族政要,從而服從中國的指揮。

第一屆的外國學生有八百多人,這八百多名學生,第一年將重點用來學習漢語和漢字。

同時進行一定程度的軍事訓練。

第二年開始學習理論知識,理論知識學習三年,從而畢業。而畢業後,中華帝國民族自由大學將會留下一批優秀的學員留校授課,給他們本民族的學生上課,帶他們入門。

夏鈞于中華帝國民族自由大學第一屆開學儀式上表了一次演講。

「在我看來,地球上各國家與民族,分為三大世界。第一世界,是以英美日法為主的殖民帝國世界,他們贏得了世界大戰。第二世界,是以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意大利、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沒落的老牌殖民帝國及一些白人國家,他們也處于中上層。第三世界,就是以中國為的展中國家、被殖民國家所處的世界,第三世界是以亞非拉為主要地域,是弱勢民族所處的世界。事實證明,弱勢民族並非無法戰勝強大的殖民主義帝國,中國就已經完成了這一歷史性的重要進程。第三世界的人民要想獲得獨立與民族自由,就必須聯合一切能夠聯合的力量,共同團結一致,定然能夠使民族獲得自由與新生,今後的日子里,我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夠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努力進行實踐辯證,以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亞非拉人民……」又一新的理論出現了。

下面的听眾頓時爆出了熱烈的掌聲。

夏鈞把世界分為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很明確的劃分了層次。

這種層次即有從實力上劃分,也有從性質上劃分。以中國的實力來說,躋身第一世界是沒有問題的,但夏鈞把中國劃入第三世界,是以性質來決定的,因為他將第一世界的性質定為‘殖民主義列強’。

拯救亞非拉人民。

一個十分神聖的口號。

……

蘇維埃紅軍在山次奧倫堡大敗之後,從新在邊境集結了近三百萬兵力,斯大林現在還算是有點理智,知道再多兵力集結在邊界也等于是送菜。

此時蘇聯還沒有裝甲部隊,戰車技術雖然有了,但都是協約國的那種很落後的戰車,而且也來不及生產。

蘇聯此時不僅是體制半殘,連版圖也是半殘,戰略緩沖余地不是太大,隨著蘇聯向波蘭地區擴張,戰略緩沖開始增加。

蘇聯此時打算走全民抗戰的路線,蘇聯政府開始給民眾下武器,在各地組織游擊戰小隊等等。

尼古拉二世在經過瘋狂的擴軍之後,俄**力達到了一百五十萬,基本上是差不多到極限了。

人口就那麼點,能有多少兵力?

不過大多都是新兵,需要訓練。

俄國現在人口少,不能隨意折騰。

尼古拉二世雖然知道這一點,但還是急切著要反攻,因為他急啊!

英美正在大力支持蘇聯建設,蘇聯有那麼多的人口,尼古拉二世怎能不急著反攻?

早反攻一天,就早搶回一些人口。

五月二十三日,在中國6軍還未大規模到達高加索地區時,尼古拉二世就展開了反攻。

這次反攻進展得還算順利,在張季玉的指揮下,中俄聯軍以一百萬的兵力從高加索地區,沿著伏爾加河一路向北推進,目標直制伏爾加格勒,也就是二戰的斯大林格勒。

此時的斯大林格勒的規模還不大,斯大林顯然沒有去建設這座城市,因為這座城市太靠近前線了。

蘇聯顯然想如同上次一般把中俄聯軍誘入月復地,但很遺憾的是,這次中俄聯軍依舊不上當。

在擊潰了一些蘇聯地方防守部隊後,中俄聯軍一路推進到了伏爾加河格勒以南十公里外。

在空軍和炮兵的掩護下,蘇聯紅軍很難大規模的集結,一旦大規模集結,所要面對就是滿天的轟炸機,以及滾滾而來的裝甲部隊。

伏爾加河下游地區地勢平坦,基本上沒有什麼天險,非常適合裝甲部隊作戰。

但在佔領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游擊隊太猖狂了,基本上到處都是游擊隊。

尼古拉二世被宣傳得名聲很臭,那些蘇聯民眾在本地陷落後,抵抗得非常踴躍。

————————

第一更到!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唯一戰勝國最新章節 | 唯一戰勝國全文閱讀 | 唯一戰勝國全集閱讀